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采风》~湖北篇

东方明珠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美篇号】</span>21101167</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美篇序言】</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神州采风,赏自然风光之美景,品人文景观之精华;记录瞬间,愉悦身心,烙印一刻,留香一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走神州大地,品华夏文明。</span></p><p class="ql-block">本集《神州采风》记录的是:楚汉文化的发祥地、“千湖之省”的湖北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湖北省,简称“鄂”,省会~武汉</span>。因省内润泽楚天,水网纵横,湖泊密布,因此又称“千湖之省”。一生中,我曾四次来湖北,湖北省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山光水色让我终生难忘。下图为2021年4月13日来湖北在汉口火车站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武汉,是中原大地最繁华的城市。</span>百余年来,在中国称“大”的城市只有两个,一个是“大上海”,另一个则是“大武汉”。坐在滔滔长江岸边的龟山之巅,眼望大江两岸武汉三镇,我深深感受到了“大”字的涵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武汉地处中国腹地,又处长江之边,优秀的自然环境,使武汉百余年来经济发达、商贸繁荣</span>。百年老街~江汉路,是繁荣的“大武汉”的一个缩影。“江汉路”两侧商场林立,与上海南京路、北京王府井并列为中国最著名的商业街。图为在江汉老街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span>这里曾经爆发了著名的“二七”江汉工人罢工斗争;毛主席曾在这里开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尤其是这里曾经爆发过一场扭转乾坤的重大事件,即“武昌起义”。2021年4月15日,我专门来到当年“武昌起义”旧址,追寻那段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足迹。图为在“武昌起义”旧址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武昌起义,即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深夜,驻鄂清军中的革命党人受孙中山进步思想的影响,举行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这场兵变最终导致中国两千余年封建帝王统治制度的灭亡,随后建立了亚州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孙中山首任临时大总统。图为在“辛亥革命纪念馆”孙中山雕像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武昌起义旧址的前身是清末湖北谘议局,始建于1910年,俗称“红楼”。其建筑依照西方国家议会大厦形式,风格典雅庄重。令大清王朝想不到的是,“红楼”建成刚刚一年,清政府被起义军推翻了,“红楼”成为民国政府下的鄂军都督府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武汉被称为英雄城市,还在于新中国成立以后,武汉人民艰苦奋斗、披肝沥胆建设大武汉所取得的骄人成绩</span>,特別是2020年伊始,当自人类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冠状病毒疫情席卷而来时,武汉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伟大壮举,为中国近代历史添写了一页新篇章。站在滚滚东去的长江岸边,眼望两岸城市美丽的身姿,我真为英雄的武汉而骄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武汉长江大桥,是武汉市的象征和标志,</span>始建于1955年,1957年通车运营,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美誉。图为1994年7月在武汉长江大桥桥下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武汉长江大桥,宛如一件美仑美唤的艺术作品,不仅成为武汉市一道亮丽的风景,还是新中国发展的一座里程碑而作为正面图案印制在第三套2角钱人民币上。图为2021年4月13日在大桥桥下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span>春秋战国以来,武汉一直是中国“楚中第一繁盛处”,也是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座落在长江岸边、蛇山之巅的黄鹤楼,是武汉历史文化的缩影和代表。图为1994年7月我在黄鹤楼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黄鹤楼,是武汉的重要标志,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span>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它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图为2021年4月13日在黄鹤楼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即公元 223 年,至今约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其间 屡毁屡建,不绝于世。这是因为黄鹤楼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胜建筑,它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兴衰。如今的黄鹤楼是以清代黄鹤楼为蓝本,于1984 年建成的,离最后一座黄鹤楼被毁的时间 整整有一百年。 </p> <p class="ql-block">⬇️原来的黄鹤楼,因1957年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被占用,后复建在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经过苦苦寻觅,在大桥第一桥墩下找到了黄鹤楼旧址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黄鹤楼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赞美佳作。唐代大诗人崔颢写的《登黄鹤楼》,被诗人们誉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图为在崔颢题诗墙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对黄鹤楼情有独钟,1927年,正当中国处于多事之秋,大革命处于低潮的背景下,创作了一首词~《菩萨蛮•黄鹤楼》。表达了毛主席对于当时的沉郁抱负和热切期待,也写出了对革命前途的焦虑,对未来充满信心。图为在黄鹤楼景区毛主席诗词碑亭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走进武汉黄鹤楼公园,迎面可见一块刻着“壮观”二字的巨大的石壁,据说是诗仙李白赞美黄鹤楼的真迹,石刻下面落款为“太白”。令人后人不解的是,“壮观”的“壮”字,竟然多了一个点,多方查阅资料,没有一个合理解释。图为在“壮观”石刻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龟山脚下,有一座寺庙名为“归元禅寺”。归元禅寺属于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的曹洞宗,始建于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寺庙建成近四百年来,膜拜信徒不断,香火传承不灭,游客和善男信女络绎不绝,许多外国政要如柬埔寨西哈努克国王、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等都曾到此参观。图为2021年4月14日在“归元寺”门楼牌坊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归元禅寺之名取佛经“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门”之语意。禅寺布局奇特,山门内两侧为钟鼓楼,正中依次为放生池、大雄宝殿等佛家建筑。图为在寺院中心~放生池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归元禅寺内的“圆通阁”,是现代仿古建筑,宫殿式石台座和红木榫卯结构组合而成。“圆通阁”内除供奉25尊圆通菩萨雕像外,还供奉一尊重达3.2吨的“和田玉”打造的弥勒佛像。弥勒大佛慈眉善目、憨态可掬。图为在“圆通阁”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武汉市又一处名胜古迹~晴川阁,它与黄鹤楼、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span>”,始建于明朝嘉靖二十六年到二十八年(公元1547年—1549年),为汉阳太守范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宫时所增建。2021年4月14日我来“晴川阁”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进入晴川阁,一块刻有“荊楚雄风”的大石碑映入眼帘。此碑刻于清乾隆三十五年即公元1770年。为荊南观察使李拨所书。碑文意为赞扬荆楚民众与洪灾水患顽强拼搏的历史壮举。</p> <p class="ql-block">⬇️“晴川阁”建在龟山之巅,与对面蛇山之巅的“黄鹤楼”隔江相望,“晴川阁”、“黄鹤楼”雄踞大江南北,楼阁对峙,交相辉映,成为江城一大旅游胜景。登阁远眺,“龟蛇锁大江”和“一桥飞架南北”的壮丽美景,无不令人大为感叹!</p> <p class="ql-block">⬇️晴川阁景区内还有禹稷行宫、铁门关等主体建筑和禹碑亭、朝宗亭、楚波亭、荆楚雄风碑、敦本堂碑以及牌楼、临江驳岸、曲径回廊等十几处附属建筑。这些建筑彰显了古人匠工高超的建造技艺。图为在“禹稷行宫”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武汉古琴台,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武汉三大名胜,始建于北宋,重建于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是中国音乐文化古迹,有“天下知音第一台”之称。图为2021年4月14日在古琴台门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相传,古时有位名叫俞伯牙的琴师在此为樵夫钟子期弹奏《高山流水》,钟子期听懂其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之意,二人遂结为知己。一年后,钟子期病故,俞伯牙悲痛不已,在友人墓前将琴摔碎,从此不再弹琴,史称“伯牙绝弦,“知音”典故也由此而来。后人为纪念这一对挚友便建筑了古琴台。图为在古琴台“挚友”雕像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武汉,更是一座风光秀丽的花园城市</span>。位于市中心的东湖,是中国最大的城市湖泊,比杭州西湖还大四倍多,湖水清澈,风光旖旎,现今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东湖被历朝历代文人墨客所青睐,为后人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图为1994年7月我来东湖,在“碧潭观鱼”景区九曲桥上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碧潭观鱼”是一组以自然湖池贯以曲桥亭廊相连的园林建筑群,弯弯曲曲的九曲桥与绿瓦凉亭相连,形成东湖最靓的一处佳境。2021年4月15日,我再来“碧潭观鱼”,在九曲桥上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九曲桥上观红鱼。</p> <p class="ql-block">⬇️东湖周围有数十个阁、亭、楼和人物雕塑建筑,阁、亭、楼,都有历史、有典故;所雕塑的人物都风流,有故事。其中于1955年为纪念生于湖北的历史人物屈原而兴建的“行吟阁”,是东湖的标志,取屈原《楚辞·渔父》中“行吟泽畔”之意命名。仿古代砖木结构,檐下悬郭沫若手书“行吟阁”匾额。图为2021年4月15日在东湖“行吟阁”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行吟阁”前竖有中国著名诗人屈原汉白玉雕像一尊,造型端庄凝重,清癯飘逸,昂首视天,举步欲行,仿佛屈原正在漫步湖滨,高诵《天问》。四周层台上下,遍布佳木花卉,岛边围垂柳、棕榈,点缀有致,意境开阔。图为在“行吟阁”屈原雕像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围绕在东湖岸边的绿道,是国内首条城区内的5A级景区绿道,是最美丽的一条绿道。1994年7月,我是坐解放军总后勤部驻武汉办事处的小车游览这条步道的,但,只是匆匆而过。这次游览绿道,是一路徒行,旨在细品东湖风光。</p> <p class="ql-block">⬇️伫立东湖岸边,天,是湛蓝的;云,是洁白的;波光粼粼的湖面,像一个硕大的翡翠,在阳光的照耀下,耀眼却又恬静;细品湖面上悄悄吹来的微风,风,也是清鲜的,鲜到沁人心脾的程度。我有些陶醉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武汉三镇,有着十余公里长的江岸、江滩,40年前江岸大都苇草丛生。如今大江两岸已是十里烟波,十里园林,十里江滩,十里画廊,特别是汉口江滩,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罕见的滨江绿色长廊,拥有“亚洲第一江滩"的美誉。图为在汉口江滩公园入口处~“江汉门”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汉口江滩,遗留诸多百年建筑,江汉关大楼是其中之一</span>。这幢建筑由英国人设计,上海魏清记营造厂承建,民国十三年(1924年)落成,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三座海关大楼之一。图为2021年4月16日在江汉楼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走遍了中国各大城市,见过无数城市雕塑,有些雕塑作工粗糙,难以令我恭维,而汉口江滩公园内的数十座铜制雕塑,每座均制作精细,品味超然,真的给人以美的享受。一尊黄牛拉车的雕塑引起我的兴趣,我爱牛,更祈愿中国的股市牛起来!</p> <p class="ql-block">⬇️汉口江堤上矗立着武汉防汛纪念碑,是为纪念1954年防汛胜利而建,碑上雕刻着毛主席的题词,嵌有毛主席的头像、毛主席《水调歌头•游泳》的诗词和武汉人民抗洪抢险大型浮雕。纪念碑造型生动,气势雄伟,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图为在武汉防汛纪念碑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江水,是江城人的最爱。横渡长江,是武汉人民的传统,也是武汉市的一张名片。从1956年开始,武汉市每年举办一次规模宏大的全民横渡长江的活动,这个日子后来被确定为“渡江节”。到2020年7月16日,武汉已经举办了54次“渡江节”。图为1978年7月16日武汉“渡江节”活动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述说武汉人民横渡长江的前世和今天,不能不说说一个人,这就是毛主席。<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毛主席从1956年5月31日到1966年7月的10年间畅游长江42次,并写下了《水调歌头•游泳》“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高峡岀平湖”的不朽诗篇,激发了武汉人民横渡长江的热情</span>。图为毛主席1956年5月31日首次畅游长江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为弘扬和传承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横渡精神,2016年,武汉市在江滩公园兴建了“横渡长江博物馆”。图为2021年4月16日在博物馆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横渡长江博物馆”内记录并展示了武汉人民开展横渡长江活动的大量历史资料、图片和文物。在博物馆外展出的一艘海军小艇引起我极大兴趣,毛主席1966年7月16日,就是登上这艘小艇检阅武汉市30万游泳大军的。图为在“横渡长江博物馆”及毛主席所登小艇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66年7月16日,毛主席畅游长江30里后,登上这艘海军小艇,检阅武汉市横渡长江大军,并向全国发出“到大江大河里去锻炼意志”的伟大号召。</span></p> <p class="ql-block">⬇️1966年15岁的我,对毛主席畅游长江刻骨铭心,因为从此“文革”便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了。55年后,我能登上毛主席登过并检阅武汉30万横渡长江大军的小艇,感慨之情难以言表。</p> <p class="ql-block">⬇️站在毛主席检阅渡江大军的海军小艇上,一种激动和幸福之感湧上心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湖北省•襄阳市】</span> 襄阳,湖北省地级城市,有2800多年历史,是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发源地,素有“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兵家必争之地”之称。2024年12月6日,我来襄阳在火车站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襄阳市,是有着28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三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位于城郊的古隆中,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生活的地方。重建于清光十九年(公元1893年)的古隆中牌坊,是襄阳的标志,更是古隆中的标志的。2024年12月7日我来古隆中在牌坊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古隆中至今已有1800年历史,是被世人誉为夏、商、周以后第一人杰——诸葛亮在公元197至207年躬耕隐居的地方,留存很多千年历史遗迹。图为在诸葛亮隐居的武候祠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武侯祠大殿内供有诸葛亮及其子孙诸葛瞻、诸葛尚塑像。早年间胡耀邦、赵紫阳、李鹏、万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来此祭奠诸葛亮,董必武、郭沫若等人还专门题写了匾额、题词和对联。图为在武候祠大殿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三顾茅庐”等流传千年的历史典故,就源自这所“三顾堂”的厅堂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襄阳有一座原汁原味的古城,有着两千多年的建城历史。</span>古城的前身是楚北津戍,是一个大型军事渡口,自建城就打上了军事文化的烙印。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曾有172次有名的战争发生在襄阳古城。图为在襄阳古城临江门城楼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襄阳古城,城外揽山水之秀,城内得人文之胜,凭山之峻,据江之险,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一代代历史名人巨匠汇聚于此。</span>图为2024年12月8日在古城城门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古城内古牌坊、古牌匾随处可见。井字格局的古城路旁店铺林立,各式招牌引人入胜;到了夜间,灯火阑珊,五光十色,人头攒动,一派生机勃勃、繁荣昌盛景象。</p> <p class="ql-block">⬇️襄阳古城呈正方形,四周筑有高大城墙,城垣周长7.6公里,平均高8米,宽10米,均由土层夯筑,外用大块青砖垒砌。古色古香,无比坚固。图为在襄阳古城墙上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襄阳古城墙下,是宽阔、滚滚的汉江之水,江水滔滔不绝流淌千万年,既是护卫古城安全的一道屏障,又是襄阳乃至湖北百姓生活用水的源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襄阳历史遗迹众多,米公祠是其中之一。</span>米公祠,原名米家庵,是为纪念北宋著名书画大家米芾而修建的祠宇。始建于元,扩建于明,规模浩大,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米蒂古建筑。图为在米公祠门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走进米公祠,迎面而来的是一棵千年银杏大树,时值冬月,银杏树仍旧一派金黄,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米公祠后花园,亭阁、假山,小桥流水,恬静悠然,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米公祠内,有米蒂大师书画展厅,所展书画,出神入化、栩栩如生,令古今中外书画爱好者大开眼界、无不叫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湖北省•赤壁市】</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赤壁,湖北省咸宁市所辖的县级城市。</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早在东汉末年(公元208年),这里爆发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三国大战。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三国演义》120回中,有32回写的是赤壁之战的场景。赤壁之战,在我孩提时期就打下了深刻烙印。2024年12月11日我来到赤壁市,图为在火车站前的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来到赤壁市,我迫不及待地来到位于长江岸边的三国赤壁之战的古战场</span>。现今,古战场已辟为国家5A级风景区。图为在三国赤壁之战古战场风景区大门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赤壁之战发生于东汉末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涉及的三国分别是魏国、蜀国和吴国‌。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p> <p class="ql-block">⬇️赤壁之战,创造了数个经典战役,如草船借箭、以少胜多等,尤为总经、创造的战事36计,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奇作,被很多国家列入军事教材之中。图为在36计展示长廊里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昔日刀枪交锋、血肉横飞的战场;今日成为景色宜人的5A旅游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赤壁古战场风景区的建筑和景点,都是后来人们仿建的,唯有镌刻在长江岸边石崖上的“赤壁”二字,是原装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赤壁”二字位于赤壁矶头临江悬岩,《湖北通志》载:赤壁山临江矶头有‘赤壁’二字,相传为周瑜所书</span>。图为在刻有“赤壁”二字的悬崖旁侧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湖北省•荊州市】</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位于鄂西的荆州市,是湖北省的地级城市,是中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所在地。2021年4月17日我来荊州在火车站前的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荆州建城历史长达3000多年。来到荊州,明显感到古城的韵味。图为在荊州古城的主要标志~“东城门”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荊州是楚汉文化的发源地,是三国古战场之一</span>。图为在荊州古城北城门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荆州古城地处连东西贯南北的交通要塞,历来均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荆州城屡毁屡建,荆州古城最后一次修建是在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依原址而建,保存至今,是“中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图为在荊州古城东城门楼~“宾阳楼”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宾阳楼始建于明代,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重建。大木框架结构,气势宏伟,造型别致,保持了明代建筑的风格,“宾阳楼”三个金色的大字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对外开放时赵朴初老先生所题。图为在城墙上与“宾阳楼”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荊州古城墙盘旋于湖光水色之中,依地势而建,顺湖池而迂回,蜿蜒伸展,犹如游龙。相传为“刘备借荊州”时关羽所筑。现今的古城墙是明末清初原始建筑,没有现代补建原素,在中国七大古城墙中名列第二。因此,荆州古城及古城墙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图为在护城河外观古城楼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荆州古城墙,是当今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span>,千百年来饱经战火洗礼,历尽时代沧桑,几度平毁,几度重建,荆楚风骨永存,始终以其威镇八方的雄姿,巍然屹立在荆江岸边。我几乎走遍了中国古代城垣,真实的感觉在这里体会的最深。图为登城墙的情形。</p> <p class="ql-block">⬇️荊州古城墙之所以完整保存至今,除了历朝历代的强化管理,更重要的是建筑工艺考究。据介绍,兴建荊州古城墙时,为防止城基下陷,洪水泛城,每块条石缝中浇灌的石灰均以糯米浆调和,这样更能确保城墙坚固,才有“铁打荆州”之说。图为在古城墙上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荆州古城内遗留有数十处古祠、古寺和历史名人古居,关羽祠是其中之一。关羽,字云长,汉末三国时期名将,三国征战勇猛顽强,战功赫赫,加上他重情讲义深得百姓拥戴。明代初期他去世后,荆州百姓为纪念关公,修建了这座祠堂,后毁于日寇侵华战火。新中国成立后,在原有祠堂风格的基础上复建了关羽祠。图为在关羽祠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走进关羽祠,广场中间是关公立姿石像 高4.8米,关公面朝东方,握刀远眺,威仪凛然,雕像下刻有“神威远镇”四个大字,是对关羽生平高度的概括总结。图为在关公雕像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荊州是历史名人倍出的地方</span>,自公元前689年楚国建都起,先后从荊州走出去的宰相138位,明朝万历首辅张居正是其中之一。图为2021年4月17日我来荊州在张居正故居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张居正(1525年5月26日-1582年7月9日),字叔大,明朝内阁首辅。任职十年,张居正在财政上、军事上、吏治上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国家强大,百姓富庶,政体为之肃然,深得人心。图为在张居正雕像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荆州古城内的“玄妙观”,</span>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14年),以道家玄学为名,源于《老子》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语。兴盛于元,为荊郡道观之首。主持唐洞云得元顺帝赐封为“八仙”之后的“第九仙”,因此“玄妙观”亦得赐题“九老仙都”。现在“玄妙观”已成为“九老仙都风景区”的主要景观。图为2021年4月18日在“玄妙观”门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进入“九老仙都”景区,位于中轴线上的第一座建筑为“玉皇阁”,始建于嘉靖年间,万历八年(1580)维修。三重檐四角攥尖琉璃瓦顶,抬梁式构架,铜铸宝顶,四壁砖墙封檐。整座建筑精美细腻,彰显古人建筑技艺之高超。图为在“玉皇阁”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高耸壮观的“三天门”,也称紫皇殿,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登“三天门”要经过28级台阶,从道教的角度来讲,28级台阶,是对应天上的28星宿,凡是迈过了28级台阶,就意味着迈过了人生的所有坎坷。图为在“三天门”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一生经历无数坎坷,料定今后的难处也会不少,今登“三天门”28级台阶,图个吉利,祈愿今后少有灾难,多些顺利。</span></p> <p class="ql-block">⬇️“九老仙都景区”内的“湘东苑”,是梁元帝萧绎登基前所营建的府邸园林,因萧绎当时封湘东王,故园名湘东苑。苑中建有隐士亭、映月亭及临风亭等,集中展现了南北朝时,亭阁建筑的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湘东苑”呈现给人们的是多样化的建筑形象,或倚山、或临水、或映衬于花木,或观赏园外借景,构就了一幅完美的幽雅恬静的园林画图。</p> <p class="ql-block">⬇️古老美丽的荊州,历史上除了屡发战乱之外,也曾多次发生自然灾害。发生在近代1998年之夏的长江荊州段大堤决口,夺走了数以万计荊州百姓的生命。2021年4月18日我专程来到大堤决口处(非旅游景点),回顾决堤和万余名解放军官兵以血肉之躯与洪水搏斗的壮举场景。图为在抗洪纪念碑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湖北省•恩施市】</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位于湖北西南与重庆、湖南接攘的恩施市,是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湖北省九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span>2021年4月19日我平生首次来恩施。图为在火车站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恩施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恩施大峡谷,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是灵秀湖北的十大旅游名片之一,被国际专家赞誉为“可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媲美”的世界级别的美丽大峡谷</span>。2021年4月20日,我顶着蒙蒙细雨来到恩施大峡谷。图为登山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神秘险峻的恩施大峡谷,山峦叠翠,云雾缭绕,大美风光令人窒息</span>。图为在七星寨景区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恩施大峡谷景区,由“一炷香”、“迎客松”、“大地山川”等精华景点组成。峡谷中的百里绝壁、千丈瀑布、傲笑独峰、原始森林、远古村寨等景点美不胜收。图为大峡谷石峰群景区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恩施大峡谷最惊险,又是最精彩、最经典的景区当属“绝壁长廊”,又叫“绝壁栈道”,位于海拔1700多米的绝壁山腰之间,恢宏壮况,惊险刺激。图为“绝壁栈道”全景。</p> <p class="ql-block">⬇️“绝壁栈道”工程既汲取了巴蜀古栈道营造法,又结合现代钢筋砼施工之先进工艺,科学安全,大气壮观。沿七弯八拐的栈道游览,峡谷风光尽收眼底,那真叫过瘾!图为在绝壁栈道上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峡谷景区,有一凸起的石柱,高约150米,最小直径只有4米,这就是著名的“一柱香”。它孤立于岩石的抗压强度每立方厘米为八百千克之中,风吹不倒,雨打不动,傲立千万年,实属大自然的造化和奇观。</p> <p class="ql-block">⬇️当地百姓称“一柱香”,是天神送给他们的“神香”、“难香”,如遇灾难将它点燃,天神就会下凡来救苦救难。其实,从现代地质学上讲,“一炷香”是由于长江水系、清江水系长期交错的影响,不断侵蚀、冲刷而形成的。2021年4月20日我来到“一柱香”,因雨、雾大,实难拍下理想的“一柱香”的完美图像。</p> <p class="ql-block">⬇️“云龙地缝”,是恩施大峡谷的又一个核心景区,是经典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的地质奇观。图为在地缝向上攀登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走出“地缝”,攀上山巅,满眼的是奇异独特的喀斯特壮美景象,可谓:巨壑环抱,山峦叠嶂,奇石林立;雄奇险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恩施,是土家族人群聚集的地方</span>。在市区有一座土司城,是全国唯一一座规模最大、工程最宏伟、风格最独特、景观最靓丽的土家族文化标志性建筑。土司城迎面一座赫然高耸的是土司城门楼,是显示土家族头领威仪和功德的建筑,极其庄重华丽。图为在土司城门楼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土家族历史悠久。</span>早在春秋时期,巴人在湘鄂地区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诸侯国~巴子国。公元前361年巴子国被强大的秦国所灭,活下来的巴人被迫退居到湘鄂川黔山水毗连的武陵地区,并与当地的一些部族相融合,形成了土家民族。图为在土家族首领土司城内的风雨桥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土司城内的“九进堂”,是土司皇城,是整个土司城的核心部分,由上万根椽木组合而成,是国内罕见的纯榫卯相接的木结构建筑。举目望去,亭台楼角、层檐飞爪,高低上下,错落有致,显出雄奇,巍峨和富丽堂皇。图为在“九进堂”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土司时代尤为注重教育,注重人才,在“九进堂”内建有“和亲纳贤”祠堂。图为在“和亲纳贤”堂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恩施土司城始建于公元1346年,公元1621年进行扩建。七百年前的建筑之精细,实在令后人感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恩施市有一座女儿城,是由土家族女儿会演变而来。作为全国第八个人造古城,土家“女儿城”合理且精心的谋划了整体建筑风格,仿古与土家吊脚楼相结合,完美的展现了土家族的民风民俗</span>。图为在“女儿城”街心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恩施“女儿城”是近代(2013年)兴建的。开城以来,由于充满土家民族风俗和文化特色,因此,迅速得到当地土家族的认可,深受民众和旅游者的青眯,古城内的旅游业和商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图为在生意红火的“幺妹街”口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行摄感悟】</span>:<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已是古稀开外之人,旅行采风依旧。采风行摄是魂,活动健身是本;欣赏自然美景,感受人文景观,享受生活之乐趣,乃我人生向往与追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记录采风足迹 , 留作美好回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记录一段往事 留给永久的回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背景歌曲】</span><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水调歌头》雷佳演唱</span></p><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5日20点30分完稿</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8日18点10分再编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作者简介】</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邹明珠,高级政工师,从1978年开始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先后任企业宣传干事、沈阳军区工厂局新闻干事、沈阳军区《松辽企业报》、《东北军企报》总编辑,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新闻单位发表新闻稿件两千余篇,两次荣立三等军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