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扬千载的湖茫李氏三宗

湖茫李氏家族志

<p class="ql-block">  《名扬千载的湖茫李氏三宗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赣抚平原腹地,昌赣高铁与昌宁高速公路并肩飞越的沃野,沪昆铁路与京九铁路交汇处以南的金三角地带,聚集着一个风流蕴藉、世代济美的江南望族——丰城湖茫李氏三宗。</p><p class="ql-block"> 湖茫李氏三宗属唐皇室曹王世系,祖先约于唐中叶从临川(古称临汝)属地迁徙丰城新城里,择居莽莽草地,几尽周折,在湖茫发祥。北宋初,李从率子孙躬耕于野,劳作不息,在原只有田地百亩、茅屋数间的基础上,凿井取水灌溉,廿年间开田数百顷,在各地置办庄院十余处,终于富甲一方,并依湖建村,使村落初具规模。 李从字伯顺(937—1025),湖茫李氏三宗开基祖,生三子:李珪、李琮、李珝,分别定居湖茫、筱塘、大陂,逐渐形成三宗,邑人分别称作湖茫李家、筱塘李家、大陂李家。湖茫、筱塘户口殷藩,各有两千余人,大陂四百余人。湖茫李氏三宗耸峙于丰城市境东北,宋元时属正信乡,明清时属正信乡五坊,民国属剑东区,建国初属白土区。史属南昌府辖区,当丰城、南昌、进贤、临川四县往来之冲,地幽境胜,灵秀所钟,庐井相望,烟火相连。湖茫、筱塘相距7.5公里,分属相邻两乡,古时从筱塘窑下桥乘船可达湖茫,现均为行政村,筱塘还设有居委会。筱塘村与筱塘乡集镇连为一体,大陂村与湖茫村相距五公里,同属段潭乡,湖茫临近该乡集镇。</p><p class="ql-block"> 湖茫、筱塘、大陂地理位置图湖茫地盘硕大,曾经三面环水,湖泊一片汪洋,村庄东面与龙岭、南山遥对,远望俨如笔架。入明,该村珪组蝉联,其中李瓛一门六进士。明中后期家族臻于顶峰,仕宦接踵,官职显赫,李玑、李遂官至一品,由此“丰城湖茫李,南昌梓溪刘”的俗语响彻南昌府八县一州。该村文物历尽变故,史上“九井十八巷”今所存无几,大夫第、云山叠翠、秀挹东峦、淮南重望等几处门坊可观。村中“李氏家庙”为明嘉靖年间所建,厅堂端庄雅致,木构门楼跨墙,翘檐斗拱工艺精湛,丰城市以“李遂故里家祠”名义将其列入文物保护单位。湖茫民风彪悍,有尚武之风。2019年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 </p><p class="ql-block"> 筱塘向为人文荟萃之地,史上“十八古”闻名遐迩,于今大多废弃,其中“孝子古墓”传说载入县志,朱家古井、聂家古塘尚在,文昌古宫等仅存遗址。昔时筱塘三大房出资主办的“三架灯,七夜戏”正月盛景,风靡四邻。侍郎琮公、叔徽孺人周君、遥林公、载阳公、叔冶公墓志铭,重修莲溪书院记、李季公墓表……一篇篇碑文构成环环相扣的时间链条,成为筱塘文明历史的写照。现今筱塘村址相传为南宋初风水名家选定,状如蟹形,设计巧妙,布局科学,大嵊山屏风东列,清丰山河玉带西挂,村前小溪宛若腰带,池塘镶嵌四周,该村村盘齐整,巷道完好,屋宇连横,古宅宏大,庭院幽深,装饰华美,门楼石雕精美,村中家塾棋布,一门尚义、世大夫第、秋圃公祠门坊、叔冶祠古朴庄严。村中“李氏家庙”厅堂轩昂,家庙青石牌坊为清嘉庆年间重立,巍峨壮观,报功祠、节烈祠分列两侧,涉趣园依偎,竹林掩映,古树名木神韵别致,为古建筑群频添秀色。 筱塘李氏家庙 ,筱塘七甲巷民居 , 筱塘牌楼口民居石雕 ,筱塘七家巷古迹 ,筱塘庄背私塾 , 筱塘九甲巷清代以来,筱塘外出创业者云蒸霞蔚,木匠、裁缝等手艺从业者不绝如缕,家境丰裕者琳琅满目,富商财主比比皆是,大家族层出不穷,李馨、李福亨晋赠荣禄大夫(从一品),李青云、李登云、李敏元、李斯成、李公端等士绅叱咤风云。李海麟、李志义、李秉彝、李文昭等先后问鼎首富,跻身全县前列。嘉庆年间,李海麟在县城盛家洲捐买基地,建造丰城考棚,光绪年间县城第一家当铺亦为筱塘李氏所开。民国时期,李福基、李良志在本邑威风八面。筱塘明代中期已形成圩场,自后更得交通优势,坐拥本乡集镇,风生水起,性灵挥洒,日展新姿。筱塘文脉丰厚,有8人参编、赞襄清代《丰城县志》,国学生(太学生)有160余人。科举制废除后,筱塘上新式学堂的子弟渐多,读书求学蔚然成风,不少女子亦识文断字,建国后大批子弟考取重点中学和知名高等学府,在本县城和外地定居就业,大多功成名就,其二代、三代也高歌猛进,如著名人文社会学者李良多、科学家李良璧、武术名家李良根、解放军大校李平等赤骥腾骧。筱塘各类人才泉涌井喷,数量跃居三宗乃至丰城之首,其中民国时期江西省议员1人,新中国以来厅级干部7人,县级干部数十人(其中女士4人),省政协委员5人。印尼华侨中学校长李文治、国民党海军将领李秉惕、全国劳模李公炤、江西省首批特级教师李幼年、全省优秀儒商李良彬等才俊声誉远播。 </p><p class="ql-block"> 大陂处于丘陵岗地,地势高低不平,状如道道陂堤,属自然村,占地面积较小。极目东南,槠山诸峰挺拔竞秀,新建的“李氏家庙”前,池塘映衬,波光潋滟。该村与三江口(今南昌县三江镇)相距较近,来往密切,农副产品销售及村民赶集多往此地。伯顺公晚年与幼子一同生活,定居大陂以致终老。该村人才集中于两宋。 </p><p class="ql-block"> 湖茫李氏三宗本属唐宗室,又有祖籍湖茫、定居安徽定远的第20世裔孙李彬及其子孙七代封侯,将祠堂称之家庙理所当然,以故三宗宗祠均以“李氏家庙”名之并沿用至今,然各有堂号,湖茫称崇爱堂,筱塘称爱敬堂,大陂称崇本堂,连起来即“崇爱敬本”。堂号湖茫为长,取前两字;筱塘为次,取中间两字;大陂为幼,取首尾两字,意为循环。次幼两宗皆以湖茫为本源,都有长宗堂号的字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气连枝,不分彼此。 </p><p class="ql-block"> 三宗族裔大繁,湖茫宗分出南华、南坡、南皋、南麓、南杰、南溟、南辉、南陵、彦升、彦辉、季德、伯祥房,仲素房等。筱塘宗分出梦星、远大、若愚、公权、子廉、伯修、仲广、叔冶、季琛、幼达等房,大陂宗有涯房。时记伯顺公为湖茫李氏三宗4世,确定字派24个,即自19世起的宗南世与,万邦孟汝,以允志迪,文忠佳士,元华哲昌,若皇斯典,后李玑将迪字派之后修改为“斯文秉公良”,清代李云会增续五字“启佑怀懋德”,随后历次修谱各续增十字,依次为:克绍兆昌应,联元定有光,敬先承祖锡,福庆永传芳,振作安家国,和济开吉祥,仁爱贯宇东,贤才展宏图。其中“斯文秉公良,启佑怀懋德”,为寄托后人要学好圣贤书,继承家族美德,做品行高尚贤士之意。三宗本籍繁衍至今已至40余世。 </p><p class="ql-block"> 伯顺公为三宗本籍和外迁分支共仰之祖。伯顺公勤俭立身,济贫问苦,先人后己,他笃信道释,修缮了10余处庙宇道观,为威望很高的乡里名士,享年89岁,去世之后,少出家丰城、以形家术周游郡中的南昌辜坊人——铎长老感其善德嘉行,特意为其选择墓地,后三宗又遇名师指点,加土筑小青龙。伯顺公茔寝坐落于槠山余脉栖龙山上,坐西向东,距大陂5里许,为典型的蜈蚣山峦地,历代风水名师把此处墓地评为江西名穴,视作绝妙宝地,作为佳例述之于书。“折角蜈蚣添一角,此去湖茫大发作”,栖龙山壮气蓊郁,湖茫李氏祥瑞萦绕,富贵加身,三宗日炽日昌。</p><p class="ql-block"> 伯顺公兄弟三人,分家时,伯顺公礼让在先,任凭兄弟所取,毫不介意。其兄李熙,子孙散居新建西山桃花村、本市张巷镇及周边,形成李坊宗;弟李贵,后代仁瞻迁居抚州,形成乔山宗。李坊、湖茫、乔山,一般称作湖茫李氏老三宗。李熙、李贵裔孙不少,如李坊宗宗支——新建麦园,湖南临湘李氏沙滩总祠,乔山宗宗支——张巷上泽、南昌长湖等。杰出人物有李迪瑚等。湖茫李氏三宗先祖重德励行,有君子之风,致力诗书,绵延礼教。筱塘祖李琮(972—1058)草创之时,居今窑下桥旁东侧高地,他平生施舍巨万并以此为乐,教化乡里,他每年以“乡饮宾”的崇高身份举行典礼,盛待贤士,宴饮族众,营造庙观,授圣人之道,善言忠告违背常理、风气不正、妒贤嫉能之人。北宋淳化元年(公元990年),李琮集家族之力,在筱塘创办莲溪书院,他率众凿地为溪,引浩淼乌塘水流经书院,书院立于高台(今莲塘墩)之上,湖面碧波荡漾,莲花盛开,书院拥有2000余亩田产,聘请赢得苏东坡称赞的名士周谔讲学,招收四方学子,对贫困学子予以资助。莲溪书院为江西最早的书院之一,时人咸以“义馆”称之,岁久日湮,故址荡析,明嘉靖年间族人集资重修,构屋两进,走廊回环,宿舍膳房齐备,书院树木成荫,花圃簇拥。元代李克家领衔在湖茫创建同文书院,建造藏书楼,冠名集义堂,对有志求学的乡人子弟倾力施教,以田产收入来减免生徒学费。上述举措使李氏家族儒风浓郁,文气炽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石碣湖茫李氏三宗衣冠耀映,仕绅济济,学者如云,“湖茫十八巷,巷巷出宰相;筱塘十八古,古古出知府”的谚语脍炙人口,诸多名公巨卿载入青史、方志,有11人被县志列入乡贤。谚语“朝散派为古湖茫,侍郎琮祖居筱塘,还有大陂秘书郎,三宗鼎立邑东方”,即说北宋时湖茫李冕、筱塘李琮、大陂李仲询分别荣膺或封赠以上官职,扬名于丰城。湖茫李氏三宗(本籍)共出进士24人,举人37人(另见附录1),秀才(生员)难计其数。湖茫李氏三宗群星闪烁,最为角立杰出者,当如大陂李龙庚(号松麓)(1202—1271)“有文学”,有圣贤之资,性格耿介,持规矩不落浮伪,为官南宋十六年,有惠政,口碑极好,他会集三宗,首次倡修湖茫李氏三宗家谱,对伯顺公墓大规模修缮,为收族聚宗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使三宗团结一心而传至今日;湖茫李玑(1499—1566)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为满腹经纶的文献奇才,为人忠诚乐易,光明洞达,不少人才蒙恩,嘉靖皇帝问及丰城风土人情,他对答如流“乡有长安长乐,里有凤舞鸾歌,人有张华雷焕,物有龙泉太阿”,被赞才思敏捷,所著《西野遗稿》收入四库全书;湖茫李遂(1504—1566)官至南京参赞兵部尚书,为文武双全的抗倭名将,与友坦中相度,表里洞然,曾隐居罗山创办书院,任衢州知府时,上下安然,盗贼敛迹,他督兵抗倭前后20余战,斩获3800余人,基本荡平苏北倭患,对明代中后期的理学和兵法都有杰出贡献;湖茫李材(1529—1595)阐幽发微,为修身为本的心学大师,为官之处喜聚徒讲学,遭受诬陷入狱时,前来问学者也很多,他创立止修学派,与王阳明良知学派并传于世,所著《观我堂稿》等收入四库全书,黄宗羲著《明儒学案》将李材“止修学案”独列一派;筱塘李琯(1541—1595)“才堪大用”,为清廉正直的著名学者,性情端严,他任福建佥事时,奉表入都向万历皇帝弹劾大学士申时行、内阁大臣王锡爵,被革职为民,但博得忠臣名声,斥归丰城后,县令经常登门请教,去世后,乡人尊称他为“千岁”,丰城南部山峰千岁丘由此而名,所著《两汉书疏》列入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p><p class="ql-block"> 1989年丰城县志·人物传略(李玑、李遂),《明儒学案》卷31 · (李材)止修学案 ,李琯著《西汉书疏》历史上,风水名家李斌,方志学家李克家、书法家李迪埴、医学家李文怡、安徽道台李秉节等贤达豪杰,亦冠绝一时,李炙、李汝州、李文承、李文怡等才气横溢,被称为“人中麟凤”。</p><p class="ql-block"> 湖茫李氏三族,人习礼让,惠政、任劳任怨登、李鲲化;关善好施者如李亢、李金、李以凰、李允昭;疾恶如仇、断案公允者如李冕、李廷璋、李橡、李逢;严毅方正、廉洁自律者如李积、李万平、李王献、李云会;重文兴教、移风易俗者如李彦、李棠、李翔千、李庆云;孝悌礼让、乐道好修者如李毅通、李廷瑞、李万古、李与同;励志问学、勤于著述者如李熲、李瓒、李镛、李万平、李延、李琳、李杰;觞咏自娱、雅致高深者如李茂德、李南溟、李方、李斯让。这些名宦乡贤表冠人群,“生为一世之模,殁遗百代之轨”。</p><p class="ql-block"> 曹王李明为唐太宗幼子,江南西道节度使李皋乃其玄孙,嗣曹王。李皋(733—792)著名军事将领,历任多地剌史,一生南征北战,功勋卓越,忠孝爱民,名满大唐,逝世后,在进贤县以西为其立衣冠冢,境内还建有曹王庙。 嗣曹王李皋李皋一度节镇南昌,旋转任湖北,率军平定叛乱,子孙遂留居于南昌、临川属地(含进贤)一带,由于“曹爵滥继”,流布复杂,或亡或微,李皋所生的7个儿子以及后代,史上记载不全,有的不知所踪,有的隐瞒身世,或规避朝廷追责,或躲避黄巢杀戮,或有难言之隐,后裔转至丰城定居湖茫后,由官宦之家转而数代远离政治,韬光养晦,伯顺公以上可见者史载只有三世,他们亦隐居不仕,寄情佛道,逍遥田园,伯顺公曾祖李胜之前的始迁祖等几代祖先,其名、字、号史无记载,以故世次不详,后辈征信颇难,一直谜团紧锁,令人遐想纷呈。还有一说,即承认三宗虽属曹王世系,但并非李明次子杰—胤—戢—皋这一脉,而是李明幼子偲—昌—训—挺—宗—瑜—昵—晟—立戈—崇—蓬—胜这一世传,此说详载葛山、罗田族谱。李崇(875—896)籍隶河南,任豫章刺史,李蓬弃仕隐于临川大岗镇乔上,李胜迁居湖茫。但对照生卒年份,发现李崇与伯顺公两人辈份不合常规,叙次可能有误,为此困扰历代先贤。由于史料不全,长久以来,不少外迁分支世次写作西平王“晟—宪—游—崇—蓬—胜”, 将西平王李晟与上述唐宗室李晟这两条世系混而为一。经多方考证,续修家谱时作了明晰更正,采用唐宗室李晟这一世传。在历史长河中,三宗险象环生,历经风霜。</p><p class="ql-block"> 南宋末年元兵南下深入丰城,莲溪书院被毁之一炬;元末,湖茫李氏“山雨欲来”,家谱故刻被焚烧殆尽,仅剩残余;在明中叶的政治动乱中,湖茫惨遭兵燹,人口锐减,家谱散轶,残缺不全;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军与官兵团勇展开拉锯式交战,丰城全境动荡不安,三宗亦伤害不轻;民国以来,湖茫因地势低洼,水灾频发,多年衣食维艰。十年文革时期,筱塘文物特别是石雕、木雕遭到严重破坏,部分文物流失;近几十年来,筱塘一些老屋陆续被拆建新,一些变为空巢,屋漏雨淋,岌岌可危;湖茫、筱塘新居古宅混杂,损害古村传统风貌。然湖茫李氏三宗不畏艰辛,力求古韵洋溢,基业永存,时至当今,依然日久弥新,长发其祥,雄风再展。为砥名砺行,延续巨族光宠,李士华、李斌、李元凯、李浙、李栻、李恭元、李心、李文辉、李嘉业、李良瑜等名家前后衔环十次主修族谱,李焘、李鉴、李德扶、李恪、李光、李进、李旭、李注、李亮采、李良弼、李公福等饱学之士也与族谱为念,共襄盛举,或倡修捐资,或订例编纂,辑遗萃涣,正本清源,存信缺疑,让典章彬彬并存世良久,宗派世胄昭然,义例灿然大备,湖茫李氏三宗谱以脉络清晰,无远胄之谬为远近称颂,李氏后裔心殷水木,念切本源,守望相助,丕振家声。步入21世纪,三宗沉潜家谱资料搜集整理,热衷家族文化的人士与日俱增,一些中青年学者“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屡有新的发现。 </p><p class="ql-block"> 湖茫李氏三宗枝繁叶茂,概略统计有数十余万之众。后裔迁徙自宋至清,他们在外乡筚路蓝缕,奋力打拼,落地生根,蔚成佳构,不少成为当地巨族,子嗣兴旺,人才辈出,将相公侯,彪炳史册,与三宗祖居地遥相辉映,李祥、李孟明、李彬、李东阳、李绂藻、李封、李瑞清、李青云、李启胜、李家明等人功名赫奕。 纪晓岚书丹的清代重臣李封碑 局部 清代学者李瑞清作品外迁分支本省集中分布在三宗周边丰城、南昌、抚州,方圆百里许,有分支30余支(另见附录2),其中进贤县杨溪李家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列入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史上以收藏各类金石善本著称,代有书画家名世。三宗后裔播迁大江南北,集中分布于荆楚、湖湘、齐鲁、江淮、闽浙、西南、中原等地,他们立地建庄,一般都冠名丰城湖茫李氏,截止目前,发现和对接的40余支(另见附录2),覆盖十余省,其中山东寿光斟灌李氏有进士6人,举人15人,清代清官叠出,3人位至封疆大吏,享有北海望族、“寿邑文章第一家”美誉。</p><p class="ql-block"> 湖茫李氏三宗绵延至今已逾千载,宗虽有三,支虽百计,皆祖湖茫,崇筱塘,仰大陂,以湖茫为旗子,筱塘为镜子,血脉之悠久、亲情之绵密向为世人赞叹。外迁宗亲“行雁云归”,长途跋涉,来三宗祖居地认祖归宗经久不衰,祭祖省亲络绎不绝,走访联谊高潮迭起,不少宗亲虽然未至,但均心向往之。“丰城著姓以百计,其最著者为湖茫李氏”。晏殊堂姐、亲妹各婚嫁大陂、湖茫,明益王朱祐槟也曾踏访湖茫,湖茫与王阳明心学传人关系密切,罗仁俭、李上交、司马光、蔡襄、王安石、潘兴嗣、吕南公、李义山、文天祥、赵文、伯颜子中、揭傒斯、吴康斋、徐阶、罗洪先、汪道昆、许国、汤显祖、左宗棠、诚勋等朝廷重臣、文人雅士,与湖茫李氏名贤交游甚欢,交情甚笃,欣然撰文或题字,对湖茫李氏赞赏有加,为江南巨族流芳史册推波助澜,锦上添花。千古悠悠,望重江南,瓜瓞绵绵。湖茫李氏三宗发迹于宋,蛰伏元而盛于明、搏击于清、崛起于民国、破浪于新中国,欢腾于改革开放,定将抖擞精气神,阔步新征程,焕发新作为,勾画新蓝图,光耀新时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公元二零一八年岁次戊戌孟秋 </p><p class="ql-block"> 筱塘宗三十五世裔孙李清 敬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