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花郎(一)

李秀瑜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原创】 李秀瑜/图文(2018字)</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首唐代诗人罗隐为蜜蜂写的诗,以蜂喻人,为了生存和繁衍,人须勤劳如蜂,追花采蜜,可又问天地:这一切努力是为谁甜,为谁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丽江永胜涛源养蜂人王亚林,养蜂十多年了,常年在大山里跟着蜂群,随花迁徙,追花夺蜜。高原的风霜和炽热的阳光,过早地带走了他的青春,不到40岁的他看上去却有50多岁的面容。但他精瘦、干练,一说一个笑的性格给人友好、热情的印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99年,初中毕业的王亚林没有选择继续读书,也不愿意继承父辈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一首齐秦词曲唱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吸引着他由昆明踏上南下广州的列车,加入了中国农民工队伍,成为这支亿万大军中的一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亚林怀揣着进城学习技术,学成后开汽车修理店的梦想,于是他进入了深圳一家生产汽车零件的企业工作。车间的生产线上,他每天重复着简单而程序化的工作,毫无技术可言,他有些失望,这一干就是8年。</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笔者与王亚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日新月异的深圳,房价也在不断地攀升,打工仔一年的收入,就是不吃不喝也只能买到一两个平米。深圳的高楼大厦,小区、别墅,街上的霓虹闪烁,红灯绿酒,这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近在咫尺,却又与他相距遥远。亚林明白了,他无论怎么努力工作,都将难以融入这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亚林不由哼起了齐秦歌中的后半句:“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07年中秋之夜,躺在床上的亚林,望着宿舍窗外不怎么明亮的圆月,情不自禁地吟诵着曾经读过的诗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他思念父母,思念家乡,不觉有些眼眶湿润,渐渐进入梦乡。亚林梦见儿时与小伙伴们在山里掏蜂窝的往事。涛源达旦河边的高山上,他们在悬崖间发现了一窝野蜂,攀爬上去后,伙伴们点燃干草,用烟雾驱蜂,然后取出淡黄色的蜂蜜,各自大块大口地分享这上天赐予的甜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觉醒来,这梦是如此清新而真实,蒙眬中有个声音,好像反复向他喊出两个字:“蜂蜜!” “蜂蜜!”对啊,他想起同村的王大爷就是世世代代的养蜂人,也是村里率先致富的人。向他学习养蜂技术应该没有问题。以后将蜂蜜卖往广州深圳,城里人既然喜欢丽江的大山大水,也肯定喜欢没有被工业化所污染的蜂蜜。</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亚林修改了自己的“中国梦”,决定不再与厂家续签即将到期的用工合同,不再受工厂流水线机械程序的约束。回家养蜂,回到家乡的金沙江、达旦河边、去玉龙雪山山下和香格里拉山里放蜂,这是世界上最自由的职业,想想都觉得这活路无比的愉悦和奔放,亚林不由得甜甜地笑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08年春节前夕,亚林告别了广州深圳,又随着返乡大军的人潮,来到了昆明。在昆明客运站排队购买车票,依次上车。长途客车上,满满的乘车人,满满的乡音使他顿感亲切,他主动与同车邻座的女孩攀谈起来,女孩姓周,也是永胜涛源人,在昆明打工几年,从事幼教工作,与他是地地道道的老乡。他们热烈地交谈着,到站下车分别时,双方没有留下电话,亚林又有些莫名的不舍和后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春节期间,亚林向养蜂老人王大爷拜师学艺,找木做箱,忙着养蜂的准备。家里父母忙着托媒人给他说媳妇,并约定双方在大年十五这一天见面。当亚林提着彩礼踏进女方家时,双方十分惊讶,原来,女方正是他们从昆明同车回家的小周姑娘。他们已经认识,还曾热情洋溢地交谈过,看来这真是天意之和。两人确立了恋爱关系,他们有一种默契,就是相互之间尊重对方的事业。于是,双方留下了电话,相约以短信、电话交流,以便进一步加深了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亚林将这些年打工挣得的积蓄全部投在养蜂创业中,第一次养蜂五十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蜜蜂的生命是短暂的,一只工蜂采蜜时只能活50天左右,每一公斤蜂蜜要由1万多只工蜂飞行采集300万朵鲜花。每天飞行距离可达12公里,周围的花期过了,无花可采时,蜜蜂会逃离蜂箱或死在远路寻花的途中。养蜂人得根据蜜蜂的规律,按海拔高度植物不同花期的时间迁徙。所以,追花夺蜜,到处流浪,哪里有花哪里去。这看起很浪漫的追花行为却充满艰辛,养蜂人自诩是中国的“吉普赛”人。其实,比他们更苦,因为“吉普赛” 人的流浪是多个家庭的群体行为,有歌声和舞蹈,既可歌颂自由又可宣泄生活中的苦涩。而中国的养蜂人是单干,经常只有《那山那人那狗》,风霜雨露、烈日烘烤不可惧,远离家人的孤独才是养蜂人最大的敌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天,亚林在大山里选择了一处花多的山沟里驻扎,看着成千上万的蜜蜂嗡嗡飞舞,亚林心里充满了期待,明天就可以第一次割蜜了,广州、深圳的朋友同事还等着他的蜂蜜,勤劳将换来甜蜜的回报。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夜里,一场持续几个小时的暴风雨引来了山洪,瞬间将他的蜂箱和帐篷悉数冲走。十多万元的投资和半年多的心血化为乌有,面对一片狼藉的山沟,亚林欲哭无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正当亚林悲痛欲绝的时候,未婚妻小周打来电话,安慰他不要过度伤感,只要人平安就好,没有过不去的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利再干。可是光有信心没有资金来源的安慰,犹如镜花水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亚林带着失败的沮丧和疲惫的身体回家了,推开家门后,又一次让亚林大吃一惊,原来……</span></p><p class="ql-block"> (续待)</p><p class="ql-block">(注:图二、四、五为网络下载,向原作者致谢,如有不妥告之即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1年5月6日于重庆</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