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会议在南阳召开!习近平主持 韩正出席 李国英何立峰娄勤俭王国生李鸿忠蔡奇胡春华先后发言(附总书记南阳

南阳市非遗中医中药传承研学基地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4日上午在河南省南阳市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font color="#333333">12日,习近平还在南阳市就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调研。他首先来到</font><font color="#ff8a00">东汉医学家张仲景</font><font color="#333333">的墓祠纪念地医圣祠,了解张仲景生平和对中医药发展的贡献,了解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中医药传承创新情况。他</font><font color="#ff8a00">强调</font><font color="#333333">,</font><font color="#ff8a00">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font><font color="#333333">。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font><font color="#ff8a00">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font><font color="#333333">,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font><font color="#ff8a00">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font>离开医圣祠,习近平来到南阳月季博览园,听取当地月季产业发展和带动群众增收情况介绍,乘车察看博览园风貌。游客们纷纷向总书记问好。习近平指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加强地方优质品种保护,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统筹做好产业、科技、文化这篇大文章。随后,习近平来到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察看生产车间和产品展示,同企业经营者和员工亲切交流。习近平强调,艾草是宝贵的中药材,发展艾草制品既能就地取材,又能就近解决就业。我们一方面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另一方面也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把就业岗位和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丁薛祥、胡春华、何立峰等陪同考察并出席座谈会,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有关省市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河南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这是他半年时间里第二次考察南水北调工程,上一次是在东线工程的源头——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从东线源头到中线渠首,总书记这次重点关注了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独家视频丨习近平在南阳市淅川县考察南水北调工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5月13日考察点示意图<br><br></h3><br><h3><strong>南水北调:一渠南水润北方</strong></h3><br>13日下午,习近平首先考察了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听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等情况介绍。<h3></h3> <h3>△俯瞰陶岔渠首枢纽工程(总台央视记者段清臣拍摄)</h3><br>2003年12月30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工程从丹江口水库调水,沿京广铁路线西侧北上,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供水,起点是陶岔渠首,终点是北京团城湖和天津外环河,干线全长1432公里。<h3></h3> <h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路线图(总台央视记者石伟明拍摄)<br><br></h3><br> 中线工程的设计原理,是让南水全程自流北上。建设者历时8年,将丹江口大坝由原来的162米加高到176.6米,与北京形成约百米的落差。这是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加高续建之最。建设者克服老坝上加新坝的难题,让新老混凝土完美合体、滴水不漏。另一个挑战来自阻碍南水北上的黄河。工程团队创造性地提出“穿黄工程”,在郑州黄河河床底部40米深处开凿两条4250米长的隧洞,北上的汉江水顺利穿越黄河。 <h3></h3> <h3>△南水北调穿黄工程(图/视觉中国)<br><br></h3><br><h3>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习近平总书记当时曾作出重要指示,称赞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成果来之不易。</h3><br><h3></h3> <h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br><br></h3><br>从1952年提出伟大构想,到2014年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全面实现,南水北调工程成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如今,南水已成为包括北京在内的多个北方重要城市生活用水的主力水源。截至今年4月初,南水北调累计调水418.55亿立方米,相当于超过2989个西湖的水量,1.2亿人口直接受益。 <h3></h3> <h3>△自2014年12月12日通水至考察当天上午8时,陶岔渠首累计入渠总量380.06亿立方米。(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h3><br><h3><strong>“三先三后”:做好治水文章</strong></h3><br>去年11月13日,习近平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江都水利枢纽考察时强调,要把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同北方地区节约用水统筹起来,坚持调水、节水两手都要硬。他叮嘱,不能一边加大调水、一边随意浪费水。<h3></h3> <h3>△ 陶岔渠首水利枢纽下游与南水北调中线干渠连接(总台央视记者高琳拍摄)<br><br></h3><br>新时代治水这篇文章,总书记早有谋划。2014年3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总书记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16字治水新思路,强调要把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灾害防治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9个月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之际,总书记再次强调“三先三后”:希望继续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 <h3></h3> <h3>△陶岔渠首水利枢纽工程大坝长265米,引水闸分3孔、闸总宽31米。(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br><br></h3><br>习近平这次实地考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仅踏访了向北输水的“水龙头”——陶岔渠首枢纽工程,还调研了丹江口水库,听取水源地生态保护等情况介绍。<h3></h3> <h3>△丹江口水库(总台央视记者段清臣拍摄)<br><br></h3><br>有人评价,“南水北调成败在治污。”为了强力推进治污和水质保护,确保水质达标,丹江口库区取缔了延续多年的网箱养鱼产业,南阳市累计关闭重污染企业800多家。据了解,通水六年多来,丹江口水库水质95%达到Ⅰ类水,中线干线供水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及以上,确保一江清水向北流。 △这是考察当天,现场从丹江口水库取出的水样。(总台央视记者李铮拍摄)<h3></h3><br>△独家视频丨习近平察看丹江口水库:水质看着不错<strong>水利移民:新家园的致富经</strong><h3>2014年最后一天,因为南水北调而告别故土的乡亲们听到了一个温暖人心的声音。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沿线40多万人移民搬迁,为这个工程作出了无私奉献,我们要向他们表示敬意,希望他们在新的家园生活幸福。”</h3><br><h3>“南水北调难点在移民。”习近平提到的40多万移民当中,仅丹江口库区就有34.5万人。搬迁安置“四年任务两年完成”,堪称世界工程移民史上的奇迹。</h3><br> △ 丹江口水库(总台央视记者段清臣拍摄)<br><br> <h3>南阳市淅川县从上世纪50年代起修建丹江口水库时,就组织过20多万人的移民搬迁。新世纪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淹没区后,县里又组织11个乡镇185个村16.6万人移民搬迁,淅川成为全国水利移民第一大县。</h3><br><h3>当天,总书记考察的九重镇邹庄村,就是水利移民的新建制村。他在这里了解南水北调移民安置、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移民增收等情况。</h3><br> △邹庄村现有175户750人。(总台央视记者高琳拍摄)<br><br> <h3>近年来,邹庄村利用南水北调移民村产业发展试点项目资金,建起了绿色果蔬园基地,种植莲菜120亩、猕猴桃500亩。村里现有300余人从事果蔬产业。</h3><br> <br><br>△村民正在为猕猴桃疏果。(总台央视记者段德文、卢心雨拍摄) △ 村里种植的莲藕六号,一般亩产2000-2500公斤。(总台央视记者赵化拍摄)<br><br> 村民邹新曾一家六口就是2011年从库区搬迁过来的。当地政府按每人24平方米分配了住房。全家通过务农、打工等渠道,年收入近10万元。 △邹新曾(右三)一家当天的合影(总台央视记者邢彬拍摄) △这是邹新曾一家在2010年的合影,当时住的老房子是90平方米。(总台央视记者邢彬拍摄)<br><br><h3></h3><br>△独家视频丨习近平:感谢库区移民为国家作出的贡献<br><br><h3>总书记始终关注着水利移民。2018年4月,他在湖北宜昌考察时,就曾实地察看三峡移民新村——许家冲村。当时他深情地说,为了三峡工程建设,不少人离开了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来到新的家园,这也是对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贡献。总书记勉励乡亲们团结一心,相互关爱,相互帮助,齐心协力把新家园建设得更好。</h3><br> △邹庄小学五年级英语课堂(总台央视记者郭鸿拍摄)<br><br><h3><strong>夏粮生产: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strong></h3><br>5月13日的考察途中,习近平总书记还临时下车,走进麦田察看小麦长势,了解夏粮生产情况。<h3></h3> <h3>△ 当天总书记察看的麦田(总台央视记者李辉拍摄)<br><br></h3><br>这并非总书记第一次在河南这个农业大省看粮食生产。2014年5月,正在河南开封考察的他,下到张市镇高标准粮田综合开发示范区的麦田间,仔细察看麦穗灌浆情况。他当时说,粮食安全、“三农”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要之基。河南农业农村人口比重大,“三农”工作任务繁重,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br><br><h3></h3> <h3>△南阳即将迎来麦收时节(总台央视记者李辉拍摄)<br><br></h3><br>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十分关心粮食安全问题。去年2月,他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去年,我国粮食生产获得了“十七连丰”,但总书记的叮嘱值得国人铭记于心:“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h3></h3><br>△时政微视频丨瞰南水北调<h3>从库区生态,到移民生活,从世纪工程,到粮食问题,这些都是总书记牵挂的大事。正如他前不久在广西考察时所说,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h3><br><h3>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br><br></h3><br> <br><br><h3></h3>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WkLxdtL3vcTAaphlHVq8wg"><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南水北调

习近平

总台

工程

总书记

拍摄

央视

移民

中线

渠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