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昔日的甸丰!

蓬荜泽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1961—1977年代</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甸丰大队主要建设成就概览</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征求意见初稿)</span></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i><u>几点说明:</u></i></b></p><p class="ql-block"> 1、此稿因资料不全,没有使用具体数据;2、稿件中有的年代可能会有出入,待进一步核实确定;3、此稿中提及的具体事例均有书证或物证;4、此稿现为初稿,为征求意见稿,仅仅发送极少部分领导、专家、友人等斧正,恭请各位及时反馈修改意见;5、此稿现处于保密阶段,请勿转发扩散。</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i><u>题 记:</u></i></b></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稿缅怀和敬献给为甸丰的发展开创奠定下坚实基石的离世的和在世的期间各党支部委员、第一任党总支(党支部)委员、大队干部、生产队干部、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们!</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稿缅怀和敬献给为甸丰的发展开创挥汗流血、任劳任怨改造故土家园的离世的和在世的期间基干民兵、村民们!</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i><u>提 要:</u></i></b></p><p class="ql-block"> 1、奠定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农田基本建设基础;</p><p class="ql-block"> 2、建立了适用广大村民生产生活的交通水利网络;</p><p class="ql-block"> 3、树立了敬畏大自然实施生态保护的意识;</p><p class="ql-block"> 4、实现了“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的幻想;</p><p class="ql-block"> 5、结束了学校四十年无校舍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6、选定了风水灵地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 7、狠抓了立体型多层面的先进文化建设;</p><p class="ql-block"> 8、重视了村民的健康保障建立合作医疗;</p><p class="ql-block"> 9、培养了一支信仰坚定的干部队伍和党员先锋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15px;">  嵩明县甸丰大队党总支第一任书记、嵩明县正义公社党委委员周光华同志,在昔日云卷云舒的暴风骤雨中被累批累斗、累污累澄、累沉累浮,于1980年3月含冤离逝。</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15px;"></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61年至1977年,甸丰大队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毛主席的正确、英明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行动指南,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指示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党总支(党支部)一班人以信念坚定、追求理想、情系村民、建设家园、共同富裕的执政理念和务实作风,领带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将甸丰这片古老的雨涝晴旱,多灾多难的肥沃土地建设成为旱涝保收、河清野绿,民风淳朴、治安稳定,人杰地灵、从善向上,被省、地、县、社各级党委、政府表彰奖励的先进单位,曲靖地区、嵩明县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其中,1964年4月被中国共产党云南省委员会、云南省人民委员会授予“云南省农业战线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时任党支部书记周光华同志光荣地出席了在昆明召开的表彰大会。</p><p class="ql-block"> 行空的大雁,在阳光的照耀下总是会给蓝天留下悠扬的声音,为大地留下双翅阵云的影子。今天,我们完全可以揣摩感悟到第一任党支部领导对村民、对家园的拳拳之心:从“甸尾大队”更名为“甸丰大队”的举措中明明白白地反映出了第一任党支部的坚定信仰,富裕于民的初心;从园田化地名的命名赤裸裸地突显了第一任党支部建设生态家园的理想意识。抹去历史的尘灰,查找此间的痕迹,特别是1963年3月甸丰、乌云龙、来招三个大队合并成立甸丰人民公社(小)后的第一任党支部、党总支时期带领广大村民为改造建设家园的所作所为且至今还留有的蜘蛛马迹和荡回余韵,求实总结归纳,期间,取得了九方面的客观成就,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干部清廉、党员当担、村民向善,蓝天白云行空、田野四季分明、鱼虾自在无忧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美好家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57, 181, 74);">  1964年4月,中国共产党云南省委员会、云南省人民委员会授予甸尾大队(后更改为甸丰大队)为农业战线先进单位荣誉称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57, 181, 7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57, 181, 74);"><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一、奠定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农田基本建设基础。</b></p><p class="ql-block"> 1、治滩改地平土堆,建设了高产稳产的优质良田。1964年—1970年,进行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平整更治了分布在田间地头闲置的水潭、旱地、荒堆和沼泽地等,既增加了耕地面积,又提升了农田的平均亩产量,昔日靠天耕种的耕田成为旱涝保收的优质良田,解决了绝大多数村民的粮食、温饱问题。同时向国家交售了大量的公余粮,且各生产队储备有富足的粮食以备确保广大村民应对天灾人祸之年荒。</p><p class="ql-block"> 2、树立了农业机械化生产的理念,并逐步得到践行。1965年购买东方红—54型拖拉机2台,成为嵩明县首批购买拖拉机,数量最多的大队之一;1973年前后,购买昆—40型拖拉机1辆,丰收—35型拖拉机1辆;1970年代初,购买插秧机数台,成立了农机队,全县农业机械化生产经验推广交流会在甸丰召开。</p><p class="ql-block"> 3、积极探索农业科学技术。1968年,进行920农药研究实验。1970年,大队成立了农业科技站,生产队成立了科技组,安排有实验田,并专门划拨3亩稻田给学校作为实验田,供初中部学生进行农业科学实验。多年间,在学大寨热潮中成绩显著,1975年被曲靖地区评为“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57, 181, 74);">  进行基本农田建设的规划设计图之一——乌云龙片区规划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15px;"> 六十年代初期甸尾村改修上村村口柿花园至新圩子小闸口时的劳动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15px;">  党总支副书记李怀能同志(前排右一举毛主席画像者,已故)带领村民向国家交售公余量,支援国家建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15px;"></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二、建立了适用广大村民生产生活的交通水利网络。</b></p><p class="ql-block"> 1964年秋冬季节,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裁弯改直、修河筑路等建设活动,疏通、更改了甸尾上村村口柿花园至大硷洞,大硷洞至小闸口的河流、道路;改修扩建了甸尾上村壁卯村(原第一生产队一大组场房南门)村口至沙石桥(甸丰与阿古龙交界处)道路;改造扩修了原来荆棘重生,坟茔鬼火若隐若现的大八公至来诏下村的羊场小道,改修扩修了甸尾大石桥→小沟格→来招上村→来诏下村等沟渠道路,修挖了乌云龙至登子村之间的沟渠,平整了土地。1974年,将甸尾上村小闸口直连老大石桥的弯曲道路河流改通肠子河,新修大石桥。全体村民经过艰苦奋斗,将分布于各个片区的荒滩荒潭荒埂荒堆改变成为丰产良田;经过多年的改造兴修,将原来不规则零零星星的田块变为一片片条形园田,方便了拖拉机等机械的耕作。进行水利设施建设,抗旱防洪排涝。各生产队根据农田、沟渠等地理情况,进行改造,兴建坝塘、渡槽、水闸、排灌站等水利设置蓄水排涝。区域内的抗旱排涝水利实施功能健全,村与村之间的细砂子路面晴不灰,雨不沾,是当时全公社乃至全县最好的乡村道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15px;">  东方红——54型拖拉机在耕作稻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57, 181, 74);"> 肠子河甸丰河段上修建的渡水工程——大石桥大笕槽。</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三、树立了敬畏大自然实施生态保护的意识。</b></p><p class="ql-block"> 1、合理保留天然池潭。在进行河道、田地根治热潮中十分注意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对于各个农田区域内具有调节气候等积极、适用的天然水潭给予保留,以利益生态保护和蓄水防旱防涝等,将大自然与社会改造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各个村庄均留有适当数量的天然池潭进行着自然气候调整,确保全大队的人畜、土地风调雨顺。</p><p class="ql-block"> 2、开挖沟塘建设人工湖泊。1960年代初期,在管理区(今村委会)公田(位于甸尾上村村后)内挖掘细砂子铺盖新修路面,修筑坝堤进行蓄水,使之形成了人工湖泊——甸尾大塘子。多年来,其发挥着四大功能:调节甸尾上下村及附近良田的气候;提供村民游泳健身,进行体育运动的场所;确保大旱之年大牲畜的饮用水;聚集甸丰大队之祥云瑞气,奠基地舆风水。</p><p class="ql-block"> 3、严格保护母亲河。对来招下村分闸口流经登子村、来招上村、甸尾下村、甸尾上村,过大硷洞入肠子河的母亲河进行严格管理:不许蚕食侵入河床,不许覆盖河面,不许污水废水流入,不许乱丢垃圾畜尸入河。同时,对村庄以南以北的两条沟渠进行经常性疏通保护,使村民们生活生产在水清草茂的环境之中。</p><p class="ql-block"> 4、在适当部位建立桥梁、分水沟渠、水闸等设施,使其充分发挥蓄水泄水的作用。其四季清澈,鱼悠岸绿,生态地质环境良好,使祖祖辈保留百年千年的饮用井水、地下水传统习惯得以沿袭,期间数十年村民癌症病例等恶性病症闻所未闻。</p><p class="ql-block"> 5、注意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防止破坏土壤、生态。七十年代开始,在化肥、农药逐渐增多的情况下,继续坚持以传统农家肥料为主导,防止了耕地的硬化板结污染。找准国家政策与村民实际的切入点,鼓励村民饲养母猪仔猪,发展家庭经济,解决集体用肥;采用多种形式积储绿肥和养殖大牲畜积肥耕作;教育村民深耕细作,耕除杂草,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的重要性。同时,建立专业兽医室为村民家庭饲养的牲畜瘟疫等进行防治医治。</p><p class="ql-block"> 6、重视植树绿化。道路修到哪里,绿化跟到哪里;生产队提供桉树、柏枝树树苗,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栽花种树。通过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片蓝天白云,鱼悠蛙鸣的家园。</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四、实现了“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的梦想。</b></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为使广大村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积极探索水资源的开发应用,利用大中河的水资源建立了水碾替代人工舂米。1966年初,从福海大队借用拉通至甸尾村的照明用电线;1968年,购买变压器,建立了全大队电力网络,使村民告别结束了煤油灯等原始照明的有村以来成百上千年的悠久历史。随之又相继购买碾米机、磨面机等建立了农产品加工房,使广大村民特别是妇女告别了杵臼冲米、石磨磨面的古老历史;建立面条加工厂,丰富村民食品。各生产队不断增加打谷机、脱粒机、扬场机、手扶拖拉机等一批农用机器机械,最大程度使村民们从繁重的强体力劳动中逐步解放出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五、结束了学校四十年无校舍的漫长历史。</b></p><p class="ql-block"> 1965年,选址大八公兴建小学校(今幼儿园等用地),建盖教学用房、教师宿舍两栋,其中教室八个,教师宿舍八间,会议室一个,教师食堂一间,篮球场一块,学生体育活动场地宽敞,是当时正义公社占地面积最大,校舍最好的学校。结束了甸丰大队自1924年(民国14年)2月创办甸尾小学以来40年无校舍的漫长历史。1971年,增建来招小学教学点一个。1976年,增加建盖三层教学楼一栋,其中,教室8个,教师宿舍11间,建盖双职工住房2套。1970年,率先在全县开办小学附设初中班,1979年,开办附设高中班,成为正义公社四个创办附设高中的学校之一。期间,甸丰小学培养储备了大量的各类优秀人才,此后在一定时期内成长起来的一大批甸丰籍的领导干部、中高级专家、业务骨干和著名私营企业家均等在甸丰小学、附设中学就读学习过,其中有州市长、县委书记、县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烟草专家、医学专家、高级检察官等一大批各类优秀人才,成为迄今为止嵩明县在国家机关担任实质领导干部最多的村委会。</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六、选定了风水灵地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b></p><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党支部一班人开始酝酿甸丰大队部治所问题,通过反复论证选择,报经上级批准,将大队部由甸尾上村搬迁到大八公,并决定以大礼堂的建筑方式建设大队部办公用房。随着大礼堂的建成落成,大队部集体公用土地的划拨确定,使学校与大队部连为一体。根现代史料记载:“1969年,甸丰开始建盖大礼堂,占地面积500平方米,1971年投入使用。甸丰大礼堂在70年代期间火红一时,县、乡一些大型会议都是在甸丰大礼堂举行,成为70年代的一面旗帜。”【《嵩明机构沿革》(1950—2009)】至1975年,逐渐增建了农业产品加工房、铁件加工厂、戏台等7栋农业、村社企业和文化事业用房。至此,以大礼堂为标志的大队部驻地成为甸丰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成为是时正义公社事实上的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57, 181, 74);">  1970年代建盖的甸丰大礼堂,现已成为标志性建筑物,在无声无息地诉说着甸丰昔日的辉煌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七、狠抓了立体型多层面的先进文化建设。</b></p><p class="ql-block">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组织广大党员、村民认真学习讲用毛主席著作;进行各种形式的忆苦思甜教育,使广大村民增强对共产党的感恩之情。</p><p class="ql-block"> 2、成立专业文艺宣传队开展经常性的文化宣传活动;每年春节前后,农闲季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比赛,由各生产队组织代表队参演,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激发广大村民的生活热情和对未来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3、建立有线宣传网络。大队建立了广播站,生产队建立了广播室,有线广播的喇叭小接通到家家户户,让广大村民及时听到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声音,了解国家政策动态和国内外形势。</p><p class="ql-block"> 4、建立了甸丰大队发展展览室。应用大量的图片资料设立了至今尚未发现的全县第二个村级文化室展览室,内容涉及解放前、解放后甸丰的变化,从村庄变化到人们的精神面貌都得到反映,成为当时全县的文化教育基地,许多机关团体、学校企业都经常组织前来参观学习,接受教育。</p><p class="ql-block"> 5、将体育运动纳入文化建设范畴。建立有篮球队等群众体育组织,利用农闲季节开展文艺、体育活动比赛。是时的甸丰大队男子篮球队的实力在全县名噪一时;女子篮球队在全社风生水起。在1973年7月举办的正义公社第一届运动会中,双双夺得第一名。通过狠抓文化建设,干部群众的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形成了干部清廉,率先垂范,村民关心集体、相邻互敬的新风尚,犯罪率极为低下,未成年人犯罪为零。1965年7月,被中共嵩明县委员会、嵩明县人民委员会授予“治安先进单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57, 181, 74);">  位于大礼堂对面、甸丰母亲河、生命之河北岸的戏台。</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八、重视了村民的健康保障建立合作医疗。</b></p><p class="ql-block"> 1、鼓励支持乡村个体医生工作。</p><p class="ql-block"> 2、大队建立了农村合作医疗卫生室,每次就诊收取费用0.05元费用,村民小病不出大队;赤脚医生实行出诊制度,为不能到合作医疗室看病就诊的患者上门医治。</p><p class="ql-block"> 3、1973年至1976年,积极支持成都军区某空军医院驻甸丰大队医疗队工作,为其提供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方便。医疗队积极为甸丰医务室人员传授医疗技术,培训全社赤脚医生,为村民医治疾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57, 181, 74);">  合作医疗就诊一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57, 181, 74);"><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九、培养了一支信念坚定的干部队伍和党员先锋队。</b></p><p class="ql-block"> 1、狠抓党建工作。按照党章有关发展党员的标准,经过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并经过长期的严格考验考察,不断地将自愿加入党组织的优秀村民吸收的党组织中来,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截止1977年12月,全大队有共产党员 &nbsp;人。</p><p class="ql-block"> 2、狠抓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党员对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学习,增强党性修养,纯洁入党动机,使之牢牢记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组织上入党,在思想上入党,广大党员在不同的生产队、不同的岗位均能够积极带头,任劳任怨,起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196×年,党支部书记周光华同志光荣地出席了“曲靖地区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先进代表大会”。</p><p class="ql-block"> 3、党总支一班人坚持立党为公的理念,广大党员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廉洁奉公,率先垂范,在群众中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四是加强对共青团组织的领导指导,使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助手作用,从优秀共青团员中发展党员,增加党组织的新鲜血液。由于坚持了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多次被上级党委表彰。如1970年被公社党委、革命委员会表彰为“四好”先进集体,1971年被表彰为先进集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15px;">  举行学习毛主席著作体会经验交流会,党支部书记周光华同志带头交流学习体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57, 181, 74);">  举行忆苦思甜活动,由苦大仇深的贫下中农控诉万恶的旧社会,激发村民对新社会的热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15px;">  生产队场房的晒场上,村民认真翻晒丰收的稻谷,精神面貌今非昔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57, 181, 74);"> 1973年9月,被曲靖地委表彰为农业学大寨先进集体。</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长江后浪推前浪,长江后浪变前浪。对于一定的特定阶段,时空是运动的,历史是静止的。一切历史的客观真实都不会自然地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失去,除非在人为的涂抹、篡改作用之下!正如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对亡者们归宿的深信不疑:假如在天有灵,现已仙逝的中国共产党嵩明县甸丰大队党总支第一任书记周光华同志,副书记李怀能同志,委员潘其元、李国仁、李品、潘兴全、潘映信、李洪昇、李炳芳、李兴成等同志的不散阴魂一定会为昔日的甸丰大队在后续历届党总支的带领下不断取得的新成就而点赞喝彩,为甸丰村委会的全体村民们不断走向富裕安康的美好生活而祈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57, 181, 74);">  这是公社党委批给党总支书记周光华同志家庭建盖住房的申请书(复印件),以解决其长期以来住房拥挤的困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15px;">  这是党总支书记周光华同志依法依规自觉向有关部门交纳森林木材管理费用的发票(复印件)。</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附录:甸丰大队第一任党总支委员名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3年5月1日中共嵩明县委常委会议讨论批准:周光华同志任书记,李怀能、李文兴二同志任副书记,潘其元、杨森、李国仁、李卜、李品、潘兴全(蓬荜泽注:甸丰上村)、潘映信、潘中元、李洪昇、李炳芳、李爱、李兴成等同志为委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57, 181, 74);"> 中共嵩明县委员会文件“党发(73)第56号”复印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15px;">  今日的甸丰村委会在后续历届党总支的坚强领导下阳光灿烂。</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