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进学校学习这件事上,我是不幸的,又是非常幸运的。说不幸是读初中遇上文化大革命,中间有段时间没有正规学习,(虽然我们农村的学校影响小一点,但也还是受到了冲击),到1968年初中毕业时连高中都不招生了,大学就更不招生了。说非常幸运的是初中毕业后我进了解放军这个大学校,学习了4年,正好是一个大学本科的学习时间。在这个大学里学军事,学政治,学文化,还参加了地方的一些活动。这宝贵的4年给予我的不仅是军事技能的掌握和体能、体魄的锤炼,也是革命意志的磨练;更为重要的是我的政治理论素养,思想政治觉悟,人生观,价值观,待人处世的的理念有了正确的方向,奠定了弥足珍贵的基础;还有值得庆幸的是我的文化水平和生活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不仅对我后来进大学学习很有帮助,更使我在后来几十年的日子里,能走得较稳,行得较远,为党和人民尽心尽力作出了应有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当年风华正茂的热血军人脱下军装亦已将近五十年,变成了古稀之年的老头一个。几十年来,由于忙于学习提高,忙于工作圆满,忙于育子带孙,那火热的军旅生活场景和感情只能封存在脑海深处,无暇认真回顾和倾诉。但是,这就像那新酿的茅台酒封存在地窖深处一样,总是在不断发酵进行着分化,缔合,产生化学变化,时间越长更加绵软柔和,香味越浓,随着年岁增加,对部队生活和战友的怀念之情变得越来越强烈。今年春节过后,孙子上中学比较适应了,我们花在他身上的时间少了些,有点空余时间,我想在网上找找当年连队的首长和战友。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网上看到了和我同年入伍同一个连队的郭祥军战友作的美篇《参军50周年纪念》,图文并茂地回顾和介绍了连队的历史、营区和部分连首长、排长及战友的情况。这使我更加强烈地想念连队的战友,怀念军营的火热生活,便天天上美篇《我是人民解放军》和《我的部队生活》专题,去找有关93师,有关警卫连的美篇,找到了连队老战友几次聚会的美篇,同时看到了师炮团一位姓叶(从美篇中的照片和文字中推断他任了团职干部)的战友发的他们聚会的美篇,知道这位战友是我同一年入伍到93师的,又见他说是从毛主席家乡入伍的,我一想,那年湖南只有我们宁乡的新兵在93师,这样,我便电话问一个69年从宁乡入伍到93师通讯营,后来当修理所长转业回来的叫喻海斌战友知不知道宁乡69年入伍的在炮团当团首长的姓叶的。他说他熟悉一个叫叶振斌的是炮团参谋长转业在长沙的。我和叶振斌战友联系上后,他告诉我,他从炮团调到师炮兵科工作过,其间和从警卫连调到军务科的易达刚打过交道,有他的联系方式,还有一个叫劳立春的入伍时也在警卫连也有联系方式。通过这条线索,我终于找到了一些几十年来朝思暮想的连首长、排长和战友的联系方式,与他们在电话、微信中互相回忆当年辛苦而又快乐的时光。由此,尘封的记忆打开了,部队那些鲜明生动、难忘的景象清晰地浮现在脑海里,并产生强烈的要将其写出来的冲动。虽知自己文字功夫差,写出来的字句显得那样苍白无力,缺少生气,无法表达好要讲的内容,但是还是忍不住要写出来。</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