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相聚是缘是情是幸福

陈姓而已,群英荟萃

<h3>一段岁月,永远情怀;再次相会,永恒回忆;国家强大,有他亦她。…(中.王国强叔叔92岁,陆叔89岁)</h3> <h3>一眨眼七十多年过去啦,几位九十岁上下的老人再次相聚,回忆当年往事心潮澎湃,记忆犹新。(右.89岁陆叔夫妇)</h3> <h3>五一假期,陪同89岁老妈去了趟她曾经工作过的分水百江镇,探望了冯家村里一些同龄老友们。</h3> <h3>1949年4月30日,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和平解放了分水县(建德专区),并控制了整个县政府机构。由于旧政府部门运作全面瘫痪,新县政府机构急待运转,急需文化人员接管业务。因此,当年才16岁的母亲和其他励志青年男女一起来到了刚解放的分水县城,帮助抢救文献资料、整理政府机关场所等。(89岁陆叔)</h3> <h3>1949年5月金萧支队先后解放了周边建德、桐庐、淳安、新登、富阳、临安、遂昌等县城,逐将政府职能移交给南下人民解放军。1950年分水县归属临安专区管辖。(左.香秀阿姨89岁)</h3> <h3>这一批青年男女经中共临安专区干部培训后,分别分配到各县属以下乡镇机关担任要职。当时母亲被派任分水县百江镇妇联主席:指导进步穷苦农民青年分田分地,组织村民兵多次击退破坏“土改”的国民党土匪残留分子,破除迷信,补文化扫文盲,宣传新中国党的政策…等。(王叔92岁)</h3> <h3>解放初期百江镇政府原址离冯家村不足1里,母亲经常为村里村民补习文化、宣传党的政策等。因此,母亲和当地乡亲们建立深厚地感情。这次很高兴还能见到92岁王叔叔、89岁香秀阿姨和89岁陆叔妇夫。遗憾是一批同时期为新中国初期建设农村工作作出贡献地老人由于种种原因过早离世,深表衷情,永恒怀念…。</h3> <h3>使老人们欣慰的是曾经也为新中国成立流过汗流过血,作出过贡献。如今,特别感受到党惠民政策深入人心,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变化…而高兴。</h3> <h3>走进冯家村,那整洁的水泥环村路,统一规划的排水渠,环境优美的分水江支流,升级改造的休闲娱乐广场,图文并茂的法律科技宣传栏,焕然一新的文化礼堂,花园式的民居民宿,使老人们感受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给农村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h3> <h3>冯家村也是老红军战士叶长庚将军曾经居住和生活二十多年的故乡。</h3> <h3>母亲在百江镇工作时,时常为将军家人代笔书信和讲读来信,曾经还为县志撰写过将军的生平简介。因此对叶将军家情、成长史了如指掌。据母亲回忆:叶长庚出生于1903年,祖籍是开化县中村乡西畈村,幼年时随家人逃难到分水县百江镇冯家村,几乎没过上学。15岁起帮父亲从事脚夫(商人或富人雇佣工)为生。</h3> <h3>1926年担货至广州途中,偶遇率领部队在浙西山区的粟裕司令员,经粟裕推荐,同年6月参加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革命军;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粟裕大将与叶长庚少将)</h3> <h3>红军长征时期担任毛泽东主席及其家人的担架员和护卫。1935年10月,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一起到达陕北吴起镇,成功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深受毛泽东主席爱护和信任,并重用。</h3> <h3>《从脚夫到将军》及近年代整理撰写叶长庚少将文案资料:从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切经历,可称为“百战百胜将军"…。虽与上世纪50年代整理资料稍有出入,但是并不影响叶将军光荣和勇猛的一生。</h3> <h3>冯家村新面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