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一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冬云

<p class="ql-block">  看到了这个片断,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的我,体质弱,药房也没有什么好药, 只有四环素、土霉素等带“素”的药,正是这些便宜的药让正值换牙期的我换了一嘴的“四环素“牙,门牙之间还不“亲近”,很是“疏远”。大人看见我,常说:“这孩子,有吃的命啊!”“嘴大牙稀能吃好东西”,我听了,还美滋滋的,认为自己可能就是天底下那个最命好的人。(原来小时候就这么傻)</p><p class="ql-block"> 到了有爱美之心的年龄后,心里虽知道啥意思,但面子上还是很受用。男孩子们可就是讨厌的很,不但说的一针见血,还很恶心,就像片断的小女孩那样真想一脚踢飞他们,你一定很好奇他们说了啥?他们会在我们发生矛盾的时候追着我喊“花牙子,露齿子,捡块豆腐……”,和邻村的孩子们放电影前对战的时候,我竟然是首个被攻击对象,怎么坏话自己长脚了?跑到邻村去了?至今我也不明白我是怎么出名的。(呵呵)也就那时候起,我就开始慢慢“长刺”了,把自己变成刺猬,刺向每一个拿我“牙”说事的人,当然更不愿意让自己的缺陷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笑料”呗。我的“刺战”也取得了一定的战绩,成了别人口中的“她可烈害了,能骂人着呢……”。也可能从那时起,我知道在人前争取笑不露齿,实在想笑先把嘴捂上了。</p><p class="ql-block"> 我很努力地学习,努力地工作,各种地努力,只为换来一句肯定的话语,用以弥补自己的缺陷。然而人生的轨迹并不是随你的心而画。</p><p class="ql-block"> 人常说“以貌取人者,便是是非人”。世上哪有那么多的“诸葛亮”,而我终不及“阿丑”和“无盐”。所以多数人变成了“是非人”,而我就变成了“是非人”口中的热点。“你可没变,看到你的牙,就认出了你”这可能是善意的;“我们语文老师的牙黄黄的,稀稀的”,这可能是实事求是的稚语;“看习惯就好了”,呵呵!那没习惯之前呢?“比她好看点就行”,这不我又变成了别人择偶的参照。我回应的只是略带尴尬的淡淡一笑,大家都是俗人,岂会不落入俗套呢?没有像看怪物一样就不错了!哈哈哈!(这可能是少时的想法了)</p><p class="ql-block">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的班级里但凡有点特殊原因的孩子,我都会全力维护,只是他们不知,我维护的不止是他们,还有一个和他们一样的我。</p><p class="ql-block"> 每次 说到牙,就会不由自主想到那个让我咬牙切齿的人。童年的遭遇可能是孩子们之间的天真打闹,只占童年的记忆中一小块角落。让我一蹶不振的还是那次评优课,那时我还是一位政治老师,不敢恭维自己讲课有多好,得到当时总校长张宝校长的肯定,也曾在全总校的老师面前侃侃而谈,应付自如。荣幸参加了汤道河片区的评优课选拔,据郭主任说讲得很好,只是有位大人物说“代表不了宽城的形象,会给一个县级“一等奖”证书”,主任说得义愤填膺,我坐在他的嘉陵摩托车后面泪流满面,这句话就像数把银针刺进心口,且针针见血。一句话可能会激励一个人勇往直前,一句话也可以让一个人跌至谷底,而我就是后者。此次之后,那句话时时萦绕耳际,我再也没了往日自信的风采,而始作俑者一路平步青云,“封侯拜相”!至于那个“证书”,唉,快二十年了,也没见到过长啥样。</p><p class="ql-block"> 大家在我修牙后说我像变了一个人,爱笑了,自信了!我只是想改变一下自己而已。初中的老师在饭局上看见我说“东云,和以前不一样了,漂亮了”“哪不一样,我说不上来”。(就是不告诉你们)'</p><p class="ql-block"> 没有亲身经历过,谁也不能体会出那些看似无心的话对我的伤害有多大!</p><p class="ql-block"> 女儿小时候额头宽,姥爷常说她“前ben lou,后马勺”,小区里的一个女人,牙尖嘴利,说话撇神拉嘴的,我们的孩子年龄差不多,一天聚在一起看孩子,这个“杨二嫂”当着众位宝妈的面对我说:“你闺女长得可不好看,不如xx家的孩子好看……”这话说得也太……,我心里很不舒服,随口说:嗯!**家的孩子比谁家的孩子都好看。我也会夸,哼!我也把你家孩子带上。(哈哈,心胸狭隘了)多亏我闺女那时才几个月,要不然还得像我一样。闺女今年九岁了,也没“杨二嫂”说的那样磕碜(呵呵)。看看吧,言语的杀伤力胜过先进的武器吧!</p><p class="ql-block"> 正所谓:良言一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一句暖心的话可能会温暖他人的一生。一句不妥当的话会伤害他人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愿你我都是那个给别人带来温暖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