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鲁迅

秋日私语

<p class="ql-block">作者:斯言</p> <p class="ql-block">  多伦路(原名窦乐安路),是上海一条全长不足600米的小街,位于虹口区东江湾路146号,却有着别处难觅的历史文化气息,是近现代我国文学大咖们的青睐之处。</p><p class="ql-block"> 鲁迅、茅盾、郭沫若、冯雪峰、夏衍、丁玲等都曾是这里的住户。</p><p class="ql-block"> 鲁迅和瞿秋白在这里共同领导左翼文化运动,茅盾的笔名首次在这里使用,郭沫若在此翻译整理了德国作家歌德创作的《浮士德》第一部,"左联"成立大会、上海艺术剧社等也都在此创建。</p> <p class="ql-block">  一条小小的多伦路,见证了太多的中国文学史上的高光时刻。</p> <p class="ql-block">  除原有的老式弄堂,而名闻遐迩的公啡咖啡馆(遗址),曾为十君子之一的王造时寓所,鸿德堂,世纪钟楼,内山书店,孔(祥熙)公馆,白(崇禧)公馆,汤(恩伯)公馆等,风格各异,栉比鳞次,凸显了多伦路作为文化名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近代历史遗址群,并以独特的人文景观和典雅的文化品位,进而成为上海的旅游网红打卡之地。</p> <p class="ql-block">  我自小爱好文学,鲁迅一直是我心中的一面旗帜,指引我在文学这条路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 5月8日这天,天气格外晴朗,太阳悬空照。上海还刚刚入夏,气温一下子升至34摄氏度,感觉稍稍有点闷热。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来到了鲁迅先生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一一多伦路,探寻鲁迅先生的伟大足迹,心潮起伏。</p><p class="ql-block"> 我的耳旁倏地想起了人们熟知并传诵的鲁迅先生的著名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p> <p class="ql-block">  在多伦路文化名人街的入口处,只见一个高大的有着上海石库门建筑风格的牌坊,牌坊前的边上立有一根保存依旧完好的原窦乐安路的水泥沙子制作的路牌,显得陈旧,充满了岁月的沧桑感,而它的正对面是一块蓝底白字写有"多伦路″的标牌,在大树的掩映下,明快而欢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当我穿过这个牌坊,就走进了多伦路文化名人街。</p> <p class="ql-block">  走在这条全都是用石块铺成的路面上,走着走着,忽然发现路面上有一处模糊的印记,低下头来,仔细一瞅,原来是有"鲁迅小道"的方块图案,再往前,又有一处镶嵌在石头路面上的鲁迅先生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循着鲁迅小道和鲁迅的脚印,走过狭长的弄堂,来到了一幢石库门弄堂,叫"景云里"。未曾想,大门紧闭。虽然过了几十年,牌坊上方斑斑的墙面上"景云里″三个字仍然依稀可见。</p><p class="ql-block"> 景云里的边上则都住着普通的百姓,我们在拍照时,旁坐着三四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围着一张小方桌,悠闲地喝茶、聊天。</p> <p class="ql-block">  说到景云里,据史料记载,1927年至1936年,鲁迅一直住在上海,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光,而他的第一个住处就是景云里,前门还斜对着茅盾家的后门。</p> <p class="ql-block">  出了景云里,不远处就是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在整修后新建的一座名人墙,它以凸出的版面搭配背景墙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居住于此的名人群像。我细细端详,还看到了鲁迅和陈赓将军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我沿着这条小道,一路前行,马路旁随处可见这些名人雕塑。他们栩栩如生,或坐或立于绿荫下、花草间,和周边的环境相融,无不散发出一股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  说句实话,在这些雕塑中,我最喜欢这一尊了,二个进步青年围坐在鲁迅先生的旁边,聆听先生的教诲,他们态度谦卑,神态逼真,我也一时兴起,忍不住坐在了那张空的椅子上,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  这是"左联″柔石等五烈士的雕塑。提起柔石,这里有一个不能忘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1925年春,柔石当时在北京大学当旁听生。当时的鲁迅在北大国文系教授《中国小说史》,一周一次。因为很多外系的学生也来听鲁迅先生的课,去迟了,往往只能站在教室外的过道里听。所以,每逢鲁迅先生讲课,柔石必早早地赶到教室,聆听鲁迅的讲授。</p><p class="ql-block"> 后由于经济困窘和生病,柔石返回老家养病,后到浙江宁海中学任教。在宁海地下党和进步力量的支持下,出任县教育局长。1928年5月,党领导的农民暴动失败后,宁海中学被视为"共产党的大夲营"而遭反动派查封,柔石悄然离开老家,来到上海,就住在景云里友人家。一打听,正好鲁迅先生也住在这条弄堂,而且离他住的房子只隔四、五家,便请友人把他介绍给鲁迅。两人一见如故,柔石成了鲁迅家的常客,走得十分勤快。在鲁迅的帮助下,柔石等志同道合的进步青年组成了"朝花社",除了介绍外国文学外,致力于传播新文化,并于1930年5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31年1月17日,柔石等3O多位共产党员在上海汉口路东方旅社参加一次党内秘密会议时不幸被捕,一个月后,被国民党上海警备司令部所枪杀。牺牲时,柔石才29岁。噩耗传来,鲁迅深为震惊和悲愤,为了纪念柔石等五位热血青年,他写下了《柔石小传》。两年后,他又写了《为了忘却的纪念》,倾吐了他对柔石等五位革命青年的深厚情感和思念:"我沉痛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p> <p class="ql-block">  凝视着眼前的雕塑,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p> <p class="ql-block">  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我一路寻觅,一路思索,感慨万分。</p> <p class="ql-block">  今天,多伦路上的这条小街,文化气息弥漫了街巷,也处处透露出老上海的味道,特别是那一幢幢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建筑,让你不由得体会到这里深刻的文化意涵。</p> <p class="ql-block">  恰巧,我在这里又遇见二对新人在此拍婚纱照,新人的脸上写满了幸福二字。</p><p class="ql-block"> 一些游人逛累了,顺便到街上的咖啡馆喝杯咖啡,或在街中的小花园小息。</p><p class="ql-block"> 望着眼前的这一切,我不禁想起了我时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如果有那一定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谢谢光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