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之行(2)世界遗产——大足石刻

久久(原创)

<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大足区境内石窟造像的总称,迄今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多达75处,雕像五万余尊,它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大足石刻始凿于公元七世纪的初唐时期,在九至十三世纪的两宋时期达到鼎盛。它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唐、宋时期中国石窟艺术风格的重大发展和变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并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宝顶山石刻是由南宋名僧赵智凤主持营建。有大小共十三处景观,以大佛湾石刻造像规模最大。这里与国内其它石刻最大区别就是:雕刻出了多幅生活场景和佛经中的故事,其中以大佛湾的“六道轮回图”和小佛湾的“十恶罪报图”最为独特和直观。比起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大足石刻算是保存得最好的,基本上没有遭受人为破坏。虽然历经800多年的风雨洗礼,可是仍然显示出古朴,苍伤,恢宏的气势。</p> <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大足石刻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世界级的文化瑰宝,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h3><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大足这个地名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有关。公元701年,武则天将她的年号改为大足,寓意“大足天下,天下大足”。公元758年,她的曾孙唐肃宗颁令在巴蜀地区设置大足县,寓示“大丰大足”,至今已有1260多年的历史了。</p> <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石刻的佛像小巧玲珑,体态多变,纹饰渐趋繁丽,呈现出由唐至宋的过渡风格。既有唐代雕刻的丰满古朴,又具宋代造像的修长身躯,薄衣贴体具有唐代风范,仪容秀丽又是宋代石刻的特点。</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牧牛图旁边是九大护法神像,护法神即保护佛国,护卫道场尊严的神祗。这里不同于一般寺庙的四大天王、八大金刚或韦驮,而是由释迦牟尼佛亲自率领天龙八部在此守卫道场</p> <p class="ql-block">宝顶山石刻是艺术民族化、生活化的典范。如父母恩重经变相通过求子、怀胎、临产,以及养育子女的过程,形象生动,感人肺腑。牧牛图长达30余米,刻出林泉山涧,云雾缭绕,其间穿插“十牛、十牧”,抒情诗般地再现了牧牛生活。又如横笛独奏的“吹笛女”,充满内心喜悦的“养鸡女”,酒后昏乱的“父子不识”、“夫妻不识”、“兄弟不识”、“姐妹不识”的“醉酒图”等等,无不活灵活现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组华严三圣雕像高达7米多,中间是密宗所供奉的主尊毗卢舍那佛,两侧分别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文殊、普贤菩萨手中各托了一座宝塔,高1.8米,重达800余斤,历经800多年而安然无恙。这是古人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原理,用菩萨身披的袈裟支撑起了手中沉重的宝塔。</p> <p class="ql-block">石龛中的孔雀双翅舒展,明王端坐在孔雀背负的莲台之上,面容慈祥。孔雀明王呈一面四臂之相。右边第一手执莲花,表敬爱;第二手持俱缘果,表调伏;左边第一手持孔雀羽毛,表息灾;第二手持经卷,表增益</p> <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九龙浴太子图利用崖上的自然山泉,于岩壁上方刻九龙,导泉水至中央龙口而出,让涓涓清泉长年不断地洗涤着释迦太子,给造像平添了一派生机,堪称因地制宜的典范。</h1><p class="ql-block"><br></p> <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每幅作品中,刻有经文、偈语和颂词等,宛如一幅幅图文并茂的连环图,具有浓郁的现实生活气息和特有的蜀乡情趣。</h3><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尊金碧辉煌的千手观音刚刚整修完成,在88平方米的石壁上,孔雀开屏般的雕刻了1007支手,而且每支手中都有一只眼睛,层层叠叠,或曲或伸,千姿百态,是真正的千手千眼观音,也是宝顶山石刻的镇山之宝。</p> <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尽管整修后的造像与宝顶山石刻显得有点不协调,但不可否认造像整体的庄重典雅、光彩夺目和细节上的精美绝伦(请仔细观察花冠部分)。</h3><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六道轮回图”塑像建于南宋,图中的“无常大鬼”转动代表六道的轮子,宣扬了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灵魂不灭”的教理;“十恶罪报图”塑像中,列举了佛教中“十恶”,十种招致地狱、饿鬼和畜生这“三恶道”苦报的恶业。地狱变相龛刻阴森恐怖的十八层地狱;牛头马面狰狞强悍,受罪人呼天号地;尖刀、锯解、油锅、寒冰、沸汤诸般酷刑惨不忍睹,令人触目惊心。</h1><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宝顶大佛湾南岩西边有一个较大的石窟,那就是圆觉洞。洞口有作奔突怒吼状的石狮一只,窟内正壁刻“三身”佛(法身、应身、报身),两侧刻十二圆觉,左右各六尊。下有基座。六个基座相连,形成一个整体。洞内石雕,刻画细腻,造型优美,装饰性强。袍袖飘带轻柔宛转,如绢似绸。仔细看看仿木刻供案吧,它是不能移动的,然而却酷似木刻,质感很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整个圆觉洞就是一件镂空的艺术品。它科学地解决了大型石窟的声、光、水处理难题,取得的成就令人赞叹不已。</h1><p class="ql-block"><br></p> <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旁边一堵石壁,上面是清代同治年间大足知县王德嘉题写的遒劲丰满、气韵生动的“宝顶”二字。下面是宣统年间涵若龙必飞题刻的“福、寿”二字,中间有联曰:“敬书大福劝人质朴,触目惊心介尔景福;再书大寿劝人忠厚,人信吾言必得其寿”</h3><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释迦涅般像,又称卧佛,全长31米,只露半身,其构图有“意到笔伏,画外之画”之妙,给人以藏而不露的美感。这是中国山水画于有限中见无限这一传统美学思想的成功运用。</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臥佛的大脚印</p> <p class="ql-block">从宝顶山石窟出来,我们去参观了大佛湾右后侧的圣寿寺。圣寿寺是赵智凤于南宋淳熙年间主建的一座密宗禅院,原称五佛崖。寺院依山构筑,雄伟壮观,历经八百余载,数度兴废,名僧辈出。现在的建筑是清代重建的。</p> <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是大足石刻博物馆,建筑规模宏大。殿前广场上耸立着高达19.6米的石经幢,上面雕刻着金刚、飞天、天龙八部、八大天神、万佛等大足石刻造像的元素</h3><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博物馆占地约100亩,预计投资2.9亿元,将修建中国佛教艺术陈列厅、大足石刻艺术陈列厅、石质文物保护技术展示厅等陈列展览馆,以及配套展示馆、石质文物保护中心、民间雕刻艺术品陈列厅等项目。建成后,该馆将以大足石刻文物的收藏、保护、研究、利用为主体,采用数字化、虚拟成像、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更充分地展示大足石刻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博物馆内,还将建环幕电影厅、4D电影院,身在其间,你能身临其境地接触到逼真的模拟石窟。</p> <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走进大足石刻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大足石刻旅游区各摩崖石刻分佈沙盘,之后依顺序可以了解佛教石刻起源。佛教起源于印度,佛教石刻也是从印度阿旃陀石窟传入中国,从新疆开始逐渐由甘肃敦煌莫高窟、拉梢寺摩崖石刻、麦积山石窟等,逐步扩展到山西大同云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等,之后又盛到衰,晚唐后期进入四川乐山、大足等地,在四川又走向新的辉煌,并与中国传统的儒教、道教及民间文化融为一体,大足石刻中呈现的中国元素就特别多,使得摩崖石刻更加丰富多彩</h3><p class="ql-block"><br></p> <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博物馆主题艺术展览《艺术涅盘--大足石刻展》共分为魅力、传承、圆融、流响、保护、重生、宝藏七个单元,通过大量文物、资料、图片、影像,全面展示石窟艺术从印度到大足的发展脉络、大足石刻在石窟艺术中国化进程中所开创的典范之美以及大足石刻的研究保护历程。</h3><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建成后,过去藏于文物库房中和散落于寺院里的原雕造像被集中收藏展示,游客可以在展厅中看到过去难得一见的文物,其中超过半数的展品是首次向公众展出。</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布展很好,许多展品是裸展,可以让参观者近距离观看 。</p> <p class="ql-block">水月观音,宋代,水月观音是大足北山石刻出现次数最多的观音形象。后面我们在安岳毗卢洞看到的紫竹观音也是这样的坐姿,一腿屈膝,一腿盘地,坐姿随意洒脱。宋代造像的特点:佛像追求精美,人物秀美,衣饰繁复,璎珞遍布,飘带众多,衣冠华丽,多镂空,极尽精巧。</p> <p class="ql-block">观音立像,唐朝,特点:形象已完全中国化,形体还遗留犍陀罗写实风格,但是衣带飘飘,转向"吴带当风"的写意风格。体现了汉服“褒衣博带”的飘逸感,有一种“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因此被后人称为“吴带当风”,这种画风在敦煌壁画中被广泛应用。</p> <p class="ql-block">北山石刻的代表,高贵典雅,精美绝伦的观音石像</p> <p class="ql-block">美到无语,美到极致!</p> <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确实是石窟艺术瑰宝,值得慢慢品味,细细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