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促研 以研促教——太仆寺旗第一小学与北京前锋学校开展道德与法治学科线上教研活动

美友1410941

<p class="ql-block">  为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强化教师教学水平,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5月18日上午,我校与北京市昌平区前锋学校再次联合开展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活动,向前锋学校取经学习。</p> <p class="ql-block">  新教育理念下如何推进理想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建设,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体现家国情怀,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本次教研活动由北京市昌平区前锋学校小学部丁凤宇主任主持,主要是收听前锋学校杭茜老师的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我们的家乡》说课。杭茜老师的说课以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第三课《请到我的家乡来》,与台湾省康轩版教材以及部编版其他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对比,设计教学内容。主要从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和教学特色几个方面进行说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指导思想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和《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方面,对本课教学内容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阐述。</span></p> <p class="ql-block">  教材分析环节通过与台湾省康轩版教材——康轩文教事业《社会》国民小学第二册三下5课内容进行对比,又与部编版其他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纵向对比,取长补短使教学设计优势最大化。</p> <p class="ql-block">  学情分析阶段利用问卷星调查问卷,通过简单问题的调查,对学生已知信息、未知信息、想知信息有了充分了解,为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设定提供了合理的依据。</p> <p class="ql-block">  教学过程环节,家乡的三层涵义层层递进,由家乡指儿时生长的地方或祖籍到我们长期居住的地方再到我们共同的家乡——祖国,循序渐进表家国情怀。利用户口本和身份证,学习掌握信息读取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证件中的家长信息,与生活紧密结合。同时还在此环节渗透对于个人隐私保护的内容,通过区分身份证正反面,让学生认识身份证正面是公民身份最好的象征,提升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形象的中国地图板书,不仅视图美观,也更能直观体现出家国统一的观念。</p> <p class="ql-block">  杭茜老师说课后,我校教师还针对具体教学过程中的疑问向杭茜老师请教,杭茜老师也都认真详细地进行了解答。</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校赵海燕主任总结发言,感谢前锋学校的丁主任与杭茜老师的辛苦付出。丁主任与赵主任都觉得活动拉近了两校的距离,期待能够面对面的交流学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通过本次学习,为我校道德与法治教师今后在教学中落实教学目标,进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合理组织开展教学指明了方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一个人走得很快,可以带领一群人走得很远。我们要一如既往扎实做教研,携手共进,始终把立德树人摆在首位,多学习、勤思考,把道德与法治教材用好用活,将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传授给学生,培养优良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span></p>

教学

法治

教材

杭茜

道德

前锋

教研

我校

老师

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