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红楼梦》大观园四大主要建筑之潇湘馆

诗和远方

<p class="ql-block">《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贾府为筹备元妃省亲建造的省亲别墅。在这座美轮美奂、堪比仙境的建筑中,最重要的四个地方分别是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和稻香村。贾元春在游览大观园后表示,这四处地方她最为喜欢。</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北京大观园是一座再现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大观园”景观的仿古园林,位于西城区南菜园护城河畔。这里原来是明清两代的皇家菜园,明代时曾在此设立“嘉疏署”。1984年为拍摄电视剧《红楼梦》,经红学家、古建筑家、园林学家和清史专家共同商讨,按作者曹雪芹在书中的描述,采用中国古典建筑的技法和传统的造园艺术手法建造。全园面积12.5公顷。</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大观园平面图。</p> <p class="ql-block">潇湘馆是林黛玉(荣国府幺女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的独生女)在大观园内的住处。元妃省亲后,林黛玉同宝玉等人一同入住大观园。</p><p class="ql-block">书中这样描述此处建筑: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p> <p class="ql-block">潇湘馆离南门很近,从曲径通幽处走出假山,中间是沁芳桥,往西走是怡红院,东边紧挨着就是掩藏在绿树中的潇湘馆。进驻大观园时,黛玉对潇湘馆情有独钟,“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幽静”。</p> <p class="ql-block">黛玉居住在潇湘馆,“潇湘馆”由元妃赐名。潇湘馆之名引自舜的潇湘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潇湘即斑竹,据传是由娥皇女英二妃洒泪而成。潇湘馆用竹来烘托黛玉的性格,与她“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特点很相称。她容易伤感悲愁,所以又把竹子与潇湘的传说典故连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潇湘馆是林黛玉进大观园以后的住所,小小三间房屋,一明两暗,回廊曲折,,翠竹隐映,婆裟玉立,砂砾石子漫路,溪水潺潺,绕阶缘屋。“顺着脚一径来至一个院门前,只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举目望门上一看,只见匾上写着’潇湘馆’三字。宝玉信步走入,只见湘帘垂地,悄无人声。走至窗前,觉得一缕幽香从碧纱窗中暗暗透出”。</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初探大观园时,宝玉为这所院子题匾“有凤来仪”,题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有凤来仪”——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仙禽,相传它的出现是一种瑞像。《尚书·益稷》:“箫韶(舜的乐曲)九成(一曲终叫一成),有凤来仪(呈祥)。”因为传说中凤是食竹实的,所以借这一成语来命名这一院落;“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宝鼎,这里指煮茶的鼎炉。本来,茶沸热的时候会有绿烟,着棋之时指头会感觉微有凉意。现在却说“茶闲”、“棋罢”之时也是这样,这正是为了写竹。翠竹遮映,所以存疑尚有绿烟;浓荫生凉,所以似乎仍觉指冷。</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文人普遍喜爱竹子,讲究“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难怪刘姥姥进大观园时,会对潇湘馆作如此判断:“这必定是哪个哥儿的书房了”。这句话虽然有一些讨好的成分,但也能从中看出潇湘馆的环境十分清幽,是非常适合读书的。</p> <p class="ql-block">正屋的旁边有一条竹林小路,通往后院的书房。竹林小路的环境好美,幽静、清爽,微风轻轻地掠过,似乎感觉到那个满腹幽怨、冰清玉洁的女孩子一声声轻轻的叹息。</p> <p class="ql-block">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p> <p class="ql-block">龙吟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