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的春夏之交,总去奉贤棕榈滩、华凯乡村或金山新天鸿名人俱乐部,感觉告诉自己,似乎就在曾经战天斗地的星火农场附近转悠,故地重游的想法越来越浓烈……</p><p class="ql-block">查看导航,星火16、17、18连居然清晰的显现,已然按捺不住了,立即联系街坊、同室战友兼摄影师阿方,他长期跟踪魔都老建筑。本以为阿方会因照顾百岁老母亲而不能成行,不料他一口应允。又想,大学同学笑萍也是星火农场的,何不问一下呢?她也十分高兴同行。</p><p class="ql-block">为了避免出城堵车,早上7点之前上了沪闵高架。考入上海师范大学化学系后,阿方曾经与战友们回过一次17连,沿途一路介绍,很快驶过闵行、奉浦大桥、西渡……。</p><p class="ql-block">徐浦大桥、卢浦大桥、南浦大桥、杨浦大桥⋯⋯,魔都大桥的命名都与浦东相关联,显然,是浦东新区开发的时代产物。1992年设立的上海市浦东新区,包括原川沙县、上海县三林乡,以及黄浦区、南市区、杨浦区的浦东部分;2009年又将南汇并入浦东新区。致敬!魔都开放开发的伟大时代和千万民众!</p><p class="ql-block">46年前,上海徐闵线徐家汇到闵行一小时左右,闵行到西渡要摆渡,到西渡汽车站再乘车到钱桥,后来长途车通场部了,差不多又要一小时。从五原路家里到17连,需要半天时间。现如今,高速路多,一桥飞渡,一小时不到,已从徐家汇到达原奉贤县城南桥镇。</p> <p class="ql-block">南桥镇已大规模扩建,疑似县级市。第一要务是寻找早餐店,似乎当地人习惯在家早餐,沿街很难看到早餐店。下车询问,本地口音说,古华园大门有。驶入2号门停车场,说在1号门,没辙,步行吧。</p> <p class="ql-block">古华园东北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处观望,仅此一家,别无分店,生意红火。有各种浇头的汤面,也有豆浆、油条、粢饭糕、麻球、茶叶蛋,老三样每人一套。大吃大喝后,从餐厅边的小门进入古华园。既来之,则观之,还可消消食。</p> <p class="ql-block">阿方说,这个园子是上世纪80年代初陈从周设计的。陈从周教授年轻时研究徐志摩,师承张大千,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1950年后,专攻中国建筑史,著有《说园》等。中国著名园林之父,古建筑园林大师,在建筑界有“北梁南陈”之说,北有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南有古园林大家陈从周。</p><p class="ql-block">陈从周先生不仅对古建筑、古园林理论有深入的研究、独到的见解,还参与了大量工程的设计建造,如设计修复了豫园东部、龙华塔、宁波天一阁、如皋水绘园,设计建造了云南楠园等园林建筑,并把苏州网师园以“明轩”的名称移建到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成为将中国园林艺术推向世界的现代第一人。</p> <p class="ql-block">照壁的园名,由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宋日昌书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入园观之,真不白来。由1号门至2号门一路游去……</p> <p class="ql-block">园内有东、西湖。西湖三亭。</p> <p class="ql-block">南塘第一桥,建于1867年。</p> <p class="ql-block">戏台</p><p class="ql-block">镜头前均为羽毛球晨练的男男女女,这些人的后花园,因为全年免票。</p> <p class="ql-block">戏台右侧,来自印尼巴厘岛侏罗纪时代的硅化木,看似木,实为石。</p> <p class="ql-block">东湖双亭桥</p> <p class="ql-block">天气预报,阴有时雨。要是信天气预报,5月的魔都,几乎天天不能下场打球,这天蓝的!</p> <p class="ql-block">出南桥镇,直奔星火农场场部。路径是原来的,但路途景象已完全不相识。想当年,无论大路还是小路,不是头顶烈日,尘土飞扬,就是泥泞难行。现如今,道路全部硬化,交通标志、信号灯如同市区,绿树成荫,植被茂盛。</p> <p class="ql-block">这个丁字路口的路面明显稍高一些,预示着即将进入星火农场与钱桥之间的河堤路。左转、右转进入农场地界,第一站。场部巳设海湾镇,一级政府。</p> <p class="ql-block">终于到达星火农场场部遗址,南桥至此15公里。</p> <p class="ql-block">场部原址,向上海方向看去。</p> <p class="ql-block">场部原址,向17连方向看去。</p> <p class="ql-block">2019年树立的农场纪念石,据说由光明集团高管等1000多位农场战友捐款而立。</p> <p class="ql-block">书写人庄俊平,原星火农场场长。我们最后几批去农场的,可能都不知道场长是谁。</p><p class="ql-block">既然如此,何必都回城里呢?在场部,在17连,遇到的不是东北口音,就是四川口音,非沪语口音居多,看到都是皖字、苏字等车牌。</p> <p class="ql-block">除农工商集团、光明集团的高管,4万星火人,谁人心甘情愿始终立足农场了?时代的语境影响深远⋯⋯</p> <p class="ql-block">铭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p><p class="ql-block">如果做一个石刻,将原星火农场各单位布局标记清楚,岂不更有意义。</p> <p class="ql-block">情系海湾石头记附近的配套景观,寓意着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石头记对面,原来是场部的小卖部。</p><p class="ql-block">40多年前,每月一天的休息日,走一个小时来此购买香烟、小炮仗(2两半的当地烧酒),算是逛了一回淮海中路。现在全无踪迹,只剩一道围墙。</p> <p class="ql-block">场部医院还是原址原楼,只是外观颜色变洋气了。</p><p class="ql-block">40多年前的一个秋天,因急性腹泻,连队赤脚医生无法医治,只能拖着虚弱的双腿走到场部医院,一周后才治愈,不料,落下终身的病根。</p> <p class="ql-block">从场部回17连的第一个路口,左转进入是老连队,右边是条大河,运输连所在地,有船有车的,现在全无踪影。</p> <p class="ql-block">笑萍说,没有方向感,不知农药厂方位。她的农场战友说,星火农场农药厂旁边是27连,靠近场部,现在叫乳制品厂。笑萍第一次回家探亲时,一气吃了8个馒头,老爸惊着了!在农场不许谈情说爱、必须准备上大学,老爸的嘱咐,笑萍终身难忘!</p><p class="ql-block">恢复高考时,农药厂领导在大会上说,报名高考的,坐到中间空地处,在众人奇异眼光的注视下,笑萍只得搬着小橙子,孤身只影地坐着中间。同宿舍的人不让她回房间睡觉,白天被叫去挑大粪,挑泥土时加的泥土比别人多,笑萍咬紧牙关坚持复习。因为家庭出身是臭老九(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别称),报考大学似乎是一种罪过。</p><p class="ql-block">收到大学录取书后,临行前按“惯例”要给大伙发糖,对于刁难过她的人,糖反而给的多。厂组织科长说,表面看你很弱,但内心十分强大。</p> <p class="ql-block">星火沿塘河桥,已经加固翻修。从场部至17连的转折点。</p> <p class="ql-block">说着说着,就到了场部大道(现在叫农工商路,推断农场都划归农工商集团了)的最后一座桥。曾经在这里与连里老K一起,因搭乘渔业队拖拉机而发生的打架。眼看过桥将进入渔业队的地盘,拖拉机手有意将拖拉机贴近桥扶栏驾驶,我双腿在外,赶紧跳下车,本想走回连队,老K在车上示意我上车。我重新跳上拖拉机,过桥后在行进中爆发了我方的主动攻击,然后,我们俩跳下拖拉机沿随塘河路向17连方向逃跑⋯⋯,斗争很激烈,我俩没吃亏。</p><p class="ql-block">从卫星导航图看,18连建筑没有了,38连的有;17连建筑在,37连的消失了。</p> <p class="ql-block">随塘河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过桥后向左转,经过18连后,就是17连的地界。</p> <p class="ql-block">对面是芦苇棚遗址</p><p class="ql-block">1975年4月9日,来到新17连的第一天,汽车停在大堤上,几排芦苇棚是我们的宿舍,几十个人一个大棚子,隔壁是女生,说话声、嘻笑声,听得真真切切。好在年轻,倒头就着,一觉天亮。</p> <p class="ql-block">原本通向17连的机耕主路</p><p class="ql-block">现在大门围住,光明集团旗下的奶牛场,约占原17连开垦农田的三分之一强。40多岁东北保安客气地说,这里不让进入,可以从另一条小道进去,但我没有进去过。罢了罢了。</p> <p class="ql-block">继续向海边驾驶,记忆中还有一条大堤路可以过桥进入17连。</p> <p class="ql-block">傻眼了,原来的桥已成危桥,2019年11月砌了一道水泥墙,老胳膊老腿的,翻墙是不行了。46年前的钢筋水泥桥,已经用钢架加固了,难道还不如古桥吗?</p> <p class="ql-block">好在阿方带了无人机,可以空中看看17连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1号是一、二排及连部(二楼最东),会计室在底楼最西间,支书在二楼最东二间相通房,里间是卧室,外间是连首长会议室;2号是三、四排;3号是五、六排、蔬菜班、后勤班和医务室,底层最东一间是医务室,男生一楼,女生二楼;4号是食堂兼礼堂;5号是打谷场和粮库。消失的是2号楼后边的厕所、食堂附近的水塔、开水房和一排洗刷池子。</p><p class="ql-block">食堂前的平地和1号楼前的蓝球场都成菜地了。</p><p class="ql-block">这些建筑是我们第一年的主要活计,俩人前后扛着砖头等建材,通过颤动的跳板运上二楼。</p><p class="ql-block">1976年元旦前,从芦苇棚迁入新居,4月份阿方那批75届新战友住上了新房。</p><p class="ql-block">有一年双抢,在连队老农亲自指挥下,各排挑选了精壮能干的,在打谷场上挑灯夜战,将地里收上来的水稻跺成巨大的跺子,我双膝跪在跺子上转圈地码放水稻,天亮才干完,一看裤子双膝,全部破了。</p> <p class="ql-block">桥的左边是机房,抽水。</p><p class="ql-block">有一年初春,连里组织打捞机房前的沉船,又是精壮劳力上,轮番潜入水中,将绳索钩住沉船,刺骨的寒,终身难忘!</p> <p class="ql-block">桥的右边,原来有几块大石板,凹处依稀可见,可以洗劳动鞋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年夏天,同室的小高和阿贵一起去河边洗澡,小高洗着洗着,不由自主地滑入深水,阿贵发现,想站起来喊人,不能站起来,赶紧再坐入水中,大声呼救!敢情这哥俩都是旱鸭子!我们的房间就在1号底楼正对着洗衣处,同室的小宋正坐在门口乘凉,听到叫喊声,赶紧招呼我,我俩一个冲刺到河边,下河将小高救上了岸。小高事后还说,水慢慢没过头顶时脑子还清醒,觉得男人落水也得有腔调,不能乱叫,也没有乱扑腾,水是呛了几口。</p><p class="ql-block">建筑群远处的灯塔也消失了。三年前,几位中学男女同学毕业后首次相聚时,小铭一见我就说,你在农场救了我一命,嗯?似乎忘记了。小铭说,有天傍晚,她和另一位女生结伴爬上灯塔,附近连队的一个男生不知不觉地爬上了灯塔,似乎想非礼。等她们发现已无法下去,也不敢喊叫,离连队有500米左右,喊也听不见。正在她俩不知如何是好时,勇敢的白马王子出现了,只见俺和另一位男生也爬上了灯塔,并问你俩怎么在上面?那陌生男子见状,赶紧爬下灯塔。听小铭细说,似乎想起有这回事。</p> <p class="ql-block">17连向大海方向的大堤外是新37连,建筑群遗址彻底消失了。</p><p class="ql-block">种的都是玉米,应该是喂牛的。</p><p class="ql-block">46年前,新37连最靠近大海,现在,又围出了至少二个17连。一条大河挖出泥土可以垒起一条大堤路,二条大堤路之间相隔约一公里。也就是说,40多年来,向大海推进二公里以上,魔都的土地还在不断生长中。</p> <p class="ql-block">沿着大堤路向西行驶,途经棕榈滩高尔夫会所⋯</p> <p class="ql-block">几栋这样的楼已站立多年</p><p class="ql-block">在17连的近四年磨难中,逐渐产生了几近绝望的念头,如此低效甚至无效的人海战术啥时是个头?现在看,多少风华少年,多少年的幸劳,换来的是壮观的房地产基业。</p> <p class="ql-block">东海观音寺标记的丁字路口,向西整片是海湾园墓地,附近不少免费停车位及巨大的公厕。却不见上海知青博物馆的牌子,东北保安说,就在墓园内第一个建筑。</p> <p class="ql-block">右手建筑是办理入土手续的业务大厅,看企业名称疑似民营企业。</p> <p class="ql-block">上海知青研究资料分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A景区牌子分挂两边,免费参观。</p><p class="ql-block">入内感觉阴森森的,感应智能灯随看客脚步声而亮。</p> <p class="ql-block">展区有四部分: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广阔天地,难忘岁月;文化大革命的上山下乡运动;知青情结,永志难忘。时间分为1955至1965年,自愿报名去边疆;1968至1976年,革命小将运动三年后,大规模上山下乡。</p> <p class="ql-block">收集了许多时代的像章、奖状、票证、生活用品、各种时代造型的青春照片。</p> <p class="ql-block">只有沉重之心情,哪有青春无悔之感。前十年是政治先进青年响应号召、发自内心的革命激情,艰辛探索时代是学生的被迫选择。笔者中学毕业分配时,按当时政策,可以上技校,但想到弟弟要去农村受难,长兄必须挺身而出,唯有如此,爱玩的大弟可以分在集体企业,爱学习的小弟可以上技校。哪知第二年艰辛探索就结束了,还浪费了一个顶替回城的名额。</p> <p class="ql-block">《觉醒年代》讲的是,百年前伟大民族的民主科学的思想觉醒。如果要让后代了解和汲取时代的教训,类似的展示至少要与已经作出的官史定论一致。</p> <p class="ql-block">作为普通人和过来人,更需要自身的反思和继续觉醒。如果依然沉浸在青春无悔的华丽说法中自我陶醉,对历史、对后代,似乎欠一点责任。</p><p class="ql-block">再过30年,最后几批青春无悔者也所乘无几了。阿方说,有次连里一些战友来17连寻找青春记忆,小高带着女儿,并告诉女儿,一定要好好读书,否则像老爸一样来这里修地球。女儿却反问,你们为什么到这个地方来?小高无言以对……何况再过30年了!</p> <p class="ql-block">只有全民族的科学民主觉醒,每一位经历者的自我反省,抑人性之恶,扬人性之善,才能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才能继续推进伟人开创的改革开放大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p> <p class="ql-block">南桥的奉贤中学是此行的重点之一。古华园门口,遇到一位上海话大姐,希望确认南桥奉贤中学的导航点,大姐说,奉贤中学已随南桥新区开发迁至新址了,原址是奉贤中学附属南桥中学。中学附属中学?头一回听说。</p> <p class="ql-block">南桥老街中心</p><p class="ql-block">停在一家店门口,河南口音壮硕美女出现,赶紧主动客气地说明来意,可以停,走出路口右转就是中学,十分感谢。</p> <p class="ql-block">先看到未受运动破坏的天主教堂,本地话路人甲说,南桥老街的老物件基本消失了,只剩这个了。</p> <p class="ql-block">阿方说,在南桥转过长途汽车,记得有个茶馆,候车时坐过。俺是没有任何印象,赶紧找人问,路人乙说,南桥长途汽车站搬到东爿爿去了,茶馆没了,早就是书店了。</p> <p class="ql-block">中学对面,驻足良久,怎么也找不出任何印记,校内的建筑格局与记忆大体吻合。1977、1978年二次来里参加高考,只依稀记得场部安排车辆统一送到这所中学,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英语(78)考试二天。现定居夏威夷的78统计系同学说,一直记得考试后一起复盘的情景……十分客气地向东北保安说明来意,不进入任何建筑,不行,看看也不行!县官不如现管那。</p> <p class="ql-block">1977年首考失败,暗下决心,不考入大学誓不回家探亲。有一次,实在想回城看看政治生态的变化,住在小胖子排长裕德路老房子,就是不回五原路的家!1978年第一批录取通知书下发,没有!非常沮丧,表面上还得若无其事。后来通知补填志愿。前二次填志愿时,只有上海复旦、华东师大、上海师范学院的中文、哲学、历史系,全国姣姣者千军万马涌向复旦,华东师大、上海师范学院作为第二、第三志愿,后来得知那二年百分之几的录取率,才明白,只有不录取的份了。</p><p class="ql-block">十分幸运的是,事实求是的伟人邓小平做出了扩招的英明决策!才有补填志愿的机会。看到有上海财经学院,工业经济系,感觉是经济管理,会计、统计,觉得没意思,财政金融、基建财务,不懂是做什么的,可怜的娃啊!探索时代上的是什么学呀!知之少之又少。</p><p class="ql-block">11月底突然接到录取通知书,早已没了盼望录取通知书前想象的兴奋情景,办理手续、分发糖果,写该写的信。以后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反复证明,当得到希望的东东或受到挫折时,早已是“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传说中的宠辱不惊可能就是这样炼成的。</p><p class="ql-block">1979年元旦前,终于回到五原路的家,无需再回17连了,但户口没有再回到五原路的父母家,农场把档案和户口关系统一办理到上财去了,变成了学校的学生集体户口。</p> <p class="ql-block">钱桥镇</p><p class="ql-block">从上海知青博物馆出来,已是12点之后了,去钱桥镇寻找本地菜,又可稍事休息,继续所谓的知青回忆……此处省略至少二千字。</p><p class="ql-block">本地菜一如既往的太咸!好在出汗多,四菜一汤仅150元,卫生且便宜,歺厅在这个十字路口的角上,导航回市区的必经之路。</p><p class="ql-block">回程不是高速,四车道的公路,直达浦东前滩,尽管红绿灯多,也差不多一小时,下午五点前回到家。</p><p class="ql-block">晚餐前,照片简单后处理,晚餐后,一杯咖啡,下笔五千言,就是不离题……凌晨一点半,居然写不完,第二天下午又继续二小时,终成此行的真实记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阿方提供无人机及机车、馆内更优质的照片,且标注;笑萍讲述了真实的故事,一并表示至诚的感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泉斋 </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16日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