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我与彩虹俱乐部摄友一行30人陆续踏上贵阳的土地,开启了我的第一次贵州之旅。贵州这个地方对我这个不怎么出门的人来说是非常陌生的。这个地处西南的地方的一切都让我感到好奇。<br> 初到贵阳,甲秀楼是不得不打一下卡的地方。这座始建于明朝,清末重建的古建筑如今已被各种高楼大厦包围。<br> <h1 style="text-align: left;"></h1> 告别贵阳后,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将深入黔东南地区去体会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特有的原始的民族风情。<br> 肇兴侗寨是我们落脚的第一站,这里位于黔东南自治州的黎平县,是黔东南侗族最大的聚集地。<br> 尖尖的鼓楼、木质的吊脚楼是我对这里的第一印象。对于习惯了北方的砖瓦房的我们来说,走在会吊脚楼上发出的的咯吱咯吱的响声,扑鼻而来的是木材特有的清香,这一切让我跟我的摄友们开始领略当地特有的魅力。 透过窗户、走廊可以全方位的观赏错落有致的吊脚楼。 我们到达的当天正好赶上当地的谷雨节。每逢节日,当地的民众都会身着民族服装在鼓楼纵声歌唱。 傍晚来临,村寨的灯火逐渐点亮,当地另一个特有的节目抹黑节也即将开始。 人们用一种互相涂抹黑色染料的方式表达着节日的庆祝,即使我躲在犄角旮旯也未能幸免,晒一张自黑照。 告别肇兴侗寨的路上,我们途经了一个叫黄岗的侗族村寨。相对于肇兴侗寨,黄岗侗寨没有了繁华的商业街,有的是真正原始的村落,劳作的村民。 寨子里的孩子们见到我们主动摆出简单的pose,肆意的挥洒着他们纯真的笑容。我感觉这种笑容在城市里的那些被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控制的孩子脸上已经很难看到了。 当我们告别侗族的村落,接下来我们将开始领略苗疆的风采。<br> 首先我们来到的是著名的枪手部落——岜(bia)沙苗寨,这里是我国最后一个合法持枪的部落。岜沙的枪手用他们特有的方式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当然吊脚楼也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在枪手的送别下,我们前往我国著名的梯田之一——加榜梯田。贵州老话说:地无三尺平。贵州多山,农田很多都是依山开垦,加上贵州雨水多,湿气重。很多时候山里都会被云和雾笼罩。 相对于北方农田的横平竖直,南方梯田的弯弯曲曲以及层层叠叠更有韵律。到达加榜乡已临近黄昏,放个焰火迎接即将降临的夜幕。 第二天我们迎来了到贵州以后的第一个日出,然而这种天气很快就被云层笼罩。 伴随着云层的到来,好处是随时可见耶稣光。 告别了加榜乡,我们前往下一站朗德上寨,中途路过卡拉村观看了当地有名的手工作品——鸟笼。 朗德上寨位于黔东南自治州雷山县,有着悠久的历史,这是一个恬静的山寨。 在朗德苗寨,当地村民用他们独特的芦笙舞、铜鼓舞来迎接我们。 无论是岜沙还是朗德只能算是小的苗族聚集地,接下来我们将会前往号称“苗都”的西江千户苗寨,这里是我国最大的苗族聚集地,而且在这里我体会到了贵州另一句老话:天无三日晴。当我们到达的时候还是晴朗的天气,但是转眼间乌云密布,一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随着大雨倾盆而下,山里的气温随着骤降,让我切身体会到了贵州的天气多变。 在这里特别感谢同行的赵兰老师为我提供的雨衣,让我在这个阴冷的天气中能遮风挡雨。雨后的傍晚天气依然阴冷,来到观景台拍一张打卡照算是我到此一游吧。俯瞰苗寨的全景,“苗都”的称号名副其实。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来到贵州七天了,我们的行程也将进入尾声。荔波县的小七孔自然保护区是我们本次行摄的最后一站。 在这一片喀斯特原始植被覆盖的山谷中,遍布着河流、瀑布, 这里也被誉为“世界自然绿宝石”。 八天时间只走到了黔东南的这几个地方,如果有人问我对这里的印象,我会说除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外,这些地方淳朴、热情的民风更让我记忆深刻。在全国各个旅游景点商业氛围越来越重的今天,黔东南这个地方也不例外。但是他还能保持着自身特有的那份原始,这就非常难能可贵了。希望这里的人们能把这份原始特色继续保持下去,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很乐意再来看一看。<br> 美好的时间总是短暂的,在这八天之中我们一行30人像一家人一样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一路欢声笑语的记录下各种美好的瞬间。这期间的一幕幕的画面让我终生难忘。感谢此次黔东南之行有你们相伴。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我的朋友们,后会有期。<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