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茶给你澎湃动力 荡气回肠之快感

西子茶人

<p class="ql-block">  茶舍里,大家沐浴春雨带来的初夏的清凉,伴随着《国色天香》的音乐,期待已久九八古树茶整装待发,终于开启她带来的真面目。别看她素面素心,却极具高贵气质,其形圆润周正,松紧适宜,金芽显著,条索分明,闻之香气四溢。</p><p class="ql-block"> 放下易武古树茶不表,立夏茶会的主泡人依然是堂主,只见他从容淡定,有条不紊进行煮水、洗壶、撬茶的品茗前期工作,看到大家都进入品茶状态后,随即开始了洗茶开汤,堂主以前快中缓后慢的速度冲泡这款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堂主不仅熟悉这款茶的特点,而且冲泡技术准确把握到位,基本上将高、中、低频的味道发挥到极至。白瓷杯中茶烟轻飏,茶香袅袅,轻啜一口,老味陈香充满了口腔,感觉是那么丰富,那么细腻,齿颊留香之际,3至5泡随之而来。汤色由浅琥珀逐渐加深,香气与茶气在口中混合,口感饱满充实,回甘显著,汤感细腻中不失厚重,滋味醇厚丰富,就像窗外的花草一派生机盎然,令人感到依然是春色满园。</p><p class="ql-block"> 6至10泡的汤色经过几度高频出汤后,由茶皇转为茶后,项霸王虽然是霸气,但从霸王别姬那一刻却是情意绵绵,侠义柔情,只见茶汤呈琥珀色,显得晶莹剔透,天香国色,香味从原野樟香转为诱人木味花香,水路更多柔顺,嫩滑,具备细腻和活生感十足的感染力。两颊与舌底犹豫打开了一口甘泉,丝丝入扣的甘甜不断涌出,此时此刻就象生活中经历艰辛后取得成功的快乐甜蜜!</p><p class="ql-block"> 第十泡之泡,堂主以中缓的速度进行冲泡,各项指标依旧保持着,只是到了这段时间茶气更为丰富,手心额头后背已微微发汗,品饮者明显感到一股清流注入丹田,体内有暖流在回荡,两目生辉,头顶突然开窍,有上下贯通之感,用句成语来形容就是荡气回肠,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说到这里可能就有人会说笔者在蒙人了,喝茶能让丹田发热吗?丹田能发热岂不是武当派的内家功,这个流派的内功高深莫测一般人能感受得出来吗?别人有疑问是正常的,毕竟普洱老生茶,尤其是几十年以上的不是人人能喝得到,自然感受不到老茶的气韵。</p><p class="ql-block"> 茶气对普洱品茗者具有极重要的地位,是品鉴玩味普洱茶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普洱茶使人流连忘返,让人有依赖性的最重要特色之一,普洱茶之深奥,很大程度是在一个“气”字上。但茶气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非常含糊不清的。如有人说:“这道茶气强”,大多数是指茶汤滋味浓,口感很酽,苦涩很重,这些都是普洱茶外在物质,其实气是内在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而存在的东西。国人习惯将这些与“能量”有关,而无具体识别的,统称为气,如天气、电气、气势、气色、气度、气功………</p><p class="ql-block"> 气更是一个哲学概念,指构成天地万物初始的最基本的物质,气论贯穿着中国传统文化和人物品德的始终,天地宇宙之间,凡有生命都必有气,中国传统的武术、艺术、举凡绘画、书法、音乐、建筑,甚至诗词歌赋,无不讲究一个“气”字,可见精气神在中华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的生活习俗,思维方式以及表达方式都是围绕着精气神而发展,并都以其作为茶道的核心,形成一贯传承的文化历程,要深入地欣赏中华文化,诠释中华文化的传统及发展,都可以从精气神找到了起点。滋精补气在我国饮食文化和中医一样受到重视,如在一般食物或某些药材中,都含有补气的功能,似乎有着超乎科学的神奇境界,其实那种运行于人体经络中,促进全体机能活动发展的“真气”也是精气神当中的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初,德国科学家发现有机储之后,间接使中华民族传统中最为神秘奇异之一的“气”,得到具体而科学的诠释。在现代医学中已得到认识,定名为“生物能或叫神经能”,在植物和中药及茶叶中都能发现丰富的有机能,有机能被吸收后运行于人体的经络中,能导和与强化真气的质与量,达到所谓“补气”的功能。</p><p class="ql-block"> 前些日子,复旦大学用现代科学技术证明了“看得见的经络”,这是历史性的突破;同时经过几十种食物实验,也证明了茶是最有效打通经络的食品。中医和茶都是中华民族瑰宝! 其中一些茶喝了以后有强烈的经络流动感,仪器检测发现红外辐射会使体表产生5~8摄氏度的温差,核磁共振也看到细胞间质中大量液体流动。</p><p class="ql-block"> 现代科技已证实茶叶的气感是真实可见的,尤其是普洱茶,属大叶种茶,特别是古树茶肥壮厚实,儿茶素等矿物质成分特别高,相对的有机储也丰富,因此老普洱古树茶实为补气的饮料之一。故而普洱茶之气,就是以优质原料为基础的,她得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的好茶,再经过工匠的用心加工,而产生厚、正、足的茶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常说,普洱茶是有生命的,品饮普洱茶是一门艺术,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普洱茶的“气”而言,但普洱茶的茶气并非在普洱茶所含的刺激性成份比其他茶类强,而在陈年而无刺激性老普洱茶,茶气越是宝贵。特别是千年古树茶,茶叶内所含成分浓酽而丰富,制成茶以后经过长期储藏陈化,茶中有机储于冲泡时即能溶于水,品饮陈年普洱茶后,有机储进入体内而运行全身经络之中,促进真气的运行于经络之中,如果到达一定强度,便促使毛孔发出微汗,并且渐渐地聚在骨骼中,成为一股清流浸润着全身的肌骨。有经验的品茗者,对茶气是特别敏感的,当茶汤饮进口中就已经分辩出茶气的强弱。</p><p class="ql-block"> 茶气强时口腔会形成一种“劲道”的感受,很快就会打嗝。接着有一股热气在胸腹中鼓荡、腾升,毛孔也因此松驰开放,汗气徐徐得以舒发,再继续品饮正如茶仙玉川子所描述的,七碗吃不得,惟觉两腋习习生清风,顿觉神清气爽,使人飘飘欲仙。诗人的描述是很正常的,它是茶汤内含物质与身体互动后身体的表层变化。在《茶气:如何去扑捉它》中强调:茶要热饮。并以用“火趁风威,风乘火势”来形容茶气和热气的关系,二者相得为妙。汤之“热”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茶之“气”促进经络中真气运行,两者都会使体温升高,毛孔因之开放,微汗得以舒发。古人说:“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诗人在身体舒畅、心情愉悦中,那不得志的烦恼也就随之散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立夏听雨,是一个永不凋谢的主题,若隐若现的茶气也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有人曾批评痴迷茶气的人,”可能脑袋出现问题。老茶神乎其神的种种茶气,就是人体中毒反应。”说这话的人根本就没有喝过真正好的老普洱茶,其次是这些人不懂得如何品鉴普洱茶,常常以其他茶类认知来看待普洱茶,普洱茶品鉴是比较有内涵的,必须拥有较多的知识,通过一连串的品饮,对比真正好的老茶,达到融会贯通。这种实战经验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其实对茶的感悟不在于你喝了多少茶,而在于他是否真正品到好的老生茶。</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已将古树茶品饮了二十多道,自始至终保持原有的风彩,依旧如初。的确不失为一款难得的好茶,不仅香醇韵久还体现爱茶人的诚心,还将普洱茶那种特有人文气质及古树茶原生态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有关茶气内容,部分来源于蒋文忠教授编著的《中国普洱茶》之普洱茶品饮艺术第六节品出普洱茶的茶气,谢谢蒋文忠教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