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昌北农场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知情”这个名词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是我们这代人记忆的一个符号。</p> <p class="ql-block"> “农场”这个名词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也是我们这代人记忆的一个符号。</p><p class="ql-block"> 说到昌北农场,大家都会想到的是海军北海舰队航空兵的那个农场,其实我们原淄博矿务局曾经的那些年,根据国家的需要,在昌邑的北面,就是在灶户村的以北也建设了一座农场,我们也叫昌北农场,建厂,挖沟,造田,种水稻,到这里的人,都是淄博矿务局八大煤矿的职工子弟,那时正开展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我们这些子弟也就是理所当然的算是上山下乡来到了这里。我们在这里是新建农场,刚到的时候,宿舍还没有建好,我们都暂时住在灶户村的老乡家里。不久农场宿舍建好,我们就都搬进了我们的场部。这里是我们人生的第一站。</p> <p class="ql-block"> 那是1970年的11月15日,我们被一辆解放牌大头车送到了灶户村,一个柳条箱里面装着一铺一盖,几件换洗衣服,一个脸盆,一个洗脚盆,一个吃饭大茶缸,一个刷牙杯,这就是我们所有人几乎是一样的装配。这也是我们的全部家当,为什么是一样的呢,因为同行的这几位,我们是闺蜜,也就是从小的玩伴,一起出发来到了昌北农场。</p><p class="ql-block"> 那时以矿为单位,实行着连队编制,我们是西河煤矿来的,就叫西河连。连长,付连长是矿上安排来的正式职工,后来还来了个年轻指导员。来领导我们这些知识青年。那时候,年少无知,给连长,付连长增添了不少麻烦,想想就是在玩小儿科。可是劳动任务我们完成的都很出色。</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奋斗了一年有余。曾经的蹉跎岁月,给我们留下的是一份挥之不去、享用不尽、回味无穷、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 看过很多的知青回忆,诉说的都是下乡那些艰苦的岁月,与艰难的路程。可是我们这段农场的知青生活,我感觉是人生快乐的一步,因为我们到农场一直是有集体食堂,吃饭问题不用愁,到点就有饭吃,集体按时出工,按时收工。农场就像一座半工半读学校,在这所学校里,我学习的最多的东西,就是友爱。我们这一个连队,有大岭,西河,昆仑,桃花峪四个地方来的同志,女同志又多,可是我们一直就团结的像自家的亲姐妹一样,在一起的日子里从来就没有红过脸,吵过嘴。祥和友谊的共处,让我们五十年后的再聚首见面格外亲切。</p> <p class="ql-block"> 难忘那灶户的生活,我们这些城里来的娃娃,第一次感觉大湾里洗衣服的新鲜感,衣服没有洗完,就遭到了呵斥,原来这湾水是饮用水,洗衣要到另外大湾洗。没有电的日子,晚上黑灯瞎火的,我们照样很快乐。</p><p class="ql-block"> 难忘的挖排碱沟劳动,宽沟每人三米,窄沟每人十米,我们都是早早完成任务。干完自己的活,都会主动帮助别人,干完所有的任务,我们唱着歌一起收工,累吗,不累是假滴,那时的累随着我们的歌声跑走了。</p><p class="ql-block"> 难忘育秧时候的透心凉,挖好沟造好田,开始育秧种水稻,育秧这活,论起来不累,可是它时间早,早春就准备育秧,这脚一踏进水里,那个扎心的凉,就是这样,大家也没有叫苦的表现,一切都感觉新鲜感。好奇心,使我们感觉很快乐。这时候,那位女同志来大姨妈啦,大家都会主动不让她下水。这就是姐妹之间的情谊所在。</p> <p class="ql-block"> 难忘的第一次插秧,这活我们都是第一次,赤脚我们站在水里,一字摆开,弯腰开始插秧,谁也不敢落后,都争先恐后的插完这一行,为什么这么快,南北三十米的稻田,因为只有到头才能坐下歇歇,偷懒是不行滴。只能快插秧。比比看谁快,看着绿油油的秧苗满地站立。这也是快乐的事,</p><p class="ql-block"> 难忘的稻田拔草,水稻开始生长,地里的杂草也开始泛滥,我们就一茬一茬开始拔草,稻田里的草不和陆地上的杂草一样,它喝足了水分把根结结实实的札根在泥土里,真的一根草要用力才能拔出,大部分战友的手上都磨出过水泡。但是休息时刻,我们就会在田埂上跳忠字舞,大声唱歌,这一唱一跳,跳走了我们劳动的疲劳。每一天出工我们都是这样快乐着。</p> <p class="ql-block">难忘能打谷场上的故事,稻子熟啦,在打谷场上我们用脱粒机梳理水稻,看到稻子入库,我们充满了丰收的喜悦。晚上我们在稻草堆上望着漫天是星星吹口琴,唱那首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的歌。有时候也会坐在谷堆上来个集体想家的节目,想家啦,我们哭吧,好,:一,二,三,开始,我们就会泪流满面的哭起来。随后我们会破涕而笑,又是快乐的一天。</p><p class="ql-block"> 难忘我们用自己种的大米做稀饭,难忘场部用自己种的大米酿造的米酒那个味道醇,难忘我们自娱自乐,排演的节目有模有样。我们在这里只有一年半的时间,但是每天都是感觉很快乐。</p><p class="ql-block"> 在农场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没有留下一张在稻田劳动的片片,那时的照相机还是个大件物品,照相只能去照相馆,在那里是没有人去照相滴。</p> <p class="ql-block"> 1972年6月,告诉我们这里不算上山下乡,你们要到建设兵团去,到哪里都一样,去就去吧,我们闺蜜几个:黄秀珍,李先芹,耿庆霞,杨翠敏,李顺华,李慧,蒲秀珍,冯作安,我们毫不犹豫的去了山东建设兵团,继续做我们的知青,继续抒写知青在建设兵团的知青故事。</p><p class="ql-block"> 有人的提议要回曾经的农场去看看,结果有五十个农场战友响应,为满足大家的心愿,我们自发了淄博矿务局西河连昌北农场五十年寻梦之旅活动。2021年4月28日我们要回曾经的农场去看看。</p><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11日 蒲秀珍随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下篇 昌北农场寻梦之旅 </p> <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28日,我们如期举行了五十年的返农场看遗址活动,精彩瞬间请看下篇...昌北农场西河连战友五十年〈寻梦之旅〉。</p> <p class="ql-block">精彩瞬间</p> <p class="ql-block">精彩瞬间</p> <p class="ql-block">精彩瞬间</p> <p class="ql-block">精彩瞬间</p> <p class="ql-block">精彩瞬间</p> <p class="ql-block">精彩瞬间</p> <p class="ql-block">精彩瞬间</p> <p class="ql-block">精彩瞬间</p> <p class="ql-block">精彩瞬间</p>