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巍峨的元宝山</p> <p class="ql-block">淸清的泉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家的石头会唱歌</p><p class="ql-block">作者:孙敏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作品简介:我的老家座落在元宝山脚下。据史料记载,最早成村于清朝雍正年间,已有三百年历史。在村东有一条沟,叫东马槽,乡亲们为了维持生计,每年都去那片山岭割毛柴,那山山岭岭,那块块歇脚石见证了老家的发展变化,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值此,把这些美好的故事说给大家听,说给村内的晚生后辈们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泉眼无声涓细流,</p><p class="ql-block"> 静静流淌自成溪。</p><p class="ql-block"> 小河入流奔大海,</p><p class="ql-block"> 渊源流长连宝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我”老家的东马槽沟沟里,有一眼清清的泉水, 它与老家的几代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去沟里干农活渴了喝上几口,去山上割柴路过要喝上几口,甚至连全村的牛羊也离不开它。</p><p class="ql-block"> 它一年四季泉水不断,冬季不冻,热气升腾,夏季清洌甘甜、凉爽宜人,纯净可口。</p><p class="ql-block"> “我”就座落在离它不远的山涧小道旁。</p><p class="ql-block"> 哎,说起来话长,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吧,居住在大营子的老乡亲们,每年都会来到这东马槽,山撑子,二罗锅子几趟,俗话说:靠山吃山,傍泉吃水。有来割柴的,有捡干牛粪的,还有捡蘑菇的,刨药的。那时的牛羊群多,每天都有四、五帮。热闹极了。每到五方六月,又多了一道最让人头疼的风景线,牛群跑蜂子,这牛你别看它个头不小,但它最怕一种小黄蜂,不用说见到,一听到嗡嗡声,撅起尾巴就跑,只要有一个带头的,其他的都跟着窜烟,“牛倌”也是干着急没办法,有时追的累了,就会坐在“我”身上喘口气,歇一歇,继续追赶。这一幕幕也让我动了同情心,我理解乡亲们生活的艰辛,开门过日子是多么的不容易。 </p><p class="ql-block"> “我”荣幸的是,每次都有老乡亲们到“我”这来坐上一坐,歇一歇,喘口气,紧紧袢儿,歇息当口总会情不自禁遥望起那远方的家,心中不免泛起一丝丝惆怅。</p><p class="ql-block"> 虽然“我”累了一点,但“我”感到很欣慰,“我”生在长在这块土地上,“我”大的贡献做不了,但凭’我‘的“体格”,让老少爷们坐在“我”身上歇一歇,这也是’我”为家乡力所能及做的一点贡献吧。</p><p class="ql-block"> “我”亲眼目睹乡亲们一个个汗流浃背,累得气喘吁吁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烧火柴可是大事,乡亲们为了养家糊口,都要起早贪晚割柴。说起来也有一些小故事*,有一次,几个小爷们闲山撑子,二罗锅子的柴火矮小稀疏,割不上手,几个小爷们一商量,胆大包天,跑邻村偷了封山,被发现后给追的屁滚尿流。所幸的是,这几个小爷们也不含糊,脚下生风,背上像长了翅膀,不知从那来的那股急劲,看山空行的愣是没撵上背柴的,“我”当时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也跟着着急呀,怕万一被他们逮住,柴火一没收,白白受累了。几个小爷们可能因为太累了的缘故吧,到’我”跟前不管不顾一屁股就坐在“我”身上了,差一点让“我”背过“气”去!至今“我”这身上还隐隐作“痛”呢。</p><p class="ql-block"> 前几年的一天,咱营子来了几位乡亲,但不是割柴的,手里都拎着挖铣、镐头,说是给承张高速划线的,我高兴的几宿都没睡好觉,咱们这穷山沟要通高速啦,打心底里高兴!</p><p class="ql-block"> 如今这些年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好,共产党领导的好,国家发展日新月异,什么电饭锅,煤气罐等家家都有,割柴火的事都没人提了。这是国家发展,科技进步的结果。高兴之余,我不免又有些寂寞,常年累月没有一个乡亲们来看我,我知道你们忙,忙着干农活,忙着打工挣钱,忙着打麻将……</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有老乡亲跟”我”这石头朋友说过,咱老家不是从前了,变化可大了,乡村水泥路,大瓦房,小轿车,电动车,电视机,手机,家用电器应有尽有。村里修了休闲公园,戏楼,街道整洁,晚上有路灯。承张高速从我们老家穿境而过,真是今非昔比啦!并且不用交自古以来的农业税了,不用交统筹提留款了,还能享受农村低保,五保补贴,老年保险,高龄补贴,土地补贴,大病救助,贫困户脱贫政策,慢病补助,残疾人补贴等等。男人不用割柴了,女人也不用常年累月蹲灶坑了。这一切都是国家政策好,共产党领导的好!“我”为“我”的乡亲们高兴!</p><p class="ql-block">“我”有个心愿,”我”祝愿老家的父老乡亲们身体健康!吉祥如意!家庭幸福!小日子越过越红火。</p><p class="ql-block"> “我”还有个心愿,把“我们”几个请到咱们营子中任何一个地方,给我安一个新的家,在民间都流传有这么一个说法,说每块石头都有它自己的"家",我愿意把家搬到营子中.在给“我”起个新的名字,就叫“歇脚石”吧,这样,那位老乡亲在大街上聊天时累了,可以坐在“我”身上继续聊,可以聊聊老家千年古代的事。能和父老乡亲们常年在一起,和老乡亲们做朋友,共同回忆我们的过去,回忆过去那些艰苦的岁月,与大家共同见证老家美好的未来!懂得珍惜,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唱给乡亲们的“歌”,一首颂扬新时代的“歌”,一首心中的“歌”。</p><p class="ql-block">最后,以两幅对联与父老乡亲们共勉:</p><p class="ql-block">第一幅:</p><p class="ql-block">上联:你割柴为养家冒寒雪顶日晒泼汗挥镰重载在肩歇脚石上放眼展望未来风景</p><p class="ql-block">下联:我闲坐观山景野风吹雨露淋水冲沙压平卧沟壑甘为他石无比羡慕美好人间</p><p class="ql-block">横批:时来运转</p><p class="ql-block">第二幅:</p><p class="ql-block">上联:回忆旧社会三座大山民不聊生吃不饱穿不暖生活无依无靠心中有苦向谁诉</p><p class="ql-block">下联:展望新时代四化宏图国泰民安不愁吃不愁穿日子越来越好快乐幸福颂党恩</p><p class="ql-block">横幅:不忘党恩</p><p class="ql-block">*小爷们指提供者王瑞臣、王殿新等。有一次本人(我们也是一帮),因为只顾割柴了,没发现看山的已经到了跟前,被铁井水看山的给逮了个正着,他们几个的柴火都给没收了,让我把柴火背到梁下他们营子,让我从梁下通往老家村子的道背柴回,高抬贵手饶我一把,因奶奶与他们营子崔家有亲戚,有亲戚就是好,借光,感谢铁井水的亲戚们</p> <p class="ql-block">会唱歌的“石头”</p> <p class="ql-block">今日山撑子:茂密、高高的毛柴。</p> <p class="ql-block">脚下就是二罗锅子,对面的山梁,现已成为高速公路</p> <p class="ql-block">当年,遥望起那远方的家,心中不免总会泛起一丝丝惆怅……</p> <p class="ql-block">远方的家,在西山脚下</p> <p class="ql-block">远方的家</p> <p class="ql-block">昔日的割柴小道,早已被承张高速(北京大七环)上那滚滚车流所湮没</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背柴小道,还散发着汗水的幽香。</p> <p class="ql-block">在此感谢崔万山为我们所拍的视频。</p><p class="ql-block">东马槽,成为了承张高速隧道口。对面是山撑子、二罗锅子。当年,营子的乡亲们多是在此打跑背割柴、还有捡蘑菇的、刨药的、jai榛子的。牛羊群也汇聚在这片山场,热闹极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祖辈从苦难中走来,一代又一代在艰辛的奋斗中成长。</p><p class="ql-block">这公园内的一盘老碾子,不在咕噜噜的转了,不在没日没夜的为人们的生活而奔波劳碌……</p><p class="ql-block">它的存在,见证了我们村所发生的变化,告诫着乡亲们,要不忘昨天的艰苦岁月,珍惜今天,珍惜当下美好的幸福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