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在骨子里的红色精神血脉

龙在天涯

<p class="ql-block">—记迷审计系统老党员张广耀同志的红色家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欣逢举国欢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之际,由于在机关分管党建工作的缘故,在为“在党五十年”老党员颁发荣誉奖章的过程中,得知机关退休党支部有一位在党67载,在多个部门担任领导职务、为审计工作作出重要贡献的原审计局长张广耀同志,便代表组织走访了他,揭开了埋藏在这位老党员、老审计领导心中多年的红色家风。</span></p> 支援前线跟党走 <p class="ql-block">  1947年初,全国解放战争形势一片大好,人民解放军已由战略相持转向战略反攻。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根据全国解放战争形势和晋南战役的发展情况,于1947年4月26日致电晋冀鲁豫军区,要求“乘胜相继攻取运城”。我所在的家乡永济市蒲州当地党组织号召广大青年组成担架运输队支援前线。我父亲张向贯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与当地10多名青壮年参加了担架运输支前队,于9月初赶赴运城前线参加了解放运城战役。</p><p class="ql-block"> 我父亲所在的担架支前队被分配参加攻打运城西城门的战斗,解放军战士英勇无比、不畏牺牲,战斗格外激烈。但由于敌人城防工事坚固,火力强大,我军采取云梯和跳板攻城的战斗打的十分艰苦,部队伤亡较大,我父亲与担架队的队员们冒着枪林弹雨挖战壕、筑掩体、送弹药、救伤员,昼夜轮转,为部队攻城提供了强大的支援。</p><p class="ql-block"> 12月26日晚,总攻开始,我父亲加入爆破小组坑道挖掘队,他们在寒风刺骨、冰水盈尺的泥浆中顽强作业,城墙上敌人的照明弹不时照亮夜空,随着是如雨点般枪弹倾泻而下,当我父亲和队员们正在紧张挖掘坑道时,一阵弹雨袭来,一颗子弹击中了他,头负重伤,子弹从他的右眼射入,贯穿后从左腮帮穿出,顿时,鲜血染红了他的整个头部,父亲倒在了阵地前沿昏死过去。在场的解放军战士和队员们对他进行了紧急救护,经过快速包扎好伤口,立即送往城南战地医院抢救,把我父亲从死神中抢夺回来。并于当天凌晨紧急送往位于绛县的解放军后方医院继续治疗。</p> 党恩深厚记心间 <p class="ql-block">  父亲负伤后,经抢救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依然处于昏迷状态,到达后方医院后,解放军医护人员对他进行了无微不至的治疗和护理,当父亲清醒过来,发现自己左眼已经失明,伤口还在发炎溃烂。这时候,父亲想的最多的是,自己的伤能不能治好?自己残废了,无法再为解放军部队出力,甚至会变成队伍的负担,会不会被部队抛弃不管?但后面发生的事实,出乎父亲的意料,解放军医院领导和医护人员像对待亲人一样地治疗护理他,对待他和解放军部队的伤员一样,用最好的药品治疗,供应最好的饭菜和营养品帮他康复。经过近三个月的精心治疗护理,父亲的伤口基本痊愈,可以出院了。由于他已经左眼失明残疾,无法继续随军行动,经部队研究决定送他返回家乡。</p><p class="ql-block"> 在返家路线上,由于当时运城战役尚未完全结束,部分地区尚未解放,加之中条山一带尚有国民党残匪活动,南路虽近,但很不安全。部队领导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从通过解放区的北路途经绛县—新绛—稷山—万泉—猗氏—永济送我父亲回家,经周密安排,由解放军部队开具“路条”,带足饭票、药品、衣物等,由沿途各地农会“接力”护送,经过长达半个多月,途经30多个村行程300多华里,于1948年4月底平安护送到家。当我们全家人见到离家8个多月、音信全无的父亲返回家中,如同喜从天降,村民闻讯赶来看望,得知事情经过后,众口齐夸:解放军好!共产党好!我父亲也逢人便讲,党和解放军对他的救命之恩!当地人民政府对我父亲伤病的后续治疗从未放松,蒲州医院多次上门换药,在伤病反复时,又安排到永济县城医院进行了后续治疗,以上所有的救护和治疗全部是免费的。随后,人民政府为我父亲颁发了“支前”二等残疾证书,享受政府的生活补助,直到78岁去世。</p> 红色家风代代传 <p class="ql-block">  父亲负伤时41岁,上有两位60多岁的老人,下有1女4男五个孩子,母亲体弱多病,姐姐已出嫁,大哥21岁,我14岁,三弟11岁,最小的四弟才4岁。父亲康复后,虽然留有残疾,但有父亲这个人在,我们这个家就是完整的,加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扶助,我们家就有了“顶梁柱”!</p><p class="ql-block"> 父亲在世时,总对我们反复地叮嘱:“是党给了他第二次生命,挽救了我们全家,是人民政府养育你们成人!不管你们将来走到哪里、干什么工作,你们都是党的孩子,共产党是你们的再造父母。长大了,一定要忠于共产党,感恩政府,不能做任何对不起党和国家的事。”一遍遍,一声声,直至这些话,刻进了我们的心里,浸透入我们的血脉中!</p> 奋发工作报党恩 <p class="ql-block">  在党和政府的培养和教育下,我们将这段红色的记忆铭记于心,实践于行。大哥,中共党员,铁路工人,为新中国铁路建设事业奋斗一辈子。四弟,中共党员,扎根乡里,在村里担任党支部书记几十年。三弟,由于身有残疾,老老实实务农一生。我在家排行老二,作为党和国家培养的第一批财经干部,17岁参加工作,20岁光荣入党,先后在万荣、永济担任粮食局、商业局、税务局副局长、局长,人民公社主任等职务,1994年退休后,在我创办的会计师事务所继续为党工作20余年,每到一处,我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创佳绩、做奉献。直到2015年82岁时才彻底停止工作回家休息。如今已是耄耋之年,仍然坚持读书看报,关心党和国家大事,尽自己所能为机关家属院办一些实事、好事,2020年初新冠疫情来临,我第一个来到局党组向党组织捐款500元,表达一名老共产党员初心。好多人常问我,你为什么那么爱上班?爱工作?你缺钱吗?我发自内心的回答:我一点都不缺钱,我一生不沾烟酒,不爱好任何娱乐活动,平时粗茶淡饭,子女们都有工作,我上班真的不是为了钱!我就是想实实在在为党多做点事情,为人民多做点贡献!因为在我心中,党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这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初心,更是我们共产党人一百年前出发时肩负的历史使命</p> <p class="ql-block">  听完张广耀老局长的深情讲述,在场的人感动了!他珍藏在心中的红色记忆,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正是这无数平凡的红色故事,凝聚起我们党的磅礴力量,带领中国人民初心如磐,披荆斩棘,坚定地行走在中华民伟大复兴的征途上。</p><p class="ql-block">&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