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电视人的工作极富挑战性。</p><p class="ql-block">时光倒流,把时针拨回到一九九七年。</p><p class="ql-block">那年二月六日农历除夕的下午,一辆电视转播车驶出青岛电视台大门,驶向前海栈桥。</p><p class="ql-block">除夕的前海,寒气袭人,海浪漫涌。青岛电视台新闻中心将在这里现场直播《青岛新闻》,把除夕夜岛城燃放焰火的盛况传送到千家万户。除夕,是阖家团圆的日子,电视工作者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来到栈桥海滨,为首次外景现场直播《青岛新闻》而忙碌着......</p><p class="ql-block">晚上七时四十分,《青岛新闻》在电视转播车上播出,通过微波传遍岛城,把除夕夜燃放的缤纷焰火;把军营、农家、职工、居民喜庆新春的情景,展现在荧屏上,不仅给欢乐的岛城再添喜庆色彩,更重要的是实现了青岛电视新闻播出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p><p class="ql-block">那一年,青岛电视台新闻中心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要在新闻内容及播出形式上有所突破。元月初,新闻中心接到市有关部门的通知,除夕夜七时三十分将在岛城五处山头燃放礼花,欢度牛年新春。正在研究策划除夕夜新闻报道计划的新闻中心主任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利用电视的最大优势,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把礼花盛况与新闻内容溶为一体进行一次大胆的尝试,为此,大家兴奋不已,畅所欲言,初步确定了分工及方案。</p><p class="ql-block">现场直播的选点是很重要的。根据燃放礼花的五处山头布局和我市的风光优势,初步把前海栈桥作为首选转播点。大家分析,前海栈桥既能拍摄到从观象山上腾空的礼花,又能表现具有青岛特点的滨海之城的夜色。连着几天,台领导和中心负责人多次在夜间前往栈桥、汇泉广场,实地了解情况。经过反复酝酿,最后确定前海栈桥为《青岛新闻》的直播现场。</p><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 把整组电视新闻的编播合成从演播室搬到直播现场,不仅在青岛是第一次,在全省乃至全国应该也不多见。此番操作技术难度大,要求高,不容有任何闪失。直播地点确定之后,新闻中心又与录制中心的技术人员,认真研究技术操作问题,尤其是现场微波回传和音响、机位设置等,还对播音员的背景、灯光、录放相系统和字幕等一系列主要环节,逐一落实相应措施、</p><p class="ql-block">在这同时,新闻中心也开始了除夕夜《青岛新闻》的内容策划。确定了新闻内容的整体思路,在整版的《青岛新闻》中,以礼花盛况为主线和连接点、“回顾96 展望97”,突出节日岛城的欢乐祥和;突出具有代表性工人,农民的喜迎新春的心情,突出岛城儿女和子弟兵的遥远祝福。</p><p class="ql-block">距离除夕越来越近,各项准备工作紧张而有序。策划会、协调会一个接一个:转播方案一版又一版;新闻串联词和新闻稿一篇又一篇:直播现场看了一次又一次。腊月二十六即二月四日上午十时, 除夕夜《青岛新闻》的现场直播在前海栈桥预演。电力工程人员把电源接到了转播车上;公安干警在栈桥担负着警戒保卫任务;新闻中心、录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p><p class="ql-block">除夕上午,所有参加现场直播的人员,汇集到了新闻中心主任办公室,开始了现场直播的最后协调统筹。各工种、各位置的人员,将改进意见和准备情况,逐一报告。采访记者待命出发拍摄当日的新闻,两位播音员背诵着最新的串联词。</p><p class="ql-block">下午三时,新闻中心的剪辑机房一片繁忙,风尘仆仆赶回的五路记者正在撰稿编片,一台摄像机正在采访电话拜年的海牛足球健儿的亲属。此时,电视转播车已经停在了栈桥。参加现场直播的同志们紧张有序地工作着。</p><p class="ql-block">每晚七时四十分, 是《青岛新闻》的播出时间,在这之前,每一天的《青岛新闻》都是在演播室里播音、在剪辑机房合成,在播出中心播出。今天,这一切都被改变了,《青岛新闻》在转播车上将电视信号通过微波传回播出中心播出。</p><p class="ql-block">此时的现场,金光旖旎的楼宇和鳞波闪闪的海面,成为两位播音员的背景。高倍长焦摄像机安放在栈桥中段、焦距调准除夕的夜空、彩灯环绕的回澜阁和栈桥长廊的大红灯笼烘托了直播现场气氛。</p><p class="ql-block">灯光在调整,音响在调整,摄像机在调整,字幕在调整,微波在调整。。。。。时间一分一秒在流逝。天公作美,夜幕降临,天气虽寒但无风,在场人员身着驻青海军某部送来的军大衣,吃着面包,喝着开水,以最简单的节日晚餐静候着那个令人激动的播出时间到来。</p><p class="ql-block">六时三十分,当晚的《青岛新闻》又进行了最后一次预演,同时,作为备份播出的《青岛新闻》也已制作完毕,送到了播出中心。</p><p class="ql-block">七时,前来观看新春焰火的群众陆续来到了前海栈桥。</p><p class="ql-block">七时三十分,五彩缤纷的礼花腾空而起,灿烂夺目地照亮了前海栈桥,现场群众的欢呼此起彼伏。</p><p class="ql-block">七时四十分,随着导播的一声令下,《青岛新闻》准时播出。</p><p class="ql-block">“观众朋友,晚上好,今天是除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男女播音员在极其讲究的画面中,向全市人民拜年,他们的问候,随着无线电波,传到了岛城的千家万户。伴着他们的播音,一簇簇绽开的礼花,洒向前海、洒向栈桥,洒向群众。整个播出过程,全部采用叠化方式,四机位画面的交替转换,五条当日新闻片的有机切入,现场采访的有序进行,将十五分钟长度的《青岛新闻》一气呵成。当“青岛电视台新闻中心” 的字样最终出现在荧屏上时,在现场坐阵的局台领导和全体工作人员激动的心情是难以描述的,直播现场的不少编辑记者的汉字导呼机上显示出了亲人、同事、朋友的祝福贺词。</p><p class="ql-block">电视新闻事业,最主要的技术发展是使用电子技术传送新闻图像,早在本世纪五十年代末,就有人预见到了这场革命,但是一直到了七十年代它才得以全面实现。</p><p class="ql-block">青岛电视台从1971年建台至1997年,经历了不少大型、重大电视现场转播,但是像除夕夜现场直播十五分钟的《青岛新闻》政治要求之严、转播节奏之快、 技术难度之大、现场与播出的绝对同步,这还是第一次。这是一次综合实力的检验,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它为今后的新闻节目直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