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美篇号:21161167】</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走祌州大地,品华夏文明。本集《神州采风》记录的是:中国“绿色王国”~内蒙古自治区。</span></p> <h3>内蒙古自治区,简称“蒙”。这是中国极具特色的地区,中国共有56个民族,内蒙古就占了55个;地域广阔,横跨中国北部大壁江山;内蒙古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全世界已查明的矿产共有140种,内蒙古占居128种,其中稀土产量世界第一。</h3> <h3>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市,有400多年建城历史,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塞北名城。2016年9月我来内蒙古时,在首府呼和浩特火车站前的留影。</h3> <h3>2017年5月去西藏途经呼和浩特时,再次来呼和浩特,图为在火车站月台上的留影。</h3> <h3>内蒙古绿色草原覆盖面积居全国第一,有中国“绿色宝库”、“绿色王国”之誉。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由于工作需要,我曾数次来内蒙古,内蒙古那广袤无垠的绿色之美,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图为1991年9月我与同事们来科尔沁草原调研时(左起第三人)的留影。</h3> <h3>内蒙古北起大兴安岭到滿州里,东与黑龙江和吉林接攘、西至呼和浩特的两千余公里长均为草原地带,其中呼伦贝尔大草原和科尔沁大草原集湖泊、草原、森林于一体,鲜碧如画,一望无际。草原上随时可见草食类野生动物。图为1985年6月我第一次来草原时,就与丹顶鹤不期而遇,好不惬意。</h3> <h3>内蒙古是中国畜牧产业最发达的地区,每年向全国提供数万吨畜牧产品,极大丰富了中国城乡人民的物质生活。图为1990年在科尔沁草原鹿场的留影。</h3> <h3>人称“呼和浩特是塞北高原上一座美丽的城市”,城市之美,就美在民族特色浓郁,处处给人以新奇、悦目的感觉。图为2016年9月,在呼和浩特市区商业街口的留影。</h3> <h3>呼和浩特市是蒙、回、维吾尔、藏等多民族人口居住的城市,历史遗留下众多能够代表藏族特色的各类建筑,尤以寺庙为最。市中心的大召寺,是当地较为典型的一座藏传佛教(属于格鲁派,即黄派)的寺院。图为2016年9月在大召寺门前的留影。</h3> <h3>蒙古族人敬仰自己的祖先,大召寺门前的铜狮,由百姓集资捐增而铸,威武雄壮,为大召寺增添一抹光彩。</h3> <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的“小召寺”名为“席力图召”,其实规摸与大召并列。“席力图召”前有宽阔广场。广场中矗立高大木制牌楼,上方写有“佛照青城”的蒙文鎏金字样。牌楼虽是近代所建,却也壮丽精美。2016年9月于“席力图召”大牌楼前的留影。</p> <h3>“席力图召”,始建于明万历13年(公元1585年),当地人称~小召。“席力图召”,蒙古语是首席、法座的意思,寺庙汉名延寿寺,名字是清康熙皇帝所赐。进寺可延寿?有点意思。2016年9月,想图个吉利的我来到“席力图召”的延寿寺。</h3> <h3>走进“席力图召”,迎面是大经堂,两侧有御碑亭,还有钟楼和鼓楼,是一座非常精致的藏传寺庙,虽经四百余年的风雨和动乱,依旧保留完整。</h3> <h3>大经堂,是“席力图召”的主体建筑,金碧辉煌,彩色琉璃砖,装饰各种图案花纹,绚丽夺目。</h3> <h3>“席力图召”寺院内的御碑亭,右侧树丛中露出的尖顶建筑,是喇嘛塔,嘛嘛念经和膜拜的地方。</h3> <h3>“五塔寺”,也称金刚座舍利宝塔,是呼和浩特标志性建筑和著名的旅游景点。始建于清雍正五年。金刚舍利塔是一个在金刚宝座上建有五个玲珑舍利小塔的建筑,故称五塔。图为2016年9月在“五塔寺”前的留影。</h3> <h3>对青色城市的眷恋和对“塞北”的执着,2020年10月13日,冠状病毒疫情稍有缓解,我又一次来到这座青色的城市,我还要细细品嚼内蒙古的韵味。图为在呼和浩特火车站前的留影。</h3> <h3>大召寺的召,为藏语寺庙之意,后改名为“无量寺”。寺内供奉一座银佛,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族首领阿拉坦汗于万历年(公元1579年)主持兴建的,大召寺是中国少有的不设活佛的寺院。2020年10月14日我第二次来大召寺(无量寺)的留影。</h3> <h3>大昭寺广场上矗立有“吉祥八塔”,洁白如玉。八塔象征着向八方世人祝福吉祥之意。</h3> <h3>2020年10月再来大昭,见寺门又多两座铜质狮雕,也是民众捐资所铸。</h3> <h3>大昭寺广场有座巨大坐像雕塑,是阿拉坦汗雕像。阿拉坦汉是明朝中晚期蒙古土默特部首领,是成吉思汗的后代。他为官四十余年,竭尽维护和平,维护蒙古百姓利益,深得蒙古人民的爱戴。</h3> <h3>距大召寺不远处,有一条“塞上老街”,这里伊斯兰风格建筑集中,穆斯林商业繁荣,特别是因有着千百年浓厚的伊斯兰文化积淀,使这里充满了伊斯兰的浓重氛围。2020年10月在“塞外老街”街口牌楼前的留影。</h3> <h3>在内蒙古,提起王昭君“和亲”的故事,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上世纪九十年代,我看了电视连续剧《王昭君》,王昭君动人故事深深感染了我。2020年10月14日在因疫情长途客车停运的情况下,我花高价打车来到昭君陵,专门拜谒“昭君墓”。</h3> <h3>王昭君是中国古代著名四大美女之一(另三位是貂蝉、西施、杨玉环),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竞宁元年(公元前33年),为平息匈汉战乱,王昭君毅然岀塞作匈奴首领之妻,“和亲”壮举使匈汉和平相处60余年,造福了当时的两族民众,亦使她倍受后人尊重。图为矗立在昭君墓前广场中央的王昭君汉白玉雕像。</h3> <h3>在王昭君与匈奴头领“和亲”铜雕前的留影。</h3> <h3>在昭君陵园广场上矗立一座纪念亭,亭内有汉白玉石碑,上刻时任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于1963年10月份拜谒王昭君墓后写下的赞颂王昭君的诗词。</h3> <h3>“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不久,董老的这首词被刻在石碑上,为名播四海的昭君墓添了深邃意境。</h3> <h3>远远望着眼前这座33米高的封土堆,呈青黛色,近前有平台及阶梯相连,这就是昭君墓。</h3> <h3>每当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唯有昭君墓草色青青。因此,昭君墓又称“青冢”。“青冢拥黛”被誉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据说这也是呼市称为“青城”的原由。远处青翠松柏正中黄色部分,就是王昭君墓。</h3> <h3>内蒙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乌兰夫就是其中一位。2020年10月15日我来乌兰夫纪念馆拜谒乌兰夫。图为在杨尚昆题写的“乌兰夫纪念馆”前的留影。</h3> <h3>乌兰夫是蒙古族人,自幼向往正义,年轻时同封建官吏、王爷展开不屈不挠斗争,后赴延安参加革命。他带领蒙古人民为保护内蒙古领土的完整,建设新的内蒙古作出了巨大贡献。图为在纪念馆广场的乌兰夫雕像前的留影。</h3> <h3>纪念馆大厅中央,翠绿花草簇拥着乌兰夫汉白玉座像,亲切、慈祥、坚毅的蒙族人民的领袖令人起敬!</h3> <p class="ql-block">位于内蒙古最东北端的呼伦贝尔市,是内蒙古第五大地级城市,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和全国旅游二十胜景之一。2024年9月18日,我来到呼伦贝尔市府所在地海拉尔,图为在海拉尔火车站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海拉尔是内蒙古草原文化、森林文化、农耕文化、边境文化的碰撞、融汇与演进之地,素有“草原明珠”之称。位于海拉尔市中心的成吉思汗广场,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广场,广场中矗立的成吉思汗策马扬鞭雕塑,是海拉尔区的标志。图为在雕塑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海拉尔是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之一。日本侵华时期在这里修建了巨大的要塞基地。1945年8月中苏共同在此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现今,要塞遗址已辟为博物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海拉尔反法西斯要塞遗址博物馆分地面军事遗址、地下工事遗址。地面遗址包括重机枪阵地、野炮阵地;坦克阵地;地下工事遗址包括地下通道,日军地下指挥部、士兵宿舍等,是中国现存同类遗址中地上、地下工事最为复杂、规模最大、设施最全、保存最完好的一处战争遗址。图为在地上坦克阵地遗址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海拉尔日军要塞地下遗址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满州里,是呼伦贝尔市所辖的一个县级城市,城市规模虽然不大,却融合了中俄蒙三国风情,是一座充满了斑斓色彩的国际现代化都市。夜幕低垂,灯火悄然绽放,欧式建筑在光影下更显风姿绰约,流光溢彩,因此一直享有“东亚之窗”的美誉。2024年9月20日,我来到满州里,图为在满州里火车站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满洲里火车站,是中国东北部建没最早的火车站,原为中东铁路起始站,始建于1898年。满州里火车站站前广场至今还保存着几十栋百年前俄式建筑。这些建筑红顶砖石,与厚重墙体间似乎藏着几分不协调的韵律,却恰是这番设计,巧妙地抵御了严寒,也体现了俄罗斯田园诗画中那抹不可或缺的厚重与实用。</p> <p class="ql-block">满洲里国门,号称中国最大的边境国门,建于2008年,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俄边境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为在国门标志塔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中俄边境国门建成于1989年6月25日。巍峨的国门上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鲜红的大字,和庄严的国徽。毛泽东主席一生只出过一次国,就是从这里前往苏联的。</p> <p class="ql-block">国门景区除国门外还包括41号界碑、红色秘密交通线旧址、和平之门广场、飞机广场、火车头广场、中共六大展览馆等景观。图为在41号界碑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和平之门广场标志~和平纪念碑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满洲里市俄罗斯套娃风景区,是满州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国门景观一样,但凡来满州里的游客都要来此观光、打卡,都要在此领略一番具有中、俄、蒙三国风情的绝佳胜境。</p> <p class="ql-block">套娃,是俄罗斯人的吉祥物,因而倍受俄罗斯人的推崇和喜爱。滿州里市以俄罗斯套娃的历史、文化、建筑、民俗风情为理念,集中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建造的大型风情园,着实让游客大开眼界,滿滿的品味到俄罗斯的特色和风情。</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套娃景区的建筑,均以俄罗斯最具代表性建筑为蓝本,按比例缩小后再现于园区内。除了俄罗斯风情建筑外,还有俄罗斯民俗体验馆、中俄友谊展览馆、俄罗斯食品、工艺品现场加工制作等,尤其套娃广场格外引人入胜。</p> <p class="ql-block">额尔古纳市,又是一座隶属呼伦贝尔市的县级城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纬度最高、也是中国最北的边境城市。2024年9月19日我来到额尔古纳市,图为在客运站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额尔古纳是一座美丽的城市,由于毗邻俄罗斯,因北全城红楼穹顶的俄式建筑比比皆是,处处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异域风情之感。</p> <p class="ql-block">额尔古纳历史悠久。1206年,蒙古帝国开国元勋成吉思汗长弟哈撒尔在统一蒙古战争中,以额尔古纳为基地,从征塔塔尔,篾尔乞惕,克烈亦惕,乃蛮诸部,功勋卓著。近年,额尔古纳市政府在城市广场建造了哈撒尔的雕像,以此纪念成吉思汗家族的历史功绩。</p> <p class="ql-block">受俄罗斯的影响,额尔古纳很多市民喜好俄罗斯人的生活方式,以正宗俄式美食为主的西歺厅在额尔古纳应运而生。我在额尔古纳受聘作总的好友专门在一家俄式歺厅宴请我,让我一饱俄式口福。</p> <p class="ql-block">兄弟俩推杯换盏,尽情品味俄式佳肴,畅叙六十多年不尽的一往深情。</p> <p class="ql-block">额尔古纳位于大兴安岭地带,城市周围皆是森林,没有污染,因此整座城市成为天然的氧吧。我来额尔古纳正值中秋时节,朋友带我来市郊,欣赏金秋美色,吸吮清鲜的空气,滿滿的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白桦树是额尔古纳的市树,距市区最近的一片白桦原始森林为额尔古纳市民情有独钟,现已辟为4A级白桦林风景区。图为2024年9月19日在白桦林风景区入口处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置身于白桦林中,洁白的树干仿佛让我体会到了又一个民族的血统与我们的一脉相承;枝干上那稀疏黑迹仿佛是一双双眼睛,沉重地凝望着世间那形形色色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额尔古纳的湿地以其面积大,自然景观壮丽,草地、河流、湖泊与植被四季变换,美不胜收而驰名中外,被誉为“亚洲第一湿地”。额尔古纳湿地是内蒙古自治区保护最完整的自然保护区,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2024年9月20日,我来到湿地风景区在门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额尔古纳湿地旅游区地形平缓开阔,蜿蜓的额尔古纳河的支流根河从这里流过,为湿地增添了亮丽的风采,成为中外游客来额尔古纳必到的打卡之地。</p> <p class="ql-block">我的好友放下紧张繁忙的工作,陪我登上湿地最高处的观景台欣赏湿地美景。</p> <p class="ql-block">晚秋的额尔古纳湿地,树木和草地已经披上金色盛装,弯弯曲曲的根河却依旧像一条绿色的玉带在流淌,河流曲流的裁弯取直而形成的多处牛轭湖,是那样的精美、恬静,大有巧工难绘之妙而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伫立观景台,饱含草香的微风不时迎面拂来,淡淡地淌进我的心脾;我贪婪地吸吮着,直到融入我生命的最深处。我还真的有些陶醉了。</p> <h3>位于内蒙古西北部的包头市,是内蒙古的第二大城市。我对包头的认识起源于1959年拍摄的老电影《草原晨曲》,其中主题歌“敖包相会”令我耳熟能详。2020年5月15日我来包头后,首先来到包头博物馆,因为这里能够了解包头的全部。</h3> <h3>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包头还是一个黄沙包围的小镇,只有东街、西街两条街道。上世纪五十年代,随着“包钢”建设、稀土开发,使包头迅速崛起。现今,包头已成为一座整洁、现代的大都市。</h3> <h3>包头翻天地覆变化有当年苏联专家的功劳,包头人始终没有忘记他们。昔日几栋苏联专家红楼,现稍加改造,已成为俄罗斯风情园而被永久保留。</h3> <h3>在距包头60多公里的地方有一著名藏传寺庙~“五当召”。2020年10月16日我历经三次倒车(也是因为疫情公交车停运),往返耗费六个多小时,专门到访“五当召”。图为在“五当召”广场的留影。</h3> <h3>“五当召”,蒙古语意为柳树,藏语称“巴达嘎尔”,意为“白莲花”,“召”为“庙宇”之意。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1722年),赐汉名广觉寺。</h3> <h3>“五当召”与西藏的布达拉宫、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楞寺齐名,是中国藏传佛教的四大名寺之一。</h3> <h3>“五当召”建于敖包山的山坡上,有大小殿宇、经堂、僧舍2500间。它是一幢层层依山垒砌的白色建筑,群山环绕,为苍松翠柏掩映,雄浑壮观。</h3> <h3>“五当召”是藏传佛教中著名的藏教学府,也称“学问寺”,专门培养藏传佛教高层憎侣的地方,鼎盛时有数千名僧侣,现时也不下百余人在此攻学佛法、佛经。</h3> <h3>这是“五当召”的阿会殿,是一处僧侣学习医学和密宗学部的经殿,建于嘉庆5年(1880年),殿内供奉释迦牟尼和他的两个弟子。塑像神情端庄、气宇非凡。</h3> <h3>这是僧侣们学习佛法、咏颂佛经的殿堂。</h3> <h3>为观“五当召”全貌,我不顾古稀奋力攀登敖包山。</h3> <h3>爬山途中,累了~小憩一会;饿了,一块面包、一盒牛奶充饥。</h3> <h3>爬到敖包山顶,“五当召”全貌一揽无余。</h3> <p class="ql-block">车马劳顿之苦设有白费!我为古稀之年还能领略到塞北大美风光而自豪!更为回族、蒙古族同胞有如此美丽的家园而感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往事汇编成集,留作终生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编辑:邹明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背景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演唱:降央卓玛</span></p><p class="ql-block">2018年2月28日16点30分笫一稿。</p><p class="ql-block">2020年10月31日12点50分二稿补充。</p><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27日13点30分三稿补充。</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10日凌晨0点38分完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作者简介】邹明珠,高级政工师,从1978年开始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先后任企业宣传干事、沈阳军区工厂局新闻干事、报道组长,沈阳军区《东北军企报》总编辑。到退休时的30年间,先后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及辽宁省市新闻单位发表新闻稿件两千余篇,《黑土地上一杆旗》等数十篇被评为全国好新闻奖。参与老山前线、福建前线宣传,两次荣立三等军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