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游记(三)

李兰宁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是2021年4月20日,昨天太疲倦,晚上什么时候睡着的都不知道,凌晨4点就醒了。感觉睡觉的过程就像给手机充电,电充满了,人就醒了,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好的睡眠了。早晨抽空跟小飞哥出去转了一圈,回来后在本酒店吃早饭,稀饭、馒头,鸡蛋和咸菜,由于这里只是一个小镇,条件有限,所以只求吃饱,不求吃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舞龙酒店出发到恒山景区8公里,途中听领队青龙刀随口说了一句,大家看窗外了,当年平型关战役就在这里打响。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大家齐刷刷看向窗外,只见两侧峰峦迭起,悬崖峭壁,虽说我不是军事家,但也看得出来,这样的地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打伏击的天然场地。正是在这里,1937年9月25日这天,由林彪指挥的八路军115师,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缴获一批辎重和武器,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大胜利。可千万不要小看这歼敌1000余人的战果,对手可是武器装备精良,人员训练有素,七七事变以来势如破竹,势不可挡,并扬言要在三个月内拿下整个中国的日军。在一次战斗中损失一千多人,在日军是没有先例的,况且这次战斗,还是由日军名将板垣征四郎亲自指挥。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阻止了日军快速推进的势头,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为八路军创建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大巴刚离开平型关战役的旧址,不一会儿,青龙刀又发话了,说这一带的农村,整个村庄都被围墙围住,村民们过着封闭的集体生活,每天早晚还有人打更,“笃笃笃,平安无事噢”。这吆喝声咋这么熟悉呀?如雷贯耳,倍感亲切。原来小时候看过《平原游击队》,电影里就是这样喊的,这声音一下子将我的记忆,拉回到少儿时代。改革开放都40多年了,这里怎么还有这种封闭式的村庄,是为了旅游发展怀旧的需求,还是当地的农民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不管怎样,我还是愿意体验一下这种生活。一声“平安无事”,便可心无杂念,安然入睡;又一声“平安无事”,可以防火防盗,一切安好;再一声“平安无事”,天边露出鱼白肚,家家户户便可炊烟袅袅,生火做饭,然后扛着锄头下地了。青龙刀走南闯北,云游四方,虽说有时说话真假难辨,把不准他的脉,也算是见多识广,博学多闻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几张照片是谁的杰作?不会是出自哪位大师之手吧?光线充足,画面清晰,人物表情也恰到好处,如果不用单反相机,仅用手机能拍出这样的效果,感觉已经相当不错了。这块石碑立在恒山脚下,尽管大家还没有进入景区,还没有开始登山,只要和这块石碑同框了,那怕不再上山,也算到此一游,它就像一本脸书,让人一看就懂。北岳恒山离我们昨晚住的地方8公里左右,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中华五岳。别怪我孤陋寡闻,之前中华五岳我一岳也没去过,今天来到北岳恒山,总算填补了其中的一项空白,看来想要踏遍五岳,任重而道远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看见这座雕像了吗?倒骑着毛驴,手中还拿着一件竹子做的乐器,日行万里,一副玩世不恭,吊儿郎当的样子,这很符合唐朝时期八仙之一张果老的形象和做派。有了这座雕像,张果老便于北岳恒山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也让北岳恒山由此沾上了仙气。传说张果老曾在恒山修炼过,致使恒山道教道场的香火越来越旺,名扬天下。古往今来,名人效应,无处不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北岳恒山主要由天峰岭、翠屏山相对的两峰组成。其中天峰岭是恒山主峰,海拔2017米,而翠屏山则位于恒山主峰西侧,海拔1648米。要爬上海拔2000米的山峰可不容易,好在我们是坐景区巴士到半山腰,再从半山腰开始登山,那就轻松多了。站在停车场向东仰望,一座刀刻斧凿般的峭壁映入眼帘,只见“恒宗”和“道悟”四个大字分外耀眼,还未上山,便引来众多游客驻足观看,交口称赞。字体遒劲有力,笔走龙蛇,横竖如柱,点捺如牛,每个字有30平方米,创造了中国书法史上之最,也象征着恒山气势磅礴的神韵丰姿,这个景叫“大字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停车场一直上山的路叫“步云路”,一路上山会遇到18处风景,统称为“恒山十八景”。当我们沿步云路上行至一华里,来到石阶风口处时,顿觉清风飕飕,松涛阵阵,犹如虎啸龙呤。临风屹立着一株参天古松,古树根茎盘露,紧抱岩石,遮天蔽日。相传张果老在恒山修道时,经常将驴系于此树上小憩。一日,狂风大作,一只白额猛虎,怒吼而出,在猛虎与驴打斗的过程中,拴驴的绳子将松树连根拔起,根部悬于地面,后来松树凭借顽强的生命力,一直活到今天。故此处叫“虎风口”,此树叫“悬根松”,此景又叫“虎口悬松”,为恒山十八景之一。我就觉得奇怪了,猛虎遇上驴,驴还有存活的机会吗?驴有那么大的力量,还能用僵绳将松树连根拔起?虽说是传说,也太经不起推敲,一棵歪歪的松树,硬生生成了恒山十八景之一,这不是滥竽充数,牵强附会,又是什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沿着步云路继续往上爬,便来到了“苦甜井”。“苦甜井”的亭内并列两口井,相距不足三尺,而水质却大相径庭。一口如甘似露,清凉爽口;一口奇苦浑浊,难以下咽。传说唐玄宗李隆基当年巡幸恒山,饮了甜水井,龙颜大悦,赞叹之余,赐字“龙泉观”。后来,苦井被填没,现仅存甜井一眼。我感觉恒山能有“苦甜井”,这是上帝送给人间的礼物,是天意,是恩赐。它让我们懂得苦与甜的辨证关系,体验苦尽甘来的过程,明白先苦后甜的道理,从而进一步认清人生的意义,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现在好了,不知是哪个鼠目寸光,自以为是的家伙,将苦井填埋,“苦甜井”从此也失去了相互比较的意义,让人扼腕叹息,追悔莫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走进高大、庄严、雄伟的崇灵门,展现在眼前的,便是倾斜40度的103级台阶。台阶两旁没有扶手,却很宽阔,十余人并排攀登都不会觉得拥挤。类似于这样的百级台阶也看过不少,但像这么宽的,一眼望去体量这么大的台阶,实属罕见。不管你愿不愿意,想要登顶,这是必由之路。它就像架设在天地间的云梯,登上它,别向后面看,只顾向上走,颤颤巍巍,晃晃悠悠,仿佛行走于云端,伸手就能触到天,103级,谈笑间也就上去了。台阶两面分别是青龙殿和白虎殿,迎面便是恒宗殿,也就是北岳恒山寺庙群的正殿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登上了103级台阶,便来到了会仙府,这个景点叫“仙府醉月”,它是恒山风景名胜区最高庙宇。庙宇成群,错落有致,背靠山崖,前临空谷;山崖上写满了古人提写的诗句,古韵悠悠,清风袅袅;会仙府前有一大院,置身府院,如临仙境;如若向外眺望,便可高瞻远瞩,举目千里。这里是游客登高望远,游山玩水,中途休憩的好场地,只要看看远方的绿水青山,千沟万壑,便什么疲劳都烟消云散了。这是亲朋好友相聚的好场所,整个会仙府就像一艘宇宙飞艇,载着大家,在云雾中穿梭,在天地间遨游,多么诗情画意,爽心悦目啊。这里也应该是小情侣相恋的好去处,尤其是两人夜宿仙府,依栏望月,山盟海誓,私定终身,温馨浪漫,永不相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最后我们成功登顶,是不是有点像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西场景?这里就是北岳恒山的山顶了,即天峰岭。天峰岭像一把利剑,穿过了云层,直指苍穹,我们就是站在剑锋上的人。放眼望去,什么感觉?极目不知千里远,举头唯见万山低。山下云山雾罩,烟波渺渺;远近松林,时隐时现;群山环抱,君临天下。站得高看得远,俯瞰群山尽览,北岳恒山十八景皆尽收眼底,顿觉豪情万丈,义薄云天。突然想起,还是毛主席《送瘟神》里的那句诗,最能表达我此时的心境,那就是: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我们是“下山容易上山难”,因为我们选择了索道,使下山显得格外轻松自在,易如反掌。乘坐索道的感觉,既像坐上了飞机,在临近机场的上空缓缓的降落,山峦和树林从脚下一掠而过;又像驾起了祥云,有如神助,从山顶飘然而下,大王派我来巡山了,如真似幻,如梦如醒;还像一只猎鹰,张开翅膀,在空中滑翔,陡峭的山峰,茂密的树林,湛蓝的湖水,都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这种乘坐的体验,神乎其神,妙不可言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北岳恒山下来,紧接着就是参观“悬空寺”。悬空寺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悬挂于北岳恒山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它本身就属于恒山十八景之一。古代人为什么会突发奇想,标新立异,建一座这样的寺庙呢?原来在公元398年,就在如今大同市这个地方,道长寇谦之(公元365-448)去逝前留下遗训: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达“上延霄客,下绝嚣浮”。这句话啥意思?就是要让人们上了这处寺院,就能感到与天上的神仙共语,而将人世间的烦恼抛掉。为实现天师的遗愿,天师弟子多方筹资,四处选址,精心设计,悬空寺于公元491年大功告成,掐指算来,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远远望去,悬空寺在其背后巨大山体的映衬下,乍看什么也没有,细看才发现它的存在,更像是一件微雕作品。它背倚危崖,下临深谷;布局有致,巧夺天工;胜在景奇,堪称一绝。</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打卡的时刻又来了,以人物为中心,以石碑为依托,以悬空寺为背景,将这个瞬间定格为永恒。悬空寺在古代只是一件袖珍作品,经过1500多年的历史的变迁,一直保持完好,沿袭至今;它的选址之险,建筑之奇,结构之巧,内涵之丰,无不让人啧啧称奇,叹为观止;它以小博大,以管窥天,比起那些大型的古代建筑毫不逊色,充分折射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它是我们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悬空寺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的游程才刚刚过半,感觉有点累了,歇口气,点支烟,就到这里吧!(待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