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5月,“汉阳区数学中心组师徒结对听课活动——走进芳草小学”如期而至。</p><p class="ql-block"> 为了更高效地开展此次听课学习活动,在墨水湖小学沈妮主任和郭茨口小学孙校长的的精心组织下,组内所有教师都认真撰写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并多次进行线上讨论。</p> 课例展示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解决问题(进一法)》由芳草小学的王甜老师执教,王老师精心设计了“干货满满”的学习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同时,王老师在教学中关注全体学生,不仅课前的口算全班参与,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学习状态。</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认识小括号》由弘桥小学的贾蓉楠老师执教,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贾老师创设了“数学王国大探险”的学习情境,在激趣中帮助孩子们掌握新知识。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贾老师还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在课前口算中鼓励学生说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步步地算,还在学生完成学习单时,一对一地进行指导。</p> 教研学习 <p class="ql-block"> 两节课例展示后,组内老师积极参与教研评课,沈妮主任表示:这次的活动是区教科中心为青年教师提供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是教学做法和教学思路的碰撞和交流。</p> <p class="ql-block"> 首先两位执教教师分别提出了自己对于上课中的困惑。王老师最大的困惑在于时间上的把握,想把新知上透,又想多练几道题,最后导致教学过程急于完成每个环节,忽视学生的参与面。贾老师的最大的困惑是如何放手让学生探究和充分思考,其中的板书的设计也是贾老师的困惑。</p> <p class="ql-block"> 接着,每位组员都谈了谈自己从这节课中的收获,并且提出自己的建议。例如,廖颖老师提出王老师的课中点学生说的不够,进一法和去尾法对比时间不够。甘婧老师认为贾老师的课件设计非常吸引学生,很生动,但对学生的关注面太小等等。</p> 师傅评课 <p class="ql-block"> 沈主任肯定了两位老师都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开放空间和时间,并运用了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原生材料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并对王老师的这节课进行了手把手的指导:首先是研读教材,读例题前面的习题,确定课前导入的计算题,在引导学生读题时要多给时间让学生说理,“怎样解答”环节中也要多给机会让学生说“为什么要租6条船呢?”。最后沈老师强调,在对比例题和练习时,最好出示两次对比,在第一次对比中巩固“进1法”,在第二次对比中帮助学生区分什么时候该“进1”,什么时候该“去尾”。</p> <p class="ql-block"> 接着,师傅孙巧丽对贾蓉楠老师进行点评,首先就前期师徒结对工作进行小结,肯定贾蓉楠老师主动申报上研究课的学习热情,万大秀老师积极参与每次一起试教磨课,小组内其他来自5所不同学校的青年老师在线上,针对课例进行研磨、学习过程的全程参与,然后孙巧丽老师具体针对这节课进行了细致点评:肯定教师语言亲切,教学层次清晰,ppt制作用心精美等优点。也提出改进措施,例题的信息要在板书上完整呈现;调动学生要加强,要有汇报,有倾听,有交流;搭建平台让学生充分交流想法等。</p> 何晶老师总结 <p class="ql-block"> 教科中心何晶老师肯定了我区数学青年教师爱学习、肯专研的好品质。她强调,青年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通过对学生的铺垫和启发,来达到自己的预设,同时还要注意知识间的逻辑顺序。何老师对青年教师提出了3个要求: 理教材,把握教材脉络;思问题,思考教学该如何推进和实施;研学生,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 </p><p class="ql-block"> 最后,何晶老师还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聚焦课例,真研磨;聚焦问题,真解决;聚焦个性,真优化;聚焦教学,真用心。最后,何晶老师希望青年教师们能保持初心,在实践中提炼一次次的教研成果!</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图片拍摄:赵文沁 吴国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文字编辑:李悠 张家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美篇制作:廖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美篇审核:沈妮 孙巧丽</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