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统府的前世今生

薛丁文妈妈

<h3>总统府是中国近代建筑遗存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它的历史非常悠久。<br>往前追溯,可以从1362年开始说起。当时这里是归德侯府。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展开一场激烈的水战,陈友谅被乱箭射死了,他的儿子陈理继承了帝位,但是抵挡不住朱元璋的攻击,第二年投降了朱元璋,被封为归德侯。但是陈理不习惯只当个王侯,总是想着当皇帝的日子,于是在1372年就被朱元璋给流放到了高丽。<br>1402年,这里变成了汉王府,汉王就是朱棣的二儿子朱高煦。朱高煦非常得朱棣的宠爱,也想学父亲一样当皇帝。于是就在朱高炽去京城继承皇位的时候设下埋伏,但是没有成功。第二年朱高炽驾崩了,朱瞻基从南京出发去北京继承皇位,朱高煦继续伏击,结果还是没有成功。朱瞻基知道朱高煦想要杀了他,但是他还是念及兄弟情谊,很仁慈地把他养在了京城。但是朱高煦却比较作死,有一次皇帝朱瞻基去探望他时,他伸出脚拌倒了皇帝,恼羞成怒之下,朱瞻基就命令手下人用火把朱高煦烤死了。<br>到了清朝这里是两江总督府。两江总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江南省和江西省。两江总督里有许多我们熟悉的人,比如说晚清四大名臣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和曾国藩等。<br>太平天国时期这里是洪秀全的天王府。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对懦弱的晚清政府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爆发的农民起义,在清政府的镇压之下,最终以失败告终。<br>1912年1月1日,这个伟大的日子将被历史永远记录下来。这一天,孙中山先生在这里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组建中华民国,这里被辟为临时大总统府。<br>1937年11月份,日本人兵临城下,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决定将民国政府西迁重庆。12月13号,南京沦陷,总统府也见证了这段屈辱血腥的历史。<br>1946年5月,民国政府还都南京,周恩来率领的中共代表团在这里与蒋介石进行了和平谈判。最终,国民政府撕毁了和谈协议,谈判失败。<br>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此时的蒋介石早就带着大量的金银财物逃往了台湾,给共产党留下了一座空的总统府。总统府被占领后,解放军冲进去一看空无一人,只看到满地的垃圾和逃跑时没来得及带走的文件。这一切都昭示着国民党那帮人逃亡时的狼狈和仓皇。总统府见证了这段光辉的历史。毛泽东听到这个好消息之后作诗一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诗气势磅礴,雄壮有力,一读起来就让人感觉到一种雄伟的气势,仿佛看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夜晚。<br>这就是总统府的前世今生,历史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总统府这处古迹值得我们永远珍藏。<br>(1073字,75分钟)</h3> <h3>2.总统府之行</h3> <h3>夏天将至,我们来到南京总统府,听历史,赏景色。总统府门前,庄严的大门上面镶嵌着“总统府”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显得格外耀眼。<br>总统府历史悠久,可追溯到600多年前。明初的归德侯府和汉王府;清代为两江总督府;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在此基础上扩建为天王府。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成为大总统府。这个总统府可真是“变化多端”呀!<br>进入总统府,几排绿植一直伸向远端,穿过这片绿色,我们最先来到大堂。红柱灰瓦、方砖铺地,抬头就能看到孙中山手写的“天下为公”的匾额挂在大堂正中横梁上,至今保存完好。大堂的墙壁上挂着六幅油画,从这六幅油画就可以大体了解总统府的历史了。<br>进入大堂,沿着中轴线走,经过一条长长的走廊,再拐几个弯,便来到了我们今天的主要目的地太平湖。湖边树木葱茏,杨柳依依,景色十分优美。湖东岸的棕榈亭别具特色,它的顶是用棕榈叶做成的,是太平天国时期建成的,此时这里是洪秀全的天王府。棕榈宁原本是双层顶的亭子,天王府被湘军攻陷后,统帅曾国权为了泄愤,挥刀砍掉了一层,后来重建后就只有一层了。湖的周围布置了许多的太湖石,这些石头形态各异,具有瘦皱漏透秀的美,最显眼的就是那块“印心石层”碑,是光绪皇帝赐给两江总督陶澍的。湖中间的不系舟特别显眼,碧波荡漾的湖面上,离老远便看见一艘画舫,顶上是灰色小瓦,朱红船柱,雕梁画凤,掩映一片翠柳松柏之间。说它是舟是因为它具有舟的形状,但是它与真正的舟又有很大的区别。舟是可以在水里的移动的,如果要把舟固定起来需要用绳子把它系起来,而不系舟顾名思义就是不需要用绳子系的,是用石头制作的固定在河里的不会移动的舟,只有舟的形态却没有舟的功能。这里的不系舟其实就是一个石舫,是乾隆皇帝南巡时两江总督尹继善为此建造的,乾隆看到后非常欣喜,提笔赐名“不系舟”,寓意着自己的江山社稷稳如磐石。<br>这次总统府之行,真是受益匪浅。不仅文史丰富多彩,而且景色优美迷人。<br>(796字,65分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