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山后游记

胡国忠

<p class="ql-block">岳阳山后是淄川区的东坪镇,这里峰峦叠障,山高谷深,林木密布,泉眼众多,风景秀丽,受地形的限制这一片六七个村庄的居民都另星散布在东岱路两侧及各条山谷之中,形不成集中的村落,这里地处偏辟,路上车辆极少,周围没有出名旅游景点,只有爱好野外旅行的驴友能光顾这里,很少有游客前来游玩。</p> <p class="ql-block">胡国忠,孙启敏,蒋则文老哥仨(年龄平均70多岁)相约要到岳阳山后去游玩,观看山野美景,欣赏古老村落,(2021年)5月7日早晨7点多的天气还是浮尘飞扬,8点半钟我们集合出发时,天已逐渐放晴,不影响出游,因博山城区沿河西路安装供暖管道,车辆改道行驶交通拥堵,为了顺利通行胡国忠驾车沿205国道,过马公祠隧道,再下长达4公里的盘山公路到达乐疃路口,又沿仲临公路很快就到达了博山岱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岱庄村中拐上了去东坪的小公路,叫东岱路,这是一条县道,一路上坡,行驶了约2公里在博山的边界上有一片採石场,规摸很大,看样子放炮採石有十几年了,山体破坏很历害,现已停止开採,政府正在对破坏了的山体进行恢复建设。汽车沿盘山路到达山顶,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山亚口,亚口的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长城遗址一一岳阳山段”,我们停车沿山脊小路向南行走,没有見到齐长城,有一溜高高鼓起的土岭这可能就是齐长城的遗址了,在一处悬崖上边有一个院子,房屋老旧院内空荡已无人居住,站在悬崖边上往下观望,是正在恢复建设的採石场,在房屋的不远处有一座废弃了的石灰窑,青石砌筑,双窑门,窑墙高大,部分窑墙已坍塌,遥想当年在这荒山野岭建造这么一座石灰窑也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同时也想像到当年石灰窑前曾经有过的热火朝天劳动场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坍塌了的石灰窑</p> <p class="ql-block">站在(淄川)悬崖上向下眺望(博山)的採石场。</p> <p class="ql-block">山亚口不宽约有100米,这是修公路把齐长城遗址拦腰劈开形成的,在亚口的东口也立了一块石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长城遗址,护宝泉村南山段”,一百米左右立了二块齐长城遗址的石碑是处于啥原因?让人们去猜想。</p> <p class="ql-block">山亚口旁朝北方向有一条不太宽的小公路,不知前方是个怎样的情况,正在疑惑之时,走来一位老年妇女,孙启敏上前询问,得知山顶付近有二条小叉道,离山亚口下边不远处有一条小公路向南直通岳阳山上的庙群,(因去过岳阳山的庙群,这次就不去了),朝北方向的这条小公路可以通到窟空峪村,(按说去窟空峪村是走东岱路才是正路)谢过老妇人,我们决定走这条小公路去窟空峪村,小公路只有一车多宽,没有硬化路面,土路面上小石子裸露,有的路段路面上长满了杂草,再是路窄弯多坡陡行车很慢,综合路面上各种情况分析这条路修起来后就好像没有跑过车一样,很荒凉,只能用不超过20公里的速度行驶,还要担心前边万一路上有什么情况不通了,所以在行车中还要随时观察哪个地方略宽一点能调过车来,做好往回返的准备,还好,尽管路面行车艰难,还是顺利的到了村内的水泥路面上,这个位置已是到了窟空峪村的最上稍了,我们把车停到一个较宽敞的地方,这也是村内路的最顶端,再往前没有路了。</p> <p class="ql-block">窟空峪村另散的分部在长约3公里的窟空峪中,这里山明水秀,土地肥沃,据考证,清乾隆年间张姓由博山大黑山后村迁来立村,村内现有张,王,司,国,孙,五大姓,据传说这条大山峪,每逢夏季下大雨山洪暴发直泻峪底,而雨后又无存水,简直像是一个“无底洞”,故人称此峪叫窟空峪,村名也就依峪为名,叫窟空峪村了。</p> <p class="ql-block">窟空峪村内还保留了广播大啦叭</p> <p class="ql-block">孙启敏和蒋老师在与张姓老妇人交谈,老人今年80岁了,很善谈,她介绍了村里的情况,青年人都出去打工,有的在城里买了房子不回村住了,白天村里都是老人在家,在近处干活的人晚上才回家来住,老人还介绍说,这个村在山背阴水多地肥,五亩大的地有好几块,四亩一块的地,三亩一块的地就更多了,成阶梯形分部在峪底,当我们问起村内的姓氏时,老人说,村里有张,王,司,国,孙,就是不能有姓田的来住,当我们问为啥不能有姓田的来住时,老人说,姓田的来住就把窟空峪填了,就不叫窟空峪了,老人的想法倒也很朴实。</p> <p class="ql-block">村内的石墙石头路面和民居</p> <p class="ql-block">院内整洁干净</p> <p class="ql-block">蒋老师在观看院内果树</p> <p class="ql-block">这是村内给五保户盖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石碾已废弃不用了</p> <p class="ql-block">村内的碧霞祠供奉泰山奶奶(在高处)</p><p class="ql-block">告别了张氏老人沿村内道路向窟空峪峪口返去,村路水泥硬化平坦,一路下坡,一边靠着地堰,一边紧挨房屋,受地形的限制路面只有一车宽,这种道路最怕对面来车,怕啥来啥,突然从一个漫弯处迎面驶来一辆小面包车,两车相距十多米停住谁也不敢冒然后退,我们三人都下车,我观察车后边10多米远有一面石墙,石墙根前有一块小草地,估摸着将车能贴近墙根能会过车去,在这种路上倒车要小心了,不能慌,倒好车,再往墙根贴,孙启敏帮我看着车头,别刮到墙上,我停好车后对面的车也是小心奕奕不敢往路边靠的太靠外了,外侧是2米多高的石堰,万一出现意外后果不堪设想,对方车紧贴着我的车慢慢行驶过去,一场会车结束了,我们将车倒回到路上继续前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窟空峪村的路越往下行驶,随着谷底宽阔了道路修的也略微宽了,在山区能会车的路就是好路了,汽车行驶到一个较宽敞的地方出现了三条道路,直行是出窟空峪的峪口,左拐弯又爬陡坡这是一条路,还有一条路是向北方向的,路面略宽,路口竖着一个牌子,上写:坡陡弯急,禁止载客汽车通行,很明显这条路一定是很难走的一条险路,三人统一意见先左拐上爬坡的路,看看上边有啥?车爬到大崖头一半,見有一人在地里干活,停车想问一下前边汽车能调头不?孙启敏下车去与人询问,才知崖头上边沒有路了,又打听到另外那条路的情况,这是南峪盘山公路是从窟空峪村通往东坪镇的,在山顶还有一叉道,左拐是通往西河镇的,问明白后将车慢慢倒回到叉路口,决定开车爬到山顶去欣赏一下沿途风光,再原路返回继续我们的窟空峪之行。果不其然这条小公路坡陡弯急,还好公路标志设置齐全,醒目明显,在悬崖处和拐弯的地方都安装了钢板状的护栏,只要用心开车,不开快车,行车还是很安全的。十几分钟的时间就到叉路口,路口有标志1公里处是长兴村,我们没停车继续向山顶行驶,已经远远看到山顶上的庙宇了,在路旁的山坡上也看到了有一座废弃的村庄,先到山顶游览完了在返回时再去查看这座废弃村庄。</p> <p class="ql-block">在山顶,这是一座泰山行宫庙,很少有游人到这里,庙门紧锁着,我们围绕庙宇转了一圈,庙后有一座山神庙,庙前有一座护法神庙,庙宇付近的山头植被茂密,郁郁葱葱,风力发电机巨大的风翅在不停的转动,几百米之外都能听到嗡嗡刺耳的响声,这种发电设备若是设置在村庄付近,老百姓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当我们准备返回时,来了二辆轿车下来了有五六个青年男女和小孩,还有二个年纪约60岁左右的一男一女,这二个人像是当地人,当时我们认为他们是来游玩的,可是看到他们有的拿着勾子杆子等工具顺着山坡小路朝废弃了的村子方向走去,顿时明白了,他们是来掰香春芽的。从庙宇到废弃的村庄约有几百米远,我们将车停在路旁,爬上小山坡进入到村内,村子不大只有十几户,早已无人居住,到处是残垣断壁没有一间完整的房屋,可以想象出在不通公路的年代,住在高山之颠,人迹罕至的这种地方,出门难,缺乏油盐酱醋和日用品生活难,缺医少药看病难,一切都是那么的艰难,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搬迁到生活条件好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又遇到了那七八个人,我与那个年令大的男人交谈,得知他与家属是东坪村人,这帮青年人是从张店来的亲戚,今天带他们到山上来玩玩,掰点春芽让他们带回去吃,我问这个村子叫啥村名?他说叫大安村,多年以前人们就都搬走了,随后他又去掰春芽去了,就是这个当地人在一棵约碗口粗的椿芽树上用折叠锯锯了几下,椿芽树木质本来很脆,然后他用脚使劲跺了几下,那棵树轰然倒下,他的家属在这棵树上就掰了一塑料袋子香椿芽,看到他用这种野蛮的方式掰香椿芽真是让人心痛,椿芽树本来生长很慢,像这么粗的一棵树需要10年或20年才能长成,他为了一点蝇头小利竟将一棵大树锯倒他怎么能下得了手?在这慌山野坡我们只能内心对他这种做法表示憎恨,对锯倒的大树表示惋惜和心痛,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离开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山神庙</p> <p class="ql-block">护法神庙</p> <p class="ql-block">山上植被茂密</p> <p class="ql-block">这座山很像一个放毛笔的笔架</p> <p class="ql-block">风力发电机你看它转的慢,它每转一圈就能发出一度电,它转动的声音也很大,我站在泰山行宫的庙前离这座风力发电机有三四百米远,都能听到它发出嗡嗡刺耳的响声。</p> <p class="ql-block">废弃了的大安村</p> <p class="ql-block">大安村到处是残垣断壁</p> <p class="ql-block">公路旁的山石上写着:禁止机动车辆通行。</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废弃的大安村行驶到叉路口,右转弯上了通往淄川区西河镇的小公路上,这条路是水泥路面,路况挺好,一车多宽,一路下坡,坡更陡,弯更急,有的拐弯方向盘打慢了,一把方向还拐不过去,必须倒一下车才能转过弯去,一公里多路很快就到了长兴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长兴村位于东坪西南3.5公里处的群山之中,清末建村,该村是由九个小村组成,村民散居在约一平方公里多条山峪中,因其村侠长,并取兴旺之意,故取名长兴村,</p> <p class="ql-block">长兴村依山傍水,依山是指背靠淄川东部山区最高山峰之一的大阴顶山,齐长城就从大阴顶山穿过,傍水是指该村的神泉,神泉是淄川般河的源头,水顺山势流经五凤山下,成为般河的主干水系。</p> <p class="ql-block">长兴村的一处院落,房子很好,院子挺大,可惜无人居住了。</p> <p class="ql-block">长兴村靠着庙宇的这面山坡上散居的住户,十有七八的院子都是空院子无人居住。</p> <p class="ql-block">空院落</p> <p class="ql-block">孙启敏,蒋老师到处观看。</p> <p class="ql-block">长兴村居民生活中曾经离不开的供销社门市部,如今也关门大吉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村民居住的也太分散了,观一点知其余,我们不一一去看了,时间已过中午12点,一路未見有飯店,幸亏蒋老师带着餅干,我们在长兴村简单吃了一点算是垫垫飢吧,离开长兴村原路返回到窟空峪村中,我们没有停车朝峪口驶去,几里路的路程,这一段路又挺好跑,一会便到窟空峪峪口,在这里接到东岱路上,在山区来说二车道的公路算是“大公路”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窟空峪峪口立的村碑,这里还有公交车预约上车的站牌</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从山顶进入到窟空峪村的,这样就绕开了东岱路上的护宝泉村,听说护宝泉村泉子很多,决定去看看,顺东岱路往回返只有公交车一站的路程就到了,护宝泉村座落在群山环抱之中,齐长城遗址穿村而过,环境优美,植被茂盛,泉水叮咚,有大小泉眼60余个,素有“天然大氧吧,地道山泉水,大慈护宝泉”的称号,护宝泉村村风纯朴,团结和谐,孝親敬老也是远近文明的慈孝文化村,</p> <p class="ql-block">护宝泉村建于明末,相传一只口渴难忍的老虎四处寻水,在山坳一丛芦苇底下刨开土石,涌出涓涓细流,迁徙路过的先民见此状就地扎根,再也不往前走了,他们依泉而居,取村名叫:“虎刨泉村”,以后演变成了:护宝泉村,</p> <p class="ql-block">这是护宝泉村的大水池,上边紧挨着还有一个大水池,都是山泉水,本想看一下“虎刨泉”没看成,村里为了保护好这个著名泉子,在泉子上边盖了房屋保护起来了,若需要用水时,通过水泵和管道将泉水输送到大水池子里。</p> <p class="ql-block">被周围美景吸引住了,蒋老师在忙着拍照</p> <p class="ql-block">护宝泉村委大院</p> <p class="ql-block">村卫生室</p> <p class="ql-block">村委刚改选,这是选举结果公示牌</p> <p class="ql-block">这是护宝泉村退伍军人服务站</p> <p class="ql-block">这是村内体育运动设施</p> <p class="ql-block">这座大楼是护宝泉村的养老公寓</p> <p class="ql-block">护宝泉村散居的民房</p> <p class="ql-block">蒋老师和孙启敏在和李老太太交谈,据老太太讲,家中就她一人在家,儿子在张店干保险,挣了些钱都在家投资搞建设了,盖起了三层楼房,搞花园式建筑,办起了旅馆,会议室等,我们问多少钱住一宿?老太太说住一宿二宿的还要什么钱,当我们问起有没有来住的,她说,没有来住的,这个村留不住人,李老太太倒是说的很实在,确实也是这样,到此一看接着走,往下反而沒有意思了,孙启敏和李老太太说,过一段时间我们再来,在你家住上一宿,李老太太说欢迎你们来,随后我们到院内各处看了看,建设的很好。</p> <p class="ql-block">这是院内的北屋,屋内客厅及各个房间情况</p> <p class="ql-block">这是紧挨着老年公寓,李老太太家盖的三层楼旅馆,内设会议室,设旅齐全干净卫生</p> <p class="ql-block">后院</p> <p class="ql-block">后院</p> <p class="ql-block">侧院,李老太太家上下有三个院子</p> <p class="ql-block">蒋老师与李老太太在交谈</p> <p class="ql-block">节茄峪村,公路下边是谷底,有一小水库被茂密的树木遮挡。</p> <p class="ql-block">节茄峪村的这几棵大树根部裸露悬空着,也是一景。</p> <p class="ql-block">游览完了护宝泉村,我们驱车再次路过窟空峪村路口,很快到了节茄峪村,该村居住的太分散了公路边上只有几户人家,但是风景很美,我们稍做停留继续前行,公路转了二个弯,右边山坡上有一座孤单供销社门市部,我们没有停车只是观望了一眼,这座门市部已废弃了,又前行了约一公里的路程就到了下义户村。</p> <p class="ql-block">下义户村村民散居在6里长的山峪中,清朝中期建村,据考证,最先是陈姓由山西村迁来,定居后,先后又有王,张,李,苏,刘,马,周等姓相继迁入建成村落,为求和睦之意取名义户村,抗日战争时期,窟空峪村,护宝泉村,节茄峪村联合组村,因地势居高处叫上义户村,该村地势居下叫下义户村,后上义户村解散各自恢复原来的村名,下义户村的村名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蒋老师在村内走访</p> <p class="ql-block">孙启敏在和村民交谈,了解到村卫生室已无人工作,镇卫生院一个星期来村巡诊一次,同时也了解到前边路过的供销社门市部是下义户村的。</p> <p class="ql-block">孙启敏在观看老井</p> <p class="ql-block">井水丰满</p> <p class="ql-block">下义户村的这户人家,门前工程量够大的,不知是当地村民的住所还是富人购置民房后新建的?</p> <p class="ql-block">下义户村的“求真书屋”,爱书人心心相印,孙启敏,蒋老师在“求真书屋”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下义户村委会</p> <p class="ql-block">富人购置破屋后新建的房子,够气派的。</p> <p class="ql-block">富人新建的房屋</p> <p class="ql-block">这是富人购买旧房后,新建的房子</p><p class="ql-block">贫富悬殊太大,富人家的房子太显眼。离开下义户村我们直奔山西村,这也是这次行程中最后的一个村庄,从下义户村到山西村约四五公里路,山西村也是东岱路上最后的一个村庄。</p> <p class="ql-block">山西村很古老,据考证明朝中期建村,因村庄座落在火石岭以西,故取名叫山西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山西村紧靠山体有一座庙,村民称做“山西洞庙”,我们赶到时庙门紧锁,热情的村民知道我们是来参观洞庙的,赶忙拿出一串钥匙让我们自己去开庙门,进入院内该庙规模不大,依山而建,各座殿门都靠在山体上,均是利用天然山洞修砌而成,在院内找到原始建庙石碑,据碑文记载,该庙始建于清朝雍正六年,碑文还记载,该庙也叫白衣奶奶庙,每年的农历九月初六是山西村的庙会,到时各村的善男信女都会敲锣打鼓,身扎彩带抬着供品前来庆贺,</p> <p class="ql-block">洞庙中的各殿,洞洞相通,半山腰的这个洞门也与庙内相通。</p> <p class="ql-block">山西村的山体纹理很美</p> <p class="ql-block">多么美的山体</p> <p class="ql-block">洞庙的院子</p> <p class="ql-block">忙着拍照</p> <p class="ql-block">下边的中间立柱后边是建庙的原始碑文。</p> <p class="ql-block">山体上的洞庙门,由于历经近三百年风刮雨淋加上山体石质差,有的山表层出现险情。</p> <p class="ql-block">这是洞庙群中最大的洞庙,蒋老师,孙启敏要进洞观看。</p> <p class="ql-block">用钥匙打开庙门</p> <p class="ql-block">庙门太矮了也太窄,进门要低头侧着身才能进去,进去门要爬台阶。</p> <p class="ql-block">洞内情况</p> <p class="ql-block">从洞内出来后,在院内观看碑文</p> <p class="ql-block">清雍正六年建庙的原始碑</p> <p class="ql-block">民国十四年(1935年)的石碑,这二块石碑,文革中被人在石碑上各钻六个孔用做它用,歪打正着,反而起到了保护做用,保留至今。</p> <p class="ql-block">洞庙外的山体</p> <p class="ql-block">在洞庙中透过窗口观看村景,就象一副美丽的图画。</p> <p class="ql-block">山西村内的这棵古槐已有三四百年的树龄了。</p> <p class="ql-block">古槐树旁有一座土地庙</p> <p class="ql-block">土地庙前有一座石碾,墙上嵌有二块石碑,年代久远,石碑古朴,碑文字迹模糊,仔细辩认有一块是明朝石碑,一块是清朝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清朝石碑</p> <p class="ql-block">明朝石碑</p> <p class="ql-block">山西村的石头房子在山区农村很常见,结构简单却很结实,冬暖夏凉好住。</p> <p class="ql-block">石头垒的墙别有风格</p><p class="ql-block">游览完了西山村已是下午2点半了,幸而吃了餅干垫了一下飢才沉住气了,这正应对了那句古话,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不管到哪里游玩,背包中放上点应急食品以防万一有备无患。这次游玩我的感受:风景优美,村落古朴干净卫生,村民散居,沒有集中的村落,老人居家留守,空巢居多,七八个村庄不見一个飯店。到了大公路上我们经东坪,西河直奔博山,三人酒餐过后结束了一天快乐的行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