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快讯┃整合中西优势,聚焦绿色抗癌

北中医深医 肿瘤科

<p class="ql-block"><b>  时维四月,序属孟夏。熠熠非孤景,溢彩鹏城隈。中西并列,南北星驰。理论与实践齐飞,临证随实证添色。</b></p><p class="ql-block"> 5月15-16日,来自北京、广州、深圳、湖南、湖北、东莞、惠州等各地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第四届南方肿瘤绿色治疗高峰论坛暨2021年中国肿瘤防治联盟深圳市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委会年会,如期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学术报告厅召开并网络直播同期举行。</p> <h1><b>一、大会开幕式致辞</b></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 韩振蕴院长致欢迎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black;"> </b><span style="color: inherit;">时值南国初夏,勒杜鹃花开正盛。首先,韩振蕴院长对学术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对来自全国多地的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span></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共聚一堂、切磋交流、以学术进步共同提高为目的。寄希望整合多地域、多学科的优势,推动恶性肿瘤的中西医治疗水平迈上更高的台阶,提升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中西医肿瘤诊疗水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国肿瘤防治联盟深圳市肿瘤联盟主席申维玺教授致辞</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申维玺主席肯定了专委会在不断发展中所做的努力,尤其是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期疫情间所做的贡献。同样中医、中西医结合在肿瘤领域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专业领域水平和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业界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区域协同合作促发展。通过理论与实践,临床与研究成果交流,既需要灵活运用现代科学思维与技术阐明中医、中西医结合在肿瘤领域的防治作用,更需要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整合多地域、多学科的优势,推动恶性肿瘤的中西医治疗水平迈上更高的台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专委会主委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肿瘤科冯高飞致辞</b></p><p class="ql-block"> 冯高飞教授再次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深圳市中西结合专业委员会因为各位专家同道的支持和参与而更不断发展壮大。医学发展模式从循证医学到精准医学,再到整合医学。整体性与局部、新技术与传统方法、扶正与驱邪、理论与实践等中西医学术思想碰撞火花,整合优势融合发展以增强肿瘤临床服务能力,惠及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民众。寄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各位同仁共同交流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方案及模式。</p> <h1><b>二、学术报告精彩纷呈</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b>第一部分:肿瘤绿色整合治疗理论与实践</b></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span>“肿瘤绿色治疗”首倡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院长胡凯文教授,高瞻远瞩对中国式方案肺癌绿色治疗做了介绍。从肺癌绿色治疗理论概要入题,倡导中医以“控制”为原则,区分不能“根治”。从体质、策略和技术层面,解构肺癌绿色治疗的新型中医方案。提出中医“护场理论”,倡导局部治疗微创化,全身治疗低损害,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局部冷消融+全身中药治疗达到控制的目标。基于真实世界案例分享和探讨了肺癌绿色治疗的临证实践。</p> <p class="ql-block">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副院长肿瘤研究室主任蒋益兰教授,以原发性肝癌中西医治疗现状为主题。从全球肿瘤流行病学角度揭示了肝癌的严峻发展趋势、从肝癌的现代医学手术、介入、免疫、靶向、放疗等综合治疗回看中医治疗现状。提及中医治疗肿瘤理念,主张以和为贵、主张整体观念、重视生活质量、辨证论治与病症结合、全程参与重心前移的治疗方式和策略。中西医整合治疗方案可贯穿肝癌的全程管理,优势显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span>暨南大学中医学院副院长杨钦河教授,从“整合医学”这一创新理念入题。其涵义广泛而深刻,具体包括现代医学、传统医学和自然医学等内容,是今后防病治病的研究和发展方向。从口腔癌的中医认知到治疗,谈及中医学的“天人合一”、“整体观念”与整合医学理念不谋而合。中西医整合治疗思维指导下,将现代医学的各种方法与传统医学方法有机地结合,对患者进行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心理疗法、中医药疗法等将能够提高其疗效。</p> <p class="ql-block">  深圳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院朱伟东博士,带来中医药成果转化研究进展讲题。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及中医药重大科学问题,提及建立多学科融合的科研平台,要加快中药新药创制研究,以完善中医药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模式。围绕大健康、大消费等领域,依托深圳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院,携手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市坪山区政府,共同推进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成为政府、科技、产业、资本等多方合作的桥梁。朱教授为中医药临证的成果转化研究描绘了腾飞的翅膀,颇具启发和期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size: 18px;">  </span>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张巧丽博士,带来针灸治疗肿瘤的思路与方法为主题讲说。“中医的精粹正在被国外应用,且大有赶超之意”,张教授首先从传统疗法谈起,其前景远大,对针灸治疗肿瘤现状、历程、模式、方法逐一抽丝剥茧。从治疗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化疗相关性恶性呕吐,到便秘、腹泻、不全肠梗阻、乳腺癌术后上肢肿胀、脑积水、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癌性疼痛等等,多方面的临床应用画龙点睛,提供参考思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span>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肿瘤科冯高飞主任,对于绿色理论指导下的肿瘤整合治疗肺癌做了思路及思考探讨。从治疗理念到临床实践,基于真实世界案例,对于肿瘤绿色治疗理论指导下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体会做了荟萃学术汇报。探索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下的传统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在中医绿色治疗理论指导下,可以整合中医药、微创、介入、化疗、靶向及免疫等多种疗法,达到优势互补,协同增效的目的,未来可期。</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二部分:抗肿瘤中成药临床进展及规范应用</b></h1> <p class="ql-block">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肿瘤科血液科科主任徐舒主任,带来常用抗肿瘤中成药的真实世界使用概述及临床数据分析主题。从抗肿瘤中成药的一般分类到抗肿瘤中成药真实世界使用,从常用抗肿瘤中成药临床数据到抗肿瘤中成药应用前景展望。总结认为,抗肿瘤中成药在肿瘤治疗真实世界中普遍使用,但应用存在不合理性和盲目性,受疗效以外的诸多因素影响。抗肿瘤中成药的长足发展需要更多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者的努力,临床疗效是核心竞争力,需要中医思维与科研方法有机结合。</p> <p class="ql-block">  东莞市人民医院吴依芬教授,给大家分享了颊针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吴教授分期多年的临床经验,采用颊针治疗相关病证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为颊针在肿瘤临床治疗相关并发症提供了参考和启发。认为,根据据全息理论,查体仔细和找准位置很重要,遇到棘手问题,从认真查体入手,结合病灶解剖部位,针对靶点施针,定能取得满意的疗效。此外强调治疗环境要安静也非常重要,患者需要精神放松,医生需要集中精神,心无旁骛,仔细体会针下感觉才能取得最佳疗效。随着研究深入,不断拓宽颊针治疗肿瘤相关领域,相信颊针治疗大有可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赵永心教授,介绍了国医大师周岱翰抗肿瘤学术思想指导下的中成药临床配伍应用。从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传承和发展,到逐步形成具有中医药学特色与优势、岭南医学人文特点、以 “带瘤生存”为治疗新理念的中医肿瘤学术流派。推崇《伤寒杂病论》、发扬温病学说、务实中和、善用南药论治、开创中医肿瘤食疗学、推动“中西汇通”等多维度,拓展和弘扬了学术内涵。并介绍了国医大师周岱翰研发的鹤蟾片、清金得生片等中成药及相关应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span>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龙友红主任,从西医角度论述抗肿瘤中成药的使用困惑及解决方案。龙主任从抗肿瘤中成药的优势与展望、抗肿瘤中成药的使用困惑及难点、抗肿瘤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关于中成药使用的几点思考展开论述。传统理念,传统中医的定性研究色彩,缺乏量化评价体系。中医循证医学的发展应以“中”为姓,循证医学的本土化,循证研究要考虑到中医药本身的优势、特色,融入中医的整体、辨证等观念。如何规范、客观、安全、有效使用中成药,共同推动其在肿瘤领域的应用,需要凝聚共识和智慧。</p> <p class="ql-block">  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肿瘤康复中心尤海玲主任,接地气地从分享了多个真实世界案例。从鼻咽癌、口腔癌、下咽癌等头颈部肿瘤在放化疗治疗中的口腔炎、放射性皮炎、病理神经疼痛等难治性并发症, 展示了中医药病证结合独特优势。分享了院内制剂地榆含漱液的临床应用,从辨证分型,整合中药内服、适宜技术外用、情志疗法等中医古法以及微创治疗分享了相关临证思路,对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头颈部肿瘤的整合治疗做了个人思考。</p>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于丽娟教授,主讲常用抗肿瘤中成药说明书解读及超说明书用药。于教授从中成药定义、简介到医院常用抗肿瘤中成药的说明书解读,从常见的不合理情况及注意事项,到国家监管情况再到超说明书使用条分缕析。总结认为中成药应遵循中医药理论、中医药治疗学理论(处方诊断信息体现辩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剂量及疗程、给药途径使用,辨病辨证用药。可起到标本兼顾的良好效果。<br> <p class="ql-block">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汤伟医生,带来抗肿瘤中成药在CSCO指南中的使用推荐及解读。在国家纳入医保范围内的中成药包括民族类药品千余种中,具有抗肿瘤作用及辅助用药有30余种。既有单药也有复方,临床应用依据是现代药理的分析还是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辨证用药?如何区分优势人群结合辨证分型?怎样利用现代技术进行一些新的探索?提及设计一些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证明其有效性,让中医中药在恶性肿瘤临床实践指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三部分:头颈部肿瘤绿色整合治疗</b></h1> <h3><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size: 18px;">  </span>广东省中医院李柳宁教授,带来免疫治疗(ICIs)相关不良反应管理。李教授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定义与机制、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常见形式与规律,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管理与评估展开论述。通过一些临床中西医整合治疗的真实案例,引发临床问题的思考。免疫治疗是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做好基线检查,做好不良反应全程管理尤其重要。不同ICIs药物存在安全性差异,不良反应呈现多样性,早发现早诊断合理的应用中西医整合思维,以达到最优结果。 </h3> <p class="ql-block">  深圳市人民医院介入科林振文主任,从动脉栓塞止血、动脉内灌注化疗、动脉内化疗栓塞、消融治疗、放射粒子植入介入治疗等“十八般武艺”多方面论述了介入在头颈部肿瘤的应用。林教授提及,头颈部肿瘤属于“高危部位”,其疗效的提高必须依靠综合治疗,尤其是需要联合介入。指南搭建了框架,具体方案的搭配需要“取长补短,联合应用”,论及的中西医结合在头颈部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更有发挥的舞台,颇具启发性思考。</p> <p class="ql-block">  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冯高飞主任,带来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头颈部肿瘤的整合治疗。从中医古籍文献研究挖掘有效信息,探索鼻咽癌、甲状腺癌、口腔癌,舌癌、上颌窦癌及其他头颈部转移瘤的指导理论与治疗方法。基于肿瘤绿色治疗理论分享内外结合中西合璧,客观真实世界有效的临床案例。</p> <h3>  深圳市中医院汪栋材教授,带来《伤寒杂病论》辨治肿瘤病思路探讨讲题。从《内经》对于肿瘤形成的病因病机,到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到的与肿瘤病相关病证。从“脏结”、“积、聚”、“癥瘕”、“胃反”等病证论及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枳术汤、大半夏汤、茯苓泽泻汤、大建中汤、麦门冬汤等等在临证的应用。总体遵《大要》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h3> <p class="ql-block">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魏明辉教授,带来头颈部肿瘤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魏教授从国内外流行病学到诊疗现状及预后与转归,介绍了头颈部肿瘤当前有效的治疗模式的转变。着重对SCCHN免疫特征和治疗做了细致展示,分析ICIs的在辅助、新辅助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及其安全性和可行性,可有效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size: 18px;">  </span>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超声科张杰主任,介绍了甲状腺结节超声诊断与治疗。介绍了良性、腺恶性甲状腺结节超声影像特征。超声穿刺术在甲状腺包括甲状腺癌诊断与治疗中发挥的重要意义。特别介绍了硬化治疗、 微波及射频消融等超声技术。提及超声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上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影像学技术,随着超声介入,随着医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微创技术也应用的临床治疗上,超声介入是近年来发展的非常快的一项治疗技术,它简便、无创、无辐射、耗时短、费用低已经被临床和患者普遍接受,甲状腺的微创时代已经到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black;">  </span>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影像科周杰主任,带来鼻咽癌CT/MR表现及鉴别诊断的主题。从鼻咽癌病因、中医辨证、早晚期临床表现入题。详细介绍依肿瘤大小及侵犯范围而异的CT表现,对MR的特殊征象,从鼻咽淋巴瘤、鼻咽纤维血管瘤的鉴别诊断等等做了细致讲解,为鼻咽癌诊断戴上透视的眼镜。</p> <h1><b>三、会议现场主持及讨论嘉宾风采</b></h1> <p class="ql-block">主持嘉宾金宇、吴玉华、罗昌国、刘强教授</p> 主持嘉宾陈斯泽、李明教授 <p class="ql-block">主持嘉宾谭秦湘、王栋范、李宜真、宋鹏教授</p> <h3>主持嘉宾梁军、金超超、古宏晖、谭晓华教授<br></h3> <h3>讨论嘉宾周琴、刘传波、朱伟东、吴芬芳教授</h3> 讨论嘉宾易良杰、李霞、冯高飞教授 <p class="ql-block">讨论嘉宾徐拥建、陆志宏教授</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black;">此次会议线上线下参与逾2000人次,以国家、省市继教项目为载体,达到了中西医学术思维碰撞交流、开拓学术理论与思维、共同提高的目的。展示了中医中西医结合在肿瘤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现代科学思维与技术。</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通过搭建高峰论坛和专委会平台,多学科学术交流,</span><span style="color: black;">整合多地域、多学科的优势,</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促进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中西医肿瘤学术发展,</span><span style="color: black;">推动恶性肿瘤的中西医治疗水平迈上更高的台阶,助力美丽鹏城,助力健康中国。</span></p><p class="ql-block"> <b> “</b>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学术交流互鉴又何尝不是如此,“聚焦绿色抗癌,整合中西优势”,<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明年,勒杜鹃花🌸开似火🔥时节,我们再会!</span></p> <ul class="ql-block"><li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编辑/通讯:Dr. LIU、陈江</span></li><li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摄影:中国队长</span></li><li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审核:冯高飞、徐舒</span></li><li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特别鸣谢:科教科、宣教科</span></li><li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中国肿瘤防治联盟深圳市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组委</span></li><li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 肿瘤康复中心</span></li><li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 肿瘤血液科</span></li><li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21-05-16</span></li></ul><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 class="ql-block"><br></p>

治疗

肿瘤

中西医

中成药

抗肿瘤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

教授

整合

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