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山空难

心语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黑茶山空难是中国近代代价最大的一次空难。一九四八年四月八日,叶挺、博古、王若飞、黄齐生、李少华、李秀文、邓发、黄晓庄、赵登俊、魏万吉、叶扬眉等元老骨干在从重庆飞往延安的途中,不幸罹难。空难发生后,因为部分罹难人员拥有极为重要的身份,所以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一些国际主流报社相继报道了这次空难。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这次空难无疑是一次旷世空难,是中国的巨大损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空难发生时,王若飞是江苏省党委农委书记,博古是赴重庆谈判的首席中共代表之一,邓发是六届三中全会的中央委员、职工运动委员会和民运委员会书记,黄齐生是中国著名教育家和爱国人士,这些人都是当时中国共产党中的骨干力量。而所有罹难人物中,最可惜也最悲情的当属叶挺及其家人。黑茶山空难夺去了叶挺,叶挺之妻李秀文,叶挺五女儿叶扬眉一家人的宝贵生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叶挺出生于一八九六年九月十日的广东惠阳。小学毕业于广东陆军小学堂。一九一一年,十五岁的叶挺已经表现出勇气和反抗精神,当时社会各界拥有先进思想的有识之士,为了用实际行动反抗清朝统治,掀起了剪辫运动,武昌起义后,革命军在占领区广泛贴出告示:自武昌起义推翻清朝,重振汉室,凡我同胞,一律剪去胡辫。并在许多城市内的督军衙门门口和城门口等人流量大的地方,提供免费剪发的服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然而,因为当时大多数普通百姓文化程度和思想觉悟很低,对剪辫运动的政治意义和象征意义根本无法理解,反而因思想惯性和恐惧心理不愿意剪辫。故而,一些剪辫运动开展不顺利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强制剪辫的现象。作为一位年仅十五岁的、父母文化修养不高、家庭贫苦的青年,叶挺早在响应号召之前,就主动剪掉鞭子,并参加了黄花岗起义。对于这个年纪的他来说,能够拥有如此的思想政治觉悟,实属不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一九一六年,叶挺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读书,就读期间,他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从他后来的思想发展和事业发展看,这段时期具有决定性意义和转折性意义。就读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之前,叶挺的突出优势在于道德层面。他有比较强的道德觉悟和政治觉悟,大致明白自己承前启后的人生使命,但他在思想层面的觉悟还比较低。例如,在一九一五年就读于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期间,他依然认为只需要通过温和的社会变革,就能解决当时中国的现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保定就读期间,他的思想觉悟获得了巨大提升。虽然叶挺就读于军事专业,但他兴趣十分广泛,对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等领域涉猎很广。比如在哲学领域,他广泛阅读了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许多书籍,中国哲学方面,他涉猎了先秦哲学、两汉哲学和魏晋哲学,又深钻宋明理学,逐渐意识到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哲学思想,基本都在为封建王朝的统治辩护。他十分认可谭嗣同在《仁学·二十九》中,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工媚大盗。二者交相资,而罔不托之于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西方哲学方面,叶挺阅读了不少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柏拉图的《申辩篇》、《理想国》、《政治家篇》和《法律篇》,以及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对叶挺的影响很大。除了西方古代哲学家的作品外,他还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学说。此后,他的思想逐渐成熟,在对待社会变革的态度方面,不再软弱,不再对和平演变抱有幻想,而是坚信只有革命,才能变革社会。这一时期,是叶挺个人思想觉悟走向成熟的阶段。一九一八年毕业后,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革命,加入国民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此后,叶挺追随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革命之路,率军取得黄皮径大捷,一战成名。由于叶挺具备一位将才的一切品质,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在思想深度和政治觉悟上也要超过当时许多将领,所以上升速度很快。北伐战争期间,他从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处长,升至共产党第四军独立团团长,又升任第十一军二十四师师长,再到第十一军军长。前后只用了一年半左右。一九二八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进入了人生的第一个低谷期。叶挺的革命热情一向是最强烈的,但起义失败后,他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内心愤愤不平。同年,他流亡德国,后来又前往法国巴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欧洲的五年生活,是叶挺人生中的一段特殊时期。当时的革命骨干们,有过在欧洲生活经历的并不算少,但他们都以求学为主,并非流亡。叶挺则与他们不同,他是在自己的革命事业不顺利,对革命的前途和信心受到打击的情况下前往欧洲的。叶挺前往欧洲的路费,由党组织资助,但到了欧洲之后的生活费用,全由他自己想办法。他早年自学过的德文和法文,此时便派上了用场。在柏林和巴黎,他主要以翻译德文和法文文章为生,然而极低的收入让他入不敷出。同时,叶挺在这段时期还发展出一种清教徒的特质,他开始倾向于神秘主义,开始严格践行素食主义。这些行为与他的革命信心受到打击关系密切。最后,是周恩来说服了他,让他重新燃起了对革命的信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抗日战争期间,他率领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与日军交战。一九四一年被国民党扣押,这是他人生第二次重大转折。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叶挺几乎可以被认为是共产党和国民党收获人心的风向标,这与他比较矛盾的思想和特殊的身份关系密切。一方面,叶挺并不是那种仅仅善于打仗的将领,他有独立思想,对革命有着比较深刻的理解,对路线问题也十分看重。另一方面,虽然叶挺始终是以国民党的身份参加革命的,但他在革命战争期间,始终不想受到立场问题的干扰。换句话说,叶挺的革命立场和目标只有一个:解放中国。因此,不管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谁对这个立场和目标有利,他就支持谁。但是在革命实践中,叶挺这种理想主义思想往往会为自己招来祸患。一九四一年被扣押,就是如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从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六年,在抗日战争这一关键时期,叶挺却没能在战场上为民族解放鞠躬尽瘁。期间,毛泽东、周恩来等始终通过各种方式,希望国民党能够释放叶挺。不过,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前,国民党绝无可能这么做。在当时的局面下,如果国民党释放叶挺,无疑是在向共产党低头。直到一九四六年,当蒋介石有这个自信时,他才敢于释放叶挺。但叶挺出狱后的表现,让蒋介石十分愤怒,因为他站在了共产党一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一九四六年三月五日,叶挺出狱后的第二天就电告中共中央,请求再次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电告中说,我已于昨日出狱,并决心实行自己多年的愿望,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们的领导之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自己的一切。三月七日,毛泽东亲自批准了叶挺的入党请求。这是一个重要时刻,在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共产党和国民党在争取像叶挺这样拥有独立思想和巨大军功的将领时,取得了全面胜利。其实,叶挺后来的遭遇,从这时候就基本注定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转向中国内部的矛盾。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三日到六月十一日,中共七大召开。同年五月五日至二十一日,国民党六大会议召开。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认为应该无条件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联合政府。这种提议,蒋介石自然无法接受,并在国民党六大会议中予以拒绝。其实,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心知肚明,根本不可能有什么联合政府,只有枪杆子里面才能出政权。但是鉴于当时的局势,双方都不能在道义上先输一筹。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双方陆续展开了国共谈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如前所述,叶挺作为国共争雄的一个重要风向标,他的立场举足轻重,无数眼睛都紧紧盯着他的一举一动。蒋介石放叶挺出狱,也是为了向外界展现自己的自信。但他没有想到,叶挺竟然在出狱第二天就决定加入共产党,这对蒋介石个人的信念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对当时天平的稳定也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一九四六年四月七日,当毛泽东批准叶挺入党一个月后,他一分钟也不再留恋蒋介石、国民党和重庆,马不停蹄地准备行李,计划第二天带上家人,协同王若飞、博古等人飞往延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四月八日的飞行计划是,先从重庆飞往西安,休息、加油,再从西安飞往延安,执行飞行任务的是拥有三千小时飞行经验的美国飞虎队飞行员。无论从哪一方面看,无论是飞行距离,飞行难度,这都是一次普普通通的例行飞行而已。况且,由如此老练资深的飞行员掌舵,出现事故的可能性极低。然而,飞机还是遇难了。四月八日,当飞机在西安加油完毕并起飞后,天气骤变,很快下起冰雹。当飞机飞抵黑茶山一带时,山上下雪,山下下雨,雾气很重,能见度低。最终,飞机竟然撞上了海拔高度只有两千米的黑茶山,飞机上所有人员全部遇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飞机失事、叶挺等人罹难后,长达十数年的事故调查展开了。最先报道事故的是《大公报》:中共代表王若飞、秦邦宪于八日乘美(国)军机由渝飞延。至陕西附近上空时,无线电忽(然)失(去)联络,迄昨晚尚无消息,下落不明。美军曾派(飞)机四处寻觅,亦未发现踪迹。当时虽然还未证实所有人员已经遇难,但人们都心知肚明,已经三日杳无音信,必定凶多吉少。直到十三日,事情才有定论。《新华日报》当日刊载了周恩来、邓颖超、陆定一等人的讣告。</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叶挺等人遇难后,毛泽东、周恩来等所有人都认定这件事情疑团很多、迷雾重重,其中最蹊跷的,莫过于两件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其一,叶挺于三月七日得知自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四月八日遇难,从时间上看,国民党无论如何都有很大嫌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其二,当时执行飞行任务的是极富经验的飞行员,正常的飞行高度都有四五千米,却偏偏撞上了一座区区两千米高的山,这让人根本无法理解,飞机就像专门撞向那座山一样。但是,在当时的时局下,根本没有条件细究这件事的原委。因而,调查虽然一直进行下去,事情的真相却好似永远不会为世人所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当叶挺等人罹难多年以后,当事故调查已经结束,当人们早已不再计较,甚至忘却之时,当年的凶手杜吉堂,却在自己去世前说出了真相:这件事是我干的,是我一手策划并且指挥的。 杜吉堂,当时任中美特别合作所的特工队队长。蒋介石得知叶挺的选择后,十分愤怒,立刻让军统处理这件事。当时负责这类秘密行动的总指挥,就是杜吉堂。他领命后,立刻开始策划行动。最终的方案要遵从一个首要原则:既无法找到证据,又能彻底了结叶挺。叶挺等人决定飞往延安,是杜吉堂的绝佳机会:他派人在飞机上做了手脚,破坏了飞机的部分仪表,加之在黑茶山附近遇上恶劣天气,导致飞机遇难。因而,事实真相终于大白,黑茶山空难并不是一次意外事故,而是蓄意人为的刺杀行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