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摄影 李秀亲</p> <p class="ql-block">在龙城并州有一条很有名的街道, 叫府东街。以前的省政府就是在这条府东街与解放路交叉路口的东北角。从建国初期的1953年至2017年,这里是山西省的政治中心。我曾经在大学毕业那年,因为办事去过这里一次,印象中古香古色,有士兵站岗。而这里也是曾经的阎锡山的督军府所在地。</p><p class="ql-block">随着省政府的迁址,这座在我眼里神秘的大院,在2020年隆冬时节的12月28日对外开放。更因为当时太原地铁2号线,在临近新年之前的12月26日开始运营 ,坐上地铁去看景,去一睹昔日督军府的真貌,竟然也在朋友圈刷屏了。</p> <p class="ql-block">这里屡经修缮、改建和扩建,一直是山西政治中心。</p> <p class="ql-block">五月一二号,肆虐了几天的大风终于止住了脚步。蔚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祥云,暖阳高照。这个督军府旧址,带着神秘的色彩,因为地方挺大,风景优美,历史悠久,我竟然两天都去寻访了现在已经更名为晋商博物院的地方。重温了一段热血历史和厚重的晋韵古风,全方位感受着晋商精神的不朽和传承。</p> <p class="ql-block">乘坐地铁,人比往常要多一些。在府西街站下车后,研究了一番出站口的信息,在D出口应该是最近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果然,一出站口,一眼望去,对面就是红墙绿瓦,高耸的围墙。几座古建筑已经很清晰地在眼前呈现了。就连地铁站的风格也是厚重的红褐色。</p> <p class="ql-block">在路口等红绿灯时,看人群中老老少少,年轻人也不少,多为一家人出行。我想莫不是他们的目的地和我一样?果然随着摩肩接踵的人流,大家前行的方向是一致的。这里的人气在进入大门时再一次得到了验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来到晋商博物院,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宏伟气派,有着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的建筑,红色大门,红色的立柱,很是醒目。这也是一座古建筑,原为清代山西巡抚衙门大门,民国时期将单层悬山顶改建为重檐歇山顶二层门楼,铺红绿琉璃瓦。</p> <p class="ql-block">这个位于太原市府东街101号,建立在山西省政府原址上的晋商博物院,宾客盈门。身着工作服的工作人员,耐心热情地维护着秩序。红色的大门两边都可以进入,测量体温的机器在两边分立着,口罩是必备的。六十岁以上的可以直接进入。我被工作人员告知需要到一旁的游客中心去预约。转过身疾步而去,却并不需要去窗口,一个年轻人指着贴在展板上的二维码,告知我扫描关注就可以根据提示预约了。只有程序,并没有门票费用,看来也是免费开放。后来了解到,在五一长假期间,这里每天限制游客在15000人。</p> <p class="ql-block">据《阳曲县志》载,此地原为晋文公重耳庙,北宋初年为州治、府治。明清时期,为山西巡抚都察院和山西巡抚部院,辛亥革命后曾是山西军政府、山西督军署、太原绥靖公署和山西省政府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期间,沦为日伪山西省政权机构所在地。抗战胜利后,回归为太原绥靖公署和山西省政府办公地。</p> <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同年9月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这里成为山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督军府在1986年列入山西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的项目有:督军府办公楼、大门楼、前院两侧楼房、梅山、梅山会议厅。</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门,只见绿瓦灰砖,立柱回廊,树木葱郁。</p> <p class="ql-block">灰色的督军府遗址的石碑前,不断有拍照留影的人</p> <p class="ql-block">2017年9月2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搬迁新址后,太原市人民政府启动督军府旧址综合整治配套工程。2019年10月,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热血山河——山西军民抗战史</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进大门左右各有一座楼。根据示意图,可以看出是标号为西边九号楼(没有开放)。东边是十号楼,展出的是抗战烽火。</p> <p class="ql-block">我们跟随熙熙攘攘的人流走进这里,也走进了一段让人不能忘记的峥嵘岁月。一段山西人民浴血奋战,十四年的不屈画卷,和艰苦卓绝的抵御日寇的血雨腥风就在眼前展开。</p> <p class="ql-block">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晋商博物院精心打造的《热血山河——山西军民抗战史陈列》,是五一期间正式推出的。这次展览全面展示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战胜利,这14年间山西军民团结一心、不畏牺牲、英勇作战、共赴国难,为华北乃至全国抗战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谱写出了壮丽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我也在一幅幅图片中,一个个展板前,走近了这段波澜壮阔,让人荡起回肠的艰难困苦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成立战动总会</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被中国驻军严词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span></p><p class="ql-block">“七七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1937年9月20日,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民族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动总会)在太原成立。战动总会是共产党在一个战区与地方当局首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宣传抗日主张,动员青年参军,团结群众支援抗战,筹建新军等方面,战动总会发挥了巨大作用。</p> <p class="ql-block">1937年9月27日,山西工人武装自卫队在山西国民师范成立。后来总队扩大并编入新军。</p><p class="ql-block">1937年10月,成成中学师生举校从军,投笔从戎。在山西清源县正式成立抗日义勇队,被誉为“抗战初期我国青年运动的一面旗帜。</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建立山西新军</b></p><p class="ql-block">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向阎锡山提出组建新军保卫山西的建议。以决死队为骨干的山西新军,在建制上属于阎锡山军队系统,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统一战线形式出现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在发展和坚持山西以及在整个华北的抗日游击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统一战线</b></p> <p class="ql-block">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共中央召开的瓦窑堡会议,把统一战线的重点放在了山西。</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先后派人到山西,接办牺盟会,组建山西新军,成立战动总会。形成山西特殊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p> <p class="ql-block">1936年10月,中共中央派人到太原建立秘密联络站,推动实现与晋绥当局的合作。红军改编后,联络站改为八路军办事处。</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北方局在1937年移驻太原,直接部署组织华北敌后的抗日游击战争。</p> <p class="ql-block">1937年9月,共产党负责人来到山西与阎锡山商谈八路军入晋军事部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太原会战</b></p> <p class="ql-block">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是抗战爆发后,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为中日双方在华北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太原会战主要包括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等。</p> <p class="ql-block">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最后会战以中国失利告终,从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的正规战争宣告结束。</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平型关大捷</b></p> <p class="ql-block">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p> <p class="ql-block">该战是八路军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临危出征,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战胜利,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p> <p class="ql-block">为了国共两党更好的抵抗日本侵略者,1937年8月15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向全国下达了抗日总动员令;8月18日,蒋介石同意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8月25日,中共中央洛川会议公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同日,中央军委发布(八路军)改编命令,数万名红军将士摘下红五星,换上了国民革命军军,]9月(八路军)又组编为第十八集团军,进入晋东北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序列。</p> <p class="ql-block">当时,侵华日军攻占了晋北重镇大同及周围各县。20日,日军第五师团一部侵占灵丘,21日,日军第二十一旅团长三浦敏事率步炮6个大队分两路向平型关一线进犯,企图突破平型关防线与雁门关以北日军汇合攻占太原,进而占领山西全省。</p> <p class="ql-block">22日,日军开始向平型关、东跑池、团城口等内长城各主要阵地发动进攻,并派战车、飞机助战,受到第二战区守军第七十三师、独立第八旅、第八十四师的顽强抵抗,战斗十分激烈,敌我双方伤亡惨重,使日军连续三天的进攻并无进展。在东跑池指挥作战的三浦敏事,急电师团长坂垣征四郎派兵增援。为阻止日军突破平型关防线,阎锡山命傅作义率两个旅增援,并致电要求八路军配合作战。于此,八路军115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在平型关一带设伏,打响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枪声。</p> <p class="ql-block">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参与了平型关战役,以运动战给敌以重创,首开全国抗战斩获的光荣记录。平型关大捷胜利后,数日内八路军总部收到贺电贺信百余封,延安《新中华报》、南京《中央日报》等国内各大报刊、广播电台及英国、法国、美国及东南亚国家的报纸、电台,纷纷报道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消息。石家庄、太原等城市各界群众集会,庆祝八路军出师抗日旗开得胜,首战大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平型关大捷意义重大,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国内一些人的“恐日病”和抗日“亡国论”,极大地振奋了人心,增强了全国人民和各爱国武装力量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在开辟敌后根据地时,走到哪里都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大批青年积极报名参加八路军。防守平型关的国民党爱国官兵在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鼓舞下,增强了斗志。在国际上,平型关大捷鼓舞了东南亚各国的爱国华侨,纷纷捐钱捐物支援祖国抗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忻口战役</b></p><p class="ql-block">忻口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山西忻口抗击日军,保卫太原的中心战役。</p> <p class="ql-block">忻口,左倚云中河,右托五台山,是太原北部的屏障。守住了忻口就能守住太原,守住了太原就可定山西而保华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忻口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二十一天。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又称第十八集团军)。这次战役是由第二战区指挥实施的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该战役创歼敌逾万的纪录,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雁门关伏击战</b></p><p class="ql-block">1937年10月18日-10月21日,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第716团在山西省代县雁门关地区对日军汽车运输队进行的伏击战斗,称为雁门关伏击战。</p> <p class="ql-block">夜袭阳明堡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为配合正面战场的忻口战役,在山西代县袭击日军飞机场的一场战斗。</p> <p class="ql-block">1937年10月19日夜,八路军129师第769团在当地人民群众的协助下,隐蔽地进入代县南阳明堡飞机场,突然发起进攻,经过1小时激战,歼灭日军100余人,击毁击伤飞机24架,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夜袭阳明堡战斗,是继平型关大捷、雁门关伏击战切断日军交通运输线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又一次重大胜利,一时间成为中外媒体的头条新闻。</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娘子关战役(1937年10月11日-1937年11月2日)为抗战初期中国军队为保卫太原在晋东娘子关地区进行的一次抗击日军战役,为太原会战重要战役之一。</p><p class="ql-block">1937年10月,国民党军队在太原以北的忻口与日军会战,日军华北方面军为配合忻口方面的进攻作战,以第20师团由石家庄沿正太铁路西进,进入井陉以西要地切断山西交通,以策应第5师团作战。10月12日,驻守雪花山赵寿山部与日军接战。日军于13日攻取了旧关。23日,敌我双方在旧关外、核桃园附近战局成胶着状态。26日,日军反攻娘子关。 29日,日军占领平定。30日,日军占领阳泉。11月2日,日军占领寿阳 。</p><p class="ql-block">娘子关战役历时22日,中国军队虽顽强抵抗,但仍无法挽回败局。此战役中,中国军队投入50个团,约10万兵力,共死伤2.7万多人,日军伤亡数千。</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广阳伏击战</b></p><p class="ql-block">广阳伏击战是1937年11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与第一二九师为阻滞西进日军,在山西广阳进行的两次伏击战。</p><p class="ql-block">广阳地区两次伏击作战,八路军第115、第129师共歼日军千余人,迫使日军改道由广阳以北之上、下龙泉西犯,迟滞日军进攻太原的行动达一周之久,从而援助和掩护了防守娘子关地区的国民党友军的安全撤退。</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太原保卫战</b></p> <p class="ql-block">太原保卫战(1937年11月4日-11月9日),是忻口战役后傅作义率领晋绥军进行的城市保卫战,是太原会战的核心战役、太原会战的最后一场战役,为抗日战争早期的大型战役之一。</p> <p class="ql-block">1937年9月,日军突破国民党军长城防线后,沿同蒲线和正太线两路合击太原。1937年10月下旬,娘子关失陷,5日,东路日军占领榆次,6日北路日军兵临太原城下,7日两路日军在日空军配合下,对太原发动总攻。8日夜攻城日军突破北面城垣,守城傅作义部最后突围。11月9日,太原沦陷,太原保卫战结束。</p> <p class="ql-block">日军占领太原后,继续沿津浦线南犯,于11月中旬进至黄河北岸,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6.cn/3kntb4rw?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探寻晋商博物院,看热血山河的抗战烽火,(下)</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