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秀楼,贵阳人的骄傲

澎澎

<p class="ql-block">文化,是一座城市特有的符号和底蕴。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每一座城市都拥有着自己的记忆,以及历史文化的守护者。</p><p class="ql-block">如果我们要去贵阳寻找最特别的历史文化标记,毫无疑问就是“甲秀楼”了。甲秀楼是贵阳人的骄傲,它在江南十大名楼中独树一帜,既有汉文化雕栏玉砌的雅致,又有苗文化风雨桥的韵味。更重要的,它饱含着贵州人兴文重教的一片痴情和寄托。</p> <p class="ql-block">古代贵州,由于地僻人稀,长期游离于中国历史舞台之外,成为外人心目中的“蛮荒之地”。经济发展缓慢,文化教育更是落后,历年的开科取士,基本与贵州无关,不仅没出过状元,就连进士也廖若星辰,这让贵州人颇感脸上无光。</p> <p class="ql-block">直至明万历26年(1598年),江东之任贵州巡抚,才开始改变这一窘况。江东之倡导修建甲秀楼,以南明河中的一块形似鳌的巨石作为基础,修建一座桥连接两岸,并筑一木质楼阁,取名“甲秀楼”。建楼的用意深远,不但刻意点明贵阳山水甲秀黔中,而且激励学子努力学习,使贵阳“科甲竞秀、人才辈出”。</p> <p class="ql-block">甲秀楼建好后,果然贵州文风鼎盛、人才尽出,明清两朝竟然出了六千举人、七百进士、两个状元、一个探花。特别是文状元赵以炯的夺魁,打破了云贵自古无状元的历史,使得朝野上下对贵州刮目相看。所以说甲秀楼是贵阳人杰地灵的象征,是贵阳山水与文化的精华。(其实这里有王阳明的功劳,自从1509年被贬谪贵州龙场之后,王阳明常来贵阳讲学,贵阳这才兴起读书之风。)</p> <p class="ql-block">甲秀楼位于贵阳市的南明河畔,占地4000多平方米,景区由甲秀楼、浮玉桥、翠微园等组成。</p> <p class="ql-block">南明河上的这座桥,就是名闻遐迩的浮玉桥了。从远处眺望,两岸杨柳依依,桥、亭、楼倒映水中,给人以“镜中景,水中楼”的朦胧感觉。</p> <p class="ql-block">浮玉桥原先有九个桥孔,桥下的寒碧潭在此回旋荡漾,形成“长江水倒流,九眼照沙洲”的奇观。不过,由于河边马路几经扩建,现在只余存七个桥孔了。</p> <p class="ql-block">浮玉桥的桥面并不是平直的,而是有一个起伏,像一条浮在水上的玉带,增加了桥梁造型的美感,足可与杭州苏堤上的六桥烟柳、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相媲美。</p> <p class="ql-block">浮玉桥头立有石碑坊,上书“城南胜迹”四个大字。牌坊虽是近年来重建的,但牌坊底座的石狮子,却雕刻得栩栩如生,格外威风。</p> <p class="ql-block">牌坊后面,便是涵碧亭了。亭柱镌刻清咸丰年间贵阳知府汪炳嗷的楹联:“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p> <p class="ql-block">翠微巷是紧贴甲秀楼边上的一条小巷,如果不是为了寻找儒学大师王阳明在贵阳曾经留下过的踪迹,我可能也不会来这里。长长的外墙,整洁的街巷,以及从墙头露出的若干仿古建筑,无不与近处的甲秀楼相映生辉,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正德初年王阳明贵州讲学期间,在这儿留下《南庵次韵》、《徐都宪同游南庵次韵》二题三首,生动描绘了南庵及南明河畔的美丽风光,也反映了王阳明在贵阳贬谪期间的复杂感情世界。</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翠微巷,沾了王阳明的光,开了不少古色古香的民宿和茶社。</p> <p class="ql-block">翠微园就在翠微巷8号,是一组由拱南阁、翠微阁和龙门书院组成的明清建筑群,是贵阳城区难得一见的具有浓郁江南风格的古典园林建筑,这里也是王阳明当年乐以忘忧、流连忘返的南庵旧址。</p> <p class="ql-block">翠微园山门大红灯笼高挂,上书一幅对仗工整的楹联:半岭通佳气,双桥落彩虹。</p> <p class="ql-block">进门,对面石阶上就是飞檐翘角的拱南阁。拱南阁是贵阳市唯一未经改建的明代建筑,它始建于明永历十年(1655年),已有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拱南阁,顾名思义,就是拱卫南明王朝之意。</span>拱南阁的台阶有讲究,中间雕有龙的图案,虽然比不上北京故宫的规模,但也说明这里一定发生过一段不寻常的故事。“百度”告诉我,南明王朝曾偏寓贵州,孙可望部占据贵阳,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其欲“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此登基自立为王。</p> <p class="ql-block">拱南阁本是南庵地,建于明初,后更名圣寿寺、观音寺,但俗称仍是南庵。正德初年王阳明贵州讲学,经常来此。</p> <p class="ql-block">拱南阁左侧有一腰门,上书澹花空翠四字。</p> <p class="ql-block">步入其间,修竹婆娑,山石凉亭,果然幽静,难怪王阳明会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登上凉亭,眺望甲秀楼。古典名楼,在现代高楼大厦的陪衬下,有点格格不入,煞风景哎!</p> <p class="ql-block">四周长廊花墙幽雅。翠微阁古朴端庄,现在则辟为书法大师肖娴先生的书画作品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右侧院内是龙门书院,始建于明代,初为武侯祠,为纪念“政绩卓著、吏民讴歌”的清康熙年间贵州巡抚刘荫枢而更名为刘公祠。</p> <p class="ql-block">刘荫枢,陕西韩城人。因陕西韩城是“鲤鱼跳龙门”典故诞生地,故刘公祠又名龙门书院。</p> <p class="ql-block">正对龙门书院有一小巧园林,小亭踞于山石上,绿竹红树倒也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甲秀楼位于翠微巷135号,是一座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式木质楼阁,这种构造在中国古建筑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楼高约22.9米,十数根汉白玉石柱顶起三层阁楼,红色的雕花木墙、桔黄色的花格烟窗、墨绿色的琉璃瓦垄、辅以白色雕塑花石栏杆,益发显得庄重大气。</p> <p class="ql-block">大凡名楼,总有名人雅士为之作文,“文以楼出,楼因文显”。岳阳楼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闻名天下,黄鹤楼因崔颢的《黄鹤楼》诗而赫赫有名,滕王阁闻名遐迩则始于王勃的《滕王阁序》,那么甲秀楼又因何人何文而跻身于江南十大名楼之列呢?</p> <p class="ql-block">甲秀楼为贵阳主要名胜,为历代文人墨客聚集之地,高人雅士题咏甚多,其中尤以清代贵阳翰林刘蕴良(字玉山)所撰206字长联最为著名,后经作者多次修改,现在的长联如下:</p><p class="ql-block">上联: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茫茫眼界拓开。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巴衢;迢速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持那中原半壁。却好把猪拱箐扫,乌撒碉隳,鸡讲营编,龙番险扼,劳劳缔造,装构成笙歌闾,锦绣山川。漫云竹壤偏荒,难与神州争胜概。</p><p class="ql-block">下联:数千仞高凌牛渡,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滚滚惊涛挽住。忆秦通棘道,汉置戕河,唐靖且兰,宋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流几辈,销磨了旧迹千秋。到不如成月唤狮冈,霞餐象岭,岗披凤峪,雾袭螺峰,款款登临,领略这金碧亭台,画图烟景。恍觉蓬州咫尺,频呼仙侣话游踪。</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这幅甲秀楼长联共174个字,对仗工整,和昆明大观楼长联、成都望江楼长联共称为中国著名的三大长联。上联书写贵州的山川胜景,歌颂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下联追忆了贵州的历史,表达了贵州人“五百年后,云贵赛江南”的信心和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这幅长联热情赞颂家乡,确实是一副对联中的绝佳之作。</p> <p class="ql-block">自明清以来,甲秀楼就一直是贵阳人最喜欢的游宴之所。登楼眺望,众山环抱,近者为观风台,林木茂盛;远者为黔灵山,郁郁葱葱。黔山秀水,风光尽揽,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可惜我们上不了楼(不开放),只能在甲秀楼前的月台上眺望了。满眼的高楼大厦,古时远山近郊的田园风光,只能去脑补了。</p> <p class="ql-block">当然,有失也有得,现代化也会催生出新的景观,比如现在的甲秀楼夜景漂亮,已成贵阳的网红打卡点。所以到了晚上,我们又一次来到甲秀楼,沿着南明河边走一走,感受贵阳“外滩”的风姿绰约。</p> <p class="ql-block">穿越“时光”隧道,夜光阑珊。</p> <p class="ql-block">华灯初上,甲秀楼景区流光溢彩,夜景如画。</p> <p class="ql-block">水光山色、亭台楼阁交相辉映,<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华丽的灯光把甲秀楼装扮得美轮美奂,应该就是贵阳夜景最美的地方了。</span></p> <p class="ql-block">综观甲秀楼,其实只是国家AAA景区。从建筑历史看,也仅仅只有四百多年历史,对于我们这样的文明古国来说也远非历史悠久;从建筑规模上看,也并无奇特之处。那么,为什么甲秀楼作为城市标志,在贵阳人心目中的地位一直无可撼动呢?</p><p class="ql-block">我以为,甲秀楼在贵阳人心目中早已不单单是一座古建筑那么简单,它更是象征了一种文脉的传承,已成为贵阳文化的象征。甲秀楼,永远是贵阳人的骄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