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的岁月(9)怀念老胡

林海波涛

<p class="ql-block">原创摄影: 王双琴,山谷的风</p><p class="ql-block">原创编辑:林海波涛</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怀念战友</p> <p class="ql-block">老胡叫胡宝仁,是当年我所在的吉林省军区边防第一团七连连长。按照内务条例规定,部队同志战友之间的称谓是姓名加同志或职务加同志。由于老胡是1968年入伍的老兵,兵龄长,资格老,当时我们连队不论老兵和新兵,在训练场上,站岗巡逻等工作中叫他连长,平常八小时以外休息时间都习惯亲切地称胡连长为老胡。老胡对这些似乎也不在意,他跟战士们很熟,走的也很近。你叫他答,热情应对,从不摆连首长的架子,不管新兵老兵,只要你跟他打招呼,叫他老胡,他总是笑呵呵地答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0年4月,老胡出生在辽宁省营口市一个普通农民家中,家中兄弟姐妹八人,小时候家境不算太好,靠种地为生。1968年3月老胡应征入伍,先是在吉林省长春市某部服役,1969年吉林省军区根据上级指示组建中朝边防部队,老胡从长春调到新组建的1454部队,后来改组为81525部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9年3月,我从81525部队花山轮训队结束新兵训练,来到横山七连,当时老胡是我们七连的副连长。1979年6月我们七连的前任连长王德信,调任通化军分区教导队任职,老胡接任我们横山七连连长,1980年7月老胡又奉命调到六道沟四连担任连长。尽管我和老胡同在一个连队的时间并不长,兵龄和年龄都相差很大,但我对老胡的印象和记忆却很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见到老胡是1979年2月底3月初。当时我们新兵已经完成了各项集训任务,既将分配到边防团直属机关和各个连队,新兵们都在静静等待下连队的那一天,也都盼望自己能去一个认为好一点的连队。当时大家都不希望自己去横山七连,因为七连地处长山原始大森林之中,百里无人烟,冬季大雪封山,夏季阴雨连绵,听说有的战士去了横山,从当兵下连队到复员一呆就是三年,从来没有下过山,横山是全边防团边境防务最重,生活条件最艰苦,自然环境最差的连队。我在新兵连时干的不错是新兵副班长,老班长白祥是内蒙古奈曼旗的蒙古族老兵,在新兵下连队前,白班长就承诺要领我回他当时所在的六连。据白班长跟我说,六连驻扎在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县城,各方面条件都跟横山天壤之别,这给我心里吃了一颗定心丸,我就开始盼天天着下老连队,去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县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约是1979年2月底的一天周日上午,我们新兵十班按集训规定休息,战士们可以上街购物,理发洗澡或在营房里自由活动,班与班之间的新兵,可以自由走动,唠唠家常,写写家信。我记得这天刚吃过早饭,我正准跟另一位新兵去附近的花山镇去理发,刚一推门,迎面走过来一名身穿四个兜军服的军官。我们那个年代当兵还没有试行军衔制,首长和士兵的区分,团长也好,排长也罢,不管什么职务,只要是穿四个兜的军人一定就是首长,穿两个兜的军人就是士兵。</p> <p class="ql-block">按照当时部队的习惯和要求,军人在公共场合或重要地点相遇,不管相互是不是相识,都要相互致敬,行举手礼。我那时候是新兵,见到四个兜的军人来到我们新兵连十班,一定是个首长。我赶紧立正,向面前的军人首长行举手礼。来人也还给我一个立正,行了一个标准的军人举手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正不知所措,老班长白祥赶紧过来介绍:这位是横山七连胡副连长。胡连长也热情地招呼新兵们坐下,唠起了家常,不时地打量着我,白班长看出胡连长对我挺上心,就跟胡连长介绍:这位是我们班的副班长,我准备带他回我们老连队——六连。胡副连长又上下仔细地打量了我,问了我一些家常嗑,然后起身笑呵呵地与我们告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上,新兵们集合在训练操场,等待分配下老连队,新兵连长赵连平开始宣布新兵们所去的连队。战友们都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去一个自己所盼望的老连队。我站在队伍中,胸有成竹,以为自己肯定是跟老班长白祥去六连长白县城了,谁知当宣布到去横山七连的时候,我居然听到了自己的名字。我当时心里格噔一下,就好象从热血沸腾,立刻降到了冰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头一天横山七连副连长胡宝仁去我们新兵连十班,是为七连挑选新兵的。因为横山自然环境差,生话条件也比其他连队艰苦,胡连长看到我身材高大,体魄健壮,而且是老班长白祥准备带回连队的兵,一定是个好兵。就找到新兵连连长赵连平和副连长杜海强,要求把我带回横山七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就这样跟着胡连长,阴差阳错,极不情愿地去了七连横山,成为了一名守卫中朝界湖长白山天池的边防战士,一干就是三年。我对胡连长印象最深的就是,老胡平时没什么太多的话语,人长的十分英俊,举止洒脱,是标准的军中美男子。既使不是在训练场练队列,走正步,他平时走路也是标准的军人姿态,挺直腰板,昂首挺胸。老胡特别爱干净,讲究军容风纪和个人卫生,这在我们全团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每天从早上出操开始,都要对准连队里专用的"整容"镜,从军帽戴正,到风纪扣,鞋带,甚至身上的灰尘都要用双手拍打拍打,军用黑皮鞋更是擦的 净光铮亮,一尘不染。</p> <p class="ql-block">在连队里,老胡很少在连部里坐在办公室,大部分时间都是去炊事班,战斗班里看看,跟战士们唠唠嗑,问问战士们的家里情况,近来老家来没来信,家中的老人身体都啥样。我清楚地记得1980年我母亲因病住院,部队特批我回老家看望母亲,临行前老胡特意来到我所在的七连二排三班,亲自检查我出行前的行装,并送给我一副新红领章,亲手为我缝在军上衣领口上,再三嘱咐我别上火,家中有什么困难,及时跟连队联系,路上千万注意安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胡在横山七连有三个"第一",无人能比。一是体质好,军事素质过硬,射击投弹,单双杠练习,齐步正步,战术训练都是行家里手,不愧1968年入伍的老兵,特别是每次全连组织的全副武装越野跑步,他每次都是第一个到达终点。二是吃饭快,老胡从进炊事班坐下吃饭,到放下碗筷洗涮完毕,不超过十五分钟,第一个吃完。三是每次去边防线上巡逻,遇到挡路的河流或陡坡峭壁,老胡总是脱下鞋挽起裤子,第一个下河趟水,第一个爬上高峰悬崖为战士们探险趟路。1974年6月,边防一团司令部所在地吉林省临江镇当地气油库油罐意外失火,几万名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受到危协,十万火急,当时身为警通连排长的老胡,不顾个人安危,顶着滚滚浓烟,率先第一个带领全排战士冲向火海。事后团党委为了表彰老胡舍生忘死,奋不顾身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的英勇精神,为老胡召开了庆功表彰大会,胡连长荣立三等功。冬季大雪封山巡逻时,老胡总是帮着我们这些新兵扛上长枪,跨上背包,尽量让我们轻装前进,他自己趟着没膝盖深的积雪走在巡逻的最前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0年7月老胡调到边防四连任连长,我与1981年12月复员,这期间由于通讯联络所限,我和老胡几乎失去了联系。直到1992年3月我才得知老胡已经从部队转业,在吉林省白山市国税局任纪检书记。并马上跟老胡取得了联系,相互留下了电话,并约定尽快见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3年7月,我不远千里,从黑龙江专程奔赴吉林省白山市看望老胡。相见的那一刻,老胡没有跟我握手,也没有给我一个分别十多年的拥抱,而是大步来到我的面前,对准我的前胸就是一拳,那一拳打出了我们战友之间无声的话语,那一拳打出了我们横山匆匆一别的浓浓兄弟之情。我当时感觉很亲,很暖,也很真。接下来老胡就把我带到他家,嫂夫人亲自下厨做几个可口小菜,我和老胡就端起大酒杯,也不用相互倒洒,老胡说:战友之间就是哥兄弟,你敬我我敬你的喝酒太麻烦,白酒今天我管你喝饱,啤酒管你喝够。那一夜,我和老胡也不知道喝了多少洒,一会喊,一会叫就象干仗似的,我们俩从新兵连第一次见面,唠到老连队的打牛草,二十道沟的支农割苞米,谷头河险峰,第一次老胡带我站夜班岗,第一次去天池巡逻……。我们老哥俩想到那就唠到那,心里高兴,酒喝的也顺溜,几乎一夜没睡。从那以后我们就经常写信联系或电话沟通,尤其是逢年过节,我都要先给老胡打个电话,唠唠嗑,问个好,拜个年。</p> <p class="ql-block">我最后一次见到老胡是2015年的深秋。9月24日,我和几位老战友应邀去长白县参加战友孩子的婚礼,中午11点左右,我们一行五人才驱车从长春赶到长白县宾馆。离老远我就看见了老胡,正站在宾馆大门口,穿着一身灰色西服,笔直挺拨地站着几个战友中间,那神态,那站姿,一点也不象60多岁的老汉,仍然是四十年前我们横山边防七连的连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天晚上,战友们从四面八方都陆陆续续赶到了长白宾馆,分别三四十年没见面的横山七连战友,总有唠不完的话题,洒也没少喝。我记得那天是老胡要求和我住在一个房间,我当然乐意,求之不得。半夜里老胡又偷偷去小卖部买了一袋花生米,一瓶老白干,我们哥俩又开上了小灶。并约定明年老胡来黑龙江我的家乡玩儿几天,直到天快亮了,我和老胡才迷迷糊糊的睡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6年5月7日,我正在市里参加全省交通执法人员法律培训,中午休息时,我突然发现边防一团战友微信群里有人发出一条消息:原边防一团七连连长胡宝仁因病离世。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急忙打电话向原七连老指导员杨明昆求证,当听到杨指导员亲口告诉我这一不幸的噩耗时,我的眼前一阵摸糊,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那一天我们边防一团战友微信群全体战友,停止了一切娱乐活动,为失去了一位德高望众,亲如兄弟的胡连长而深感惋惜和痛心,第二天早上六点,我们边防一团的战友们统一时间,自发地在祖国的四面八方,面向长白山天池方向肃立,为老胡默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胡是一个从偏僻农村,贫苦农民家庭走向军营,又转业到地方在税务部门工作了十多年的普通人。从普通一兵,到中校连长,从军生涯25年,又从脱下军装,走向新的岗位,在地方工作10多年,我在老胡的身上看不到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留下什么豪言壮语。但在平凡的日子里,老胡总是有默默无闻的闪光点,让我印在脑海,难以忘记。跟他相处的每一天,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微笑,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言谈,都让我时常想起,回味甘甜。老胡的音容笑貌,潇洒军姿, 憨厚耿直的性格,朴实善良的人品,训练场上那震天的口令,朗朗笑声时常回荡我的脑海,浮现在我的眼前,既使他在天涯海角,另一个世界,我也觉得老胡近在咫尺,就站在我的眼前。可惜胡连长失约了,他没能来到我的家乡坐客,这成了我一辈子的遗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月7日是老胡的祭日,老胡虽然走了,但他耿直的为人,纯朴的人格,洒脱的英姿,和蔼的笑容去永远保存在我的心中。尽管我跟老胡相处短暂,年代已久远,但我还是情不自禁地凭借自己对老胡深刻的记忆和永不磨灭的印象,真实地写下了这段文字,来祭奠已经故去的普通军人,默默无闻的平凡百姓,我的老连长,好兄弟,老大哥。愿老胡在天堂有灵,能看到这段文字,知道老战友们都没有忘记他,想念他,深深地怀念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创摄影:王双琴,山谷的风</p><p class="ql-block">原创编辑:林海波涛</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怀念战友</p><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