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情缘

晨曦

<p class="ql-block">今年“五一”又是一个特别的节日,放假五天,本来可以来一场自驾游,但疫情防控没有“解封”,有“原则不能出省”的要求,只能就近走走。</p> <p class="ql-block">黄河晋陕大峡谷,北起内蒙古托克托,南至河津禹门口,全长726千米,落差达607米,河床宽为200—400米,河谷深切300—500米。沿岸悬崖绝壁,黄河奔涌其中,这里是华夏文明和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曲曲折折的黄河大峡谷水流湍急,气势磅礴,观之心旷神怡,豪气顿生。</p> <p class="ql-block">去年国庆时携家人自驾从神木沿黄河北上,领略了神木~府谷~内蒙古老牛湾这段黄河大峡谷壮美风景。这次继续开启探索黄河大峡谷之路,走延黄公路中段:延安—梁家河—乾坤湾—清涧—吴堡—佳县—神木。5月2日交完班,从燕沟出发,开启黄河探索之路~</p> <p class="ql-block">梁家河村位于文安驿镇东南方向5公里处,是延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2017年获评“中国最美乡村”。梁家河这几年成了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领袖曾经在这里插队,为这里带来了绚丽的光环。</p> <p class="ql-block">多年以前,这本是一个籍籍无名的村落, “贫穷”与“落后”是它的代名词。虽说在公社的所在地,属于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那种村子,但当时一不通公路,二不通电,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1969年,一帮北京知青的到来,打破了梁家河原有的那份静谧。</p> <p class="ql-block">1970年,村里为知青砌了6个并排的新窑洞,这个地方后来被叫做“知青院”。</p> <p class="ql-block">文安驿古镇距延安市区约60公里,距延川县城约15公里,距离高速文安驿出口约2公里。古镇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西魏年间设置的文安县,而明清时期一直是陕北重要的驿站和集镇,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众多文化遗址,现存最悠久的是西魏时期的烽火台。</p> <p class="ql-block">文安驿也是在历史传承的基础上,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修建得。整个古镇依地形修建,四周有城墙,顺城墙有顺城巷。依着地势,修建有很多独立的小院,建筑特色是典型的陕北民居,窑洞风格。</p> <p class="ql-block">小院之间的景致非常好,层次清晰,树种以枣树为主。兼顾有陕北红色旅游的特点,在很多地方可以看到红色印记。要是约上几个好友,小住几日,打打牌、喝喝茶、聊聊天,还是挺有别致的。</p> <p class="ql-block">陕旅集团打造的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乾坤湾景区,由若干个景点组成,乾坤湾,会峰寨,清水关,黄河栈道,伏羲码头,碾畔民俗文化村,风格迥异,景观奇特。</p> <p class="ql-block">黄河被喻为母亲河,在延川境内形成的五个S形大转弯,它由北而南依次是:漩涡湾、延水湾、伏寺湾、乾坤湾、清水湾。</p> <p class="ql-block">乾坤湾这个“S”型大转弯的神秘造型,留下了一个古老的神话,相传远古时, 太昊伏羲氏在这里“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p> <p class="ql-block">黄河古道上,清水关只是一个小渡口,据县志记载,清道光十一年前这里就是渡口,数百年来它并没有被人遗忘。在清水关的北边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由西向东注入黄河,这里又是一个重要的关口,清水关便由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古时清水关为黄河重要渡口,商业繁华,故设关署以治。延川县志载,古时此地为官者清正爱民,又因一股清流汇入黄河,故名“清水关署”。最让人记忆犹新是悬挂着的那副对联,其内容为“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会峰寨位于延川县乾坤湾镇牛家山村,是一处天然古寨。山寨东临黄河,三面环水,寨内人工遗存建筑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五年。古人凭依会峰山天险修筑寨墙、寨门、哨楼等,形成“虎踞龙盘,固若金汤”之势,成为陕北现存最早的军事防御工事之一,被誉为陕北“小华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会峰寨巍峨险峻,东临黄河天堑,西南两侧濒临寨河深谷,四面悬崖突兀,峭壁嶙峋,仅西北有条狭隘的崾岘为径与山寨相通。</p> <p class="ql-block">青蛙望月</p> <p class="ql-block">青龙过隙</p> <p class="ql-block">玉带缠腰</p> <p class="ql-block">外星来客</p> <p class="ql-block">沿着沿黄观光公路继续北上,不远处就到了盘龙湾</p> <p class="ql-block">5月3日早,清涧袁家沟东征纪念园。</p> <p class="ql-block">袁家沟,位于清涧县城东60多公里的高杰村北10多公里处,山大沟深,它的东面10多公里是黄河,西面5公里多是无定河。这里地处黄河西岸,与山西隔河相望。</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陕西地图上都难觅踪迹的小山村,数十年走出了四位省委书记和70多位县处级干部,而其中的家风渊源与传统,可追溯到更久远的时候。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个村子先后走出了白治民、白如冰、白栋材等省委书记,因而被当地人称为“省委书记村”。</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气壮山河,脍炙人口。然而,这首词的填写地方就在陕北清涧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袁家沟。</p> <p class="ql-block">一九三六年的二月五日,也即是农历的正月十三,毛泽东翻山越岭,从川口过无定河,行程三十多公里,于下午到达袁家沟。</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等在袁家沟住了十八天。到达的当晚下了一场大雪。第二天毛泽东等踏着积雪,来到毗邻黄河的高家洼察看地形,站在白雪覆盖的黄土高原,极目远望,一片苍茫。毛泽东的诗兴油然而生,就在他居住的窑洞里,他填写了著名的《沁园春.雪》。</p> <p class="ql-block">我看到的北国风光是:千里碧绿,万里朦胧~要是冬天来,是不是能感受到“冰封雪飘”的意境呢?</p> <p class="ql-block">一块《沁园春·雪》词碑在苍翠古柏的掩映下,显得那样庄严肃穆,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当年那段辉煌的历史。伫立此塬,既可放眼欣赏晋陕大峡谷之险峻、黄土高原之雄浑,又可尽情领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之美景。</p> <p class="ql-block">继续北上~</p> <p class="ql-block">清涧太极圣境位于陕西省清涧县城东45公里处的玉家河镇赵家畔村,黄河在此地流转近乎360度大湾,入湾至出湾水流总距离为8000米,形成了一幅天造地设的太极图。</p> <p class="ql-block">荒落的十王殿</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静音寺</p> <p class="ql-block">鱼儿峁位于清涧县东风水电站上游。无定河在清涧境内一路向东,如飞驰的骏马奔腾不息,在注入黄河前,鬼斧神工的画了一幅太极图,鱼儿峁,便是这幅太极图中的阳极了。</p> <p class="ql-block">它是无定河在黄土高原绘就的一幅壮美画卷。因为形状酷似一条巨大的锦鲤,也便有了鱼儿峁这一地名。站在山顶远远俯瞰对岸,一条巨大的石鱼纵卧谷底,头枕无定,尾荡远山,身形遒健挺拔,背上绿茵如盖,四周河谷环绕,又一处大自然馈赠的"天然氧吧"。</p> <p class="ql-block">游完清涧,继续北上~</p> <p class="ql-block">延川、清涧两地的沿黄公路在山顶上蜿蜒盘旋,只能远眺黄河。到绥德境内沿黄公路基本在黄河岸边,这段路上驾车感觉挺爽,一边欣赏着秦晋大峡谷两边悬崖峭壁,一边听着的滚滚的黄河怒吼声,还有那勤劳的人们在枣树林下忙着春耕~</p> <p class="ql-block">沿途一些风景来不及看,只能停车远眺黄河母亲峰~</p> <p class="ql-block">坐在观景亭里,看着“长河落日圆”,感受“春风拂面春意暖”,听着“黄河大合唱”~非常惬意!</p> <p class="ql-block">由于枣林坪镇两处山体滑坡,观光路中断,不能继续沿黄观光了,不得不上山绕道而行~</p> <p class="ql-block">晚上入住吴堡县城,河景房风景蛮不错的~</p> <p class="ql-block">作家柳青雕塑</p> <p class="ql-block">慕生忠将军雕塑</p> <p class="ql-block">黄河鲶鱼~</p> <p class="ql-block">5月4日,今天五四青年节,沿着吴堡黄河岸边跑步十公里。</p> <p class="ql-block">黄河二碛,又名大同碛,位于--大峡谷吴堡县丁家畔村,与山西省碛口古镇隔河相望。黄河流经此处,河道紧缩,形成巨大落差,激流倾泻于暗礁石壁,卷起惊涛骇浪,势如龙腾,声似虎啸!其景观仅次于壸口瀑布,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二碛”。</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公园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岔上镇川口村的园则塔渡口,它是红色革命纪念地,有“红渡口”之称。1948年3月23日,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这里东渡黄河,离开陕北,前往华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在这里留下了毛主席在陕北大地十三年岁月的最后一个脚印,同时也迈出了人民解放军进军华北、建立新中国的第一步,用实践证明了陕北是“落脚点也是出发点”。</p> <p class="ql-block">东渡黄河纪念雕塑,长11米,宽4.5米,高6米。船上共刻画11位人物: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贴身警卫员及护送渡河的船工。毛主席屹立船头,双手叉腰,昂首挺胸,目光平和而自信,周恩来与任弼时位于两侧,目光同样无畏且坚定。这座雕塑生动地再现了当年东渡黄河时的场景,也充分凸显出一代伟人带领人民走向胜利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黄河漂流~</p> <p class="ql-block">曾叱咤风云东渡的功劳船如今安静得听着黄河涛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赤牛坬民俗文化村位于佳县城南40公里的黄河近岸,四面龟山怀抱,枣林层叠,气韵生动;明清老村,错落有致,辗转腾挪,古朴厚重;新村逶迤延展,绿树掩映,步步入景。全村282户,1008人。</p> <p class="ql-block">赤牛坬民俗博物馆是赤牛坬村委会组织成立的民办非企业,该馆筹建于2009年7月,2012年10月一期完工,2013年12月二期工程完工,整个博物馆分户外展示区、前窑展示区、后窑展示区、上平房展示区、下平房展示区和文化大院等六个展区共49个展室,展区总面积达16800多平方米,馆内展品达30000余件,全部为村民自愿捐赠,是陕北唯一成规模的民间自建民俗文化博物馆,也是全国最大的陕北民俗文化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佳县白云山,位于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城南5公里处的黄河之滨,高山之上白云飞,如诗如画的风光尚且不论,山上的白云观就包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这里山水相映,白云缭绕,松柏参天,庙宇林立,是全国著名风景名胜区和道教名山。</p> <p class="ql-block">香炉寺,位于佳县城东200米的香炉峰峰顶,东临黄河,三面绝空,仅西北面以一狭径与县城古城门相通。峰前有直径5米,高20余米一巨石矗立,与主峰间隔2米,形似高足香炉,故而得寺名。</p> <p class="ql-block">素有佳县八景之一“香炉晚照”之美誉。香炉寺地势险峻,香炉石凌空而起,断桥惊险异常,置身其上,如凌绝空际,低头俯看,滔滔黄河激流而下,汹涌澎湃,佳临黄河大桥横贯东西,如龙卧波。</p> <p class="ql-block">三天的行程急急匆匆,但感受到了黄河魅力,我对黄土高原、黄河有一种独特的情怀,推动着我前行的脚步,迈向了黄河九十九道湾,远观弯流激荡,近赏平静祥和,听其咆哮怒吼,思其博大精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