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95年6月18日晚九时整,“汽巴-嘉基1995亚洲杯羽毛球赛”现场直播圆满成功,它标志着青岛电视台实现了体育比赛电视公共信号境外转播零的突破。</p><p class="ql-block">这么多年过去了,作为亲历了电视公共信号制作全过程的执行者,心中的激情还在燃烧。</p><p class="ql-block">此次比赛共进行了五天,青岛电视台向境外传送了半决赛和决赛,历时十二个小时,中途未断一秒信号,给国际管理集团(香港)的电视专家和中央电视台的编导留下了深刻印象。</p><p class="ql-block">1994年12月,国际管理集团(香港)的有关电视方面专家及有关人士,来到青岛电视台与电视专题部及录制部负责人,商谈关于来年6月在青岛举行”95亚洲杯羽毛球赛“的电视信号境外传送事项。他们在考察了电视转播车后,提出的最重要的问题是:青岛台能否做到按照国际技术标准向境外传送电视信号?这个问题引起青岛电视台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他们认为,青岛电视台能否转播好这次国际比赛,对于青岛电视台来说,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业务上,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和历练,对于正在对外开放的青岛市来说,是一次很重要的城市形象宣传。</p><p class="ql-block">艰巨的任务落在了青岛电视台社教中心、录制中心和微波总站肩上,有关责任人经过精心策划反复研究,提出了一系列保证安全播出的方案。</p><p class="ql-block">首先,电视社教中心的编导组织摄像员认真观摩国外羽毛球比赛的实况录像,反复研究转播中的机位设置,力求实现最佳角度。录制中心、微波总站按照邹伟副台长的要求,转播、音响、中继、播出各岗位都认真做出各自的技术方案和突发的应急措施。所有技术环节都安装了备份设备,并提前一天进行了一次全面试机,找出需要改进的问题,为这次直播建立了良好的开端。</p><p class="ql-block">转播前,根据中央台和国际管理集团(香港)的要求,大微波声音通道只有一路,中央台租一路电话线传送中文解说,香港使用调频合成器将英语解说调制于视频中来传送,这样大微波的一路传送两家共用的现场声,在北京和香港由他们各自来混合。我们制定了本台三家的讯号流程图,并征求领导同志保证到微波站双路讯号。为了更好地保证转播成功、青岛电视台的领导和技术人员还请教了专程来青的中央电视台同志,向他们学习了不少转播经验。</p><p class="ql-block">6月16日下午,青岛电视台转播车驶入青岛市体育馆,进行了各路调试:6月17日下午,电视转播信号通过中央台送上卫星,将在青岛体育馆比赛的实况,传到了全球五十八个国家和地区:6月18日下午14:30,汽巴-嘉基1995亚洲杯羽毛球赛决赛开始、青岛电视台和香港卫视进行了转播:16.30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开始转播,晚上21.00转播圆满结束。</p><p class="ql-block">这次转播要求同时由现场向境外传送英语解说的同时,中央台和青岛台还要配中文解说进行直播,因此,必须先将图像和中、英文解说伴音,传送到位于贮水山的微波总站,然后再分两路传送到北京和青岛台播出中心。经过考察需要在青岛海洋大学校园内的山头上设立一座双路移动微波中继站。青岛广电科研究所给予了大力支持,提供了四台UPS电源,使双路微波的收发器各有一台备份快速供电,解决了移动微波中继如突然停电不能迅速供电的问题。</p><p class="ql-block">由于中央台和香港卫视需要不带字幕的干净信号,所以本台转播的字幕安排在播出中心叠加,录制中心派出了字幕人员。社教中心派出了责任编导与总编室负责人共同操作、值班。由干分工明确,准备充分,责任落实,现场不乱,保障了任务的完成,同时为电视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建设积累了经验。</p><p class="ql-block">青岛电视台接受这一挑战的编导和技术人员不仅克服了技术要求高,转播时间长的困难,同时,还学习了很多电视信号制作经验,体会最深的是:我们的编导和技术力量是可以胜任境外转播任务的。我们相信,通过这次电视信号境外转播,对于提高青岛这座美丽城市及青岛电视台在世界的知名度,必将起到重要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