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三国》:李肃是吕布同乡,亲自献赤兔马给吕布,后助吕布诛杀董卓,何罪之有?吕布为何要杀他?

风清杨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九回 “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中,董卓集团的西凉将领们为董卓报仇,领兵杀向长安。“王允听知西凉兵来,与吕布商议。布曰:‘司徒放心。量此鼠辈,何足数也!’遂引李肃将兵出敌。肃当先迎战,正与牛辅相遇,大杀一阵。牛辅抵敌不过,败阵而去。不想是夜二更,牛辅乘肃不备,竟来劫寨。肃军乱窜,败走三十余里,折军大半,来见吕布,布大怒曰:‘汝何挫吾锐气!”遂斩李肃,悬头军门。’”吕布毫不犹豫的斩杀了李肃,要知道,李肃可是吕布的领路人,也是老乡朋友。 吕布为什么要斩杀李肃呢?<div><br>吕布原来是并州刺史丁原的部将,《三国演义》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中说董卓想得到吕布,李肃自告奋勇的对董卓说和吕布是同乡,愿意去当说客。说明李肃不仅和吕布是老乡,关系应该还不错。李肃用一匹赤兔马和金银财宝就挑唆吕布杀了故主丁原投降了董卓。</div> 后来吕布和董卓争风吃醋,吕布和王允商量着准备杀了董卓。在商量计划的时候,需要一个人去骗说董卓,这个人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而且要符合几个条件才能完成任务,第一、必须是董卓信任的人,第二、必须是对董卓不满但董卓还不知道的人。仆射士孙瑞建议让李肃去,孙瑞曰:“吕布同郡骑都尉李肃,以董卓不迁其官,甚是怀怨。若令此人去,卓必不疑。”允曰:“善。”请吕布共议。布曰:“昔日劝吾杀丁建阳,亦此人也。今若不去,吾先斩之。”从这段话中我们知道李肃对董卓心怀不满是因为董卓没有给他升官。但如果李肃不去,吕布说了一句狠话“吾先斩之”,看起来吕布早都对老乡李肃有怨恨不是一天两天了。 吕布原来在丁原手下为主薄,官不大,因为丁原才是并州刺史。吕布投降董卓以后,封吕布为骑都尉、中郎将、都亭侯,官位实际上比在丁原处高了许多。况且,董卓执掌朝政,权倾一时,对吕布这种没有道德底线的人来说,吕布投靠董卓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也是他最好的归宿,曹操就评价吕布“狼子野心”。<br><br>如此说来,吕布对董卓的不满就是为了一个貂蝉而争风吃醋,于是对董卓起了杀心,对说客李肃也渐渐开始不满,因为这一切都是老乡李肃带来的,吕布没有地方出这口恶气,李肃就成为了最好的出气筒,杀李肃只差一个机会。 刚好李肃被西凉军击败,吕布乘势斩杀了李肃,原因有二,一、综上所述,吕布杀李肃就差一个借口,二、西凉军阀进攻长安时,司徒王允非常担心,但吕布给王允拍胸脯说西凉军阀是酒囊饭袋,不足挂齿,有我吕布在,一定能打他个满地找牙。没想到先锋李肃吃了一个败仗,吕布恼羞成怒,实在是不好给王允交代,只能老账新账一起算,先斩杀了李肃再说。<br><br>吕布有勇无谋,被西凉军阀李榷、郭汜来了一个调虎离山,先杀败吕布的前锋李肃,继而杀的吕布大败而回,王允过于相信吕布,自己也丢了性命。 《三国志•董卓传》记载:<font color="#ff8a00">布使同郡骑都尉李肃等,将亲兵十馀人,伪著卫士服守掖门。布怀诏书。卓至,肃等格卓……初,卓女婿中郎将牛辅典兵别屯陕,分遣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略陈留、颍川诸县。卓死,吕布使李肃至陕,欲以诏命诛辅。辅等逆与肃战,肃败走弘农,布诛肃。</font><br><br>这段话我们知道李肃确实是吕布的同乡,而且和吕布联手杀了董卓,最后因为打了败仗被吕布斩杀。<br><br>汉代的军法非常严厉,汉武帝时期,赏罚分明,将领们打了胜仗封侯,打了败仗都是死罪,如:李广打了败仗被匈奴俘虏,只身一人逃回,被判死罪,李广用钱赎罪,成为了平民。张骞出使西域十几年,回来以后封博望侯,打了败仗照样死罪。 如此说来,李肃打了败仗被吕布实施军法斩杀,也属正常。<br><br>但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李肃被描写成为说客,而且小心眼,因为上级领导董卓没有给他升迁,李肃闹情绪,和吕布王允联合起来杀了董卓,最后再被老乡吕布斩杀。故事情节天衣无缝,被罗贯中加入了许多人为的因素,让读者感觉吕布斩杀李肃有一点公报私仇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