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市教科院党史学习教育小记

行者无疆

“河水西流,其地必灵”。位于仙桃市东端的西流河镇,是一片红色热土,有“一镇五将军,十里三大使”等传奇故事,更有新四军抗战遗址、李之龙故里等浩气凛然之地。5月8日,仙桃市教科院党支部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一行20人前往西流河镇胡家台抗战纪念馆、李之龙故里等红色旅游景点,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庆祝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br>  5月8日上午9时30分,西流河镇苟美湖村,烈日当空,骄阳似火。胡家台抗日英雄纪念碑高高矗立,纪念碑后的胡家台战斗纪念馆,宁静肃穆。 纪念碑通高15m,简炼峻拔,大气磅礴;新四军军徽和火红的五星闪耀于碑顶,《纪念碑赋》古朴凝重,时人咏胡家台之战的诗作令人思绪万千。<div><br><div> 倾听历史回响,感悟使命担当。<br>  70多年前的战火硝烟散尽。英雄纪念地,露出勃勃生机。<br>  胡家台战役是新四军战斗历史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一场战役——1942年2月,我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37团、38团的4个连队,将日猷坂田大佐所率领的一个中队200多人包围在胡家台。经过三天两夜激战,200多名日军被歼灭。胡家台战役的重要意义在于,在敌强我弱的大背景下,给了全国抗战军民极大鼓舞,有力反驳了“日军不可战胜”的谬论,狠狠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div></div> <p class="ql-block">  “八年抗战,万里鏖兵。华夏同仇敌忾,中共大旗高擎。英灵雄魂,人神共仰;兵策战例,天地同惊。</p><p class="ql-block"> 侏儒山之役,新四军挥雷霆之师;胡家台之战,十三旅奋虎贲之兵。军民举燕赵之勇,激战三日,始突袭,继合围,再火攻;倭寇作困兽之斗,始鼠窜,继龟缩,终狼奔。我战士平民,人人奋勇;老少妇孺,个个齐心。五壮士勇闯敌阵,作易水之誓;一民夫临门夺枪,似飞将现身。老族长献策火攻,如军师佐帐;众村民舍家庐,作断腕之拼。威武雄壮,尽显英雄本色;慷慨激昂,高扬国家精神。是因时而造势,终因势而立名。</p><p class="ql-block">  往事如昨,功照汗青。为纪英烈,为孚重任,四千名共产党员同气相求,十二万父老乡亲同声相应。政府筹资百万,群众投工三千,建教育之基地,辟红色之旅径。于是西流河畔,丰碑面北斗而立;胡家台前,园林辟南亩而兴。奠基之日,贺者塞途;竣工之时,瞻者如云。炯炯乎人心可鉴,恢恢乎民气可凭。”</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市教科院党员同志为纪念碑敬献花篮)</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市教科院党员同志为纪念碑敬献花篮)</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市教科院院长、党支部书记颜文豪整理花篮绶带)</h3> 在胡家台抗战烈士纪念碑前,市教科院党支部全体党员怀着激动的心情,重温了入党誓词,在庄严的誓词中重温入党时的“初心”,表达对革命先辈的无比崇敬,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党100周岁生日的真切祝福。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市教科院院长、党支部书记颜文豪带领大家重温入党誓词)</h3>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div>   市教科院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向烈士默哀三分钟。<br></div> 胡家台战斗纪念馆位于纪念碑南侧,建筑面积 203 平方米。内设《红色记忆》、《亲切关怀》、《沔东红色旅游大镇》等三大展示内容,滚动播放的题为《红色热土,血铸丰碑》的文献片,立体地再现了当年那场惨烈的激战,让您如睹其真,如临其境。 英雄因崇高而不朽,精神因传承而闪耀。在胡家台战斗纪念馆,大家追溯红色记忆、感悟红色文化,感受党的红色精神伟力。颜文豪同志现场提笔,写下“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四个大字,这既是对英雄的敬仰,更是对生者的鞭策。 瞻仰完胡家台战斗纪念馆后,我们的下一站是李之龙故里。<br>  走进李之龙纪念馆,只见汉白玉制作的“之龙故里”牌楼,庄重肃穆;古城楼结构的“苏维埃海关”,静默屹立。<br>  纪念馆大门两侧,“芳甸地灵藏龙卧虎留鹏影,名园人杰尚武崇文起将星”对联熠熠生辉。 门楼庄重,院落肃静。院子正中的一尊李之龙半身雕像,雄姿英发。<br>  走进李之龙故里,仿佛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br>  面对李之龙塑像,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代早期共产党人的不倦求索,仿佛看到了当年国民党政坛的波诡云谲。 李之龙是中共早期党员,黄埔一期毕业生,曾留校协助周恩来主持政治部工作。28岁晋升少将,隔年晋升中将,任国民政府海军局代理局长兼中山舰长。<br>  1926年3月18日,蒋介石发动震惊中外的“中山舰事件”,李之龙蒙冤被捕。1928年2月8日,李之龙就义于广州黄花岗,年仅31岁。“杜家窑出李之龙,中山舰长展雄风。英勇伟业彪青史,浩气长存寰宇间。”八十多年过去,故乡人兴建的这个建筑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和缅怀。<div>  馆内,宽敞的四合院,宁静整洁。栈桥、荷塘、花圃、果林,精致隽永。<br></div> 除了静态实物,馆内还有会客厅式播放间。打开多媒体,李之龙波澜壮阔的一生,跃上屏幕,让人肃然起敬。 总有一种印记,不可磨灭;总有一种情怀,不会淡忘。<br>  李之龙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也是光辉的一生。在那些风雨飘摇、血雨腥风的岁月里,是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侵略者无法逾越的钢铁长城;在那些血流成河、悲壮惨烈的战斗中,是他们用鲜血染红战旗,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br>  今天,每个生活在和平年代中的人们都应该想一想:胜利何来?纪念为何?毛泽东同志曾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刻深情地写道:“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英雄的赞歌永世传唱,烈士的英名万古流芳。<br> 历史无法重来,未来可以开创。<br>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br>  不忘初心跟党走,重整行装再出发。本次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了每个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既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一次深刻的革命教育活动。党员们纷纷表示,在今后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立足岗位,扎实工作,主动担当作为,为仙桃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