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阅读、理解与欣赏

协智

作为文学作品的一种类型,小说通过人物、事件和背景环境组成文字结构,它是客观的。而对于读者而言,通过阅读,理解并欣赏小说的美,则又完全是一种主观的行为。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想要读懂小说情节或者将看到的内容诠释得更透彻,需要我们多元的人生阅历作为基底。往往对于同一部小说,读者中有类似经历或感触的人看到后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而缺乏类似经历或经验的人则一头雾水,不明就里。 在阅读并理解的基础上,读者通过批判性思考,会对小说进行一种欣赏。这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小说创作是一个艺术的过程,而小说欣赏则是一个审美的过程。 本次银杏文学沙龙讲座主讲郁宏先生,原知青,回城后从事中学语文教育,省自修大学中文本科毕业,教授级高级讲师职称。曾先后发表并出版过《最后的晚餐》《梦中的七匡河》等知青题材的小说。 外国短篇小说《“高贵”的伪证》说的是小学校长多丽丝曾经收养过一个吸毒女的女儿安迪,当年她刚刚五、六岁。20年以后,多丽丝有一天突然收到法院传票,要求她出庭作证,来证明安迪是不是那位当年曾经吸毒,而如今又成为毒贩的中年女的女儿。 这个证词很重要,关系到安迪的前途命运。原来,收养后的安迪在多丽丝家里有过幸福快乐的童年,后来接受过高等教育,而且本人非常优秀,如今已成为某市“形象大使”的候选人。 凭藉法庭上母女二人脸颊的相同部位同时都有着一颗黑痣的特征,多丽丝当然一下子便能认出,虽然彼此都有好多年不见。但出于善良和正义,本着不伤及无辜的安迪这样的初衷,多丽丝还是做出了“不认识”这样的“伪证”。因为在她内心,她坚信这是符合上帝的意旨。而法官虽然内心明白,但他也采信了这个证词,他也深信,这是一个“高贵”的伪证。 活动过程中,郁宏先生从小说的构思布局、人物描写、细节等表现手法诠释了该篇小说,并就如何欣赏文学作品,结合专业理论进行了阐释,展现其深厚理论基础和文学功底。 讲座非常精彩并富感染力,吸引了知青作协、老年大学作协等文学爱好者90多人,人数空前,会场爆棚。活动结束时许多人仍余兴未消,纷纷表示希望能够再听到郁宏先生的讲座。活动主办方表示可以与郁先生商量后,择日另开此类讲座。 郁宏夫妇和女儿、女婿合影,幸福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