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的儿子现在怎样了

心语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1996年3月19日下午,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北京因病去世,这个曾经拖着生病的身躯,凭借着极其简陋的条件便证明了“1+2”的男人,在此刻永远的闭上了双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1+2?这个常人眼中几近于“低幼”的数式在数学界却成为了二百多年都无法破解的难题,它就是“哥德巴赫猜”即“1+1”。哥德巴赫猜想被称为“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学者们曾将数学比作自然科学的皇冠,而将哥德巴赫猜想,比喻成这皇冠上的明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陈景润将“1+2”证明成立代表着“哥德巴赫猜”(1+1)的成立已无限地接近于人类,陈景润为此做出的卓越贡献也让人们将他誉为“摘取皇冠明珠的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看着骨瘦如柴的父亲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当时年仅14岁的陈由伟内心极其的悲痛,从今以后那炽热的双手再也不能抚摸他的额头;那羸弱的身体再也不能为他遮风挡雨,他多想父亲再叫他一声“欢欢”;他多想父亲再教他做一道题,可父亲永远的离开了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那时的他就如一颗孤独的树苗凄凉的站立在风雨中,而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陈由伟已经长大成人,他是否接过了父亲的衣钵,成为了一名数学家?如果没有,那他现在又过得如何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光棍光、光棍光,谁给光棍热火炕、谁给光棍洗衣裳”这句歌词到如今都会让单身的人们暴跳如雷,可陈景润并不认为耍“光棍”有什么不好,自己一个人也挺好,我有数学就够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人生的前四十年,这句话在陈景润心中一直是不可争议的真理,可直到那一天,直到那个她的出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1977年患病的陈景润住进了309医院,这对于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自幼体弱的他经常生病,他的前半生几乎每一天都在和病魔作斗争,就连他最大的学术成就也是在病痛中完成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而此时一个靓丽的身影推门而入,白皙的皮肤、乌黑的秀发、挺拔的身形还有那一身洁白的衣衫,这一切将陈景润的目光深深地吸引了,年近半百的陈景润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了心动的感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从那一刻起,他的“真理”崩塌了,他明白了,这世上没有她的真理都是谬论、没有她的公式都不成立,没有她的未来是黑暗的、没有她的生活是“无解”的,她才是皇冠上的明珠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作为当时陈景润的医生,由昆每天都要来看望他的病情,一来二去两个人愈发地熟络起来,从刚开始的拘谨刻板到后来的无话不说,两个人在交流中碰撞出了爱情的火花,很快两人便结为了夫妇,组建了幸福的家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1982年陈景润和由昆的儿子出生了,看着母亲抱在怀里的小生命,陈景润满眼的宠爱,由昆将儿子送到了陈景润的怀中,叫他给儿子取个名字,陈景润想了一想说:“他是咱俩的儿子,他的名字就在咱俩的名字中各取一字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看着怀中熟睡的儿子,陈景润轻声的说道:“就叫他——陈由伟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陈由伟的到来为这个家庭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小由伟每天都在上窜下跳,彰显出了无尽的活力,在陈景润眼中儿子的这种活泼好动正是小孩子天性的解放,他认为父母不应该过多的干涉孩子“胡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有一次,陈由伟将父亲新买回来的玩具大卸八块,由昆刚要“家法伺候”就被陈景润制止了,陈景润认为教育孩子不应该使用暴力,孩子拆玩具其实也是源于对于事物的好奇,家长要支持孩子的这种好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就这样,在父亲的默许下,陈由伟不停地拆拆拆,不停地探索着那些他还不知道的奥秘。在拆东西的过程中陈由伟好似对什么都很好奇,可唯独对数学他毫无兴趣,不过陈景润并没有强迫儿子学习数学,他只想让儿子学习他感兴趣的东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上学后陈由伟仍然对数学没有太多兴趣,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小由伟百无聊赖地做着家庭作业,自己的身旁坐着正在研究数学公式的父亲,看着父亲全神贯注的样子小由伟很不解,为什么父亲会对那些死板的数字如此的沉迷?</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正当小由伟神游万里时,陈景润毫无防备地问了儿子一个问题:“欢欢,你说从1加到10等于多少呢?”被问题拉回现实的小由伟一时还没缓过神来,支支吾吾地说:“嗯......嗯......1+2=3,3+3=6,6+4=10......”</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陈景润笑着揉了揉儿子的脑袋瓜,宠溺的说道:“你这样算太慢了,你可以用1+9,这样就求得了一个10,之后再用2+8,又得到个10,以此类推3+7、4+6最后剩下一个5,五个10相加再加上个5,这样很快就可以求出结果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阳光照在陈景润的脸庞,也照在了小由伟的脸上,此时的他第一次感受到原来父亲的挚爱是这样的神奇,他好像明白了为什么在他眼中死板无聊的数学会让父亲魂牵梦绕。</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也是从那一刻起,数学在小由伟心中萌生出好奇的种子,这种子被父亲照耀着伸出了嫩芽,而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永远的定格在了这位一向叛逆的孩子心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1996年陈景润去世,小由伟还没来得及再问父亲一道数学题,父亲便与世长辞了,心中的悲痛与懊悔让小由伟不由得翻开了父亲曾经翻过的数学公式,他想试一试,试一试自己对于数学到底有没有天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他想看一看,看一看这让父亲奉献一生的东西到底有什么魅力,他想听一听,听一听在数学的海洋中是否还有父亲的声音;他想闻一闻,闻一闻这些数学资料中是否还有父亲的味道。于是他“弃文从理”,在大学转变专业,重新开始学习数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面对与同学们巨大的差距,陈由伟采用了最笨的方法——刷题,他日复一日地跑进图书馆里刷题,一遍又一遍地翻阅教材资料,终于在本科考试上获了优秀的成绩。当本科考试考完第一科后,陈由伟拨通了母亲的电话,电话接通后,小由伟眼含热泪地对母亲说道:“妈,这回我终于有脸,给爸扫墓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小结:后来陈由伟不仅仅取得了数学专业的学士学位,他还远赴加拿大攻读了数学专业的硕士学位,并且成功毕业,但最后陈由伟并没有选择继续在数学这条道路上前行,他在毕业后选择回国创业,建立了自己的医疗公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时至今日他渐渐走出了父亲的光环,人们在听到陈由伟的名字是第一反应不再是“陈景润的儿子”,他正用自己的方式书写自己的人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