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11日下午,成都维也纳酒店报告厅。作为教师培训者的我们,听取了绵阳师范学院教授、博士、四川基地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天明教授的专题报告《观课议课》。根据自己的现场笔记,融合自己的心得体会和个人观点,整理出来了一下文字,与大家研讨交流。</p><p class="ql-block"> 1.观课议课对课不对人。我们在观课议课过程中,无论作课者,他的身份地位如何,我们在听了他讲的课之后,一定要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说出来。哪些方面是好的,哪些方面存在着不足之处。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研讨交流时,思维意识的碰撞和对接原本是非常重要的学术交流。但令人遗憾的却是,但凡涉及到学术意识形态的思维碰撞对接,便时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最为可怜、可悲、无知的,有时候,竟然是来自于行政性权利的干预。</p><p class="ql-block"> 个人非常认同张教授这样的观点。业务交流纯粹的学术研讨,百家争鸣、去伪存真原本就是它的目标和追求。倘若学术之风都不能持有端正态度的话,哪来的正确导向和引领呢?记得在一次,来自市里一所名气非常大的小学的几位“优秀”教师,根据市里安排,到我们这里开展乡村教学质量提升听评课指导活动。针对某个教学问题,这几位市里派来的“高级专家”对我们几位老师的作课提出了相关的听评课评价意见。而我作为镇中心校业务负责人,负责接待工作,因为活动串词需要,在组织交流过程中,提出来我们自己教研的一点见解、做法,这原本是很正常的职责所在。令人惊讶而目瞪口呆的是,原本很正常的业务活动,我们极其热情的款待这些城市来的“专家”。评课活动结束不久,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咋回事,竟然通过政府渠道,竟然连政府行政性的公权力都动用了,竟然干预起来我们的教育教学份内正常的业务事宜了。某位政府部门负责这方面的领导传话说,我们咋能有自己理论性的东西呢?那气势咄咄逼人,似乎在高傲滴俯视着我们“你们是啥级别?啥水平?普通乡村教师的乡村水平!人家啥水平?市里重点学校的名师水平!你们能教课就行了,咋能有理论论述呢?专家名师才能有理论性的东西,你们不可以的”。我的天!你们从农村教育走出去才几年?竟然“脱胎换骨”到如此趾高气昂的地步。原本非常正常的业务研讨交流,竟然连政府这样的行政权力资源都动用起来了!纯粹的业务研讨,我们乡村教育人仅仅发表点个人见解而已。别说你是这样小小城市来的,即使你是北京、上海来的大专家,难道我们就不能发表点自己的见解?北京史家胡同小学的程校长来濮阳作报告,看到热烈欢迎她这位名专家的条幅,说了这样一句话“称呼我为著名专家是不合适的。在北京,无论你是级别多高的领导,或者名气多么大的教授学者,还是最普通的一线教师,大家在一块研讨交流,从不称呼为专家啥的,只相互称呼为研修者”。人家是来自京城的名校长,轮起来级别应该比起我们这里的不低吧?人家也就把自己看做一位普通的研修者。不知道这几位老师哪来的底气,不是官却官气十足。单纯的学术交流也得分出来个行政等级,你这还是教师吗?活脱脱一个势力张扬的“官僚主义”。你也就是个老师,也不是政府部门的“官”啊,最多也就是个“官太太”?那也不至于在乡村教育人面前摆什么架子吧。再说了,你都要把我们带到沟里淹死了,也不能让我们说句话吗?乡村人好客,我们恭敬还来不及,对你们也并没有持反对意见,我们极其热情的以乡村最高礼遇待之如上宾,我们仅仅有一点个人思考都不行?谁给你们这么大的能量动用行政权力盲目干预我们乡村业务的道行?有这心思还是用在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上,别到时候,证书级别高级到天上了,实际业务水平一塌糊涂,教研能力竟然还不如我们乡村教育人,那就贻笑大方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那么什么是反思型的教师呢?所谓反思型的教师,李镇西说反思型的教师必须得具备:1.不停的实践;2.不停的阅读;3.不停的思考;4. 不停的写作。</p><p class="ql-block"> 个人觉得除了上述要点,还应该加上:1.不停的评价;2.不停的拓展;3.不停的创生。</p> <p class="ql-block">3.把观课议课纳入项目引领。把观课议课活动作为一个研究项目进行立项,然后引领老师们开展相关的研究活动,并写出研究报告。然后把研究报告整理加工后,申报相关成果。待到成果相对成熟时,投入到实践中去运用。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改革。</p> <p class="ql-block">4.一堂好课的标准。我们要判定一堂课是否是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反复打造的看似完美无缺的课吗?其实不然!一节真正的好课是原生态的有缺憾美的不完整的课!现实工作中,各种各样的优质课评选活动此起彼伏。获胜者的课被评为了各级各类的优质课。获奖的教师呢?便被自然授予了优质课教师。于是乎,这些教师便名利双收,甚至一步登天。我们不妨冷静地去思考一下,这些经过反复锤炼打磨的课真的就是好课吗?单单凭一节获奖的“优质课”的老师真的就是实至名归的好老师吗?表象往往是丰满的,现实却又往往是残酷的。</p><p class="ql-block"> 在今天的研训中,张教授提出来这样的一个观点:我们要判定一节课是否是好课,首先看它是否是一节没有经过反复打造的原生态的课。这是我们判定一节课是否好课的首要前提条件。烫剩饭的课,无论它的教学环节多么完善,都算不得是好课。现实工作中,一些老师常态化的课上的乱糟糟的。却因为一节在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胜的优质课而一锤定音,便成了优质课教师,甚至是随之而来的名师、专家等等!这样的课,其他师生认可吗?学校认可吗?家长认可吗?社会认可吗?最关键的是教学质量认可吗?</p> <p class="ql-block">其次,在整个听评课过程中,我们所听的课,所评的课<span style="font-size: 18px;">必须是常态的课堂组织形式。哪怕是教育部部长来听课,也要“目中无人”。你听你的,我讲我的。最忌讳的是常态化情况下上的课一个样,一说领导要听课,便精心打造,讲出来的课又一个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课堂的独特魅力在哪里?就在于每一节常态化的课上的都精彩,因为它的思维空间是公开透明的,师生的情感是最真实的原生态的。那么,在这样的授课过程中,师生在遇到问题时,自然会出现思维的碰撞、对接和相关的讨论。而恰恰就是这些在授课过程中,因随机性而迸发出来的“意外事故”才赋予了它内在的缺憾美的味道。有了问题的凸现和迸发,才是师生获取和生成新知识的开始。而那些事先准备好的、精心打造的课,却是被涂上浓浓的脂粉,身披华丽外衣掩盖下的做作表演。令人听来,不仅觉得索然无味,而且越发失去了探究、拓展、创生的价值和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再次,我们可以对一些问题代表自己的观点。但当我们对一些理念性的东西不了解时,要多探究多思考多创生。切忌没有原则性的信口开河。</p><p class="ql-block"> 不过,有意思的事竟然在今天的讲座中悄无声息的出现了。在今天的讲座开始不久,张教授忽然提到一句盛行多年的教育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然后痛批“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狗屁不通的假专家,提出这样不太好的东西,败坏了教师的名声,败坏了教育的规律”。</p><p class="ql-block"> 当我听到这些言辞时,惊得我目瞪口呆。咋回事?一位堂堂的大学资深教授、博士。刚讲到要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业务研讨要直言不讳,敢于坚持真理。咋滴啦?竟然不知道这句名言的出处。还信口开河讽刺挖苦一番… …</p><p class="ql-block"> 那么,这个盛极一时的名言谁说的?究竟对不对呢?</p><p class="ql-block"> 这句话是中国著名教育家、中国现代幼儿教育奠基人陈鹤琴先生著名的幼儿教育思想。这句名言是他在培训上海幼儿教师时,面对幼儿教师讲出来的一种幼儿教育思想。这个教育思想针对的是幼儿教师。那么,我们不难理解,它当然没问题了。而且它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办学理念。遗憾的是,许多人硬生生地把它照搬照抄,用于中小学的办学理念,当然要出问题了。出了问题追本溯源也就罢了。关键是自己既不去查询其来源,也不去适度调整。反而一味地去责怪别人如何如何愚昧无知地去误导我们的教育。岂不知任何理念都有相对独立的空间。不是这句名言不对,而是自己才是真正的愚昧无知。唉,社会咋滴啦?学术研究竟然也如此浮躁?更有意思的是,在今天的红色党史教育授课活动中,授课的是一位x省历史优质课大赛特等奖第一名的年轻教师。他谈到“摸着石头过河”“白猫黑猫拿住老鼠就是好猫”等是邓公名言。这两句话,是邓公引用过的话,并非是邓公首创。有据可查的是,这句话很早出现在1965年6月6日的《人民日报》上“搞生产要摸着石头过河”。引用这句话最多的领导人是陈云,从20世纪50年代到改革开放新时期,至少可以找到7处陈云引用这句话的记载,有落在纸面上的批示,也有在谈话场合口头说的,还有在党的正式会议上的讲话。最有意思的是“白猫黑猫拿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是战争年代,刘伯承元帅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四川谚语。1962年一次会议上,邓公引用刘伯承元帅说的这个谚语。这位历史学科省特等奖的老师经常在省广播电台主持历史类节目,又经常作为专家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如此厉害的历史老师怎么能搞错这样的名言出处呢?更何况现在是对教师培训者培训,说出来的东西必须是能经得起推敲的。不应该也不能搞错啊!遗憾的是真的搞错了!</p><p class="ql-block"> 救救我们的老师!救救我们的孩子!救救我们的乡村教育!!!谁来救?谁能给我们精准无误的研修?唯有我们乡村教育自己的教师培训者!!!</p> <p class="ql-block">共勉:当就当一个智慧型的真老师,做就做一场有灵魂的真教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