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国史纪朝代兴衰,族谱写人员繁衍。一族之家谱,可知我祖所由来,我之所自出,子姓所由分。</p><p class="ql-block">谱者,源于殷商,成于西晋,盛于唐宋,而又重盛于明清。六一老泉创谱碟之举,格式精详,后世各姓皆效仿。</p><p class="ql-block">据查高安杨氏之有谱,始于宋真宗时期筠阳丛桂坊支。其后陆续迁入七支杨氏大支系,皇明初期,谱碟兴盛,杨氏之谱亦接踵而至,贸然兴起。</p><p class="ql-block">谱碟保存,以前留一族族长保管,至六月初六晒谱,以防虫鼠蛀咬,雨水浸烂。逢兵戎鼎革,保存下来实不容易,后面续修难免会断层,不知祖宗源自何处。如郭崇韬拜墓汾阳,贻笑大方也!</p><p class="ql-block">一宗之谱,源流清而昭穆明,亲疏辩而长幼序,同宗之人不至于视若途人。现在虽不讲究,如进祠堂,祭拜祖先,则不看谱碟,不知长幼亲疏也。</p><p class="ql-block">纵观中国历史,唯独文圣孔子及曾子是修国谱,统一使用字辈。后新中国成立,各个姓氏也有大修国谱的趋势。并且已经形成了的有中华罗氏总谱……</p><p class="ql-block">通谱,可以让一姓之人了解自上那支与那支同源于何公?还可以从里面的先贤记录了解到杨氏精神,让每一个杨氏子弟以姓杨而感到骄傲,增强宗族观念,同时上升的民族观念,家国观念。做一个社会观,价值观,世界观三观应正的人。上既可以妥先灵,下亦可以蔟子姓也!我们高安杨氏有志之士,在这种情况下,发出续修《高安杨氏通谱》的倡议</p><p class="ql-block">杨氏之先,最远可追溯到有周伯侨公也,杨氏在百家姓里面历史悠久,人口繁多。文章节义之士,数不胜屈。通过续修高安杨氏通谱,完善上千年来高安杨氏没有合修通谱的遗憾,对先祖负责,对子孙负责,同时教化子孙,指引他们往人生高度,依据个人发展定律,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不才授命高安杨氏理事会委托,作此通谱明意!望诸君明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 漆溪小生2021年5月12日于虔州</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