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云南省东部,有一处由石头组成的举世闻名的美景,那就是"石林国家地质公园"。石林国家地质公园位于云南省石林县境内,总面积约400平方公里,石林因高大的石灰岩溶柱呈密集状分布而得名。石林那地质公园主要由大石林风景区,小石林风景区,李子园箐景区组成。</h3> <h3> 1931年,前云南省主席龙云到石林考察,对石林美景赞叹不已,题写了"石林"二字,后被刻于石壁上。也是1931年正式建立石林公园,成立石林管理处,并修建游路等设施,开始了石林作为自然公园的历史。</h3> <h3>大石林景区</h3> <h3> 大石林风景,位于整个石林景区的中部面积约三平方公里,大石林景区展示了经典的喀斯特石林地貌。<br> 石林被誉为"天下奇观",景区内,石林高大密集、雄伟壮观。有些石柱状物似人,栩栩如生。这里不仅有著名的"石林胜景"“剑峰池”、“望峰亭”,还有梳翅的"凤凰",静卧的神龟、伫立的“大象”。石峰石柱与花草树木、暗河深潭相组合,展示了独特的自然美。<br> 大石林景区历史悠久,景期内迂回曲折的游路始建于明朝末年,步行其间如深入迷宫,极目四望皆是美景,石林深处还留有古老的岩画和摩崖石刻,反映了当地彝族人与石林的历史渊源。</h3> <h3>千钧一发</h3> <h3>石屏风</h3> <h3>剑状石林</h3> <h3>石监狱</h3> <h3>幽谷深蓝</h3> <h3>剑峰池笔直的石头和水中的倒影相呼应。这个水池的神奇之处在于,雨季水不会漫上来,旱季水也不会干涸。这些缄默的巨石,沉静如海。可能过去几万年如此,未来的几万年也如此。</h3> <h3>小石林风景区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彝族美丽的姑娘阿诗玛和他的爱人阿黑哥,他们彼此相爱,但地主热布拉喜欢上了美丽的阿诗玛,在阿黑哥外出放羊时,热不巴拉强行将阿诗玛抢回家,阿诗玛誓死不从,等阿黑哥放羊归来时,发现阿诗玛被抢走,他经历了重重磨难,最终将阿诗玛救了出来。阿诗玛化成一尊石像,永远伫立在小石林的岸边。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也由此而来。</h3> <h3>李子园箐景区<br><br> 李子园箐景区位于大石林景区南侧,面积约两平方公里,李子园箐景区总体为一岩溶洼地,由于洼地汇水,因而这里的溶沟深切、石峰密集,许多石柱形态奇特,状物拟人,栩栩如生,成为著名景点,如母子偕游、苏武牧羊、望夫石等。这里的风上,不仅可以看到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还可以看到古人留下的岩画<br> </h3> <h3>万年灵芝</h3> <h3>母子偕游</h3> <h3>李子园箐中还存有古崖画,画着奔放粗犷的人、兽、物、星月等图像,记录时期从象形文字时期到乾隆时期都有。</h3> <h3>石林的杰出科学价值<br> 在石林县,石林喀斯特发育的主要阶段经历了2.7亿年,跨越了从二叠纪到现今的四个主要地质时期,展示了这种喀斯特阶段演化的特征。</h3> <h3>石林的杰出美学价值<br> 中国南方喀斯特代表了世界上湿润热带到亚热带喀斯特景观最壮观的范例。石林县的石林被认为是最好的自然现象和世界上该类喀斯特的最好样板,该片区包括了发育在白云质灰岩中的乃古石林和出现在湖泊之中的蓑衣山石林,较其他发育了,剑状喀斯特的地区而言,石林包含了丰富的剑状喀斯特形态,更丰富的形态和色彩多样性,并随不同天气和光的条件而变化。</h3> <h3> 因石林在地质学和美学上有了较高的赞誉,因此在 2004年2月13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世界地质公园会议审议通过云南石林被列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br> 2007年6月27日,在新西兰基督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中国南方喀斯特云南石林,被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