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展赛投稿技巧

海蓝之心

孙家成临神龙本兰亭序 一、投稿的尺幅<br> 尺幅,现在中国书协主办的国展基本都明文规定了,最大不超过六尺整纸,全部竖式(因展厅场地限制,大多展出不收横幅),标准尺寸为180CM X 97CM吗?其实这里面文章很大,要看你写什么字体,假如是大字,当然整张冲击力较强,假如中楷和小楷写这么一大版,太累了,也不好看。那怎样才恰当?<br> 首先,征稿启事规定尺寸是最高标准,是不许超越的。好比游戏规则,你必须遵守。<br> 其次,多大尺幅为宜。大字当然写大,就写整张,大气。除写小字(字径2CM以下)的,纸张大小尽量用所规定的最大尺寸。中楷呢?别这么累,写单条吧,二条、三条、四条随你,也可拼在一起(拼接后面讲),但我想说的是,不一定对称和等分吧。小楷不用写整张吧,写个小单条,哪怕20厘米都行,两边再拼个深色或协调颜色的宽边,用这种形式获奖的还少吗?哪怕写个四尺斗方也行啊,像装裱作品一样,上下加个隔水,隔水上下再加张白宣纸,凑足标准尺寸。<br>  第三,手卷和册页慎投,大多展出都限制入展数量。 获奖名家作品范例: 祝鸿新书《菜根谭》一则 193cm×46cm 张继隶书 二、内容的选定<br> 内容要积极、健康、向上。紧扣展览主题,有一定文学水平和创作能力的,最好自撰内容。千万不要写些“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之类,太悲伤、太吓人了。现在身处盛世,也不要写“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之类的诗文。内容要好,还最好冷僻。抄点明清读书笔记,增长点知识,很好。很多经典内容虽然好,写的人多了,成了“陈词烂调”、“老三篇”,在评审时是很让评委生厌的。以前参赛,大家喜欢选《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滕王阁序》《前后赤壁赋》等一类文章,评委看多了也就看腻了。后来觉醒了,便去抄《世说新语》《菜根谭》《围炉夜话》之类,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抄书论又开始流行起来,这样显示自己不仅会写字,还对书论颇有研究,但抄的人多了,好像也没有什么意思,于是乎大家又关注画论,显得更高深,让人觉得作者不但关注书法,还关注绘画领域。<div>  字数宜多不宜少,字数少,每个字都要出彩才行,难度更大。一般中堂、条副正文字数建议在40字以上。</div> 三、章法与形式<br> 章法,在作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件作品看起来通不通透,清不清爽,关键在章法的设计。章法的设计需要具备一些美学基础,懂得一些空间构成,甚至一些建筑设计理念,都可以融入书法章法设计之中。章法好不好看,关键在留白。写小楷最忌不留白,从头至尾像记流水账一样密密麻抄写。知白守黑,不单纯指一个字的留白,整体章法也要构思,留白的位置及留白的多少。白是衬托黑,虚是对比实。如果缺少了对比关系,书法也就失去了生命力。<br> 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亦称“大章法”。习惯上又称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和一字与数字之间布置的关系为“小章法”。<br> 明张绅《书法通释》云:“古人写字正如作文有字法。章法、篇法,终篇结构首尾相应。故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主’”。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书法》云:“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余见米痴小楷,作《西园雅集图记》,是纨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可见,章法在一件书法作品中显得十分重要,书写时必须处理好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使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随势而安,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如是自能神完气畅,精妙和谐,产生“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效果。<br> 布白的形式大体有三:一是纵有行横有列,二是:纵有行横无列(或横有行纵无列),三是纵无行,横无列,它们或有“镂金错采”的人工美,或具“芙蓉出水”的自然美。<br> 在安排作品的时候,少整版版大字,或从头至尾都是小字,要大字与小字结合,要有虚要有实,好比写字要有快也有慢,不能一个速度,在墨色上也要体现有浓有枯……<br>  竖幅章法:不管是条幅、斗方、中堂、二条屏三条幅、册页拼贴式、手卷拼贴式、扇面拼贴式,这里我统称为立轴。写立轴类作品,要么在上下,要么在左右做点“文章”。这个“文章”怎么做呢?一是留白;二是要写点更小的字;三是要盖几方精美的印章,与正文要形成几个块面。正文也要有分段、留白、透气,不要写得太满、太闷。<br><br> 徐右冰草书斗方 仇高驰篆书对联 龙开胜行书对联(穷款) 行书对联(长款) 拼接式作品 拼接式作品 拼接式作品 拼接式作品 拼接式作品 拼接式作品 拼接式作品 四、落款的要领<br> 书法作品的落款,最考验一个人的学养,这里面有一大堆讲究,稍不注意就错谬百出、贻笑大方。作品落款,得看你最后留的空间而定,留得多,写“富款”,留得少,写“穷款”。所谓“富款”,就是写很多文字,比如你写的是什么内容,有什么教育警示意义,或对你有什么启发,对后世有什么影响等等;落“穷款”,就是落你的名字,2个字甚至一个字即可。无论你落“富款”或“穷款”,有些雷是不能去趟的,比如:<br> 1、前面写了“录×××”,后面就不要再写“书”了,录就是书写、抄写的意思,不要重复。<br> 2、最后一行还有字,你在下边落款,就不要写“右录×××”,右录即是右边录的什么,你最后一行款字上面的文字难道不算吗?这是展览中常见的低级错误。<br> 3、不要写“岁在×××年”,岁即是年,年即是岁,为什么要啰嗦、重复呢?<br> 4、公历、农历不要混淆,比如公历二0二0年六月九日,是庚子闰四月十八,写公历就不写农历,写农历就不写公历。<br> 5、落款空间若够,你需要写上内容的出处、时间、作者及书于哪里,比如:录《书必佳丛刊·字法要旨》九则,岁在庚子闰四月十八日,XX于春晖堂南窗下。需要注意的是,名字上面最好空半字或一字,让人一目了然,知道这是谁写的,不用去到处找书写者是谁。<br> 6、款字的大小,可以跟正文一样,也可以小一些,但不能比正文大。<br> 7、落款的字体,一般是隶不用篆,楷不用隶,行草不用楷书。落款,一般是“文古款今”“文正款活”。正文是甲骨文、金文、大小篆,落款就用篆书、章草、楷、行书;正文若是隶书、楷书、魏碑,落款可用楷书或行书;草书落款,除用于自身为草书外,因较难识别,一般不用于落款。实际运用最多的落款字体还是行书,既易识别,又显活泼。款字的大小应小于正文字体的大小,以使主次分明。以上落款形式,是针对竖幅作品而言的。对于横幅作品,一般只落下款而不落上款。与竖幅作品相同的是,落款的起头与结尾,都不能到达或超过作品正文的最上面和最下面的一个字。 <br>  8、落款一定醒目,不要藏着掩着,空间若够,最好单独提出来,多看看赵孟頫、文征明、王宠、王铎、傅山、八大山人等古人的落款。 五、用印<br> 印章在一幅书法作品中的位置是相当重要的,别看这一小块红,真有画龙点睛之妙。<br>(1)印章的分类<br> ①引首章(随形章、闲章):这是印在作品右上方的章,又称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选型顺势成章,所以引首章不宜是在大方形章。说它是闲章,真是闲而不闲,这方小章的内容都应与正文浑然一体,人家结婚你赠横“美意延年”,盖引首章“苦中乐”就文不对章了。引首章主要有以下内容:月号章,如荷月、谷雨、盛夏等;斋号章,如墨人居、馨印斋、文笔轩;雅趣章,这类引首章的内容非常广泛,应当多准备几方,如:乐而康、苦中乐、天地心、墨趣、神功、写我心、墨乐、勤奋、苦功、治学、酒中仙、清趣、师古不泥、勤笔补拙、心画、精勤、百寿、福寿、百能而后、墨香、梦笔生花、观远、江山如画、悟法。<br> ②腰章:长的条幅右上只盖一方引首章显得中间空太多,可以加腰章。内容多半为书写者的籍贯或属性的肖印。腰章比引首章还要小些,一般是小园,小长、小方形。<br> ③名章:名章一般分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两种,一幅书法作品的名章最好不盖两个朱文或白文章,要盖两方印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之间隔一个章的空位,两章大小不宜悬殊。印章使用:印章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与题款字体的大小匹配,印不宜与示字相等,更不能小于款字,要略大于款字。同时,印章不能盖得过多,应求“惜红如金”。由于红印在黑白当中异常触目,如用得恰当,促使作品锦上添花;倘若滥竽充数,也会变成画蛇添足。<br>(2)书法使用印章应注意几点<br> ①一幅作品用印之后,即表示全盘结束,不能像签发文件那样,再补写上时间地点等字句;<br>  ②落款名章及其它闲章,不能像更正图章那样,盖在书写的字上;<br>③要用篆书印章,不能以隶书或者楷书的印章来代替;<br>④要用书画印泥,不能用会计的红印油,以免作品渗透浮油。 六、纸张和用墨的选择<br> 纸张要选择高质量宣纸。写楷书,最好不要洒金、洒银,烫金、烫银,描金、描银,水印的还可以,最好用素雅点的纸张。纸不能太薄,不能太粗燥,要细腻,半生熟或七分熟最好。因为生宣你无法驾驭,熟宣又不透墨,墨浮在纸上,不好。第一,篆书创作,用半生半熟宣纸。也可以用熟宣纸。第二,隶书创作,可用半生半熟宣纸,也可以用粉彩宣纸,字径3CM以上还可以用生宣纸。用生宣纸时,书写速度要快,下笔要稳,准,狠!第三,草书创作,宜用生宣纸,小字可用半生宣。第四,楷书创作,可用半生半熟宣纸,也可用熟宣纸或粉彩宣纸。但是,小楷创作必须用优质熟宣纸。第五,行书创作,大字用生宣纸,小字用半生宣。<br>  创作用墨,可用成品墨汁,如一得阁墨汁、上海曹素功墨汁、胡开文牌墨汁、红星墨汁、玄宗墨液等,适当调入水份,不同书体建议用不同浓淡的墨汁:写楷书,一般多用较浓的墨,而写行草,墨汁就要相应的淡些。有的书家追求一定的艺术效果,在用墨上是非常讲究的。所以我们在一开始学习书法、练习毛笔字的时候,就要懂得用墨,无论是用研墨,还是用墨汁,都应该在不断的练习中,掌握它们的规律,才能更快地把字写好。 孙家成行书斗方 孙家成临米芾行书帖 孙家成行书斗方 孙家成行书《东坡书论》 <p class="ql-block"> 作者:孙家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