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原作:刘树松</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金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步兵387团前身是八路军冀鲁边军区回民大队。</p><p class="ql-block">1940年8月,冀鲁边军区回民大队在沧县东南新县镇成立,大队长刘震寰,政委王连芳。1941年3月,冀鲁边军区回民大队扩建为冀鲁边军区回民支队,下辖四个大队和一个手枪队,支队长兼政委王连芳,副支队长刘震寰(后任支队长),参谋长王立朝(后何士兴),副政委刘济民,政治部主任李子华。1942年,在日军“六九大扫荡”中,回民支队损失巨大,减员至200余人(不含单独活动的三大队)。1943年11月下旬,青城县并入新青县,回民支队与新青县大队合并但仍沿用回民支队番号,回民支队支队长刘震寰兼新青县长,新青县委书记李援兼回民支队政委。1944年2月,冀鲁边军区与清河军区合并为渤海军区,冀鲁边军区回民支队改称渤海军区回民支队,支队长刘震寰,政委李援,下辖六个大队。</p><p class="ql-block">1945年2月,渤海军区回民支队收编伪自卫团组建新青县大队,此时,回民支队已扩大到八个大队1000余人。9月23日,中共山东分局决定由渤海军区第一军分区盐山县大队和黄骅县第一、二、三区中队与渤海军区回民支队一起编入渤海军区新编师仍称回民支队,下辖三个营和一个特务连,支队长刘震寰、政委相炜、副支队长刘虎臣、副政委刘济民、政治处主任李志华。不久,回民支队从新海县(今黄骅县)出发随渤海军区副政委刘其人进军东北。11月,回民支队改称晋察冀军区第二野战军热河纵队1旅3团(43军军史版本,也有说法仍称回民支队)。</p><p class="ql-block">1946年1月13日,3团参加平泉保卫战,与国民党13军交锋,14日撤出战斗后进至赤峰。2月,3团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7师21旅63团。3月,63团在通辽接收日式武器装备,随后挺进哈西,围歼肇源叛匪。4月,第一次解放长春战斗打响,63团攻占大房身飞机场;战后,21旅旅长王兆相率63团打扫战场,先后清点出三八式步枪4000支、轻重机枪200挺、子弹数百万发和炸药30吨等100多车皮物资经渤海区大连工委转送山东渤海解放区。5月23日,63团奉命撤离长春开赴双城剿匪,随后布防于松花江北岸陶赖昭江桥附近地区;28日,为减少牺牲保存回族干部战士,东北局决定将63团中的回族干部战士188人(也有300余人一说)调到哈尔滨组建东北回民支队,这就是回民支队历史上的“回汉分家”。10月,63团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6纵18师54团。</p><p class="ql-block">1947年1月,54团随师一下江南作战。2月21日,54团随师二下江南,在城子街战斗中配合友邻部队歼灭国民党新1军30师89团;27日,54团又随师围攻德惠。3月6日,54团随师三下江南,与兄弟部队一起追歼敌87师。5月,东北夏季攻势开始,21日,54团随师歼灭敌新1军新38师112团。6月,54团随师参加四平攻坚战。9月,54团随师参加东北秋季攻势。</p><p class="ql-block">1948年1月,54团随师参加东北冬季攻势;是月,54团改称东北野战军6纵18师54团。2月6日,54团随师攻克辽阳;14日,随师攻打鞍山。3月初至8月中旬,54团随师在长春以南伊通大小孤山一带开展新式整军运动并围困长春之敌,同时开展军事大练兵。9月,辽沈战役开始,54团随纵队先是在长春以南监视长春之敌,随后又进至彰武西北地区牵制廖耀湘兵团。10月25日,54团随师南下辽西参加厉家窝棚阻击战,54团在向翟家窝棚方向急进堵截东逃之敌中于段家窝棚歼敌一个工兵营;27日,随师跟踪追击长岗子之敌,歼敌一个团。11月,54团改编为第四野战军43军129师387团。不久,387团随军提前入关, 12月10日,部队到达北平外围香河县,387团随师担负阻击北平之敌向外出击和天津、北平之敌互相增援的任务。</p><p class="ql-block">1949年2月25日,387团随军先遣南下。3月21日,387团随师渡过黄河;26日,随师到达河南周口地区。4月1日,387团随师进入大别山区;7日,随师由经扶出发奔袭黄安之敌。5月14日,387团攻入兰溪,歼敌126军305师914团千余人;15日,387团随师由兰溪渡过长江。7月17日,387团进至宜春地区进行休整,同时开展“兵强马壮”运动。9月中旬,387团随师由宜春出发,经安福、吉安、泰和、遂川、塘江等地,于28日到达南康。10月,387团由南康继续南下,经大庾进入广东梅岭关、南雄、始兴,随后随师进入广州。11月上旬,387团随师在江门一带清剿流散残匪;15日,387团随师向广西前进,追歼广西残敌;28日,387团随师向杨梅圩追击并占领容县,随后在北流将敌11兵团部和58军大部歼灭。12月6日,387团随师继续向西追歼敌17兵团残部;8日,387团在上思、蓬楼、龙楼地区歼敌188师残部2000余人;中旬,广西战役结束后,387团随师东返广东雷州半岛休整待命。</p><p class="ql-block">1950年4月23日19时30分,387团随师由三塘、四塘和新地港起渡,于24日拂晓先后在海南后海、天尾港和荣山厂一线附近登陆,登陆后未遇任何抵抗,部队随即日夜兼程向海南岛西部重要港口北黎、八所追击前进。5月1日,387团随师攻占八所,与兄弟部队一起俘敌3500余人。6月,387团随师由海南北返雷州半岛,对武器装备进行了调整统一,同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并加强思想政治建设。11月,387团随师参加粤桂边剿匪。</p><p class="ql-block">1952年10月,387团改称海南军区独立第二支队。</p><p class="ql-block">1954年秋,海南军区副司令员毛和发率领独立第二支队部分兵力,驾船到浮水洲岛,消灭了国民党败逃到岛上的残军后,留下2连驻守该岛。</p><p class="ql-block">1956年8月,海南军区独立第二支队改称广州军区守备153团,驻地那大,部队代号为7023部队(或0436部队)。</p><p class="ql-block">1964年1月,海南行署在昌江县十月田划出七万亩土地给守备153团建立石碌生产基地。</p><p class="ql-block">1967年,7023部队移驻昌江县十月田。</p><p class="ql-block">1972年,7023部队团部和直属特务连、炮兵连再次进驻那大。</p><p class="ql-block">1975年8月,全军更换代号,0436部队改部队代号为54440部队。</p><p class="ql-block">1977年2月,广州军区守备153团改称广州军区守备11团。</p><p class="ql-block">1980年9月,守备9团3营10连调归守备11团建制。</p><p class="ql-block">1991年,广州军区守备11团改称海防11团。</p><p class="ql-block">2000年,广州军区海防11团改部队代号为75574部队。</p><p class="ql-block">2005年9月,台风“达维”袭击儋州,75574部队抽调50名水性好的战士参加白马井港抢险工作,当天转移群众100多人,确保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p><p class="ql-block"> 2009年底,75574部队营区被全军环保绿化委员会评为绿色营区标准单位。</p><p class="ql-block">2010年,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通报表彰75574部队为“十一五”期间全军部队装备工作先进单位。</p><p class="ql-block">2012年7月25日,75574部队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和总政治部评为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p><p class="ql-block">英勇善战的渤海子弟兵——步兵387团,战争年代,浴血奋战、铁流万里、百炼成钢,谱写革命英雄赞歌;和平年代,听党指挥、抢险救灾、保卫海防,尽显军民鱼水情深。在新的历史时期,祝愿这支有着我们渤海子弟兵血统的海防劲旅继续视人民为父母、把海南当故乡,筑起坚不可摧的海上钢铁长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防11团团歌:</p><p class="ql-block">炮火中诞生,硝烟中成长,回民支队战歌嘹亮,转战苍县夺取燕山,游击健儿机智顽强。英雄的团队在抗日烽火中,一往无前,百炼成钢,一往无前,百炼成钢!</p><p class="ql-block">本文为作者原创 版权所有 引用请注明。</p><p class="ql-block">英勇善战的渤海子弟兵——步兵387团</p> <p class="ql-block">编者的话:387团团史摘录于刘树松著《英勇善战的渤海子弟兵》一书,向原作者致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引用者请注意,不得用于以盈利为目的商业行为!引用请注明出处、原作者姓名,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