为老干部书法说句话

冯明青

<p class="ql-block">我不是官员书法,我是中国书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退休之后学写毛笔字,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但算来也有近十个年头了。</p><p class="ql-block">昨天,我给朋友写了副嵌名书法,发在微信朋友圈。有位网友留言说: 你哪个“国”字没出处,画了个圆圈,不过,你是官员书法,名人书法,写得还是不错的。</p><p class="ql-block">谢谢网友抬举。不过,我不是官员,也不是名人,普通平民一枚,或曰退休老干部。但我写的是中国毛笔字,或曰中国书法。<span style="font-size: 18px;">当今中国,只要是用毛笔写字,均可称之谓学习书法。所以,许多学校都开了一门课,统统叫书法课。</span></p><p class="ql-block">我觉得,官员书法、名人书法、丑书书法、怪书书法、江湖书法等称谓不科学。窃以为,凡用毛笔写字,均可称为中国书法,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各写各的,想怎么写都允许,请不要用这些明显带有贬义的称谓。</p><p class="ql-block">我感觉多数成年人写毛笔字,都只是兴趣爱好,好也罢,差也罢,美也罢,丑也罢,仅写字而己,不是要参展,不是要评奖,也不是要成家,更不是要卖钱,如我。我身边有不少官员领导退休后学写毛笔字,也多是这种心态,锻炼身心,填充填充时间而己。其中不乏写得很好的,如退下来的市老领导王殿民、柴林山、潘和平、黄勋会、樊朝阳等。你要说人家是“官员书法”,明显贬意,人家肯定不高兴。</p><p class="ql-block">网上有篇文章说,“官员书法”时下成为社会热门话题,究其原因,不是因为“书法”,而是因为“官员”。</p><p class="ql-block">其实,翻阅中国书法史,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官员在书法史上的比重着实不小,数得上名的一流的古代书法家,官员居多。诸如楷书之祖钟繇官至太傅,为曹操重臣;书圣王羲之官至会稽内史;初唐四家中的欧阳询官至太子率更令,虞世南官至秘书监,褚遂良官至中书令,薛稷官至太子少保;楷书四大家中的顔真卿官至吏部尚书、柳公权官至工部尚书、赵孟頫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均相当于部长级官员,同时又是开宗立派的书法大家。明清以后,官员书法现象更是不胜枚举。不仅如此,历代帝王也多有擅书者,从唐太宗、宋徽宗到清乾隆,都是一流的书法家,而明代以来的“台阁体”现象成为官员书体的代名词。</p><p class="ql-block">况且我发现,古今写字好的“官员”大都政绩不赖人品不坏。秦桧、胡长清只是个案。</p><p class="ql-block">可以说,“官员书法”是中国书法史的特殊现象。问题的关键在于,书法在古人眼中,只是作为个人修养的表征。“书如其人”,要当官必须写好字,这是在书法尚属实用书写生态情境之下的必然产物。通俗一点说,古代官员书法其实是一个“面子+修养”工程,无关市场也无关经济。即使不为官的文人百姓,书法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因而不存在书法基础技法层面的问题。</p><p class="ql-block">当然,古代书法也有功利成份,自唐代将书法纳入科举体系之后,天下文士为科举而苦练书法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明代的台阁体与清代的馆阁体,就是为科举专门量身定制的字体形态。从古代书法市场的视点来看,直接以经济为目的的往往是那此名不见经传的职业书法家,称之为“书工”、“书佐”,后来称为“佣书者”或“抄书匠”,他们往往身份较低而且书法收入也十分卑微。</p><p class="ql-block">所以,古代官员更看重书法的文化效益,而非经济价值;更注重书法内在的抒情功能,而非表面的功利意义。正是在这种情境之下,中国书法艺术得以在历朝历代有序传承、不断发展,涌现出大量的经典作品与书法大家,并经过长年累积形成了凝聚中华文脉,深入人心、生生不息的中国文化精神。苏轼说:“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真卿,画至吴道子,而尽天下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康有为也看到了书法所容纳的中国人文精神,他说:“书虽小技,其精者亦通于道焉。”无怪乎,季羡林将书法、京剧和周易称为中华之三大国粹。</p><p class="ql-block">官员把书法当作修身养性的业余爱好值得提倡,不要讥讽,不要贬低,不要掐短,只要不是沽名钓誉就行。古代文人与官员之所以把书法视为“余事”,是有意把书法归纳到文人范畴中去,而成为文人修养的附属品。这种定位有着深层的文化含义。东汉书法家蔡邕有句名言:“书画辞赋,才之小者,匡国理政,未有其能。”</p><p class="ql-block">故此,文人多点没坏处,写中国书法的官员多了是好事。老干部经得起吹,经不起贬,今后千万别再冠之以“官员书法”了。否则,叫得人家脸杠红,都不好意思再写毛笔字了。</p><p class="ql-block">另,据我所知,这个“国”字的写法,是有出处的,怀素、苏轼、解缙画的比我还圆哩!又及。</p> <p class="ql-block">怀素、苏轼、解缙写的“国”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