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荡口小镇——蔷薇花开,杨柳依依

fan来了

荡口,古称丁舍和丁村,因位于无锡东南的鹅湖和南青荡而得名。荡口有些来头,是目前无锡唯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如今义盛河两岸,保留着成片的古建筑群,华蘅芳故居也在此。还有老街、老义庄、思泉亭、步弓刻石、植福祠戏楼等。 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从这里,走出了一大批国家级大师,除了大数学家华蘅芳,还有历史学大家钱穆,还有顾毓秀、刘天华、钱伟长、钱临照、王莘等,着实让人惊叹。 走进古镇,通衢石块铺地,少数青砖牵边,路石整洁,街道狭窄,宽的四五米,一般的两三米,最狭的称为搀手街,只有一米带点零。石块铺地,缝道笔直整齐,显得庄重;有小块石头拼接型的,既经济实惠,又看起来轻松自然。 过去的荡口,墙门人家较多,墙门建筑大都为深宅大院,特有风味,普通的两进,好一点的四进五进,更有甚者,五开间、七开间门面六进七进,由于房屋进深,冬天暖和,夏天清凉,真可深切体验深居简出,修身养心的神仙生活。 修复后的古镇仍旧保持古建筑的特色,绝大部分房屋的五柱木行架建筑,大部分为平房,沿街部分两层木结构楼房,两层建筑的为典型,五开间,前后两进,通转十二间,中间一个天井,包括两边厢房 门窗装饰是古镇一大特色,走进古镇满街面都是木结构门窗,有长窗短窗,有长条形格子窗,有方眼格子窗,更漂亮的是各式各样的花窗。普通平房一般都是一门一达,单扇头一个门窗,门旁边下半段是砖窗,上半段装一扇达门,白天可以开启,吊在上面,通风透光,非常阳气。晚上放下来关上,非常安全。沿河一面都是一排六扇短窗,窗口放一张八仙桌,在此喝茶吃饭,既能欣赏湖光三色,又能在此说话议事。 <div><br></div><div>荡口保持古代粉墙黛瓦的风格,便于市民验证回归历史、古色<br></div><div><div><div>古镇开放以来,吸引了四乡八邻的群众前来观看,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一齐前来,他们说叫家门口的一日游,荡口街上的老人看了以后,很是感叹:"几十年没有看见老街的样子了,弄的有点象的,现在三日两头要来转转了。"<br></div></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