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安是我国历史文化最悠久的古城,从西周至隋唐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留下了众多的古迹。到西安,兵马俑是必看的,然而正值五一长假,人满为患,兵马俑馆内黑压压的只见人头不见俑,于是望而却步,去了钟鼓楼、大雁塔、明城墙转转。两天的时间,所到之处游人如潮,挤来挤去,从人头缝隙中观景,避开人头去拍照,假日旅游,就是轧闹猛。所幸,拍了些照片,多少留下了点对西安的印象。当下,现代城市里到处都是水泥森林,看多了有种乏味和压抑的感觉。而西安的城楼,凝聚了历史和文化,保留了古代建筑的艺术,给人以古朴华丽的美感。于是,不由想到一个问题:我们的现代建筑,是不是有点忘了初心?</p> <p class="ql-block">西安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也是古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p> <p class="ql-block">钟楼建在方型基座上,三层檐楼,是我国现存钟楼形制最大,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钟楼建于明朝,相传朱元璋曾想迁都西安,派太子朱标实地勘察,不久朱标英年早逝,迁都之事不了了之,而钟楼则是按皇家规格建造。</p> <p class="ql-block">西安鼓楼,座落在钟楼的西北方向,夜晚金碧辉煌,与钟楼齐名,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在西安的大慈恩寺内,又叫慈恩寺塔,是因寺而建的塔。</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高近65米,底层边长25.5米。最初建造为5层,后加盖至9层,最后固定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7层。</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建于唐永徽3年,即公元652年。当时,玄奘从古印度取经回到长安,为保存所带回的经卷佛像而修建。</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是我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唐代楼阁式砖塔。由于慈恩寺内人太多,我们只是围着寺院观塔。虽没入内,但对大雁塔的故事略知一二。</p> <p class="ql-block">塔内有唐太宗、高宗的撰文碑,有稀世贝叶经,有佛舍利子,有释迦牟尼的鎏金铜佛像,有释迦如来的脚印碑,还有无数帝王和诗人留下的墨宝。</p> <p class="ql-block">当然,最为神秘的是地宫。据说,大雁塔下藏有千年地宫,玄奘取经所带回来的珍宝很有可能藏在地宫里。</p><p class="ql-block">大雁塔,这座看似不起眼的唐代古建筑,无疑是一座蕴藏着无数瑰宝的文化艺术宝库。</p> <p class="ql-block">西安城墙的主城门有4座:按东南西北分别叫长乐门、永宁门、安定门、安远门。这是南门永宁门外。</p> <p class="ql-block">永宁门是盛唐时的主城门,也是现在保存最完整、最有看头的古城门。</p> <p class="ql-block">跨过吊桥,穿过门洞,时光倒流千年,一睹盛唐风采。</p> <p class="ql-block">高高的城墙,让人感受到有种威慑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走到墙下,抬头仰望,好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气势恢宏。查资料,这城墙有12米高,超过4层楼房。为什么要修这么高的城墙?当年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时提出"高筑墙",所以明朝修建了许多高墙。</p> <p class="ql-block">来到城墙脚下,不能只见物不见人。</p> <p class="ql-block">再来一张,见证穿越。</p> <p class="ql-block">城墙上建有很多楼,从外到里,从中间到边角,分别有闸楼、箭楼、敌楼、正楼、角楼等。这座是永宁门的闸楼。</p> <p class="ql-block">进了闸楼,一侧是箭楼,楼上有无数箭孔,以箭远距离杀敌,是古城的第2道防线。</p> <p class="ql-block">闸楼与正楼间,有一大块空地叫瓮城,作战时把敌人放进来,如瓮中捉鳖,关门歼灭。瓮城一角,密密麻麻的都是人,是源源不断涌进来的游人。</p> <p class="ql-block">城门里,列队走来身披盔甲的宫廷卫兵,匆匆而过,可惜没有拍到正面照。</p> <p class="ql-block">城门边上,一对新人在拍婚纱照。新郎在向新娘求婚,逮个正着。秦人后代的婚纱照,一袭红装,透出一份英武。</p> <p class="ql-block">上城墙的石梯,挤满了密不透风的人群。“不到城墙非好汉”,人再多再挤也得上。</p> <p class="ql-block">城墙上,14米宽的海墁上千军万马,水泄不通,似乎把坚固的城墙都挤得变形了。</p> <p class="ql-block">躲开人群,把镜头对准垛口外的城墙,风景这边独好。</p> <p class="ql-block">明城墙不仅高,顶面宽,周长达13.7公里,这样的规模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巍巍城墙,见证了历朝历代的兴衰更替!</p> <p class="ql-block">再看看城墙上的建筑,每隔一段距离,建有一座敌楼,用于瞭望、存放兵器和屯兵之用。</p> <p class="ql-block">敌楼突出于城墙,便于左右两边制敌。</p> <p class="ql-block">每隔120米,还有一个突出的平台叫马面,形似马脸,宽20米,突出城墙12米,便于从侧面攻击来犯之敌。</p> <p class="ql-block">连接马面的是垛口,西安城墙上有近六千个垛口。当年刀光剑影的垛口,如今已伸出了绿色的树枝。</p> <p class="ql-block">绿色象征着和平,垛口外的绿枝松柏成了一道新景观。</p> <p class="ql-block">600多年的历史变迁,垛口外不只是绿枝松柏,还有繁华的街道和远处的高楼,垛口的军事价值消失了,成了旅游的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城墙上,还建有一座魁星楼,是城墙上唯一与军事无关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楼檐上,塑有精美的神兽,以驱妖辟邪。</p> <p class="ql-block">猎猎飘扬的龙旗,昭示着这里是皇城所在之地。</p> <p class="ql-block">沿着城墙走着走着,已能隐隐约约看到西边的安定门。</p> <p class="ql-block">临近安定门,海墁上游人不多,也让我们见识了西安的城墙有多宽、有多厚。</p> <p class="ql-block">安定门俗称西门,原本是唐皇城的西面中门。明朝扩建后,取名安定门,寓意西部边疆安泰康定。</p> <p class="ql-block">安定门的规模没有永宁门宏大,但也有闸楼、箭楼、正楼三重门,只是没有时间游览了。</p> <p class="ql-block">有始有终,要告别西安了,在西安的城墙上留个影吧。</p> <p class="ql-block">走出安定门的门洞,时光又回到二十一世纪。穿越一回,感慨颇多。</p> <p class="ql-block">回到现实中,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现代化的西安。西安没有简单的去迎合现代化,而是在城市的发展中保留和保护了许多可以让我们去穿越的历史文化空间,实在是一大幸事。</p> <p class="ql-block">有照为证,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在西安比比皆是,比起千篇一律的水泥森林,不只是视觉审美的享受,而是中华文脉的传承。谢谢,西安的城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