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阆州城南,阆中古城,一砖一瓦,一诗一画。</p><p class="ql-block"> 阆(làng)中古城,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千年古县,中国春节文化之乡,中国四大古城之一。</p><p class="ql-block">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东北缘、嘉陵江中游,阆中古城“5A”景区总面积达4.59平方公里,古城核心区域2平方公里。截至2015年,古城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为古代巴国蜀国军事重镇。</p><p class="ql-block"> 阆中古城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华光楼、阆中文庙等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中文名</p><p class="ql-block">阆中古城</p><p class="ql-block">外文名</p><p class="ql-block">The AncientCity of Lang Zhong</p><p class="ql-block"> 气候条件</p><p class="ql-block">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p><p class="ql-block">阆中著名景点</p><p class="ql-block">阆中熊猫乐园</p><p class="ql-block">升钟湖景区</p><p class="ql-block">南充锦屏山</p><p class="ql-block">华光楼</p><p class="ql-block">汉桓侯祠</p><p class="ql-block">阆中大佛寺</p><p class="ql-block">中天楼</p><p class="ql-block">巴巴寺</p><p class="ql-block">阆中游船</p><p class="ql-block">杜家客栈</p><p class="ql-block">落下闳故居</p><p class="ql-block">孔家大院</p><p class="ql-block">阆中胡家院</p><p class="ql-block">状元洞</p><p class="ql-block">东山园林</p><p class="ql-block">阆中古城旅游区被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地理位置</p><p class="ql-block">阆中古城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东邻仪陇、巴中,南接南部,西连剑阁,北毗苍溪,距省会成都300公里 ,中国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阆水中路33号。</p><p class="ql-block"> 气候变化</p><p class="ql-block"> 阆中古城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度。年均温度17℃。极端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4.6℃。常年无霜期290天,年均日照1379.8小时,年均降水量1033.9毫米。</p><p class="ql-block"> 景点简介:</p><p class="ql-block"> 永安寺位于水观镇东北5公里群山环抱的黄泥岗上,距阆中城约40公里。建于唐代,宋治平年间,元至正年间,明嘉靖年间,屡为培修。占地4000平方米。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现存为元代和清代建筑组成的古建筑群,是一座重檐悬山式建筑。寺中所有建筑、藻饰、石雕、木雕、泥塑、绘画六种技艺,均臻上乘,构成整体。</p><p class="ql-block"> 川北道贡院在城内学道街、清嘉靖年间重建、原由山门、廊道、考房、大殿、二殿、后殿和考生宿房组成。现存有卷棚式廊道,纵横共长50多米,廊道两旁的木栏上带有飞仙椅。左右有两排考室,各室相隔,饰以雕花。保护较好,是全国仅存的两处考棚之一。清代考棚,是川北道贡院的俗称。科举制度是封建王朝分科考试选拔文武官员后备人才的一钟制度。清朝初年,阆中代行四川临时省会17年,在这里共举行乡试四科。</p><p class="ql-block"> 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阆中古城“5A”景区总面积达4.59平方公里,古城核心区域2平方公里。古城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居住风水观,棋盘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形成“半珠式”、“品”字型、“多”字型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是中国古代建城选址“天人合一”完备的典型范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宁至阆中乘坐高铁六个半小时到达,一路美景!</p> <p class="ql-block"> 山湖语小区占地面积415亩,总建筑面积104万方,住宅总户数7396户,分为16栋11层洋房和37栋33层高层住宅以及4栋独栋临街商业。</p><p class="ql-block"> 小区三面环山,内藏景湖。四季常绿。小区里拥有51亩地景观公园以及小区中间一条长600米的峡谷水廊和下沉式峡谷商业街。</p> <p class="ql-block">房间结构设计合理,布局适合、舒适宜居!</p> <p class="ql-block">小区室外环境优美,绿化面积达70%,网球、栏球、排球场、幼乐园、健身房,游泳馆等具全。</p> <p class="ql-block"> 阆中古城</p><p class="ql-block"> 阆中古城立于山环水绕的穴场吉地,其建筑布局,也严格遵循风水穴法规划布局。阆中山环水绕而择定的城市中心,建有中天楼,以应风水“天心十道”之喻。城内其余街巷,均以中天楼为核心,以十字大街为主干,层层展开,布若棋局。各街巷取向无论东西、南北,多与远山朝对,古城中大量的民居院落上千座,主要为明清建筑,歇山单檐式木质穿斗结构,鳞次栉比,青瓦粉墙,雕花门窗。院落或坐北朝南,坐东朝西,以纳光避寒;或靠山面水,接水迎山,以藏风聚气。</p><p class="ql-block"> 景区特色</p><p class="ql-block"> 文化特色</p><p class="ql-block"> 本源文化</p><p class="ql-block"> 阆中古城是中华民族本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路史》注:“所都国有华胥之渊,盖因华胥居之而得名,乃阆中渝水(即嘉陵江古称)之地。”华胥是伏羲的母亲,伏羲的母亲在阆中,由是阆中与甘肃成纪、河南陈州就构成了伏羲文化的链条。</p><p class="ql-block"> 巴人文化</p><p class="ql-block"> 阆中古城在古代是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巴文化。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巴国的最后一个国都定于阆。还可以从“巴文化活化石”巴人舞以及川北灯戏、傩戏、牛灯竹马等流传于阆中民间的民俗艺术中,看到饶有特色的巴人遗风。</p><p class="ql-block"> 风水文化</p><p class="ql-block"> 阆中古城风水文化独具特色。阆中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的中游,其由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系交汇聚结形成严密缰绕合护的形胜之地。“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其山川形势独特,山水城融为一体。其城市选址是按照中国古代风水学的理论为指导选择的,非常符合“地理四科”即“龙”、“砂”、“穴”、“水”的意象。在四川省旅游局制定的旅游总体规划中,已将其列为“中国风水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三国文化</p><p class="ql-block"> 阆中古城是三国文化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时蜀汉大将张飞,任巴西太守,驻阆中达7年之久(公元214—221),在这里他率精卒万人,打败了曹操的上将张郃带领的三万人的进攻,取得了“保境安民”的胜利。张飞伐吴前夕,他被部下范强、张达所杀,身葬于阆中,后人为其建的“桓侯祠”,今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三国蜀汉名仕周群、谯周、程畿,镇北将军黄权,镇南大将军马忠等都是阆中人。</p><p class="ql-block"> 阆中古城风景</p><p class="ql-block"> 科举文化</p><p class="ql-block"> 阆中古城科举文化底蕴深厚。阆中在唐代出了尹枢、尹极二状元,宋代出了陈尧叟、陈尧咨二状元,是四川出状元最多的地方。建于清代的贡院,坐落于阆中古城的学道街,顺治九年(1652年)全川未靖,四川临时省会设于阆中,在此举行四川省乡试四科。据《保宁府志》、《阆中县志》列名,阆中出进士116人,举人404人,被誉为四川的状元、举人之乡。</p><p class="ql-block"> 天文文化</p><p class="ql-block"> 阆中古城是中国古代民间天文研究中心,西汉著名历算天文学家落下闳就是阆中人,他创造的《太初历》是中国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完整的历法。落下闳是浑天说的创始人之一。浑天说是我国古代先进的宇宙结构学说。经他改进的赤道式浑天仪,在中国用了两千年。东汉末年的周群、周舒、周巨,祖孙三代天文学家也是阆中人;东汉的张道陵在阆中“云台山”、“文成山”的“元台”观测天象,后来“飞升”于此。唐代的袁天罡、李淳风,二位阴阳风水学家在阆中观测天象,后来同葬于阆中的天宫院,在当地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宗教文化</p><p class="ql-block"> 阆中古城宗教文化源远流长。自汉唐以来,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先后传入阆中,稍后,基督教、天主教又相继而来,教徒们在这里建寺庙、修教堂,构成了阆中多元文化中一道风景线。伊斯兰教的圣地清真寺、巴巴寺,天主教遗迹天主堂,西南最大的基督教堂——阆中福音堂,以及道教的云台观、吕祖祠、八仙洞,佛教的大佛寺、观音寺、永安寺、五龙庙、圆觉寺、千佛寺、长青寺、净圣庵等,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民俗文化</p><p class="ql-block"> 阆中古城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动人心魄的打钱棍,朴实酣畅的花灯戏、太平牛灯,风情万种的剪纸、川北皮影,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阆中傩戏,深情优美的山歌调、打夯歌,耐人寻味的川剧座唱,抑扬顿挫的茶馆评书等等,构成了民俗文化的瑰丽长廊。</p><p class="ql-block"> 饮食文化</p><p class="ql-block"> 阆中古城饮食文化远近闻名。久负盛名的保宁醋、白糖蒸馍、保宁压酒、松花皮蛋、酸菜豆花面、锭子锅盔、酥锅盔、热凉面(牛肉凉面)、牛羊杂碎面、吊汤扯面、川北凉粉、热凉粉等充满古城民俗民风的饮食小吃,足以使人们一饱口福。</p><p class="ql-block"> 古院落</p><p class="ql-block"> 古窗花</p><p class="ql-block"> 玲珑剔透,变化万千的雕饰镂刻,是阆中古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房屋上的握挑、吊檐、檐头、门窗、门楣,大多有雕饰。这些雕刻图案质朴,做工精细。</p><p class="ql-block"> 阆中古城被评为“最受网友关注的十大人文新锐景区”。</p><p class="ql-block"> 国家旅游景区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阆中古城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四川旅游标准评定委员会批准阆中古城为“四川省首批省级旅游度假区”。</p><p class="ql-block"> 阆中古城被四川省旅游局评为“四川十大区、市、县旅游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阆中古城加入中国“一带一路”旅游景区联盟。</p><p class="ql-block"> 巴基斯坦国家电视台和黎明电视台联合拍摄阆中古城旅游纪录片。</p><p class="ql-block"> 阆中古城入选“境外游客最喜爱的四川旅游线路”。</p><p class="ql-block"> 名优特产</p><p class="ql-block"> 特色物产</p><p class="ql-block"> 保宁白糖蒸馍</p><p class="ql-block"> 阆中白糖蒸馍是清代乾隆时,阆中回民哈公奎创制的一种名小食。它无中式馒头的碱涩味,也无西式面包的微酸味。1912年,获巴拿马国际博展会银质奖章。1990年,四川评出22种省级名小吃,保宁白糖蒸馍金榜题名。</p><p class="ql-block"> 保宁白糖蒸馍</p><p class="ql-block"> 保宁白糖蒸馍与一般糖蒸馍不同的是不用纯碱,在适当气温下自然培植酵素,既保持了面的清香,又因发酵而自发产生了纯正曲香。所以,生产出来的蒸馍,色白如银,酥散绵软,鲜香回甜。过去加桂花计,还有淡淡桂花香味。熟食:香甜绵软,久嚼不粘;冷食:酥散甜爽。</p><p class="ql-block"> 保宁压酒</p><p class="ql-block"> 阆中保宁压酒,又名陈年压酒。由城郊沙溪场兰家独家相传,据说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挽住征衣为褶尘,阆中斋酿绝芳醇。”《阆中作二首》,这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对阆中美酒的赞誉。</p><p class="ql-block"> 张飞牛肉</p><p class="ql-block"> 张飞牛肉产于四川省阆中市,是具有浓厚的回民风味的特产。张飞牛肉表面为棕红色,切开后肉质纹丝紧密,不干、不燥、不软、不硬,食之咸淡适口,宴席配餐,伴酒佐餐均宜。</p><p class="ql-block"> 特色小吃</p><p class="ql-block"> 奉皇老玉米是老观山区原生态自产的金黄玉米,等玉米苗自然枯黄后,折下玉米棒,干燥,掰下完整玉米粒,经微粉技术加工,保留了玉米粒营养成分的完整性。老玉米是相对于鲜玉米而言,与普通玉米相比,含有更多粗纤维和较少可溶性粮份。</p><p class="ql-block"> 奉皇米豆腐是以优质奉国大米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几千年来,一直是阆中百姓逢年过节善待亲朋的必备佳肴,因汉武帝刘彻对其情有独钟而被当地百姓称作“奉皇米豆腐”,它以精致环保、味美价廉、绿色健康的优势代代传承,属于阆中地域传统美食。</p><p class="ql-block"> 红油小笼包。小笼包子全国各地都有,但阆中城里这种蘸着红油吃的小笼包却是别具地方特色,并且其味道也与外面的小笼包子有所不同。这种小笼包一律用竹笼蒸制,皮薄馅大,汁多味美,蘸上红油吃味道更是一绝。</p><p class="ql-block"> 油香,又称香香锅或油饼,是一种又圆又厚的油炸面饼。油香是回族人节日和庆典中必吃的一种传统食品,凡是回族聚居的地方,都有吃油香的习俗。特别是回族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家家户户都要炸油香,并且还要馈赠邻里乡亲。在回族民间还流传着《古尔邦节炸油香》的歌谣。</p><p class="ql-block"> 锭子锅盔不加碱,不发酵,不加糖,全凭手工搓揉,做成凹形的圆烧饼,再经定型烘烤而成。看似坚硬,敲打可闻“当当”之声。吃起来却酥松可口。热食时壳香脆;冷食时内酥软,完全不同于一般烧饼或烧馍,且经久不坏,适于旅途携带。可存放五天,旅客以开水或面汤伴食,清香回甜,余味满口。</p><p class="ql-block"> 油茶馓子。阆中街坊上的人,特别是一直居住在古城区里的人,早上起来,都习惯于到小店去吃碗“油茶馓子”。 其做法是先将白米打碎为细粉,放入锅中加清水搅成稀浆糊状,文火慢煮,加入少许糖汁,使之变为深黄色,便可起锅入碗,谓之油茶。</p><p class="ql-block"> 阆中是川北凉粉的发源地之一,其品类繁多,佐料考究,采用优质豌豆去壳,用水浸泡,磨成细浆,然后过滤去渣,沉淀脱水,制成豆粉。再经加热搅拌成糊状,装入盘中晾冷待用。吃时,切成薄片,加上精盐、蒜泥、花辣面、味精和酱油等,再淋上色彩鲜红的辣椒油,即可食用。</p><p class="ql-block"> 所获荣誉</p><p class="ql-block"> 阆中市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p><p class="ql-block"> 阆中市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市。</p><p class="ql-block"> 国家旅游局授予阆中市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p><p class="ql-block"> 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阆中市为“世界千年古县”</p><p class="ql-block"> 国家旅游局通过其官方网站发布公告,批准阆中古城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中宣部、中国青年报社等评选并授予阆中市为“中国青年最喜爱的旅游目的地”</p><p class="ql-block">世界自助旅游协会、国际旅游促进会等联合授予阆中市为“国际最佳旅游度假胜地”。</p><p class="ql-block">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阆中市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p><p class="ql-block"> 国家旅游局授予阆中市天宫院风水文化景区为“国家AAAA</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张飞牛肉在清代乾隆年间就远近驰名,已有二百年历史。民国时期在成都“劝业会”上曾被评为“上等食品”,自此声誉更佳。亦曾在40年代获得成都工业协会优质产品银奖。因其外观特征为“表面墨黑内心红亮”恰好和猛将张飞的形象相似,故称“张飞牛肉”。1998年获中商部优质产品奖,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铜奖。</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保宁醋始于公元936年,是中国四大名醋中的药醋,四川麸醋的鼻祖。</p><p class="ql-block"> 保宁醋以纯粮为料,名贵中药为曲,“松华”井水为体,采用麸醋经典工艺和现代科技,经42道工序精酿而成。</p> <p class="ql-block">红色文化</p><p class="ql-block">阆中古城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廖承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指挥下,转战阆中三年之久。全县共有19000多人参加红军和地方武装组织,红军撤离川陕苏区时,有11000多人随队长征。</p> <p class="ql-block">北塔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