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对人的身心健康、习惯养成、品德培养、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p> <p class="ql-block"> 2021年是学前教育深化改革的第10年,回想十年前,也许是受了家人的影响,在填写高考志愿时,我选择了学前教育,我知道当我选择“学前教育”作为高考志愿的那一刻,我一定想不到,我会这么爱幼儿园的孩子,我很庆幸,我选择了“学前教育”!我还是一名学前教育专业在读的大一学生,虽然知道学前教育该做些什么,可是真的接触到学前教育时,我懵了!各种专业课,说唱弹跳画等各种偏向技能的课程难住了我,常常令我手足无措,没有天赋、没有经验的我只能靠一次次的不断练习来弥补。还记得第一次到幼儿园实习,我真的被班级里孩子的聒噪、不拘管束震撼到了,我深刻怀疑自己是否适合成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后来在与孩子的慢慢接触中,我发现孩子是那么的单纯、那么的可爱,和他们一起欢笑、游戏、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我生活中的烦躁逐渐缓解,心灵得到了净化,更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会了不断反思。</p> <p class="ql-block"> 2014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我带着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无限热情,踏入了牛街这片土地,那时的幼儿园刚刚建成,尽管四面白墙确杂草丛生,所有教室空荡荡,但却激起了我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斗志,搬桌椅玩具、擦玻璃、做环创……我们样样能行。</p> <p class="ql-block"> 2015年9月我参加工作一年后被任命为园长。一开始,迷茫、不安充斥着我的心田,因为我才24岁,我还不知道怎样管理一个幼儿园。那时的牛街乡中心幼儿园实行的是走读制,从领导到教师,从各级部门到学生家长都觉得3至6岁的孩子住校太可怜,而且不安全,教师也很苦,走读是大家都认同的事。但因牛街群众居住十分分散,更多的家庭不具备让孩子走学的条件。开园的第一年,学儿只有105人,3个班级,教职工12人。九个班的办学规模设备更多的在闲置,作为园长的我也没有更多想法,心想这应该就是山区乡的“特点”了吧,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我注意到了时常在校园门外徘徊的中年女人,出于好奇,问她你天天在这儿干嘛?她说,我来接孩子,学生要到4点40时才放学的,你来早了,以后到时间你来就行了,她说,我是立马的,我家没有摩托车,我从天还没亮就需要出发,不然就会迟到,早上送到后就等孩子放学再接回家。我问她,你每天都这样吗?她说,是的,没有办法。当时的我没有想更多,只是觉得他这个人脑子有点笨,怎么就不会像其他家长一样在周围租点房子住下来,这样做不是既浪费时间又很辛苦吗?当第二天又看到这位家长气喘吁吁地拖着穿着破烂衣服的孩子,不停地用她身上褴褛的衣角擦着满脸的汗珠时,我好像明白了好多,那一瞬间我不知所措,不知道说什么,我记住了她,记住了那一瞬间!于是,在短短的几天的时间里我明白了,她只是众多家长中的其中一员。我们办学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没有理由更多考虑3至6岁的孩子住校会给学校带来多少麻烦、多少困难、多少安全隐患? 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我们为家长、孩子、社会想了多少、做了多少? 所以,我们反思、讨论、研究、决策,全园高度统一思想,并迅速启动了创建寄宿制幼儿园的筹备工作,要让所有愿住校孩子都能住校接受学前教育,为牛街群众减负。</p> <p class="ql-block"> 幼儿园里除了我以外都是临时招聘的年轻女性,没有一个男教师,所有艰难的事都得我们女教师来完成。下乡、到各村社进行学前教育宣传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为我们的教师当中没有几个能熟练驾驶越野摩托车的,在泥泞、崎岖的山路上再带上一个人,翻山越岭,走村串寨;早出晚归,路上遇到坏人或农户家里凶猛的狗又怎么保护自已等等这些,对我们这样一个团队来讲是何等的艰难。但是面对困难我们没有退缩,而是继续前行,把我园幼儿住宿计划和相关的要求及 政策宣传到了全乡的各村各寨,做到家喻户晓。</p> <p class="ql-block"> 经过前后一个多月的宣传,我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今天我园共有入园幼儿196人5个班,住校人数达161人,教职工24人,当我看着全乡各村社的孩子都聚集在园里快乐、开心的时候,我们的教师都默默留下了激动的热泪。我想这个时候的每位老师都会想:下乡时裙子被刮破,鞋跟被扭坏;一次次被狗吓得心惊胆战,又一次次摩托带人翻到泥塘里,这都值了。尤为可贵的收获是:经过深入农户我们懂得了家长送子女上学的不容易。我们还更加懂得了我们这支老百姓口里的“娘子军”的教育使命。</p> <p class="ql-block"> 如何让牛街乡中心幼儿园成为一个有特色的山区幼儿?如何开展园本化课程?如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等等问题随之而来,这些问题对我这样一个新手来说是何其的难,在县教育局的关怀下,南诏镇文华幼儿园派经验老道的原任园长陈品云老师到我园挂职指导一个月。文献幼儿园饶园长带领骨干教师多次亲临指导、辅导、培训,使我园各项工作有了质的飞跃。</p> <p class="ql-block"> 怎样才能打造一所具有山区特色的幼儿园是我们遇到的另一个难题,通过向专家寻求帮助,在结合牛街乡的特点,牛街全乡有彝族、汉族、苗族、傈僳族和白族五个名族杂居,是一个纯农业耕作乡。但是随着科学现代化的不断实现,更多的传统农耕文化已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舞台,我园所面对的儿童们,对传统农耕文化更是知道得少之可伶,一些孩子更是一无所知。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我们想到用通过创设“农耕文化、自然课堂”这一特色平台,把当地的农耕文化留在校园,植入未来一代代幼儿的心田,让每一个孩子都记住它,永不忘这个“根”和这个“本”。为此,我们把这个创设农耕文化特色作为牛街乡中心幼儿园历代师生的一种责任,牛街的自然环境成为我园创新课程、得天独厚的优质教育资源,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成就了我园自然教育的课程理念!“回归自然的课程”突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搬进大自然里,并取得一定成效:一是幼儿在问题探寻中走进自然,获得情感、意志、生命、探索等多方面体验。二是将天然的材料宝库搬进活动区,实现幼儿的解放,三是促进幼儿感统能力的发展,幼儿动作发展更加敏捷,四是利于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生成了《二十四节气园本课程》《种植农作物园本课程》让“农耕文化、自然课堂”的理念落地开花。</p> <p class="ql-block"> 我园能取得快速、稳步的发展,能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社会的认可、家长的支持,变的是管理更加科学系统,理念更加成熟完美,效益更加广泛深入,特色更加凸显亮丽,不变的是幼儿园全体师生继承和发扬了“团结、拼搏”牛街精神。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把牛街精神更加发扬光大,把牛街中心幼儿园办的更加规范、更加富于时代特色!</p> <p class="ql-block"> 回溯这漫长的十年改革,教师得到了专业成长,孩子得到进一步发展,家长的育儿理念也在不断革新,期待下一个改革的十年,相信那时中国将建构起中国特色学前教育模式,发挥中国学前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和示范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