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碛口古镇—李家山村

宝哥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1.4.12 走山西景点——01)</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真庆幸有这么一位76岁的“活地图游侠”刘大哥作为先导来到这里,放下行装,一刻没停便乘雇好的车走进安守薄田的僻静李家山村。让我出游的第一站就概括性的体验到独特的土地,独特的人文景观,独特的四合院窑洞,真是难得的世外桃源体验。</p> 001 —— 李家山村东坡一角 在山西晋陕边界偏僻的大山里,在黄河岸边贫瘠的黄土高坡上有一处昔日的神隐秘境。这里曾是李姓祖先发现并迁居的偏僻山村,也曾在黄河水运最辉煌的时候得以发展壮大。直到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在 1976 年和 1989 年两次来到这里之前,这里还一直是李姓后人远离世事、安守薄田的僻静山村。这里就是被吴冠中先生说成是他自己一生三大发现之一的山西省临县碛口古镇的李家山村。<br>  <br><div><br></div> <p class="ql-block">002 —— 李家山民居</p> 大师吴冠中先生在1989年10月再次赴李家山村作画时,住在村中一户人家中,数日埋头写生作画。他不仅感慨地写道:“我在山西有一个重要发现—临县碛口李家山村。这里从外面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很讲究的院落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样的村庄,这样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难再找到!” 003 —— 李家山村介绍 在这之后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著名国画家刘文西和西安美院副院长、全国著名山水画家戴希斌,于2000年5月,带领黄土派采风团到碛口采风。刘文西身体胖,肚子大,整整三个小时才爬上李家山村,当山村展现在眼前时,他惊叹不已地说:“太好了!我在陕北跑了三十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地方,独特的土地,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特别是那四合院窑洞,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戴希斌教授更是如获至宝,他对同行者说:“我们黄土派作画,就是要画出黄土高原的特色,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民居,才真正是我们要寻找的创作源泉。”清华大学教授、全国著名古建筑学家陈志华先生看了李家山后说:“你们真有运气,你们的祖先给你们留下这样宝贵的遗产,是无法用金钱估量的,是走遍全世界也再找不到的,是独有的一份。人们不看你们的高楼大厦,就是要看你们依山就势,风格殊异的窑洞式明柱厦檐高圪台。” 004 —— 从碛口去李家山村的的示意图 到了2009年1月,李家山村已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如今,这里“走遍全世界都难再找到”的房子、独具黄土高原特色的窑洞建筑风貌、浓郁的西北风情吸引了大量画家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朝圣”和创作。 005 —— 李家山村示意图 李家山村位于碛口古镇的西南,直线距离仅有两公里。昔日在碛口商号发财的财主们按当时规矩需要安顿家眷住在村里,往返于碛口和李家山村需要走5公里的山路。 006 —— 俯视李家山村行走路线图 如今已有简易公路可以直达山顶。我们便是由房东的儿子开车从碛口镇经过湫水河麒麟桥后,顺沿黄公路再转个弯就能看到左手边一个进村的指示路牌,沿简易公路上山就可以直接开车抵达山顶的停车场。<br>  进入李家山村游览大体有两条路,一个是自驾或者包车直接抵达山顶停车场后开始步行从最上层开始往下游览;另一个是乘车抵达山下的停车场步行上山从村子的山坳底端进村后从最下层往上游览。我们是从停车场开始顺时针走进古村落,信步由缰,漫无目标走进这陌生的黄土高坡内窑洞聚集地,停车场在山顶修的挺平整,介绍牌和提示碑也很讲究。第一种感觉是这里并没有多少人家,周围的山上也没有像样的大块耕地,当我们顺着铺设的石道转过一个弯路时,便看到坡道下方和对面山坡上都是房屋,不一样的房屋,层层叠叠从山坳下向上堆砌,让我感觉如在醉梦中一般。<br> 007 —— 李家山村的人家住户 李家山村大大小小一共有百十来小院,400多孔窑洞或称(房屋),据说鼎盛时期曾居住着二、三百户人家,最多时曾达760口人。其中,真正属于清代建筑群的只有在一个南北走向山坳两侧山坡上的少数多个窑院。典型的黄土地貌、幽雅的自然环境、层层叠叠的窑洞、浓郁的黄河风情、纯朴的百姓人家…… 008 —— 在李家山村低坡道上感受东坡上的民居窑院 也只有这个山坳两侧的山坡才是吴冠中先生惊为“汉墓”的地方,这也只是个人猜测而已,这里也是如今游客们前来游览的热点地方。<br><br> 009 —— 东坡的李家山村窑院与道路 山坳里的窑院就是上下依次建造于两侧约有七十多度、落差有五、六十米的山坡之上,一层又一层的窑院,形成了一个错落有致的立体村落。 010 —— 一层又一层的窑院,形成了一个错落有致的立体村落 行走于李家山村中,总会给人“迷糊”的感觉,因为层层叠叠的建筑风格,让你有种不知此时是在别人家屋顶还是这户人家院子里的错觉,你以为此时在院子里,实际上是在人家的屋顶上,在往上走个二十几步,就又来到了另一户人家的院子里,正因为如此神奇的建筑结构,我想才入了吴冠中先生的法眼,将此处列为他一生中的三大发现之一。 011 —— 层层的窑洞就这样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地层叠在陡坡之上 每一户的窑院都有一块在山坡上辟出来的平整庭院和数孔在山体内开凿出来的窑洞。各家各户的窑院沿坡壁呈阶梯状分布,上一层庭院的下面就是下一层窑洞的洞顶。一层层的窑洞就这样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地层叠在陡坡之上,最多的地方达七、八层。看似完全依山随意布局的窑洞、窑院,完美地结合了山势的坡度与走向,凝固成一幅独特的西北风画卷。 012 —— 李家山村修建的集体活动场所 在最顶层窑洞或是在山坡开阔的地方,更有一些窑院将窑洞与明清砖瓦民居建筑进行完美的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 013 —— 这是把缸一溜地砌在墙壁里,是风俗还是为标新立异 这条街道的下面就是下一层窑洞的洞顶,左手边就是这些窑洞的小院,不过我们在这里时,好多开放的窑院都是大门紧闭游人无法进入的。 014 —— 对面山坡上的游人与我一样一脸的惊讶 在偏远的黄土高坡,在僻静的小山村里,将盛行于北方的明清砖瓦民居与西北窑洞进行完美结合,所有窑院和谐且富有美感地分布在山坳两旁的山坡之上,这一切构成了李家山村的独特之美。 015 —— 村路上你会无意间在人家的房顶上拍到在下一层门口做生意的老人 016 —— 这位老人在自家门口兜售大枣核桃 这条街上有两处线路图上标注的景观点,董生院和东财主院。目前董生院也是大门紧锁。<br>  路边这家旧富户,在院子里可以望到沿山而流的黄河故名之曰“望河楼”。<br> 017 —— 望河楼院落 018 —— 顺着上锁的门缝看到望河楼院内景色 进村不久,就遇到这位老人,他拉着自己的小毛驴,他把它装扮得鲜艳喜庆,在一处平整的空地,其实是一处院落的房顶。供游客骑乐,一次收费十元。老人在这里就像到了舞台,见到远处有游客,拿起麦克风高唱地道的山西民歌,以招揽生意。 019 —— 这位穿着当地的服装大爷带着他打扮成新婚般的驴在村子最高层房顶招揽生意 020 —— 我们沿路转到下一层时,老汉开始亮开嗓子高歌 驴儿无生意时,会悠闲地在场上散步,周边是熟悉的大山,背上是主人给选配的艳丽搭配,再也不用干苦力活了,旁边总有这位老搭档陪伴,他的褡裢里还有好吃的糖果,想起这些,靓丽的母驴有时也会学着主人亮亮嗓子,讨块糖果尝尝。对它来说有可口的料理、亮丽的皮毛,前景是终身陪伴老搭档,用你们的语言表达是有种朴实而安静之美。 021 —— 搭配艳丽的毛驴再也不用干苦力活了,可以静享这大好时光 我们从路的尽头一处平台阶梯下来见到一院落敞着大门,看看这家大宅院,让我们羡慕,可是进了院落就是另一种感觉了,大宅院中只住着一位90多岁的老爷子 022 —— 远看高大的宅院让人羡慕 023 —— 院内只住着这位90多岁的老人,与一位邻居小伙在吸烟聊天 024 —— 征得老人的同意,让小伙带我进屋参观 025 —— 落满灰尘的火炕,几种药瓶,不像样的炉台,60年代的搪瓷缸 026 —— 这台电视机还是游客参观后邮寄过来的 027 —— 打开柜子,看到其中所有的家当 028 —— 这就是老人的生活 029 —— 几年前老伴去世后,这位老爷子就这样寒酸的生活 030 —— 显然老人走路已经很费劲,拐杖和旱烟袋一直没有离手 看看下面这家建筑,这是村里的东财主家,这门头雕刻精美,中国古老的美好寓意和祝愿尽显在这雕画里。寓意和祝愿依存,可是曲终人散,这家富户上代只传有一位至今古稀老人。老人靠村民的照顾生活,有一个养子出山生活去了。一层的院落里面略显破败、毫无生机。 031 —— 东财主李登祥,人称祥财主,在碛口开的“德合店”“万盛永”,在同治五年(1866年)建造了东财主院,为两层窑院,其窑院的大门是李家山村建造水平最高、装饰最豪华的 032 —— 东财主家大门以建166年了,至今完好 这个院门很讲究,像个小房子,可以避雨,屋顶也是雕龙戏凤的;门楣上有木雕,两边柱子上面的雕刻非常精致,属于砖雕。两面墙也非常漂亮,是一种黑色石材雕刻简单的菱形,四角有竹子纹,中间位置应该是雕刻了什么,已经没啦,留下一块疤痕。 033 —— 拍个局部看看它的精美 034 —— 李家山老村的建筑现在也停滞下来,但其业已形成了古建筑立体交融的画卷,极具视觉吸引力与心灵震撼感 035 —— 这是大门两边的装饰壁,上刻龟纹,中间龟头被文革时期除四旧的人铲去了,龟:喻长寿。边上是竹节,寓意生活节节高 相比平原甚至江南,李家山村的明清建筑实在算不上精细,更算不上什么奢华,不过还是有许多细节做得非常讲究。想来,这里当年地处偏远山沟,能把木雕、砖雕等做成这般水平,恐怕也需要花费主人不少银子。昔日这院里的一大家子定是子孙满堂热热闹闹,经历了多少悲欢离合,物是人非,只有这里的砖木、石磨记录了过去的故事。 036 —— 历史只能让后人记住当年的辉煌 五一后在家整理照片时,十分怀疑这样的大宅子是不是东财主家大院,联系了当时留给我微信的小伙,证实了此人便是李登祥,人称祥财主几代孙人。22图至35图讲的都是他家的事情。他家为两层窑院,其窑院的大门是李家山村建造水平最高、装饰最豪华的。第一层窑院除了大门上锁,一层已经废弃。 037 —— 这种石道贯穿了李家山村内的家家户户 李家山的窑洞都是顺着山势层层而起,庭院小路互连互通,该绕的绕,该转的转,合理利用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达到了“疏可跑马,密不插针”的意境。 038 —— 石道介绍牌 整个村子里的主要明清建筑就分布在山坳两侧五六十米高的山坡上,这些窑院之间都有蜿蜒的小路相连。将村中所有标注的建筑游览一圈仅需步行不到三公里,只不过,这三公里路是需要在五六十米高的坡路上上下下走三四个来回才行。 039 —— 这样的坡石道走起来很费劲 从东财主家门口的小路继续往下一层走,在小村的最南端是“诗书传家”的窑院。从对面高处可以看到这是一个两层窑洞的窑院。整个窑院有两道院墙,一道是适应小村街道弯弯的外墙,里面是将窑院规整的四四方方的内墙,内外墙之间还有一定的高度差。只可惜这个小院也是大门紧闭的,否则真希望能进去看看被称为“诗书传家”的小院能给我们呈现出多少当年主人的诗书文化。 040 —— “诗书传家”院落也大门紧闭 041 —— 诗书传家窑院外院墙大门 042 —— 麒麟院前的写生学生 从诗书传家小院门口小路继续往下走很快就来到山坳的谷底,从这里往村外走就可以下山到山下停车场和沿黄公路。在沿黄公路边上就是在山下新建的李家山村,村中很多居民都已经搬到那边去住了。我们回返到下一层的“麒麟院” 043 —— 紧闭的院门外挂着一块《麒麟院賦》讲得是这里的故事 从山坳谷底沿西边山坡向上走一层就是麒麟院,这是一个三孔窑洞的小院,这里也是开放过客栈的窑院之一,现已关闭,大门紧锁。 044 —— 《麒麟院賦》全文 以前的牌面是这样介绍:雍正元年,当时此院主人李庭芝突降麒麟,次日李家山山下突发洪水,山洪过后造就千亩沙滩,故取名麒麟滩。李庭芝生卒不详,是李家山在碛口经商的重要人物,一生在碛口开设了多家商号,主要从事骆驼运输。 045 —— 故事中美丽的麒麟滩 因为李家山村最精华的部分是位于一个南北走向的狭长小山坳当中。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游览山村的最佳时机无疑是日出之后和日落之前的这段时间。温暖的朝阳或夕阳穿过斜射在西面或东面山坡上,会让这个黄土高坡上的独特画卷更加富有感染力。 046 —— 东面山坡上的人家 由于南北走向的大体是山坳实际上在顺时针方向上还存在15度左右的偏移,因此,夕阳照射东侧山坡的机会会更多一些,也会更漂亮一些;朝阳则因为被山体遮挡,需要等到太阳升起较高之后才能够照遍整个西边的山坡。 047 —— 李家山村西山坡人家 也正因为李家山村的这个特点,多数摄影爱好者到此游览时都会选择至少在村子里住上一晚。这样,除了可以分别在一早一晚阳光最好的时候拍摄东西两侧的山坡之外,还能充分地享受早晚游客较少安静时光,独自一人在山村宁静的小道上漫步,欣赏山村独有的那份美丽。当然,也可以选择在上午或下午较好的时光到李家山村进行两到三个小时的快速游览。来过这里的朋友建议,如果来李家山村不到这里的窑洞里住上一住、不在清晨到村子里的小路上走上一走,这样的行程真的会有很多缺憾。我们已经入住了碛口古镇,就没必要在住在这里了。 048 —— 向上老旧古色的房屋,现代的人,彼此装饰了对方 049 —— 向下去那里两户窑院已经人去窑空 050 —— 保持旧貌的院落,让你感觉回到了过去的日子里 051 —— 这里的门把手留下时光的痕迹 052 —— 这个季节正是榆树展示魅力的时候 053 —— 自由自在觅食的母鸡们见到我感到惊讶 054 —— 院落里的一切告诉我这里的主人已经出远门了 055 —— 这里一间破败的窑前拍到一棵桃花,背景太乱只好突出一枝的美艳 056 —— 旁边是风化的路石 057 —— 风化的窑石 058 —— 古老的窑洞岁月无声 059 —— 这里至今还有人住着“一柱香”独门独窗土窑洞,有人说他们还是过着原始穴居生活 再往山坡上面走,就是李银兰家的四合院了。四合院的位置虽比不上东西财主楼院的位置,不过其建筑水平并不逊色于两个财主的楼院。我们又来到大门外敲开了院门,房主李银兰开门,问我们是否要住宿,告知她我们想参观一下你家的院落。收费每人2元进入,房东主人正在为住在这里的两位女游客拍当地民俗装束照; 060 —— 站在路边屋顶看对面,一座典型的四合院展现在眼前 061 —— 碛口古建筑群 062 —— 终于找到了 新窑院又称“子寿楼”建于民国五年(1916年)水磨青砖砌筑,做工精细,保存完美。 063 —— 院子里房东正在为住在这里的两位女游客拍化妆照 064 —— 入住在此院内的游客化妆拍照留念 065 —— 李家山村知名的原因就在此处:吴冠中98年第二次来此住过的窑洞 这里便是吴冠中先生1967年和1989年当年在此作画时入住的李银兰四合院民宿。也是中央电视台拍摄纪录片《碛口老李》和《黄河人家》拍摄驻地。 066 —— 门口挂着吴老写的名句 相对来说,很多画家朋友会抱有一种“朝圣”的心态来此写生或者创作,他们多半会选择吴冠中先生曾经留宿过的李银兰四合院。 067 —— 房东开始为我们讲这院子里的故事 068 —— 这屋里应该是房东的住房 069 —— 窑院的峭壁上还砌有这样的东西,想必是佛龛 070 —— 找来一张在此大门处拍的照片“李家山村的孩子” 虽然李家山村开放了旅游,但是并不收门票。各个有标注的明清建筑景观也是自由经营与管理状态。让游人感觉比较好的是这些窑院统统没有向游人单独收费,不过,这种没有收益的状态也很难吸引主人在此留守。因此,各家各户只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有的在开办客栈,有的干脆关门。 071 —— 出了新窑院,在路口向左看,道路向下去有一漂亮的大门,紧闭的大门,不知后面还有多少窑院 072—— 再往下还有漂亮的门斗,这路兴许会把我们引入山下新建的新村 073 —— 回走西侧村里的上下坡路,还会有多个景点 074 —— 三层窑院也紧闭大门 继续沿西边的山坡向上走就是著名的三层楼院。一家拥有三层、十多孔窑洞,这应该是当年一大家子住的地方吧。一层有一个还算宽敞的小院,二、三层则只有走廊链接各个窑洞、通往上下层。 075 —— 三层窑院介绍,1989年吴冠中来此以此院为背景创作过速写作品 076 —— 进步了楼院我们来个远眺三层楼院 077 —— 这个窗户里曾经传来家客们的谈笑声,他们的骡马骆驼就拴在这个墙上的石扣上而 078 —— 住在这里,既可仔细欣赏清代窑洞建筑,又可体验黄河岸边人家的生活气息 079 —— 李家山村人家的对应“中国青绿山水画院”接待点 更多摄影爱好者和自驾游览的游客会选择黄河人家。因为黄河人家客栈位于村子西边山坡上最高的西财主院里,距离山顶停车场不足十米,是村中最方便也是景色最好的地方。 080 —— 李家山村的看家狗 081 —— 这里便是李家山村第二大财主西财主大院,大门已封闭 西财主院是一个二层的楼院,小院的西侧是二层的窑洞,北侧是一个二层的灰砖小楼;一层是相对封闭的庭院,二层则有开放的走廊。这也是几个对外开放窑院中唯一一个具有这样开放走廊,并且能够在自己入住的窑洞门口看到对面山坡景色的客栈。 082 —— 西财主大院因财主叫李带芬,小名香亭,这院又称香亭院 083 —— 我们找到一后门,西财主的后人也还是做接待游客的生意,收了我们每人2元入门钱 084 —— 看下层院子,就知道这家人太懒惰 085 —— 西财主的后人赶在我们前面做了一个假动作,把那个本来放在原处的东西在摆动一下,只是为了骗取我们进门钱 086 —— 这个院子一分为二,对面的院子便是黄河人家客栈,接待生意红火 黄河人家客栈属西财主院的一部分,两个家庭在一个院落中做接待来此旅游的生意。 087 —— 西财主家的后人你一看就知道油瓶子倒了都不管的主 自李姓祖先从明代开始迁居进入李家山村,到清代的东、西院两个财主先后在碛口古镇的商号发迹,黄河水运兴盛的时期才是李家山村发展的最好时期。除了东、西两个财主院以外,其他几处有代表性的明清窑院应该也是那个时期建造的。在小山村里漫步一圈,走在这些古老的窑院之间,会让人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088 —— 在村东坡上远眺西财主家大院 在最鼎盛的时代,李家山村建设了一些独具特色的、相当不错的窑院民居,但是这里人们的生活其实一直都是比较艰苦的。过去,山村通往外界仅靠一条山路,吃水都是靠一担担地从山下挑到山上。 089 —— 山后那些曾经养活过七八百口村民的薄田也再不会有人去辛苦耕种了 如今,虽然吃水已经有自来水送到山顶了,山顶和山下也分别都通了汽车、建好了停车场,但是要把一些重物从停车场搬到自己的家里,还是需要肩背背扛走过村中山坡上的小路的。 090 —— 在村子里还开有一间黄河玉奇石 因为日子过得艰苦,外面的生活又是诱惑多、变化快,所以村中有很多年轻人都已经迁居到了大中城市,更多还留在李家山村的人也都已经搬到山下新建的村子里去了。现在仍在山上村里留守的只有少量的老人和一些并不算年轻的客栈经营者。 091 -—— 连村委会等行政机构都已经搬到山下新村里去了 曾经热闹的山村,如今多数的窑院或已被放弃或是常年大门紧闭。 092 —— 修建时间并不长,看似还蛮新的学校如今也根本没有生源需要了 093 —— 李家山村里,有些很新的窑洞,却挂着门锁和酸枣枝。这可能是出去打工的年轻人 094 —— 即使是村里比较好的地段,也有人家常年挂着门锁 095 —— 后山几户窑洞视乎也无人入住 山后那些人丁最旺时草草修建的窑洞更是被完全遗弃了。 096 —— 这户窑院也放弃了 097 —— 这家窑院看来已放弃多年了 098 —— 李家山村还会有春天吗? 099 —— 这些老房子未来命运…… 这个曾经被李姓先人发现并选中的神隐秘境,在当今的环境中已不再被李姓的后人们需要了。剩下的只有像我们这样的过客到此简单游览一圈之后,由衷地赞叹一下山村建筑的独特之美,之后可能也会不疼不痒地担忧这些“走遍全世界都难再找到”的老房子未来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