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传承家风,弘扬家风

驿山梧桐

我的父亲是个农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已经七十多岁了,依然在田间劳作,除草打水。他的勤奋努力,给我们家带来了幸福和快乐。 我的父亲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既没有惊人的事业,也没有伟大的功绩,平平凡凡,家中排行老六,晚辈都喊六爷。 父亲一生勤劳、善良、勤俭节约、为人正直,对子女要求严格。父亲经常告警我们要家和万事兴。兄弟姐妹之间要互相信任,互相体谅,互相帮助,作为家中的老大要多一些担当和责任。俗话说:“要想好,大带小”。家和是万事兴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能稳定。 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又是亲戚心中的主事人。亲戚们遇到事情总喜欢找“六爷”或“姑爷”商量。每每遇到需要帮助的,父亲总是倾其所有,想办法、出主意、跑前跑后,竭尽全力。在我的记忆中,婚丧嫁娶、迁坟盖房、分家要账都离不开父亲忙碌的身影。由于父亲的善良宽厚,待人诚实博得众亲戚的爱戴。父亲不但关心亲戚还经常为乡亲们出谋划策,他带领乡亲们挖塘修路,承包土地,受到村民的夸赞。 由于家庭原因,父亲念书很少,只念了一二年级,但是父亲非常勤劳和坚强。父亲靠自己撑起了我们这个大家,是家庭的脊梁。 从我记事起,父亲就开始种瓜卖菜、种稻收粮,通常是在寒冷的冬天和妈妈拉着一板车菜到合肥去卖。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严寒酷暑,父亲忙里又忙外,起早又贪黑。正是由于父亲的坚韧不拔,靠着勤俭节约、精打细算,自力更生盖起了二层楼房,供养着我们兄弟姐妹上学和生活,乃至我们成家立业,娶妻生子。 父亲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的人。从父亲的言行举止和孝道中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仁”和“礼”。 我们家是一个特殊的家庭,由于历史原因,四伯父和和五伯父没有成家,一直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一大家相敬如宾。特别是在他们相继患病之时,父亲积极的帮助他们治疗,精心的伺候,无微不至的照顾,直至终老。到现在父亲都很遗憾,说没有让四伯父(六十九岁过世)活到七十岁,每每说到此事,泪流满面,悲痛不语。父亲非常敬重他的“中间”哥哥和大嫂,也就是我的堂大伯和堂大伯母,我们两家亲如亲兄弟,互相帮助,堪称村里的典范,从来没有吵过架,红过脸,特别是大伯父给我的帮助,充满了无限感激和敬重。父亲经常说长兄如父,长嫂如母。 参加工作以后,父亲经常叮嘱我:“在单位要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教书,不要耽误了人家孩子,不要给领导带来麻烦”。多年来,我严格遵照父亲的教诲,踏实工作,勤勉努力,兢兢业业,为人师表。 岁月悠悠,悠悠岁月。父亲的言行举止深深的影响着我们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形成了我们家良好的家风。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家训是一种无声的嘱托,我们将继续在父亲的带领下传承家风,弘扬家风。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