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游山西

我心依旧

<p class="ql-block">  说起山西,首先想到的就是著名歌唱家郭兰英老师那首脍炙人口的《人说山西好风光》,歌中唱到: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男儿不怕千般苦,女儿能绣万种花,人有那志气永不老,你看那白发的婆婆,挺起那腰板也像十七八!</p><p class="ql-block"> 对于山西并不陌生,因为有亲戚在大同,所以恒山和云冈石窟去过已经不止一次,但是太原和临汾这条线却一次也没有去过。因为老妈姑姑家的表哥表弟表妹一大家子都在临汾,所以早就想过去看看。这次,借着五一假期,拉上崔小二一起,陪着老两口山西走起!</p> <p class="ql-block"> 各种新闻报道都说今年的五一会有出行高峰,由于有过十一自驾的经历,并没有觉得高峰能有多大影响。事实证明,我还是低估了人们出行的热情。一号早上九点从家里出发,然后走到哪都遇到高速口封闭,辗转了四个小时,直到中午一点才冲出重围在雄安新区地界上了高速😰😰。此后,终于一路畅通,在穿越了无数山洞之后,来到了山西省的省会~太原市。</p> <p class="ql-block">将近六公里的阳曲隧道</p> <p class="ql-block">坐在副驾驶的小二一路负责拍照,这是她拍摄并编辑配乐的穿山洞视频。</p> <p class="ql-block">河北段的车流量相对较大,进入山西,明显感到一路畅通。</p> <p class="ql-block">导航显示,从这里下高速。</p> <p class="ql-block">😔丈子头竟然还分东西两个口,丈子头西收费站,只能往南走,去往运城、临汾、长治、晋城方向。丈子头东只能往北走,去往大同、朔州、忻州、阳曲方向。</p> <p class="ql-block">沿高速出来,是太原市东环路。</p> <p class="ql-block">之前订房的时候,在百度搜索太原市比较繁华热闹的地方,一致推荐迎泽区的柳巷和食品街,所以就把宾馆订在了柳巷附近的山西省财政厅培训中心。</p> <p class="ql-block">宾馆设施比较老旧,但是价位合理,标间只要一百多点。而且地理位置实在优越,出宾馆左手一百米是太原市文瀛公园,右手边一百米就是闹市区,离食品街走路也就十分钟路程,真正的闹中取静之所。宾馆自带一个小型停车场,对于一位难求的柳巷商业街来说,简直幸福的不要不要的。</p> <p class="ql-block">六十年前从天津来到太原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老崔同志的小学同学、热情的张大爷,从五一之前就联系好,到了之后要携家人一起请我们吃饭。要了宾馆位置之后,张大爷一家开车过来接着我们,拐了两个弯,来到山西三桥大厦。</span></p> <p class="ql-block"> 三桥大厦,邻近太原市委、市政府和动物园,1995年开业,2005年12月重新装修,是一家集住宿与餐饮为一体的三星级酒店。大厦地处市内黄金地段旱西关街15号,环境优雅,交通便利。</p> <p class="ql-block">  点菜之前,张大爷特意交代其姑爷,不要什么海鲜和大鱼大肉,一定尽可能的让我们尝尝当地口味。于是,一道道颇具山西地方特色的饭菜摆了满满一桌。</p> <p class="ql-block">  凉拌莜面,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先把面蒸熟,之后过了凉水,再配上黄瓜丝、蒜末、芝麻、调料等,入口清香劲道,非常美味。</p><p class="ql-block"> 木瓜丝不止看着清爽,吃起来也是酸甜可口,很有食欲。</p> <p class="ql-block"> 油糕,是以黄米为皮,枣泥和豆沙等糖料为馅,经油炸制成的食品,是很有特色的山西小吃。山西油糕的种类很多,因制作方法不同,有云片糕,枣糕,生炸糕之分;因所用的原料不同,又有糯米糕,菜糕之称;因“糕”与“高”谐音,为取其步步登高,吉祥富贵之意,人们往往在年节或婚丧嫁娶,孩子满月,过生日,老人寿诞,起房盖屋时食用,故又称年糕,喜糕。多年来,油糕伴随着人们送旧迎新,庆贺道喜,成为山西人们喜爱的传统食品。</p> <p class="ql-block"> 过油肉是山西省最著名的传统菜肴,历经代代厨师精心烹制相传至今。号称“三晋一味”,其起源有多种说法,各地的做法也不一,较著名的有大同、太原、阳泉、晋城的过油肉,晋城的“大米过油肉”,特色是多汤水,搭配刚出锅的大米饭一起吃堪称一绝。三桥大厦的过油肉只能说模样还行,口感一般🤤🤤 。</p><p class="ql-block"> 五台豆腐俗称"水豆腐",历史悠久,是传统的地方风味副食品,以其白、细、精、嫩而著名。五台人从东汉时期就有磨豆腐的历史,他们选上等黄豆或黑豆(学名大豆),经过浸泡后,上磨碎成豆浆后,再经卤水点沸,最后压成香喷喷、嫩娇娇的水豆腐。民间相传,康熙皇帝微服私访五台山,进入五台山境内,旅途疲乏,又饥又渴,遂就近走入一户人家,主人特别好客,用"家常烧豆腐"款待客人,康熙皇帝吃罢两颊生津,疲乏顿消。饭后欣然称道:"清香碧玉白,人间此味稀",传为佳话。</p> <p class="ql-block">  粉蒸肉,是“三蒸”中起源最早的一道山西名菜。“蒸”之烹技,晋源流长,陶寺遗址出土的陶甑,表明距今4000多年前山西已“蒸谷为饭”(《古史考》)。《千鼎集·伊尹蒸考》有“雪鹄之蒸”,说明夏商时已有蒸肉而食。《周语》记,周定王设宴,晋襄公任相礼,以“肴蒸”款待士会。晋地民间袭此“宴礼”,改为加米与肉相蒸,成粉蒸肉,传承至今,成为山西传统“行菜”之一、民间宴席的底座菜。</p><p class="ql-block"> 一直以为豌豆黄是北京小吃,谁知道竟然也是山西省的“十大名吃”之一。入口香甜、清凉可口、爽滑绵甜,是一个很不错地健脾清热的美食。</p> <p class="ql-block"> 大同烤羊排是招待宾客的一道佳肴名菜。烤羊腿是从烤全羊演变而来。相传,生活在中国北方广阔大地上的狩猎和游牧民族,常在篝火旁烘烤整只猎物和整羊进食。人们逐渐发现整羊最好吃的部位是羊后腿,便经常割下羊后腿烘烤。单独烘烤羊后腿不但比烤整羊时间快,而且更加味道鲜美,食用方便,于是烤羊腿逐渐代替了烤整羊。经过长期的发展,在羊腿烘烤过程中逐步增加了各种配料和调味品,使其集形、色、味、鲜于一体,色美、肉香、外焦、内嫩、干酥不腻,“眼未见其物,香味已扑鼻”。</p><p class="ql-block"> 剔尖又称拨鱼、剔拨股,原产地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是流行于晋中一带的地方传统经典面食,简单说就是“用筷子拨出的面条”。高手剔出的剔尖,呈中间圆、两头尖形状,用筷子沿盘边剔面,筋软爽口,易于消化。配上荤素打卤,吃起来又香又滑十分可口。</p> <p class="ql-block">一顿丰盛的晚餐之后,安顿好回宾馆休息的老两口,和崔小二一起顺着柳巷溜溜逛逛,来到距离宾馆八百米的食品街。</p><p class="ql-block"> 太原食品街北起府东街,南至钟楼街,宽10米,全长552米。宋代时就是太原市的商业中心。2012年开始对食品街进行全面改造,对道路铺装、城市家具、建筑立面整饰、夜晚街景的亮化、绿化等景观进行全方位的设计,主路采用青石板、便道采用厚青砖席纹铺地、谭石收边的手法,建筑立面全部恢复明清古建设筑风格,木门窗、青砖墙、石板路。山西饮食文化特色的铜雕塑配上仿古的城市家具使整个街景浑然一体,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风格使整条街道彰显文化气息。开辟了可容纳400多车辆停放的停车场,各种通信网线一应俱全。整个街区焕发出了古朴优雅的勃勃生机,成为一条集餐饮、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特色休闲街区。食品街餐饮各具特色,北部为特色风味区,中部时尚酒吧西餐区,南部山西特色风味区。食品街有力地提升了繁荣和谐、魅力开放的太原新形象,真正实现城市建设靓丽,成为新的城市美食聚集地。</p> <p class="ql-block"> 雪山晋乡楼是晚饭时,张大爷一家推荐的饮品店。据说这是太原人夏天吃冷饮的地方,是个老店,位于食品街中段,一楼是冷饮,二楼是餐饮,外边空地是烧烤,这里承载了一大批当地人小时候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传说中的沙棘冰淇淋,冰沙口感多一些,冰淇淋里混着小小的酸酸的沙棘颗粒,冰爽开胃。</p> <p class="ql-block">  沾串串是一种特色小吃,在太原城说起沾串串,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义井,义井位于河西区和平南路,义井的小吃一条街据说就是沾串串的起源地。各色新鲜的菜品煮熟后,在别具风味的酱汁桶里一涮,或咸香或麻辣,一串接一串根本停不下来!酱料的口味也绝对经得住你的各种挑剔!</p> <p class="ql-block">  串串菜品很多,包括:生菜、土豆、白菜、菜花、蘑菇、胡萝卜、冬瓜、杏鲍菇、茴子白、金针菇等时令素菜以外,还有素丸子、油条、面筋面、面皮、豆腐干、面筋、海带、油炸小豆腐、火腿肠、蟹棒、鱼豆腐、鱼丸、素肉类、木耳、鸡肠(圆筒)、豆腐皮、粉条等等,可谓相当丰富。</p><p class="ql-block"> 在菜品前面各种酱料桶一字排开,酱料桶是保温的,所以不用担心它的温度。沾串串的酱料很有讲究,分为卤料和冷料。卤料有特辣、微辣、水辣、蒜茸辣,芝麻酱、孜然、老干妈酱等;冷料有酸甜、酸甜辣、香油、芥末、剁椒醋等等。为了维护老客户和增加争竞优势,老板还会经常换换酱料的口味,现在很多店新增了咖喱味,麻辣香锅味,老坛酸菜味等口味,充分刺激你的味蕾,而且价格亲民,只要两毛钱一串。</p> <p class="ql-block"> 我大廊坊好几年没见到五元一份的凉皮了,说起来,太原的消费水平着实让人很是羡慕。</p> <p class="ql-block">专业剔尖馆</p> <p class="ql-block">我那么爱的书亦在太原貌似倍受冷落</p> <p class="ql-block">  而不起眼的蜜雪冰城却是大家的最爱,每一家店都是人满为患,弄的小二想吃个它家的冰淇淋都因为排队人太多而吃不上。</p><p class="ql-block"> 经过分析,这应该跟蜜雪冰城亲民的价格有很大关系,也更加印证了这个地方的消费水平不高。</p> <p class="ql-block">一杯的容量=一盆的可乐</p> <p class="ql-block"> 三十一份的脱骨凤爪,可以几种口味拼盘,分别要了酸辣、甜辣和麻辣。</p> <p class="ql-block">味道不要更好哦</p> <p class="ql-block">  闹口一样的小二一定要吃个冰淇淋才罢休,因为吃不上蜜雪冰城,最后只好在麦当劳点了这个花式甜筒。</p> <p class="ql-block">  晚上十一点的食品街依然人头攒动,一派热闹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大红灯笼高高挂</p> <p class="ql-block">  由于宾馆的价位偏低,所以不含餐。带着两位老同志,为了省事,直接在宾馆以每人十五元的价格吃了顿丰盛的自助早餐。</p> <p class="ql-block">  太原出发,一百多公里的路程,来到慕名已久的平遥古城。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平遥古城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平遥古城被世界纪录协会评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2015年7月13日,平遥古城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点。2017年11月19日,获得年度旅游目的地声誉奖。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世界遗产中心描述称: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p> <p class="ql-block">  门口请的拍照的大姐技术不咋地,上不露天,下不露地,好在人都在镜头里,也算难得的四人合影,只好裁吧裁吧凑合用吧。</p> <p class="ql-block">  乘坐电瓶车的时候,偶遇两个和小二一国的~光腿族。每天听的最多的就是老太太冲她说的那句,你不冷吗?典型的:你妈觉得你冷哦!</p> <p class="ql-block">  电瓶车自拍~说句实话,我挺嫌她的帽子丢人的😓😓经常盼着来一阵风,给她吹飞了拉倒。</p> <p class="ql-block">  乘坐电瓶车,每人十元,负责从游客服务中心(也就是南门停车场)拉到有景点的东门附近,沿途经过的很多地方正在拆迁改造。但是,电瓶车司机告诉我们,老房子没人敢拆,那是古迹,拆的这些都是后建的新房。</p> <p class="ql-block"> 东门进来不远的地方,就有一家基督教堂(只是我认为是而已)。</p> <p class="ql-block">  古城里需要门票进入的二十二个景点之一~文庙学宫。平遥文庙乃中国六最。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庙;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文庙建筑群;中国最大的孔子及儒学先贤塑像群;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中国科举史展;中国惟一的专业性摄影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 如果我们把平遥古城看作一个完整而丰富的生命体,那么,平遥文庙就是她的灵魂;如果我们把平遥文庙看作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体,那么,大成殿无疑是她的心脏部位。明伦堂,又称彝伦堂,在大成殿后,是强化孔子儒教中的君臣、父子、尊卑等人伦关系的殿堂,是向人们灌输儒教伦理道德的讲堂,是学官中的主要学习场所。文庙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城内东南隅,云路街北侧,主体建筑大成殿是全国现存文庙中罕见的宋金时期建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文庙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其大成殿为金大定三年(1163年)重建,至今保持原貌,是我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最久的殿宇,是全国文庙中仅存的金代建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平遥文庙历来为县学所在,直至清光绪末年废除科举后,县学才停,改办为“平遥县实业学校”,开始了新学。到1923年,一些商贾财东捐资在文庙办起了“平遥励志中学校”,县长郭学谦还题写了校名门额,后改为官办平遥中学校,迁址到察院</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街。1950年,太岳中学同平遥中学合并,校址又设在文庙,其建筑基本保存着原貌,只拆除了</span><a href="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154845004&amp;g_ut=3"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1, 1, 1);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棂星门</a><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西学、省畜所。20世纪50年代末,修建平遥中学教学楼时,拆除了超山书院、敬一亭、尊经阁。1997年平遥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平遥文庙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中共平遥县委、县政府、平遥中学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平遥中学于2003年全部迁至东城外新校址。文庙得以重新复原,成为平遥古城的主要文物</span><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旅游景点之一,2004年正式向游人开放。</span></p> <p class="ql-block">  九龙壁前等待老两口参观文庙的时候,老太太的简易老年车成了我们拍照的道具。</p> <p class="ql-block">  二十二道景点之~城隍庙,位于平遥城隍庙街中段。城隍是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始建于明洪武初,成化中重修。清代郑板桥宰潍县,重修城隍庙并撰有《创修城隍庙碑记》。</p><p class="ql-block"> 城隍庙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厚,汉族儒教、道教、民俗文化相融为一体。这些文化内涵不仅体现在泥塑、壁画之中,就连殿宇建筑形式、月台乐楼、木刻砖雕等各个方面,也颇有情趣。</p> <p class="ql-block">  城隍庙在建筑结构上也很有特色,各殿宇的木结构形式,开间、上限、木雕雀替图案以及琉璃构件的使用,都严格遵循当时封建礼制,而且工艺上乘,多有独到之处。每间亭台楼阁,都注重雕梁画栋,精磨细琢,十分考究。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平遥县在明清代商帮经济的发达程度和雄厚财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高雅文化需求。是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平遥有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格局。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整座城市非常周正,街道横竖交织,街巷排列有致。市楼位于城市中央,明清街位于南北中轴线上。古城建筑分为两部分:城隍庙居左,县衙居右,文庙居左,关帝庙居右。道教清虚观居左,佛教寺院居右。平遥也被称作“龟城”,南门是头,北门是尾,东西四座城门为四条腿,城内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仿佛龟背上的花纹,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八卦。它反映了平遥人经受苦难,渴望和平的朴素本质,人们希望在城墙的护卫下,这里是一个远离战乱的世外桃源。</span></p> <p class="ql-block">  汾酒(别称:杏花村酒)是一种以粮谷为主原料酿造的中国烧酒,是中国传统名酒,产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属于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p><p class="ql-block"> 它以清澈干净、幽雅纯正、绵甜味长即色香味三绝著称于世,有着4000年左右的悠久历史,是凝聚着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和劳动成果。俺家老爷子也很爱这口哦。</p> <p class="ql-block">  随处可见的沙棘汁。沙棘,俗称"酸柳"、"酸刺"、"黑刺",属于胡颓子科,有落叶乔木或灌木两种。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大约经历了两亿多年的沧桑岁月,比银杏(1亿年左右)、桫椤(1.8亿年左右)还古老。</p><p class="ql-block"> 古希腊人很早就发现沙棘有治疗作用。椐说,在古希腊,即使是病得很厉害的马,在沙棘林地放牧一段时间以后,便膘肥体壮,毛皮闪闪发光。所以古希腊人给沙棘起的拉丁名的含义是“闪光的马”。</p><p class="ql-block"> 征服半个世界的成吉思汗的膳食中沙棘是必备品。前苏联宇航员在太空飞行时沙棘是必服的保健品。中国藏医、蒙医和中医在古代就用沙棘来治疗各种疾病。在西藏医学中,沙棘是一种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他们将沙棘从根到茎到果实、种子全部加以利用,制取沙棘汁、沙棘油、沙棘粉。</p> <p class="ql-block">  平遥旧称“古陶”,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实行“郡县制”以来,一直是县治所在地。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泰、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分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平遥城墙现存有6座城门瓮城、4座角楼和72座敌楼,其中南门城墙段于2004年倒塌,除此以外的其余大部分都至今完好,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历史较早、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亦是世界遗产平遥古城的核心组成部分。此外,还有镇国寺、双林寺和平遥文庙等也都被纳入世界遗产的保护范围。</p> <p class="ql-block">  午饭选了刀削面和家家都有的碗托。碗托,是一种山西汉族传统面食,在山西方言里又叫做“碗秃”。碗秃是用荞麦面同猪血揉到一块儿,加热熬成粥糊状,晾凉以后即成。食用时,将它切成薄薄的三角块,在油锅中煎透,盛入碗内,浇上芝麻酱、蒜汁、陈醋、盐、味精等作料,用竹签扎着吃。这与北京的灌肠极为相似,只是原料不同。平遥的碗托由清光绪年间城南堡厨师董宣首创,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慈禧太后西逃西安途经平遥时,品尝这种食品后,赞不绝口,当场赐予重赏。于是,碗托名声大振,成为平遥的地方名吃。</p> <p class="ql-block">  距离平遥古城五十多公里的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国家4A级旅游景点,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有“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和“山西的紫禁城”之称。 王家大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门票每人五十五元,当然,老两口依然享受免票。</p> <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继承了中国西周时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既提供了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又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要求,做到了尊卑贵贱有等,上下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且起居功能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 </p> <p class="ql-block"> 高家崖建筑群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为三进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的绣楼外,又都有各自的厨院、家塾院,并有共用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周边堡墙紧围,四门择地而设。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上下左右相通的门多达65道,又独立成章。</p> <p class="ql-block"> 红门堡建筑群,是堡,又似城,依山而建。从低到高分四层院落排列,左右对称,中间一条主干道,形成一个很规整的“王”字造型。同时隐含“龙”的造型。堡内88座院落各具特色,无一雷同。</p> <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的建筑,有着 “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的特征。且凝结着自然质朴、清新典雅、明丽简洁的乡土气息。</p> <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的砖雕、木雕、石雕题材丰富、技法娴熟,大量采用了世俗观念认可的各种象征、隐喻、谐音,甚至禁忌的艺术形式,在文人、画家、雕刻艺人的共同参与下,将花鸟鱼虫、山石水舟、典故传说、戏曲人物或雕于砖、或刻于石、或镂于木,体现了清代建筑装饰的风格,将儒、道、佛思想与传统民俗文化凝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 楹联匾额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比如 “映奎”、“桂馨”, 是期盼子孙科考顺利,出类拔萃; “观我”、“视履”,是警示做人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就日瞻云”显示谒见帝王之荣耀。楹联匾额作为文化的象征,使得以商发家的王家有所品位,并潜移默化地熏陶着世代子孙脱胎换骨,识礼守制,谨遵祖训,引导他们在一条既定的路上有所作为,不断推动着家族的兴旺发达。</p> <p class="ql-block">在已经颓败的大宅门前拍个照</p> <p class="ql-block"> 编辑老两口的照片一组,被某些有心人发现:怎么单独照都很高兴,一到合影就不开心了呢🙄🙄仔细一看,果然这么回事啊。</p> <p class="ql-block"> 门口的石狮子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也见证了时光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的建筑装饰,是清代“纤细繁密”的集大成者,结构附件装饰均绚丽精致、雍容典雅。如穿廊上的斗拱、额枋、雀替等处的木刻,柱础石、墙基石等石刻装饰以及各院落内的楹联匾额,形式多样,做工极佳,体现了中国古代北方地区民居 “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特点。</p> <p class="ql-block"> 灵石静升王氏家族,源出太原,元仁宗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先祖王实迁至静升村后,静升王氏从耕作与兼营豆腐业开始,由农及商,由商到官,家业渐大,家资渐厚,声名渐高,在此前提下,其后大兴土木,营造宅第,自是常事。王家最早筑屋舍于村西张家槐树附近,之后,由西向东,从低到高,逐渐扩展,修建了“三巷四堡五祠堂”等庞大的建筑群,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以上。据《静升村王氏源流碑记》载,启年间,族人中,有的不再以耕读为本,有的不持续以商发展,有的满足于一官半职,有的安乐于锦衣玉食,不少人既无承继先业之志,亦无固本守成之心,以有的竟成为盗贼、乞丐或不惜卖儿卖女之“莠民”。王氏家族从十三世进入清朝。鼎盛于康熙、乾隆、嘉庆年间。其时,除大兴土木,营造住宅、祠堂、坟茔和开设店铺、作坊外,在当地还办有义学,设有义仓,修桥筑路、蓄水开渠、赈灾济贫等,善举不断。从十八世以后(清道光年间)逐渐衰败,大院内再无人居住。</p> <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与其说是一组民居建筑群,不如说是一座建筑艺术博物馆。它的建筑技术、装饰技艺、雕刻技巧鬼斧神工,超凡脱俗,别具一格。院内外,屋上下,房表里,随处可见精雕细刻的建筑艺术品。这些艺术品从屋檐、斗拱、照壁、吻兽到础石、神龛、石鼓、门窗,造型逼真,构思奇特,精雕细刻,匠心独具,既具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具有南国建筑的秀雅风格。这里的建筑群将木雕、砖雕、石雕陈于一院,绘画、书法、诗文熔为一炉,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姿态纷呈,各具特色,称得上北方民居建筑艺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王家大院是山西最大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建筑群,称“三晋第一宅”,入选《中国民族建筑集·汉·北方民居》一书,山西省仅此一例。</p> <p class="ql-block">  几十年时光匆匆而过,曾经年轻的父母也已经逐渐的老去。身体不再硬朗,腿脚不再灵便,黑发也变成华发。只愿他们可以一直开心快乐,让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能够陪伴他们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来到此行的目的地…临汾。临汾是山西省下辖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东倚太岳,与长治、晋城为邻;西临黄河,与陕西延安、渭南隔河相望;北起韩信岭,与晋中、吕梁毗连;南与运城市接壤,因地处汾水之滨而得名;地处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辖1个市辖区、1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p><p class="ql-block"> 临汾市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有“华夏第一都”之称;该市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盛产小麦、棉花等,素有“棉麦之乡”和“膏腴之地”美誉;已形成多元产业体系,是山西省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市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三大优质主焦煤基地之一;该市非物质文化种类繁多,有蒲州梆子、威风锣鼓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被誉为“梅花之乡”、“剪纸之乡”和“锣鼓之乡”。</p> <p class="ql-block">  网上预订的临汾市喜来圣源大酒店,标间一百出头,还带双早,又自带泳池赠送游泳票,性价比很高哦。</p> <p class="ql-block">  酒店楼下就是平阳广场,是临汾市区第一座公共集会广场,始建于1977年,以平阳中街为轴线分为东、西广场两部分。平阳广场建于1977年,到现在已经43年了。平阳广场作为临汾市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对全临汾人民来说都有着一种特别的记忆。它承载了临汾人民对这个城市的一种情怀,一个记忆的凝聚点。</p> <p class="ql-block"> 广场上不管是小朋友、年轻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都是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透着朝气蓬勃的精气神。</p> <p class="ql-block">  酒店后身是平阳夜市小吃街,八块钱一碗的蛋炒拨面,色香味俱全。从外观上看,拨面类似于刀削面,从手法说,和刀削面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刀削面是抱着个面团子拿铁片刀削,它是放在一个板板上拿刀子拨,但是和刀削面一样都是口感劲道。</p> <p class="ql-block">  俩人吃了七十串沾串,只花了14元,简直我勒个去!</p> <p class="ql-block">  一早出发,两个小时的高速、半个小时的堵车,来到著名的壶口瀑布景区。</p><p class="ql-block"> 壶口瀑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它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p><p class="ql-block"> 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p> <p class="ql-block">  由于今天只有一个景点,所以早上出发不急不慌,导致来到景区已经临近午饭时间。担心患有糖尿病的老太太犯病,决定解决了午饭再去看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点了小二这几天一直念叨的洋芋擦擦。洋芋擦擦是陕北的一种家常食物,在粮食匮乏的年代,是许多陕北人的主食。到了今天,洋芋擦擦便成了一道独特的小食,深受都市人的喜爱。洋芋就是土豆,擦擦是一种工具,用来擦土豆丝的。洋芋擦擦是陕北传统饭食之一,又名“洋芋不拉”、“洋芋库勒”。洋芋就是土豆。此菜加工时将土豆用擦子擦成寸长的薄片,拌入花椒、葱丝、姜粉、盐末等,同面粉搅匀,上笼蒸熟。食用时,盛入大碗,调入蒜泥、辣面、酱、醋、葱油或香油。这里是用炒锅快火炒出,感觉味道更佳。</p> <p class="ql-block">  切成块状的小葱拌豆腐,口感没有拌成沫沫的味道好哦。</p> <p class="ql-block">  炒莜面鱼鱼。</p><p class="ql-block"> 需要把莜面用开水和面,然后揉成光滑的面。将和好的面团切小块,再用手掌在面板上搓成两边尖尖的小面条。搓好的莜面鱼鱼放入底部刷过油的蒸笼,锅里加入水烧开,大火蒸10分钟后拿出,用配菜爆炒,一道美味佳肴就此出锅。</p> <p class="ql-block">  黄河被认为是全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有“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如果你站在黄河岸边,看到泥沙翻涌的浑浊黄河水,肯定会认为里面是没有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黄河中不但有鱼虾,而且还不少。</p><p class="ql-block"> 要说黄河中最有名的鱼类,那肯定是黄河大鲤鱼了!这种鲤鱼金鳞赤尾、体型硕长丰满,还有的是橙红色,看上去很好看,其肉质更是细嫩鲜美,脂肪含量较低但营养丰富,因此自古以来就很有名气,同淞江鲈鱼,兴凯湖鱼、松花江鲑鱼并列为我国“四大名鱼”,古人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洛鲤伊鲂,贵如牛羊”的说法,为水产食材中的上品。</p><p class="ql-block"> 但是黄河鲤鱼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有四个“鼻孔”,黄河沿岸的人们几乎都知道,说起来这也是黄河里的一个特色了,这也一直让黄河流域和微山湖、东平湖等地的人们引以为傲,以“四鼻鲤鱼”来标榜黄河鲤鱼的特色。 </p><p class="ql-block"> 不过这里要说明一下的是,四个“鼻孔”并非黄河流域以及微山湖等地鲤鱼的独有特征,实际上很多地方的鲤鱼都有这种特征,甚至连日本的鲤鱼有的都是4个“鼻孔”,之所以它们会有4个鼻孔,一般认为是因为鲤鱼大多生活在比较浑浊的河流中,而如果只有两个单一鼻孔,就很容易被泥沙堵住,特别是直径和鱼类的鼻孔大小相似的圆形小沙石,很可能会卡到鱼类的鼻孔中,导致它们不能正常使用鼻孔的功能,所以才将每个鼻孔的中间进化出来一个瓣膜,这可以有效阻挡泥土和沙石的进入,但是也正因为出现了那条瓣膜,使得它的每个鼻孔看上去都是两个孔,那么两端就是4个孔,所以就被叫做四鼻鲤鱼了。</p> <p class="ql-block">  壶口一带,黄河西岸下陡上缓,狭谷谷底宽约400米,由谷底上坡到龙王坡坡高约150米,崖岸很陡,龙王坡以上谷形展宽,谷坡平缓,黄河的横剖面成谷中谷的形态,在龙王辿以北,河幅宽度和狭谷宽度一致,河水充满狭谷,常水位流量在每秒1000—3000立方米,水面宽400余米,龙王辿以下,水流到壶口,在平整的谷底冲成一道深槽(在大河槽中套了一个小河槽)。小河槽宽30—50米,深约30米。壶口以上,水在宽槽中流行,到了深槽上端,400米宽的水面一下子全部倾注到30—50米宽的深槽中,形成瀑布。此处河床形如一把巨大的茶壶,收尽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壶口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明代人惠世扬的诗句“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正是对壶口这一景象的真实写照。壶口瀑布极为壮观,滔滔黄水倾泻而下,激流澎湃,浊浪翻滚,水沫飞溅,烟雾迷濛,狂涛怒吼,声震数里,瀑布高度在枯水期可达15—20米,夏、秋之际可达45米。在洪水时,洪流滚滚,涌出深槽,瀑布就变成一股激流而下,瀑布形消失。河水沿深槽下行5千米便是孟门,出孟门之后,水面展宽,水势变缓,又恢复到龙王辿以上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壶口瀑布的形成和发展,是河床上裂点发展和移动的结果,裂点就是河流中突然形成的急坡地段。最典型的裂点就是瀑布,因为瀑布是河水垂直跌下的地方。因此,瀑布必须有一层坚硬岩石所成的“造瀑层”才不易被河水所侵蚀而使瀑布变为急流。瀑布的下面即有由瀑布冲下所成的深潭。如果造瀑层被蚀后退,那么瀑布前方就会形成一个不长的峡谷,表示瀑布不断后退的结果,壶口瀑布的地形正是这样。</p> <p class="ql-block">  瀑布宽达50米,深约50米,最大瀑面3万平方米。是中国仅次于贵州省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滚滚黄河水至此,300余米宽的洪流骤然被两岸所束缚,上宽下窄,在50米的落差中翻腾倾涌,声势如同在巨大无比的壶中倾出,两大著名奇景“旱地行船”和“水里冒烟”,更是罕见。</p> <p class="ql-block">滔滔黄河水给老爷子洗了个脸</p> <p class="ql-block">观瀑布的游人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  虽说是在山西地界的壶口瀑布,但依然随处可见身穿陕北特色服饰、牵着毛驴的当地村民在招揽拍照的游客。二十一位,不但可以骑驴,还可以穿上土得掉渣的村姑服。</p> <p class="ql-block">  事实证明,衣服穿在不同的人身上确实会有不同的效果,这模样嘛,肯定不像村姑。</p> <p class="ql-block">  小毛驴也知道亲近美女,直把脑袋往小二的怀里扎,最后还是被主人一巴掌才把脑袋拍到了一边去。</p> <p class="ql-block"> 庆幸来的尚早,离开景区时,对向等待进入景区的车辆排到了五公里开外,真真的一眼望不到头啊,这么幸灾乐祸是不是不太好?</p> <p class="ql-block">  从早上就打电话联系的舅舅和姨,终于见面了。很亲近的姑舅表亲,由于相隔一千多里,而多年未见,只剩唏嘘。</p> <p class="ql-block"> 转天在热情的舅舅舅妈、姨和表妹的陪伴下,驱车来到洪洞县的苏三监狱。“苏三监狱”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的惟一一座明代形制的监狱,也是现存保护的最早的监狱。   </p><p class="ql-block"> 因话本和戏剧而闻名的苏三,在中国几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玉堂春落难逢夫的故事,就发生在山西洪洞县,直到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洪洞县司法科还保存着苏三的案卷。王景隆是苏三的同乡这个情节,就是从苏三的供词里发现的。</p> <p class="ql-block">  这么狭小的空间,据说可以同时放下九位犯人,由于无处可去,他们只能蹲在地上或炕上,这也叫“蹲监”,也就是现在所说蹲监狱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监狱的刑具展</p> <p class="ql-block"> 牢房外顶檐之间,通道之上,密布铁丝编织的大网,网上挂着铜铃,犹如天罗地网,囚犯根本逃不出去。 </p> <p class="ql-block">  禁房,也就是狱卒呆着的地方,这里有个窗口,视野可以看到监狱全部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左下方墙根处的小洞,就是死囚洞,俗称老虎屁股口。它直通大街,平时用砖砌着,需要用时才打开。因为犯人一旦死在监狱中,绝不允许从监狱的门抬出去,只能通过这个洞拖出去,因此被称作死囚洞。又因为死囚牢俗称虎头牢,牢门为虎口,人活着被虎口吞进去,死了从死囚洞出来,死囚洞也就被俗称“老虎屁股”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过道尽头的左边,便是死囚牢的大门,死囚牢双门双墙,门上画有狴犴,是龙的儿子,长得却象老虎,因此人们误称为“虎头牢”,大约是因为龙生九子,子子不同,狴犴专门掌管刑狱,大门只有一米六高,所有进入死囚牢的人都要在狴犴像前低头,显示对法律的敬畏。进了门洞,里面还有一道门,而这两道门却是一扇从右开,一扇从左开,不明就里的囚犯如果越狱,往往出了第一道门却怎么也打不开第二道门,一个小小的改动就能起到拖延犯人越狱时间的作用,不能不佩服古人的智慧。</span></p> <p class="ql-block"> 厚五尺一寸、高一丈八的监狱院墙,没有点绝世轻功的人还真飞不出去。据说,高墙里灌装的都是流沙,如果犯人想要挖墙越狱,流沙便会从挖开的小口中源源不断地流来,使其难以挖通围墙。</p> <p class="ql-block"> 监狱里的井,也叫苏三井。当年苏三在这个监狱里住了十个月,都是在这眼井里打水洗漱、洗衣服。</p> <p class="ql-block">  为了防止犯人投井自尽,井口设计的非常窄小,直径也就五寸,只有成年人一个手掌大小。</p> <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苏三蹲监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小小的一间屋,住着全县所有的女囚。</p> <p class="ql-block">囚禁死刑犯的黑牢</p> <p class="ql-block">古代五刑</p> <p class="ql-block">  苏三蜡像馆,传神的演绎了苏三和王景隆的爱情故事。</p> <p class="ql-block">  苏三,原名周玉姐,明代山西大同府周家庄人。六岁时父母双亡,后被拐卖到北京苏淮妓院,遂改姓为苏。她到妓院前已有二妓,故取名三儿,“玉堂春”是她的花名。官宦子弟王景隆冶游相遇苏三,一见钟情,过从甚密。苏三要王景隆发奋上进,誓言不再从人。王景隆离京归里,虽对苏三不能释然,但奋志读书,二次进京应试,考中第八名进土。在王景隆返家之际,苏三被鸨儿以一千二百两银子的身价,卖给山西洪洞马贩子沈燕林为妾。沈燕林长期经商在外,其妻皮氏与邻里赵昂私通。沈燕林带苏三回到洪洞,皮氏顿生歹心,与赵昂合谋毒死沈燕林,诬陷苏三。 初审时洪洞县衙将皮氏与苏三收监。赵昂从皮氏家中拿出一千余两银子行贿。知县王氏贪赃枉法,对苏三严刑逼供,苏三受刑不过,只得忍屈画押,被判死刑,监于死牢中,皮氏却消遥法外。正当苏三在洪洞死牢含冤负屈之际,适值王景隆升任山西巡按。王景隆在此前虽风闻苏三被卖到洪洞,但未知真情,故到任伊始先急巡平阳府,得知苏三已犯死罪,便密访洪洞县,探知苏三冤狱案情,即令火速押解苏三案件全部人员至太原。王景隆为避亲审惹嫌,遂托刘推官代为审理。刘氏公正判决,苏三奇冤得以昭雪,真正罪犯伏法,贪官王氏被撤职查办,苏三和王景隆有情人终成眷属。</p> <p class="ql-block">  1964年中国著名考古学家王冶秋先生曾在洪洞考察确认,苏三监狱为中国罕见的明代监狱,并题诗曰:“虎头牢里羁红妆,一曲搅乱臭水浆。王三公子今何在?此处空留丈八墙。” 十年动乱期间,苏三监狱被拆毁。为了使“苏三监狱”这一仅存的明代监狱得以保留,洪洞县人民政府后做出了修复“明代苏三监狱”的决定。修复事宜于1984年5月开始,同年10月竣工。</p> <p class="ql-block">  出了苏三监狱,不远的地方就是著名的大槐树景区,门票不管是网上还是现场购买均为八十元一张。</p> <p class="ql-block"> 景区分为“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游览区”和“汾河生态区”四大主题区域,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树、千年槐根、祭祖堂、广济寺、石经幢、移民浮雕图、中华姓氏苑等60余处风景文化景点。</p> <p class="ql-block">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位于山西省洪洞县,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大槐树祭祖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从明洪武2年至永乐15年,近50年的时间里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主要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被当作“家”、称作“祖”、看作“根”。</p> <p class="ql-block">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这对恢复生产、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开发边疆、民族团结、文化交流等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  洪洞县城内的厕所全部叫做“解手场”,也是源于移民。 </p><p class="ql-block"> 明朝初年,发生了“燕王扫北”战争,两军会战于山东境内,山东的老百姓可遭了殃,山东人民十之八九死于战乱。血染大地,尸骨遍野,无人掩埋。当时的地方官员,因无法完成上缴国家的税收任务,纷纷上奏朝廷,朝廷准奏,决定从山西河北向山东大移民。行走途中,被押解人员需要大小便,只能向押解士兵告急,士兵便说:“行,我给你解开手。”各路押解大队都是这样,时间长了,便用“解手”一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又把“大便”演变为“解大手”,把“小便”演变为“解小手”,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 元朝末年除兵乱之外,水、旱蝗、疫也接连不断。黄、淮河又多次决口,使中原之地“漂没田庐无算,死亡百姓无数,村庄城邑多成荒墟。”据《元史》载,仅元朝末年的雨旱灾,山东19次、河南17次、河北15次、两淮地区8次。(《元史五行志》)”造成“漂没民庐、死者众”(《元史顺帝本纪》),“禾不入地、人相食”(《元史五行志》),至正元年到二十六年,几乎每年都有特大洪水泛滥,“至正元年,汴梁、钧州大水。</p><p class="ql-block"> 元末中原地区不但水患严重,大蝗灾也频频而至,从至正元年到二十五年,大蝗灾计有十八九次。</p><p class="ql-block"> 以上种种,兵乱水旱蝗变疫相辅而至,百姓非亡即逃,使中原地区人烟稀少,土地荒芜,元政府只好把一些路降为州,如“降徐州路为武安州”。(《元史顺帝本纪》)就是到了明朝,由于人粮剧减也不得不把许多州,府降格,名城开封由上府降为了下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明朝建立后,各地官吏纷纷向明政府告具各地荒凉情形,中原地区处处是“人力不至,久致荒芜”,积骸成丘,居民鲜少,“多是无人之,累年租税不入,”劳动力严重不足,土地大片荒芜,财政收入剧减,直接威胁明王朝统治,就连朱元璋也深知:“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务”,于是采纳了萄州苏琦,户部郎中刘九皋,国子监宋纳等人的奏议,为维护明王朝的封建统治,决定了移民屯田的战路决策,一场大规模的历经数朝历史50余年的移民高潮就开始了。</span></p> <p class="ql-block">  当元末中原地区荒疫兵乱之时,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中原地区的兵乱及各种灾疫很少波及山西,山西大部地区也没有发生大的水旱虫灾,风调雨连丰收,同邻省相比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丁兴盛,元人钟迪在《河中府(蒲州)修城记》中说:当今天下劫火燎空,洪河(黄河)南北噍类无遗,而河东一方居民丛杂,仰有所事,俯有所育,这虽然是封建文人溢美之词,但也说明晋垌带比较安定,再加邻省难民流入山西,使山西南部人口是稠密洪武十四年,河南人口是一百八十九万一千多人,河北人口是一百八十九万三千多人,而山西人口却达四百零三万零四百五十口,是河北、河南人口的总和。</p> <p class="ql-block"> 根据《明史》、《明实录》、《日知录之余》等正史及笔记史料的记载,洪洞大槐树移民分布在30个省市,2217个县市。其中河南123个县市,北京、天津、河北142个县市,山东109个县市,山西104个县市,江苏、安徽、湖北、湖南316个县市,陕西、甘肃、宁夏182个县市,黑龙江、吉林、辽宁171个县市,浙江、福建、江西227个县市,广东、广西、贵州248个县市,四川、内蒙古、青海274个县市,云南、西藏、新疆210个县市,海南、台湾111个县市。另外,海外移民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100多个国家。</p><p class="ql-block"> 这已经是第三代大槐树,枝繁叶茂。</p> <p class="ql-block">大槐树旁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  神圣的祭祖堂。是由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设计与施工,由著名古建筑专家冯冬青进行总体规划。建筑风格为仿明代建筑,为整个祭祖园的核心。祭祖堂坐北朝南,面阔112米,进深55米,总占地面积6160平方米。堂前置露天铜鼎香炉,堂内设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牌位,不仅体现传统文化,而且突出“祭祖”主题,是全国最大的百家姓祠堂,是天下民祭第一堂。</p><p class="ql-block"> 祭祖堂两边围栏是雕刻精美的石栏板,石栏板共有594块,为对称排列,上面雕有297幅民间吉祥图案,柱头为含苞待放的莲花。站台两侧雕刻的24幅图案是中国传统的24孝故事。</p> <p class="ql-block">老哥几个的父母曾是最亲的人</p> <p class="ql-block">  大槐树景区竟然也有“不倒翁”小姐姐,而且还是个轻盈灵动又很漂亮的小姐姐呢。</p> <p class="ql-block">  老同志们坐在树下休息聊天,两个无聊的人开始拍视频搞怪😏😏</p> <p class="ql-block">  景区的“中华姓氏苑”景点门庭若市,这里设立的姓氏文化长廊,展现了古今中华的11969个姓氏的源流、演变、传承,辅以各个姓氏的郡望、堂号、家训,许多游客都购买了与自家姓氏有关的旅游特色纪念品,有姓氏看盘、姓氏扇、家谱家训、始祖像等。 </p> <p class="ql-block"> 按照姓氏排列表,很容易就找到了我们“崔”姓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  多半天的时间,看了苏三监狱,逛了大槐树景区,又在舅舅舅妈姨和表妹的带领下吃了洪洞当地特色~炒鸡。</p><p class="ql-block"> 从古至今,中华五千年历史,不管是宴请宾朋,还是迎春纳福,鸡总是必备之美味!洪洞炒鸡更是精选上等散养土公鸡加入精心秘制中草药,经大火爆炒而成!端上来满满的一大盆,色泽艳丽,入口后感觉鸡肉很嫩,麻辣鲜香,最后再加进一盘晶莹剔透、劲道爽口的扯面,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p> <p class="ql-block">  凉粉炒馍。服务员上菜的时候,我和小二都以为说的是“两份炒馍”😓😓</p><p class="ql-block"> 凉粉炒馍据说是运城特色菜,清爽嫩滑的凉粉和粗矿豪放的馍配在一起,既是菜又可以是饭。凉粉的Q弹加上馒头的香软,简直让人垂涎欲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做的最好的是这道拔丝红薯,牵着、扯着,丝丝缕缕,就像这相隔千里也阻不断的友爱亲情。</p> <p class="ql-block">  五号一早,迎着朝阳,结束了五天的行程,踏上了回家之路。再见了,有很多亲人的临汾,再见了,有很多美食的临汾!</p> <p class="ql-block">  山西段的高速公路,总是这么一路畅通,车流量很少。</p> <p class="ql-block">  进入首都环线,就变成了这副模样。不过,这样好像才是假期该有的样纸。</p> <p class="ql-block">堵车不堵心,一路堵,一路吃!</p> <p class="ql-block">  五天时间,行驶两千公里。和小二一起,带着老两口会了同学,见了亲戚,游了美景,吃了美食,山西之行圆满结束!</p><p class="ql-block"> 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的身体都开始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从小把我们拉扯长大的他们不再年轻,到了吃也吃不香,走也走不畅的时候,子女能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多的陪伴他们,照顾他们,享受和珍惜家有父母的幸福时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