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data-seq="1230802439">五四青年节,两个老青年决定对西丽湖(又称西 丽水 库、西沥水库)来个环湖游。“两步路户外助手”上找了以下轨迹,我们反向走。该轨迹显示全程18.25公里用时一个半小时,感觉有些不可思议,难道是个年轻人全程跑的?事后才弄明白原因,我们是准备用三小时走完的。</h3></br><h3> <p data-seq="1230803621">同发路与 沙河 西路交叉口右行100米是 深圳 市水土保持示范园(也是网红点,不过不是我们今天目标),九点开门,这里是合法进入库区的唯一入口。</h3></br><h3> <p data-seq="1230804690">入园后沿水泥路直行,直到要右拐弯下坡的位置有个此路不通的告示牌,那里正是下到水边的土路入口,沿路继续走则只能在示范园区域活动。</h3></br><h3> <p data-seq="1230804797">上图是刚刚进入土路回身拍的。下边是向前顺土路走拍的。</h3></br><h3> <p data-seq="1230805145">湖边的池杉很美,比2011年时我们第一次来时长高、长粗很多。那时从 沙河 西路围栏一个洞口进来,正好到这个位置,现在的围栏修得很完整,没有缺口了。</h3></br><h3> <p data-seq="1230837936">回到土路继续向 沙河 西路方向走几步,很快就走上了环湖水泥路,此后顺路走就可以了。这个路应该是水库管理人员巡检用的,放大高德地图就能看到。只是有很多到果园的分叉路,途中要注意及时查看地图,准确选择正确的前行路线。</h3></br><h3> <h3>中途很多地方可以下到水边。但是不宜沿水边走,许多位置应该走不通,另外湖岔很深,沿水边走路程要长很多。</h3></br><h3>主要沿水泥路走,有风景时下到水边玩一下,才能环湖游的正确操作方式。</h3></br><h3> <p data-seq="1230876337">途中有很多果园。最多的是荔枝、菠萝蜜</h3></br><h3> <p data-seq="1230887485">也有阳桃,这是阳桃的花</h3></br><h3> <p data-seq="1230895894">这个植物不知是啥</h3></br><h3> <p data-seq="1230911831">这果子像长豆角发疯缠成一团的树,“形色”也没查出是啥。</h3></br><h3> <p data-seq="1231203934">湖边的树很茂盛,似乎每棵树冠都成了巨大的鸟巢。</h3></br><h3> <h3>水中鱼很多很大,湖边的鸟也很悠闲。一切都说明,这里是动植物的天堂。和人一样,生对地方很重要啊。</h3></br><h3>地图上看,我觉得西丽湖像伸开五指的手掌(有人说更像一棵珊瑚)。到达中指大湖岔处时,我们大概用了一小时。</h3></br><h3> <p data-seq="1230956114">在过有“下王里”字样的那个半岛时,我们没有沿水泥路走湖边,而是直接横穿果园。结果有些后悔,看下图的刺猬脚就明白了😊果园里的小路少有人走,路径不清晰,杂草丛生。建议还是顺水泥路走好些。</h3></br><h3> <p data-seq="1231001787">最后那个大湖叉处,向南看得见塘朗山、红花岭,以及西丽动物园片区的楼房。</h3></br><h3> <p data-seq="1231044386">再向前几步,右侧拉近镜头看得见万科云城、 深圳 职院、实验学校高中部。</h3></br><h3> <p data-seq="1231056663">北边的大阳 台山 。山顶观景台隐约可见。</h3></br><h3> <h3>最后我们从大磡村泵站出了库区。出门时被门卫反复盘问了几句。这里是下载轨迹的入口,实际上普通人是无法从此处进入的。</h3></br><h3>再次细看轨迹内容,发现其上传图片全是电柜、消防栓、水闸等等,完全没有风景,再联系其一个半小时走了18.25公里,此人应该是水库管理人员,并且应该是开了车的。</h3></br><h3> <h3>泵站外是沁园路,左转100米是大磡村口公交站。此时已经11点40,我们坐66路公交12点回到西丽地铁站。</h3></br><h3>总结提醒三点:<br></br>1.全程应至少准备三个小时;<br></br>2.有些位置树少日晒,应带伞带帽。阴天去不晒,但是水面景色会差些。<br></br>3.因为库边属于一级水源保护区,不允许随意进入,有被拦截风险。当然,游玩中也应该自我约束,不发生任何产生不良影响的事项。</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sULdgU_4J2YRsSHnwTuSH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