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这首歌一经唱响,就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十几年以来经久不衰的一首金曲。主要是因为它唱出天下父母对子女的心声,唱醒了中华儿女对家的那份亲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中国自古就是文明之帮,古人说“百善孝为先”,说的是不管做什么事,先要做好孝;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孝敬,还能做好其它事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子游曾问孔子什么是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说,现在人们认为的孝,是能养活父母。其实,连狗马等牲畜都能得到饲养;假如对父母不敬的话,供养父母与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孝敬父母不仅是“养活”,每月给点或寄点钱就是孝敬了。人到一定的年龄,心理上就会逐渐回归象孩子似的,子女这时,就要象父母关心照顾自己小时候一样关心父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记得我的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偶尔在家做事让他一人睡在摇篮里,尽管吃饱喝足了,还有玩的,他就是哭闹,我跑过来跟他说说话时,他就开心地笑了。我想,他可能是怕孤独、恐惧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还记得2012年,央视播出陈斌强背着妈妈去上班的孝义真爱的事迹,至今令我感动。陈斌强是浙江省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的一名语文教师。他的母亲患有老年痴呆症,智商仅相当于一岁孩子。为了照顾好母亲,他就带着妈妈去教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他说:“我细心地用‘大带’将妈妈与自己绑在一起,就像小时候妈妈将我捆在身上一样。身边的人评价我说真不简单,我却不这么看,我所做的一切,只是回报母恩,是人之常情,也是理所应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现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当子女的也确实不容易,成长途中的奔波,工作中的打拼,生活上的重担,可谓“压力山大”呀。这时,子女们往往会产生一些选择偏差,最容易忽略的人就是父母了;子女们总认为,自己的工作忙,少回家或不回家,父母是会理解自己原谅自己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事实也是如此,谁的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呢!俗话说,上为下真心真意。不论子女走到哪里,父母心中的线会始终牵到哪里;作为子女心中只感到线的存在,却忽视了抚摸线的那头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不过,也有极端的,少数子女还虐待、打骂父母,这就太过分了,不仅伤失了道德底线,也是在以身试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常回家看看,是对子女们最基本最简单的要求了;是做子女的应尽义务,也是做公民道德的体现;更何况自己也要为人父母,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在家庭环境下受到熏陶和传承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常回家看看,不管立不立法,不管什么原由,也要挤出时间,放下担子,常回家看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常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常回家看看,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不要落下“子欲孝而亲不在”的遗憾呀!</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